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质量手册(2)_质量手册

c)负责基础设施管理,审批大、中修计划;

d)负责组织生产过程的控制,领导生产系统全面完成部门职责。

3)总工程师 a)协助总经理分管技术系统,负责产品实现的策划、技术文件的审批和产品质量的监视、测量和改进;

b)领导技术系统,收集市场信息,将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转化为企业技术文件,确保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满意;

c)批准设计任务书,组织新产品设计开发过程和过程的评审、验证、确认活动,满足顾客对新产品的期望和本公司的发展需要;

d)授权产品检验人员和不合格品评审人员,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公司,并逐步降低内外质量损失。

4)综合部 a)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和控制的归口管理;

b)组织编制《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c)负责人力资源培训的归口管理;

d)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

e)负责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内部质量审核工作及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f)负责质量目标的分解和考核。

5)财务部 a) 贯彻执行国家各项财政、税收政策,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b) 负责公司资金的安全与完整,会同生产部定期进行财务物质的盘点;

c) 对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实行严格的财务监督,协助总经理负责资源提供;

d) 负责办理银行存款和出纳工作,保证工资的按时发放;

e)负责产品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

f)负责数据统计分析的归口管理。

6)技术部 a)负责组织技术文件编制和控制的归口管理;

b)负责制订工艺文件和工艺纪律检查;

c)负责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d)负责组织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将顾客要求、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本公司的附加要求转化为本公司的技术文件;

e)负责公司产品开发方案的论证,产品配方的设计,确保产品功能和性能要求满足产品设计和开发输出要求;

f)组织产品的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产品质量的评审和鉴定;

g)组织产品的验证和最终确认活动,并根据其结果完成必要的措施并保持其全过程记录。

7)质检中心 a)负责产品质量的监视和测量(包括采购产品、过程产品和完工产品),对检测报告的准确性负责;

b)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及产品状态的标识;

c)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归口管理;

d)负责产品质量的监视和测量结果的及时报告和不合格品隔离,防止其非预期使用;

e)负责产品质量的数据统计,分析其发展趋势,确定改进需求并向上级报告。

8)市场部 a)负责组织识别和确定顾客要求及产品要求的评审,组织实施评审引发的相关措施,达到顾客满意;

b)负责组织交付后的服务及与顾客沟通和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

c)负责搜集、记录并传递顾客反馈信息,特别关注不满意顾客的要求,确认改进需求,并报告或组织实施,增强顾客满意。

9)生产部 a)负责编制生产计划;

b)负责生产准备(包括采购)及其它支持过程的管理;

c)负责生产定额管理和工作环境监控及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

d)负责组织操作者严格按配方、工艺和相关标准生产操作;

e)负责组织对过程产品的标识和不合格品的处理;

f)负责产品的内部交付和产品防护;

除以上部门负责人职责和权限得到规定外,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由部门负责人制定并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5.5.2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见本手册0.2章。

5.5.3内部沟通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信息的有效沟通,公司中各级领导及部门可 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沟通:
a)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不同部门和层次人员的信息传递的方式进行沟通;

b)可采用文件、培训简报、会议、布告栏、内部刊物等各种媒体进行;

应保留适宜的内部沟通记录,如:记事本,电话记事本等。

5.6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编号:Q/ZKNM-02-5.6-2003/00 5.6.1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现行的质量方针、目标,是否满足ISO9001:2000标准的要求进行评价,以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5.6.2职责 1)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2)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的准备工作,编制评审报告;

3)综合部负责对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4)各部门负责提供与管理评审有关的资料和实施评审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5.6.3工作程序 1)管理评审计划 a)管理评审每年进行一次,间隔时间不超过12个月,安排在该年度最后一次内部质量审核完成后。当发生下列特殊情况时,总经理可考虑追加管理评审:
I. 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II. 连续出现顾客投诉或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

III.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时等。

b)管理者代表在管理评审会召开前5天,编制《管理评审实施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至相关部门,相关部门依据《管理评审实施计划》的要求准备相关资料。

2)管理评审输入 a)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审核结果,过程监视和测量结果、质量目标考核结果,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由综合部报告;

b)顾客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等,由市场部报告;

c)产品质量监视和测量的汇总分析结果,由质检中心报告;

d)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由财务部报告;

e)技术部报告本部门工作业绩、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f)质量管理体系业绩,包括以往管理评审措施实施和验证结果,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及其效果和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由管理者代表报告;

3)管理评审会议 总经理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对评审输入资料进行评价,对存在或潜在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综合部负责会议记录。

4)管理评审输出 a)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结论;

b)质量方针、目标的评价结论;

c)对产品符合性的评价,过程有效性的改进措施;

d)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改进措施及过程资源需求等。

管理评审结束后,管理者代表应在一周内编制完成《管理评审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交综合部发至相关部门实施。

5)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 a)综合部按《管理评审报告》中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负责部门和完成期限组织验证。验证结论填写在《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表》的“验证结果”栏内。

b)验证结果由综合部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如不能关闭,由管理者代表通知相关部门重新制订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综合部再次组织验证,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6)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变更,按本手册4.2.3条款执行。

7)管理评审产生的相关记录,由综合部负责归档保存并按本手册4.2.4条款执行。

6、资源管理 6.1资源提供 根据本公司产品特性和顾客的要求,总经理负责组织配置和提供适宜的人员、设施、环境。每年底各部门根据本部门所需的资源需求,向公司提出需求报告,由总经理召开会议进行研究确定。以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达到顾客满意。

6.2人力资源 6.2.1总则 为确保每个工作岗位的员工都具有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足以胜任和保证每项工作和产品质量,由综合部负责组织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各部门予以配合。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a)综合部负责组织编制《岗位人员任职要求》报总经理批准后,作为本公司选择招聘安排人员的主要依据。

b)根据岗位人员的能力差距,由综合部每年12月份组织编制下年度的《年度培训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c)对在岗员工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法律法规、质量意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顾客的要求等内容。

d)新招聘员工和换岗员工应在上岗前进行岗位职责、岗位技能、质量意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安全知识的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e)特殊工作人员的培训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如: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化验人员、特殊过程的操作人员、电工、锅炉工、司机、内审员等,证书复印件由综合部归档。

f)通过培训和教育应使员工认识到: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违反这些要求所造成的后果,和自己岗位活动与公司发展的相关性。

g)每次培训考核可采用:理论考试、操作考核、业绩评定和观察等各种方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h)综合部组织的培训或各部门组织的培训都应填写《培训记录》和《员工培训档案》,并由综合部保存、归档。

6.3基础设施 本公司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软件、工具和设备;
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施等进行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由生产部负责基础设施的归口管理和生产设备的管理,由综合部分管建筑物和办公设施的管理,由质检中心分管检测装置的管理,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设施的维护保养。

6.3.1设施的提供 各职能部门根据保证产品质量和满足顾客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填写《基础设施配置申请单》,注明设施名称、用途、型号、技术参数等,报副总经理审核同意并报总经理批准后,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财务部负责协助总经理确保基础设施的提供。

6.3.2设施的验收 a)设施采购回后,由技术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验收、安装和试运行确认,满足要求后,由技术部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设施验收单》和随机资料由技术部负责保存归档。

b)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由采购员与供方协商解决。

c)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设施进行编号,建立《设施台帐》。

6.3.3设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根据生产需要由技术部编制《生产设备操作规程》,下发相关部门实施。特殊过程使用的设备按7.5.2条款规定进行能力确认。

b)根据设施的使用说明书,生产部编制《设施维修保养计划表》,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有关部门实施并填写《设施维修保养记录》。维修保养的结果由生产部进行检查并予以记录,完好设施应贴标识牌。

6.3.4设施的报废 a)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施,由设施使用部门填写《设施报废单》,经生产部报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报废或封存。

b)报废或封存的设施应贴相应内容标识牌。

6.3.5 以上规定适用于检测装置的管理,其特殊要求按7.6条款执行。

6.3.6 建筑物和办公设施的管理由综合部制订专项管理制度。

6.4工作环境 a)由技术部负责组织生产部、质检中心等有关部门,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的工作环境的要求,并在作业指导书中予以规定。生产部对生产现场实行定置管理。各部门应对本部门的工作环境进行维护,确保符合要求。

b)配置适用的厂房并根据生产需要适当装修,防止暴晒、风雨侵蚀和潮湿。

c)配置必要的通风、消防器材,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职业卫生及安全;

d)考虑人体功效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e)确保员工生产符合劳动法规的要求;

f)废水排放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7、产品实现 7.1产品实现的策划 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部、质检中心和生产部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策划,见图三。策划输出的有关文件,按照本手册4.2.3条款规定的文件要求和5.5.1条款规定的职责、权限进行审核、批准。策划所需确定的内容:
订单/合同 原料采购 设计和开发 产品生产过程 产品生产准备 入 库 检 验 包 装 图三 产品实现过程 a)产品的质量目标和技术要求,包括性能功能指标和技术参数、工艺参数。

b)产品的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生产环境、采购、包装、使用相关的作业文件,资源配置等。

c)产品生产各环节的检验、试验、测量、评审、确认、验证以及最终产品的验收标准及手段。

d)产品交付方式、服务等各种需求。

e)产品实现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记录。

对于特殊项目或合同,依据产品的实际情况,可采用本手册7.3条款进行设计和开发,也可采用编制《质量计划》对特殊项目和合同进行控制。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为正确识别并确定顾客明示的、隐含的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本公司的附加要求,确保本公司具有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在销售合同正式签定前,由市场部负责,必要时组织技术部、质检中心和生产部对顾客要求进行评审并与顾客保持沟通。总经理负责审批《产品要求评审表》。

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由市场部负责识别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与期望,如合同草案,技术协议草案及口头订单等填写在《产品要求评审表》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a)产品的技术、性能等各项指标;

b)产品的价格、交付方式、期限及服务的具体要求;

c)顾客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须的要求;

d)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e)本公司为增强顾客满意,针对产品提出的附加要求。

7.2.2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a)市场部在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对与顾客有关的产品要求进行评审,必要时(如有特殊要求、供货期不足等)组织相关部门共同评审,评审的结果应填写在《产品要求评审表》中,包括与顾客沟通后应采取的必要措施,报送总经理批准后与顾客签订合同。

b)产品要求的评审应确保:产品要求得到规定,顾客要求(包括口头订单)在接受前得到确认,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要求已予以解决和本公司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c)与产品有关的宣传资料、广告等也应进行评审,不能误导顾客。

d)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市场部及时组织变更,填写《产品要求变更通知单》,对在制品、库存品及已销售使用的产品和相关的文件、设施变更作出规定,经总经理审批后及时下发有关部门。

e)产品要求评审过程中的相关记录由市场部归档保存。

7.2.3顾客沟通 市场部负责与顾客进行沟通,包括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沟通,建立顾客档案。沟通的方式可采用以下几种:
a)定期走访顾客,了解顾客使用产品的信息;

b)特别关注不满意的顾客的信息,及时处理顾客反馈的各种质量问题,具体按本手册7.5.1条款执行;

c)在搜集、发布产品信息,顾客问询、售后服务及合同发生变更和修订时及时与顾客进行沟通。沟通的相关记录,例如电话记录、会谈纪要等,必要时形成文件,由市场部负责归档保存,按4.2.4《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7.3设计和开发 为对产品设计和开发全过程实施控制,以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本公司由技术部负责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部组织生产。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对设计和开发各阶段输入、输出进行评审、验证、确认和审批。设计开发过程的相关记录由技术部负责归档和保存。

7.3.1设计和开发策划 技术部根据顾客签订的合同或技术协议,编制《产品设计计划书》,《产品设计计划书》应包括:
a)设计开发输入、输出、评审、验证和确认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内容及进度要求。

b)各阶段人员职责和权限及配合部门,在计划书中应规定清楚。

c)资源的配置要求及组织和技术接口方式。技术部编制完成《产品设计计划书》后,报总工程师审批。《产品设计计划书》随设计开发的进展可进行更改,更改时需经总工程师审批。

7.3.2设计和开发输入 设计和开发输入应编制《产品设计开发任务书》,内容应包括以下有关方面的内容(相应的内容应由技术部附相应的书面材料,并予以保存)。

a)产品性能、功能、技术指标;

b)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c)以前类似的设计提供的使用信息;

d)产品安全性和适用性至关重要的要求和其它所必需的要求。

对输入的资料由技术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填写在《产品设计开发任务书》内,报送总工程师审批。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改正,确保输入是充分与适宜的。

7.3.3设计和开发输出 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文件,应提供给采购、生产、质检和销售部门作为过程控制的依据。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能下发执行。输出的文件根据需要有下列几种:
a)采购产品质量要求明细表;

b)技术标准和检验标准,产品使用说明书;

c)工艺流程、工艺配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

d)有关产品安全性和正常使用的产品特性,包装、贮存、运输技术要求;

e)检验大纲,试验规范。

7.3.4设计和开发评审 技术部根据计划的安排,组织质检和生产部门有关的人员,对设计开发过程进行评审。评价设计过程是否满足了设计输入的要求,识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评审方式可以会议讨论,也可采取文件会签。评审结果,包括采取措施的结果均应记录。

7.3.5设计和开发验证 技术部组织产品验证,验证的方法可采用类比法,主要方式是委托国家授权检测部门进行型式检验/试验,条件具备时由本公司质检中心进行型式试验,其检测报告作为验证合格的证据;
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改进。

7.3.6设计和开发确认 由总工程师主持组织设计和开发确认。当法律法规有要求时,设计和开发确认的方式以本公司申请国家授权部门证书的方式进行,所需文件和资料由技术部提供,总工程师审批后上报;
当法律法规无要求时,应由总工程师邀请试用顾客、行业专家参加产品鉴定会,技术部负责向会议介绍相关资料和文件,并负责会议记录,鉴定结论、确认证书和型式检验/试验报告应归档妥善保管,作为确认合格的证据。

7.3.7设计和开发更改控制 产品在设计更改时,技术人员应按《技术文件管理制度》执行。当更改涉及到产品重要性能,功能改变时,应进行适当的验证、评审和确认。

7.4采购 为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本公司由生产部负责供方的评价和选择及实施采购,质检中心负责采购产品的检验,技术部负责采购产品的试验,并提供《采购产品质量要求明细表》,总经理负责审批《合格供方名单》和采购计划。采购过程相关记录由生产部负责保存、归档。

7.4.1采购过程 生产部采购员根据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及其对最终产品的影响程度及提供产品的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选择,并报生产部组织合格供方评审会。会议由主管副总经理主持,技术部、质检中心、财务部参加,会议形成《合格供方名单》,报总经理批准后生效。评审会在每年12月进行一次,并相应调整《合格供方名单》,报总经理再次批准。

7.4.1.1首次供应的A类供方的评价和选择 a)采购员向供方发资质调查表,供方提供样品,由质检中心对样品进行检验,技术部进行验证。采购员汇总相关资料,包括供方资质资料,报生产部组织评审,必要时,由副总经理指定专人对供方进行现场考察或第二方审核;

b)如供方已通过ISO9001标准认证的可优先选为合格供方,并省略资质调查程序,但其产品对本公司产品的适用性仍应进行试验验证。

7.4.1.2对有多年业务往来的A类供方,由采购员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选择和评价:
a)每年由采购员对其供货业绩进行统计评价,并向合格供方评审会报告;

b)如供方年供货合格率低于98%时,可采取加严进厂检查的方法督促其改进,采购员应保持与供方沟通,鼓励其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建立互利关系,共同发展,如供方质量改进不力,继续提供不合格品,可建议公司暂停其供货资格;

c)如供方连续三批供货合格率低于98%时(采购员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可随时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

d)采购员填写《合格供方业绩登记表》。

7.4.1.3对B类供方的选择和评价 由供方提供或小量采购样品,交质检中心检测,并由技术部进行首次验证,如验证合格可直接选为合格供方,并对每次提供的产品进行验证。

7.4.1.4无论老的或新选的供方,必须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及相关资质证明。

7.4.1.5采购 每次采购前,由采购员编制《采购计划》,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每批采购产品均应有质量证明(合格证或有合格结论的检测报告),从商店采购的小量产品,应复印其批量合格证明,并验证其生产批号相符。

7.4.2采购信息 本公司采购信息一般包括:采购计划,合格供方名单,采购产品质量要求明细表,采购合同等。

a)技术文件(如验收标准,采购产品质量要求明细表),采购计划,采购合同等都需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b)采购产品如需要,可在《采购合同》或《质量保证协议》中对供方的产品、程序、过程、设备和人员提出批准或资格的要求。采购员在与供方沟通过程中发现上述要素发生变动时,应申请重新评审。

c)特殊情况下,需要超越《合格供方名单》采购时,应经总经理批准。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a)采购产品的验证由质检中心按本手册8.2.4条款执行。

b)当本公司或顾客提出在供方货源处验证时,生产部应在采购信息中规定验证安排和采购产品的放行方法。其验证结果不能免除供方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也不能免除采购产品的进厂验证程序。

7.4.4外包过程 本公司外包过程有培训、运输、检测、检定等,其过程控制按7.4.1~7.4.3的规定由相关职能部门执行。

7.5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本公司由生产部在副总经理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生产过程的控制。技术部负责编制和确定一般、关键和特殊过程及其作业指导书并进行产品的试验,质检中心负责产品的检验。生产部负责内部交付和对工作环境及设施的管理。市场部负责对顾客的产品交付及交付后的服务。

7.5.1.1获得规定产品特性的信息和文件 a)市场部负责提供顾客要求的合同、订单或技术协议交技术部。技术部按本手册7.3条款的规定进行工艺配方设计,并向生产部提供工艺配方和工艺流程规范文件。

b)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由技术部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7.5.1.2生产计划 生产部根据获得的产品信息,编制《生产计划》,报副总经理审批后,实施按生产流程要求进行加工。

7.5.1.3过程确认 由技术部负责识别和确认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分为一般、关键或特殊过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控制。本公司生产过程中无特殊过程,一般、关键过程见图四。

a)一般过程的控制 操作者应严格按配方、工艺流程和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并填写《生产流程卡》。

b)关键过程的控制 操作者应经岗位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技术部应编制操作作业指导书,操作者应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生产和加工并填写生产流程记录,检验员对检测结果应填写《关键过程检验记录》;
对设备的使用,由生产部编制设备使用的操作规程,操作者应严格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过程确认和再确认由技术部编制关键过程控制准则并组织实施,按规定作好记录。

含锌原料 合格 合格 过滤 检验pH 硫 酸 酸 浸 不合格 不合格 中和剂+高锰酸钾 合格 合格 过滤 检验Mn 一次净化 不合格 不合格 锌粉 合格 合格 检验Cd 二次净化 过滤 不合格 不合格 水 碳酸氢铵 合格 检验硫酸根 合成● 烘 干 过滤洗涤 不合格 滤液送废水处理场 合格 检验ZnO 纳米氧化锌产品 包 装 NPP焙解 不合格 图例:
● ———— 关键过程 图四 纳米氧化锌生产工艺流程图 7.5.1.4过程控制的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按本手册6.3和6.4条款执行。

7.5.1.5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按本手册8.2.4条款执行。

7.5.1.6对生产过程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按本手册7.6条款执行。

7.5.1.7放行、交付及交付后的活动 a)产品的交付、贮存按《库房管理制度》执行,本公司不允许紧急放行和例外放行。

b)交付后的活动,由市场部按本手册8.2.1条款执行。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a)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和控制按本手册7.5.1.3条款规定的方法执行。

b)过程再确认的方法是:每年底由技术部对关键过程进行再次确认。主要是复核岗位人员的资格,作业指导书的参数变化,以及对设施的能力进行一次评价。具体执行《关键工序控制准则》,当控制要素发生变化时,生产部通知技术部及时组织再确认。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为防止不同形状的产品混淆和不同状态的产品使用和转序,根据标识和记录实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产品的标识,质检中心负责产品检验状态的标识,库房负责采购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标识。

7.5.3.1采购产品的状态标识 a)采购回的原材料由保管员挂“待检”牌。通知检验员进行检验,不合格品更换为“不合格品”的标识牌,并放置在“不合格品区”内。保管员负责隔离,防止其非预期使用,采购员按规定申请不合格品评审。

b)经检验合格的产品,由库工办理入库手续,进库的产品采用标签进行产品标识。标签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内容。放置在“合格品区”内。不合格产品不许入库,由操作者申请不合格品评审。

c)财务部发现入库单上无授权检验员印章或证明合格的标识时,有权拒绝核算或拒付货款。

7.5.3.2生产过程产品及状态标识 a)生产过程中由生产部操作者填写生产流程记录,注明产品名称、产品编号、生产日期、操作人。

b)生产过程中由检验员或自检员负责标识。操作者自检后,将产品放置在“待检区”,并取样送质检中心或通知检验员进行检验。合格品转入下一工序。

c)成品入库后,由保管员填写标签,注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次,实行定置管理。检验员填写合格证作为合格状态的标识。

7.5.4顾客财产 本公司顾客提供的财产,由市场部归口管理。顾客财产包括顾客提供的技术文件、原材料和样品等。检验人员按照8.2.4条款执行检验和状态标识,保管人员进行专门防护和贮存。当发现损坏、丢失或不适用等情况时,由市场部与顾客沟通,协调处理并保存记录。

7.5.5产品防护 为防止产品在搬运、贮存、包装和交付过程中损坏或变质,本公司对产品进行防护。由技术部提供相应的作业文件,由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产品的防护,库房负责库存和交付产品的防护。

7.5.5.1产品搬运过程的防护 公司各部门在产品搬运时,根据产品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搬运工具和方法进行,防止跌落、磕碰、挤压。

7.5.5.2产品贮存过程的防护 按《库房管理制度》对库存产品进行防护。保管员应办理出入库手续,并做到帐、物、卡一致。按规定堆码,实行先入先出原则,防止过期或受潮变质。保管员应经常查看库存物品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财务部。

7.5.5.3包装过程的防护 a)技术部负责确定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包装容器制作属外包过程),根据需要编制包装作业指导书。

b)生产部包装工在包装过程中应注意校对产品合格证及标志、产品名称,保持产品清洁、完整;
包装后加上正确的标识。

7.5.5.4交付 内部交付按照《库房管理制度》的规定及车间转序的相关规定,办理交付手续,外部交付按《货物发运管理制度》由市场部执行。填写运输外包协议或合同,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将产品安全交付给顾客。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为确保监视和测量装置满足产品验证的要求,本公司由质检中心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归口管理。

a)根据产品验证的要求或各部门的申请,确定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并提出书面报告,送总工程师和总经理审批。经总经理审批后,送生产部负责采购。

b)采购回后,委外(国家认可机构)进行检定。检定合格者,建立台帐使用,不合格者由采购员与供方联系解决。

c)质检中心编制全公司《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及周期检定计划》,报总工程师审批后,定期或在使用前委外检定。当不存在国家基准时,应制订校准规程进行校准。

d)在搬运、维修和贮存期间,使用者应按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要求,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护。

e)经检定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由质检中心在其上贴绿色的标签,不合格的贴红色“停止使用”或“报废”标签。

f)在调整时,应严格按操作使用说明书进行调整。当监视和测量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需立即停止使用,委外检定修理,并由检验员对已验证的产品进行复评,直至确认合格(包括库存和已销售产品)。

g)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过程产生的相关记录,由质检中心负责保存归档。

8、测量、分析和改进 8.1总则 总经理和管理者代表通过策划实施内部审核,测量监控顾客满意的信息,测量和监视产品和过程的信息,实施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及运用统计技术(排列图、因果图等)进行数据分析,对以下过程识别改进的机会:
a)产品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

b)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的符合性;

c)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取得的效果。

8.2监视和测量 8.2.1顾客满意控制程序 编号:Q/ZKNM-02-8.2.1-2003/00 8.2.1.1目的 充分调查了解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收集顾客信息,增强顾客满意的程度。

8.2.1.2范围 适用于对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及交付后的服务。

8.2.1.3职责 1)市场部负责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及交付后的服务。

2)质检中心主任负责对顾客反馈质量问题的调查和提出处置意见。

3)市场部负责产品的交付。

8.2.1.4工作程序 1)交付后的服务 a)市场部内勤员在接到顾客来电、来函、来访时,应填写《顾客来电、来函、来访记录》,详细记录顾客要求或反馈的质量问题并及时向顾客解答,使顾客满意。

b)市场部对顾客反馈的质量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确属产品质量问题时,应及时填写《顾客反馈信息单》一式两份,交质检中心主任。确属服务质量问题时,交综合部处理。

c)质检中心主任、综合部经理分别进行分析,落实责任部门,提出处置意见,填写在《顾客反馈信息单》内。一份交市场部与顾客沟通,一份交责任部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具体按本手册8.5.2和8.5.3条款执行。

d)需现场服务处理质量问题时,服务人员应及时执行并将处理结果填写在《售后服务意见反馈表》内,并经顾客签字(盖章)认可,带回交市场部。

e)市场部建立顾客档案,详细记录顾客反馈的质量问题及处理过程、处理结果,包括顾客对服务的意见。

2)顾客满意度的测量分析 a)每年10月份,市场部向顾客发《顾客满意度调查表》,调查顾客对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

b)市场部根据《顾客满意度调查表》、《顾客反馈信息单》、《售后服务意见反馈表》等各种信息,运用统计技术(排列图、因果图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以确定顾客的满意程度,提出改进意见,提交管理评审会议进行评审。

c)过程的相关记录由市场部负责保存归档。

8.2.2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编号:Q/ZKNM-02-8.2.2-2003/00 8.2.2.1目的 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活动及其结果是否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是否有效实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进一步完善。

8.2.2.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质量审核过程。

8.2.2.3职责 1)管理者代表负责策划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批准内审计划和内审报告及纠正措施,并审批验证结果。

2)综合部负责编制内审计划及对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验证。

3)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内审报告和组织内部质量审核。

4)受审部门负责提出和实施纠正措施。

8.2.2.4工作程序 1)编制内审计划 a)管理者代表根据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策划所需进行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但当组织机构、产品质量发生巨大变化或顾客投诉时,可考虑追加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频次。

b)管理者代表确定内部质量审核的时间后,通知综合部编制《内部质量审核计划》,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提前一周下发各受审部门。

2)审核准备 a)管理者代表负责确定审核组长,审核组长确定审核组成员。审核组成员必须由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人员担任。

b)审核组成员应按内审计划编写《内审检查表》。

3)审核实施 a)审核组长负责召开首次会议,宣布审核的依据、目的、范围及审核的方法等。

b)现场审核时,审核小组成员根据审核计划内审检查表的内容搜集客观证据。

c)审核组内部沟通:审核组长召开内部会议,审核组成员汇报审核结果,确定并开具《不合格项报告》,提出审核的结论。

d)召开末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末次会议,宣布审核的目的、范围、审核结果等内容,包含经受审部门认可的不合格项和审核结论。

e)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交综合部。

f)综合部将《内审报告》和《不合格项报告》发相关部门。

g)受审部门根据《不合格项报告》的事实,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纠正措施交综合部,综合部交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至相关部门实施。

4)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a)综合部按《不合格项报告》要求的完成期限,组织人员对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验证,验证结论填写在《不合格项报告》内。

b)如验证无效时,报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通知相关部门重新制订纠正措施并实施,综合部再次组织验证,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c)对纠正措施的验证结果,由综合部汇总分析,并提交管理评审会议评审。

5)内部质量审核的相关记录由综合部负责归档保存。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由综合部负责组织识别并确定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方法,以保证预期的过程能力。可通过以下方法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a)综合部根据公司质量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各过程具体的质量目标,具体按《质量目标分解考核办法》执行。

b)综合部每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合格项,向责任部门开具《不合格项通知单》。责任部门进行改正。

c)通过内部质量审核来监视和测量过程的能力。

通过用以上方法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各部门发现问题应运用统计技术(排列图、因果图等)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具体按本手册的8.5.2和8.5.3条款执行。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为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本公司由质检中心负责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生产部予以配合。

8.2.4.1采购产品的验证 a)质检中心编制《采购产品检验项目及方法》,经质检中心主任审批后,下发检验员执行。

b)采购员采购回产品后,通知检验员,检验员依据《原辅材料检测办法》和《采购产品检验项目及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

8.2.4.2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a)检验员依据工艺流程和配方及《产品检验指导书》对过程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将检验的结论填写在生产流程记录上。

b)关键过程的检验结果和结论填写在《关键过程检验记录》内。

8.2.4.3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成品依据产品的技术标准及《产品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填写检验记录。经验证规定的所有检验过程全部合格时,签发《产品合格证》。

8.2.4.4产品监视和测量过程的相关记录由质检中心负责归档保存。

8.2.4.5过程发现不合格品按本手册8.3条款的规定执行。

8.2.4.6只有所有规定的活动已圆满完成,才能将产品交付,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当交付产品需要让步接收时,必须经顾客同意。

8.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编号:Q/ZKNM-02-8.3-2003/00 8.3.1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8.3.2范围 对采购产品、半成品、成品及交付后和开发使用的产品发生不合格的控制。

8.3.3职责 1)质检中心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跟踪处理结果。

2)质检中心主管领导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评审。

3)生产部、市场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置。

8.3.4工作程序 1)不合格品的隔离、标识、记录、传送 a)检验员对发现的不合格品按本手册的7.5.3条款规定进行识别和隔离。

b)检验员对不合格品开具《不合格品处置报告单》一式两份,交质检中心主管领导。

2)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a)质检中心主管领导接到《不合格品处置报告单》后进行评审,评审结论可能有返工、返修品、让步接收、报废品,采购产品应退换。

b)质检中心主管领导将评审的结论填写在《不合格品处置报告单》内,交检验员一份,另一份交责任部门。责任部门按《不合格品处置报告单》规定的处置方法进行处置。处置完成后,由检验员重新进行检验,并在检验记录和《不合格品处置报告单》内双重记录。

c)当顾客规定有要求时,对不合格品的让步接收,质检中心主管领导须征得顾客同意。

d)当产品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不合格品时,由质检中心按本手册8.2.1条款的规定执行。

3)不合格品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由质检中心负责归档保存。

8.4数据分析 由财务部负责组织各部门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便达到寻找改进的机会,增强顾客满意。因此,各部门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质量记录等)规定的方法,收集和传递质量信息数据,并运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

8.4.1收集和分析的有关数据包括:
a)顾客满意;

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供方,包括其产品信息、调查结果;

e)有关产品标准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f)质量管理体系运作产生的数据,质量目标、分解目标完成数据;

g)质量记录;

h)顾客反馈的服务及期望信息。

8.4.2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本公司选用以下统计和分析方法,对以上的数据进行分析:
a)排列图、因果图;

b)矩阵图、调查表等。

8.4.3数据的分析、传递 a)每月5日前各部门对上月度各自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报财务部汇总,管理者代表审批处置,具体按本手册8.5.2和8.5.3条款执行。

b)每次管理评审会议召开前,各部门应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以上次管理评审后至本次管理评审通知日之间的时段为统计期,提出改进建议,提交管理评审会议。

8.5改进 8.5.1持续改进 本公司通过策划和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必要的过程,围绕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贯彻实施,通过策划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产品实现等过程,实施测量与监控,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分析,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8.5.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编号:Q/ZKNM-02-8.5.2-2003/00 8.5.2.1目的 对已发生的不合格现象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再发生,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8.5.2.2范围 纠正措施的制订、实施与验证。

8.5.2.3职责 1)管理者代表负责对纠正措施及其验证结果的审批。

2)综合部负责对纠正措施组织验证。

3)各责任部门负责制订、实施纠正措施。

8.5.2.4工作程序 1)纠正措施的制订 a)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按本手册5.6条款执行。

b)内部质量审核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按本手册8.2.2条款执行。

c)内审组对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发现的不合格项向责任部门发出《不合格项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交责任部门纠正,一份综合部留存。

d)顾客反馈的质量问题,由质检中心向责任部门发《顾客反馈信息单》。

e)检验员按本手册8.3条款的规定向责任部门开具《不合格品处置报告单》。

f)各责任部门依据《不合格品处置报告单》、《不合格项通知单》、《顾客反馈信息单》和本部门已发现的产品、过程存在的不合格,每季度组织相关人员运用统计技术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措施,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计划表》一式两份交综合部,综合部交管理者代表进行审批。

2)各责任部门必须及时进行不合格分析,确定不合格的原因,并评价措施的需求。

3)纠正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a)经批准的《纠正预防措施计划表》,综合部留存一份,一份发责任部门实施。

b)纠正措施完成后,综合部组织验证其效果,并将验证结果填写在《纠正预防措施计划表》中,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c)纠正措施实施后,涉及到文件更改时,应按本手册4.2.3条款的规定执行。

4)纠正措施的相关记录,由综合部负责归档保存。

5)综合部将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汇总分析,提交管理评审会议评审。

8.5.3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编号:Q/ZKNM-02-8.5.3-2003/00 8.5.3.1目的 对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防止问题发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8.5.3.2范围 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与验证。

8.5.3.3职责 1)管理者代表负责对预防措施及其验证结果的审批。

2)综合部负责对预防措施组织验证。

3)各责任部门负责制订和实施预防措施。

8.5.3.4工作程序 1)潜在不合格信息的收集 各责任部门根据收集到的潜在不合格信息,包括:顾客反馈的信息、检验过程的信息、边缘数据、发展趋势、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信息、内外部质量审核的信息等,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归类。

2)责任部门对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应及时、积极地进行分析,根据风险程度评价预防措施的需求。必要时,责任部门应召集相关部门人员集体讨论,群策群力,力争一次到位。

3)各责任部门决定采取预防措施后,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计划表》一式两份交综合部,综合部送管理者代表进行审批。

4)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a)经批准的《纠正预防措施计划表》,综合部留存一份,一份发责任部门实施。

b)预防措施完成后,综合部组织验证其效果,验证员在《纠正预防措施计划表》上签写验证结论,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c)预防措施实施后,涉及到文件更改时,按本手册4.2.3条款的规定执行。

5)预防措施控制的相关记录,由综合部负责归档保存。

6)综合部将预防措施的完成情况汇总分析,提交管理评审会议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