2016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安徽中考复习资料

篇一: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2016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学习提纲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内容标准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一、筹建新中国

时间:1949年9月 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地点:北平

内容: ①制定《共同纲领》:规定国名、国家的性质。

a、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b、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C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

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首都为:北京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确定《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54个民族[或参加第一届政协的54个政治团体,或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个春秋)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

②标志着中国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④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3.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1)目的:消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建立起人民政权,实现祖国统一。

(2)过程: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鉴定和平协议,1951年

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3)意义:实现了大陆领土的基本解放,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内容标准】(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的意义。

(2)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

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一、土地改革

1、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2、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

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3、作用(1)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剥削制度;

(2)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英雄人物:黄继光(为了掩护战友前进,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在大火烧身的情况

下,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称号:最可爱的人;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

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主义精神等)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内容标准】(1)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

议的史实。

内政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1954年9月,一届人大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2、宪法内容: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时间: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影响: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保证了会议圆满成功 ①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②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问题。 ③意义:a、改善了中国国际环境;

b 、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对以后国际关系产生

了深远影响。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内容标准】(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时间:1953—1957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

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3)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1955年,全国出现农业合作化高潮。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3、概况:

第5课 “万方乐奏有于阗 ”

【内容标准】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

(2)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五个自治区的名称: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 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注意:新中国成立前建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成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晚的是西藏自治区。)

(4)意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平等、团结和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第二单元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内容标准】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

严重失误。

1.“大跃进” 运动:

(1)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

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2)主要标志和表现:①盲目求快;

②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速度;

③全民大炼钢铁。

2.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在大跃进的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人民公社;

②特点是“一大二公”,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③影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经济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

3.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失误;使工农业生

产遭到严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4.失误原因: ①缺乏经济建设经验;②违背客观经济律;

③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是速度;

④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错误泛滥。

5.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的原因:

①一五成就的基础;②国民经济的调整;③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劳动等。

6.中共“八大”内容和影响。

内容:分析了主要矛盾;提出了主要任务。

影响:中共八大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1966—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

【内容标准】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

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1.开始标志: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

“五一六通知”

篇二:2016年广东历史中考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2016年广东历史中考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

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使用天然火。 劳动是猿到人进化的关键。

3、河姆渡聚落

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4、半坡聚落

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

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使用磨制石器。会制彩陶。 种植粟,所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2016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下册安徽中考复习资料)植粟的国家之一。

5、炎帝

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6、黄帝

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

7、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如下:(非考点,理解就好)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

(辽朝)、(金朝)元、明、清。

2、西周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商鞅变法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

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因为铁农具、牛耕的广泛使用,导致土地私有、封建经济产生,导致地主阶级变法、封建制度建立(变法)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秦 一统天下

1)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意义:

①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②顺应了历史潮流。

③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3)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政治上:

①中央:称皇帝、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②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上: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 文化上: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凿灵渠

2、汉武帝大一统

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主要措施: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

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对外交往:开拓了丝绸之路。

②作用: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丝绸之路:

①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 ②影响: 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四、政权的分立和民族融合

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迁都洛阳;

2)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同化了少数民族,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贞观之治

唐太宗励精图治,善于纳谏,唐朝国力强盛。 2、隋唐科举制

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人们主要推重进士科。

3、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

吐蕃(西藏):文成公主(唐太宗)、尺带珠丹(上书:和同为一家)

新疆 :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北庭都护府(武则天) 影响:大大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5、 1)遣唐使

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

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

到达日本,目的是:弘扬佛法、讲授佛经、介绍中国技术、文化知识到日本。

3)玄奘西行

到达天竺,目的是:求取佛经精义、将天竺文化(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带回中国,

写书《大唐西域记》。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①原因:北方战乱不断。 ②开始南移----魏晋南北朝。

③完全南移——两宋(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④影响: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宋代的社会生活:

①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棉花扩展到长江流域。

②景德镇发展为瓷都,纺织业发达,采煤、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③商业都市多而繁荣,打破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出现“瓦肆”。 ④海外贸易发展,广州、泉州成为大商港。

⑤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时在四川出现。

七、统一的多名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明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①废除丞相制度。

②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③设锦衣卫、东厂、西厂、八股取士。 2、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①雍正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到顶峰。 ②严酷的文字狱。

3、郑和下西洋

目的:

①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②宣扬国威。

成就: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意义:

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②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促进了南洋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3、戚继光抗倭

①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中国的奸商骚扰中国沿海地区,称为倭寇。 ②戚继光授命在浙东、福建、广东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4、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末清初,郑成功在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打败入侵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5、雅克萨之战

沙俄大举入侵我国东北地区,清朝康熙皇帝出兵雅克萨,沙俄政府被迫同中国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6、清朝初期维护祖国统一的措施

①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②平定(回族)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设伊犁将军,加强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8、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①措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禁海政策,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②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作用。但是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八、科学技术

1、司母戊鼎: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最精美:四羊方尊。 2、华佗

三国时期,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3、张仲景

东汉时期,著《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医圣”。

4、李时珍

明朝时期,著《本草纲目》,医药学家。

5、贾思勰

北魏与东魏时期,著《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达尔文称它是“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6、宋应星

明朝时期,著《天工开物》,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7、四大发明

1)造纸术

西汉早期出现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传播: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印刷术

北宋时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传播: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3)指南针

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北宋时,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法,制成了指南针。 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传播:由阿拉伯传入欧洲,为后来新航路开辟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4)火药

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代已有火药配方。(唐朝孙思邈《千金方》中有记载。)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还用来制各种焰火和鞭炮。明朝采矿时已应用了火药爆破法。

传播: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引起了欧洲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九、思想文化

1、孔子

春秋时期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主张:“仁” 、“为政以德” 、“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他的言论记载在弟子们整理的《论语》一书中。 2、战国百家争鸣 ①儒家

孟子,主张仁政治国,民贵君轻,保护自然,爱护自然资源。 荀子,提出人定胜天。

②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互助”、“互爱”。 ③道家

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④法家

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⑤兵家

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3、1)唐诗

①盛唐

诗仙,李白,杜甫成就最高,代表作《蜀道难》、《观庐山瀑布》等。 诗圣,杜甫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②中唐

白居易为代表,代表作《秦中吟》和《新乐府》等。

2)宋词

①北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②两宋之交: 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 ③南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明清小说

元末明初:罗贯中著《三国演义》是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著《水浒传》是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代中期:吴承恩著《西游记》是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曹雪芹著《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因其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

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史学

西汉: 司马迁著《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北宋, 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篇三:2016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订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1世纪=100年。1年代=10年。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流域。日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使用天然火

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掌握 磨制和钻孔技术;爱美意识;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习题: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其生活距今约发现的)

2、北京人:距今约70—20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石器,使用 天然火 ,过着 群居 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

代基本相同;使用 石器,但已掌握 钻孔 技术;使用 人工取火 ;用 缝制衣

服。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的国家。

67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第二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

距今约6000多年种植粟

陕西西安半坡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黄河流域陶器(彩陶)是主要用具

河姆渡聚落:干栏式房屋

(距今约7000年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种植水稻

长江流域)陶器(黑陶)是主要用具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二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1.二者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

流域;2.房屋结构不同:半坡聚落的房屋是 的,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

干燥的气候特点,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 的,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

潮湿的气候;3.半坡聚落主要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水稻;4.半坡聚落制作彩陶,

而河姆渡聚落制作的是黑陶。

习题: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千多年,位于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 磨制 石器,种植 农作物 ,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 半地穴式 房子;制 陶器(彩陶) ;饲养猪、狗等家

畜,打猎捕渔。

2、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 。

3、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有哪些?

答: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③我国

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4、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答: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

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

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5、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有哪些异同?

答:相同:它们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们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

它们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不同:它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

河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结构不同,半坡聚落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

渡聚落住干栏式房屋。

6、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请回答:

图一图二

(1)他们分别是我国什么居民的房屋?图一:半坡居民 图二:河姆渡居民

(2)他们的房屋有什么区别?分析一下产生差异的原因。

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图二是干栏式房屋

原因:主要是由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差异。半坡聚落的房屋是的,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的,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黄帝和炎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

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

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的技术。

炎黄战蚩尤,阪泉之野,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部落发展而来的。 尧舜禹“禅让”——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

大禹治水(方法)——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习题:

1、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

的创始人,号称 神农氏 。

2、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后来的主体,因此和 被

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4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被称为。

5

6、黄帝为什么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答:是因为:(1)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了舟车,为后世的衣食

住行奠定了基础。(2)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

编出了乐谱。

7、如何评价禅让制?

答:禅让是原始社会后期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部落联盟的领导权

从尧到舜再到禹,并不是个人之间的权力转移,而是反映了这些部落势力此消彼长的

关系。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建立东周,迁都洛邑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由

“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

抛弃。

第六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1、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内容:(1)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2)

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3、作用及影响: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

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西周的等级制(按血缘亲疏关系区分):贵族(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平民、奴隶。

统治人民的手段:军队、刑法、礼仪教化。

习题:

1、西周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 分封制 。

2、西周的等级制度:(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 (平民 → 奴隶)

贵族(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3、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怎样分封?有什么作用?

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主要内容:分封制是指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

侯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答:(1)----------的手段统治人民。夏商西周国家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

的型法,对外征战,对内镇压反抗。(2)-------配合暴力镇压的手段统治人民,起着

--------------------的作用。

第七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1、齐桓公称霸原因:(1)东方大国,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鱼盐之利的优越条件;

(2)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3)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2、晋楚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

3、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三家分晋:韩、赵、魏)

合纵(公孙衍):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

连横(张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朝秦暮楚)。

习题:

1、东周分为 ------和 两个时期。公元前770---前476,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国历史上的 时期。

2、“春秋五霸”是指、、、。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丘 举行的诸侯盟会中,确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4、公元前7成为中原霸主。

5。

6、由晋分裂成、、、,并称为国七雄” 。

7、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攻,各个攻破,称为 “” 。

8、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9、问答: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答:①齐国地理位置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②齐桓公任用管

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③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扩充疆界;④政

治上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10、六国合纵抗秦的谋略为什么没有成功?

答:秦国采用“连横”策略对抗六国的“合纵”,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采用贿赂、威胁等手段,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破坏了六国的“合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