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_加强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加强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新时期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面临较大的冲击和挑战。由于读书升学、当兵参军、外出打工等原因导致大批优秀农村青年流失,客观上使农村发展党员的源头缩小;
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的多元化,政治意识的淡化,又在主观上使党的思想灌输受到影响。针对新形势,我县从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入手, 大力实施“拓源强基”工程,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双带”能力强的的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有效解决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源头萎缩的问题,从源头上提高了发展党员的质量。

??? 一、我县积极分子队伍概况 1、农村党员基本情况:我县有9个乡镇、109个行政村,109个农村党支部。农村党员2509名,其中女党员242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9.65%;
高中以上学历农村党员660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6.3%;
35岁以下农村党员477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9.01%。

2、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基本情况:发展对象84名,入党积极分子565名,女入党积极分子84名。高中、中专以上学历118名,占总数的20.88%,初中以下学历(含初中)入党积极分子447名,占79.12%;
35以下327名,占总数的57.88%。

3、入党申请人基本情况:入党申请人768名,女入党申请人89名。其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124名,占总数的16.15%,初中以下学历(含初中)644名,占总数的83.85%;
35以下464名,占总数的60.42%。

二、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情况 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状况,直接影响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这就需要在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作中不断拓展源头,提升素质,强化管理,进而提高和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

1、入口前移,扩展积极分子选拔外沿。近几年,我们把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作为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三个前移”加强入党积极分子源头建设。一是前移到高中学校。利用一中、综合高中、职教等业余党校,对学生积极分子进行培训,让广大青少年较早地接受党的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对党的认识。二是前移到群团组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产业协会的优势,积极开展“推优”活动,注重加强对优秀团员、优秀妇女和产业协会中的优秀人员的培养教育。三是前移到生产一线。针对农村优秀青年由于拖、卡、压等原因,不能及时充实到积极分子队伍中来的现象,我们采取了“公推公选”的方法,加强对农村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初步人选时,实行群众“海推”、群团组织“共推”、党员干部“联推”的形式,把“提名权”交给群众;
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正式人选时,对经过“公推”产生的人员,由支委会研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候选人,然后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进行 “公选”,把“决定权”交给党员。经过“公推公选”产生的入党积极分子,再通过“公示”让广大党员群众了解掌握已申请入党人员的详细情况、选拔入党积极分子程序和时间,确保党员群众充分享有并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公推公选”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农村优秀的青年充实到积极分子队伍中来。

2、创新机制,开展“拓源强基”工程。为开阔选人视野,大力实施“拓源强基”工程,县委组织部专题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具体推进措施,成立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各乡镇党委配合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了由县委组织部长为总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村级党组织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的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县委组织部长还与乡镇党委书记签订了“拓源强基”工作责任状,明晰了相关工作任务和责任,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年终目标实绩考核和“先优”评选的重要内容,对没达标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通过此项工程,努力实现全县农村入党积极分子与农民党员的数量达到1:1的比例,进而培养造就一支数量足、素质高、能力强的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3、抓好培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素质。一是抓好日常教育,保持教育培训的经常性。坚持把党日活动作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经常性教育培训的重要载体。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互联网和有线电视双模式传输方式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确保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和实用技术教育。二是抓好集中培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建立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专业生产基地、专业大户为依托的教育培训体系,每年至少举办两期培训班,对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培训中,注重 “三个结合”,即:专题讲座与研讨交流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地参观相结合,典型引路与自我激励相结合。三是抓好结对联系,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建立了支部委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联系责任制,支部委员每人至少联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经常交流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目前,全县109个行政村中已有317名支部委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结成对子426对。

4、强化管理,确保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质量。一是建立档案,跟踪管理。基层党支部对入党申请人及时建立名册,经过半年以上的考察了解,对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建立个人档案。二是定期考察,严格管理。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每半年由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现进行一次考察,主要由培养联系人负责,协助党支部做好对积极分子的考察。三是选优汰劣,动态管理。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滚动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分析排队,对那些经过一年以上教育培养和经过党组织全面考察,已具备党员条件的,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及时吸收入党。

三、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工作来看,我县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存在着“四偏”、“四难”及“四个缺乏”现象,不仅造成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源头不足,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同时也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主体存在“四偏”。一是总体数量偏少。入党积极分子总量还不够充足,发展不够平衡,有的村人员较多,有的村人员较少,源头不足。二是文化程度偏低。多数入党积极分子是初中及以下文化,高学历的较少。三是整体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偏高,35岁及以上的约占42%。四是对党的认识偏弱。入党动机、入党目的等思想方面认识不足,对党的认识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理论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深,比较模糊。

2、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存在“四难?”。一是启蒙引导难。部分村级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对农村适龄优秀青年情况掌握不清,对优秀青年启蒙引导不得力。二是各项制度执行难。有的村支部没有认真执行发展党员各项制度,乡镇党委对村党支部也缺少有力的监督,使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听之任之”“我行我素”。三是与外出务工优秀青年的培养联系难。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大、中专和高中毕业生、复退军人等大量外出务工、经商,“苗子”难找,并且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因流动性强,在了解其思想动态、引导其树立党性观念等方面容易脱节,从而影响了对外出优秀青年的培养。四是少数村党支部书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观念转变难。这些村党支部书记存在宗派观念,在发展党员上搞 “家族化”、“近亲化”,排除异己,还有的喜欢主观、片面地看待青年人,甚至于有的怕发展优秀青年入党会挤掉自己的“位子”,从而尽量不培养优秀青年入党。

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四个缺乏”。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力量不强,缺乏应有的凝聚力。有的班子不团结,比较软弱、涣散,发挥作用不够好,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使党组织在群众中凝聚力不强。二是党员的先进性没有充分体现,缺乏应有的号召力。部分农村党员存在思想惰化、先进意识淡化、组织观念弱化现象,把自己混同普通群众,“双带”能力不强;
有的甚至参与各种纠纷和上访。这些问题,降低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削弱了党员的号召力。三党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不高,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在资金、技术、引进项目等方面没有感受到向党员倾斜的优惠政策,农村党员的优越感和荣誉感弱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感召力。四是党组织职能作用发挥不好,缺乏应有的吸引力。部分村党组织活动开展的少,“三会一课”坚持的不好,且内容过于简单,形式过于单一,对青年的吸引力不大,造成入党的思想意识不强,政治热情不高,缺乏入党愿望。

四、对策建议 1、更新观念,拓宽入党积极分子选用视野。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组织和宣传优势,努力激发各类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的内在动力,不断拓宽入党积极分子的来源,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遴选、吸纳入党积极分子的方式。

要变“等上门”为“引进门”,做到早选苗、选好苗、早育苗。一是要在普及性选育上下功夫。农村党支部要早选苗,把优秀青年纳入到选苗范围,做好调查摸底,建立登记卡、花名册和基本情况台帐,详实掌握农村青年的基本情况,适时采用集中教育形式,向他们介绍党的基本知识、入党主要程序以及党员条件。二是要在分层选育上下功夫。针对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的现状,要注重从村级组织的优秀年轻干部,致富带富能力强的私营业主,素质较高、作风过硬的退伍军人,文化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大(中)专毕业生,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等群体中区分层次和年龄结构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同时,要及时建立档案,安排专人负责培养,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和党组织活动,激发他们入党热情,避免优秀青年流失。三是要在重点选育上下功夫。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及表现,相应确定选苗的重点,要着重选育那些上进心强、有事业心的优秀团员、妇女干事、致富能手、产业协会技术能人等,采取支部书记重点包扶,定期培训、定人培养,分级培训,分类指导和分期教育等方式,对苗子进行选育培养。四是要在落实“公推公选”、推进“拓源强基”上下功夫。严格按照群众“海推”、群团组织“共推”、党员干部“联推”和党员大会“公选”的方式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建立积极分子“拓源强基”长效机制,明确制度,明晰责任,确保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2、加强培养,提高入党积极分子整体水平。一是建立培养教育工作机制,促进入党积极分子进步成长。根据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政治、文化成熟的程度等方面差异,采取专人培养教育,重点培养教育,多层次培养教育的措施,除对培养对象由党支部安排党员培养教育外,对重点培养对象由党支部委员和介绍人共同培养,对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党组织、团组织双重培养,做 到培养人、培养时间、培养措施、培养目标“四落实”,重点培养对象也可以上挂到乡镇,实行“双向”培养。二是发挥整体优势,形成教育培养体系。要针对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具体,对自身价值缺乏自信的问题,党组织要安排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内的各项活动,搞好经常性的教育,还要定期有计划的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专门培训,在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技术业务培训,使之成为政治上的骨干,生产上的尖子,致富上的带头人。三是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要高标准、严要求,经常的交任务、压担子,安排他们去完成急难险重的任务,使他们象党员一样承担责任,鼓励他们扎实工作,不断进步,走向成熟。

3、动态管理,提升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水平。由于入党积极分子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群体,党组织要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定期的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进行全面分析,集中整顿,采取调查摸底、党内评议、征求党内外意见等方法,把不具有入党积极分子条件的及时调整出去,把思想积极要求进步、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表现突出、模范作用突出的有为青年及时吸收进来。做到严密管理,规范管理,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档案,扎扎实实的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全面提升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水平。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