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保障经费会议讲稿: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历史使命

讲的有些内容有很多种,公共财政它的一些内容,有许多我们这些年财政教育政策实践过程当中的一些经验体会,也有是这次起草规划纲要当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今天这个题目我想分三个问题来讲。

一、我想讲一讲历史的启示与时代的发展,要求公共财政必须承担起知识教育的责任。我想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谈一谈公共财政教育。为什么讲历史的启示呢?我想这里引用一段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以后记者招待会上的一段话:他说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在这五年,我要下决心推动财政体制改革,让人民的钱更好的为人民谋利。”我从事这么多年财政工作,说心里话知道财政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没想到总理讲的一部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历史。这个财政在我们人类社会的历史当中,它不仅在维护国家主权,推动经济发展也非常重要,而且它会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所以,总理的这段话它既揭示了财政的历史在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当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我们的财政改革,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

那么从历史上看,我们仔细分析,财政的历史确实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历史,无论在任何社会制度上,财政几乎与所有的国家大事都密切相关。在历史上,由于财政的危机而引发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从来没有停止过,同时一个国家它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也往往是从财政改革起步的。比如说我们中国的历史,历代封建王朝它的前期、中期政府大致上都是清廉的,财政是比较宽裕,社会是相对的公正,那么到了中后期往往是政府腐败、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社会不公正,结果是引发尖锐的矛盾,最后爆发了。

最典型的是我们的秦朝,那么大的一个国家仅仅存在15年的时间就完了,其中很内在的原因就是它的财政支出无底,最后国库空虚没法维护它的政权。

从国外的历史上看,近代欧美是宪政制度,它就是起源于纳税人的抗税演进而来的。像英国人讲他说税收是代理制度,英国过去有一个差别意识,国王,他就是因为财政的问题,税收的问题与议会矛盾激发,最后引发了内战,自己就受到了断头台。法国的路易十六也是这样,也是为了解决财务的危机,而和高端法院、议会发生了激烈的内战,引发了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也是直接引发于英国与美国的,包括苏联的解体都与它的财政有密切的关系。从我们新中国的历史来看,我们财政的改革在推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经济社会里许多改革都是从财政改革开始。比如说84年我们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这个改革它首先的突破口就是企业承包制等等,到了92年,我们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那么市场经济怎么改革,选择的突破口仍然是财政改革。94年我们建立了分税改革,98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我们又实现了从建设性财政向公共财政历史性的转变,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对社会事业领域、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年年大幅增加,我们的社会事业才有了今天的长足发展。

在美国,财政在应对93年的通货膨胀,应对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应对05年的经济过热,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都发生过关键性的作用。在保持、促进我们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生的关键性作用。所以说我体会温总理讲一部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问题,它的意义也在这里。我想财政的历史我最想说的是财政与教育的关系。

因为财政它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那么在当今社会,教育它是社会的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基础,这是党的十七大讲的。所以说,财政的改革要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支持教育方面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和古代的社会不一样,古代的社会老百姓讲公平正义首先是衣食住行,我们国家历史上发生的农民起义旗号就是要公正正义,在我们这个时代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更多的是要体现在教育、卫生、就业、养老等等这些方面。

所以党的十七大才报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问题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和目标。

前年国际社会和财政部的会谈也主要了解我们社会事业发展改革方面的情况,后来我们给他提了一个问题,就问他,像我们中国这样的政府在体制转型的国家,政府要干的事很多,有三农,有教育有医疗、有社会保障,有环境等等。如果让你在制订财政政策上把什么放在第一位?他说把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

所以说,我们确定教育要优先发展这样一个决策,它不仅是我们这样认识的,国际社会也是这样认识的。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子孙后代,这有很多意义。

那么发展教育和财政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关系?为什么我们国家的财政现在叫公共财政?刚才我讲了一个概念,就是98年以前我们国家不叫公共财政,理论界的说法叫建设性财政,建设性的财政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由于当时的经济体制决定了我们的财政在支出上大量的经费是投入于经济建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政府要花心力,该市场做的事政府就不要插,政府就要从经济建设领域退出。

那么教育应当说在各类社会意识当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使命。公共财政的是向社会提供公共产业的财政,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这才是公共财政,所以很灵活的就是它的公共性。而我们的教育呢?恰恰具有两个特点,当然公共产品也好,公共需要也好,从公共财政理论上讲又划分为基本公共需要或者基本公共服务或非基本服务。那么,我们教育是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义务教育又属于基本公共服务,就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享受的服务,是应该由政府来负全责,由财政来保障经费的服务——义务教育。而我们的高中阶段、高等大学是公共服务但不是基本服务,所以我们现在高中、大学还允许收费,是实行教育成本的分担。

所以我们为什么现在农村的中小学全部都免费了,不允许再让农民集资去办学了,公办的学校也不提倡人民教育人民办,那么我们城市的义务教育现在也在进行改革,首先是按照义务教育法免除了学杂费,当然现在还有择校费,今后要逐步的改革,义务教育就是公共财政,应当是全额的保障。因为现在城市的义务教育还比较复杂,农村的义务教育,公办的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它不能收取任何费用。你看国外的义务教育学校不仅没有学杂费、教科书费,还有交通车,还有免费的午餐等等。所以说为什么我们国家这些年下大力气要治理乱收费,尤其是义务教育,它的理论原因、政策原因就在这里,你再用那种方式不符合义务教育,不符合公共财政建设的原则。

所以说,为什么这个题目叫基础教育是公共财政建立的时代史,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也就在这儿。

二、给大家讲讲,我国公共财政制度下的财政教育政策以及实施情况。

由于教育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它在公共财政制度中的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财政教育政策法令制度的制定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或者成就,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教育法规三个增长,93年改革规定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要占GDP的4%,最近提出的各级政府财政教育拨款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投资增长政策,过去我们全国还实行过一个百分点或者两个百分点,就是每年财政安排教育预算要比财政支出要一个点或者两个点,重庆好象现在仍然是这个政策,中央财政是98年陈至立当教育部长的时候,跟财政部商定的一个政策,中央财政搞了五年,许多地方后来也搞了一个百分点的政策,有的是两的百分点,但是现在绝大多数省都不搞这个东西了,现在主要是法定政策。同时在财政教育政策上,由于教育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同,各类教育的不同,所以说对不同类型的教育财政就施行了不同的政策。

这也是我前面讲的对义务教育、对职业教育、对高等教育不同,高等教育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这样的战略。那么这些财政政策不仅现在坚持,今后仍然要坚持,还要不断的完善,而且从实践的情况来看,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法律上的规定,国务院文件上的规定,让这些政策关键是如何落实。比如说三个增长,三个增长实际上最关键的就是每年财政的教育预算要高于财政支出。但是这三个增长在许多地方还做不到,重庆算做得比较好的,因为一个点的政策是最实惠的政策,硬碰硬的。每到一定时间财政就要叫唤,现在我们的国家法律规定,教育这么重要就能保证在一些地方做到。

讲投入首先要讲法律的意识,要建立政府的问责机制,监督机制,达不到法定规定要有说法为什么?重视教育、教育优先发展不是空的,是实的,在财政上更是实的。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们国家一些政策在全国的层面落实得还是比较好的。我带来了一些数据,这些年我感觉特别是近七八年我们财政教育的投入年年大幅增长,比如说我们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02年只有3451亿,到了08年(现在还没有公布,内部的说说)达到了10217亿,08年比02年增长1.9倍,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02年只有3114亿,08年达到9454亿,08年比02年增长了2.04倍,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基础教育经费02年只有1958亿,到了08年增长到6049亿,增长了2.11倍,在往前分就是基础教育里面的义务教育拨款02年只有1695亿,到了08年达到5207亿,08年比02年增长了2.07倍,义务教育的增幅在所有各类教育经费投入中是最高的。

过去社会上也有一些人提出这样的意见,说现在的财政投入过于重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投入比重太大,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投入比重太低,实际上不是这样,特别是这些年,财政支出的结构在调整,在向社会公益事业领域下大力度,我们教育投入结构也在变化。比如说08年我们的各类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的比重,基础教育占到64%,高等教育只占21.2%,基础教育里面的义务教育在全国财政经费里面占到了55%,我们高等教育的增幅,08年比02年只增长了1.65倍,我们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甚至农村义务教育都在2倍以上,当然了,这些年财政之所以能对教育有这么多的投入,增幅比较大,首先由于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由于我们有一个好的财政体制,这样才保障了我们国家财政实力的不断壮大,你光经济发展快没一个好的财政体制,该收的钱收不上来,国家财政没有钱也没有办法。前面我讲的94年我们国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了分税财政,分税财政体制是个什么内容呢?首先是要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各自干什么事。第二,就是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你承担这些事你就有保证它的直属责任,就是这块钱该你拿不该我拿这就叫直属责任。所以又要进行税收制度改革,划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同税。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因为经济欠发达,你给他税种它收不上钱来,就是他难以保证它的直属责任,就要建立政府间的转移支付能力。通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来保障下级政府履行它的职责和使命。特别是我们中西部地区更是如此。虽然我们中西部地区在它的财政盘子里面,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钱有时候是90%以上,94年的分税财政体制就是这么一个方向。

应该说这个制度很好的保障了我们国家财政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的壮大,在我们国家财政收入,在99年首次突破了1亿元的大关,80年代我们全国财政收入只有几百个亿,每年也就增长20、30亿全国,当时财政部部长就讲我们国家财政增长二百亿多好。当然后来我们国家是上千亿的等于。99年突破了1万亿,03年突破了2万亿,05年突破了3万亿,08年达到6万亿。我们这个6.1万亿就相当于改革开放初期一年的财政收入,虽然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的综合国力强,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国家财政日益壮大,能够集中财力办大事。所以说正是在财政实力不断壮大的基础上,我们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三农国家财政出这么多钱支持,医改是三年就要投入8500亿,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许多都是大手笔。一项大胆的政策出台全国财政都是上千亿的拿,几千亿的拿。

这是从支出的角度,财政教育投入的教育看这几年的情况。

三、就是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大措施。它不是简单的投入,这个钱怎么投,按照什么原则去投,怎样去进行制度设计,这里面有很多学问。

这些年我们在财政的支持教育发展与改革方面的重大措施,我觉得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意义最重大的,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改革。我们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那么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在公共财政支持各项社会事业领域当中,我体会到今天为止,它是一项出台最早、而且最成功的一项改革。温家宝总理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改革,与农村联保承包责任制、农村义务教育定位为三大改革。那么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也是经过了一段很不平凡的一个经历,因为2000年安徽搞农村税费改革的时候出了一个大问题就是教育改革。税费改革就要减轻农村负担,当时的农村义务教育从全国来看,财政承担的经费大致跟农民承担的各一半,那么,农民负担的那一半没有来软的,学校怎么来维持,就是到了01年马上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问题包含在这里,后来随着改革试点推到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问题成了农村税费改革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这个改革没法改。当时财政部就像救火队一样,一会儿是解决教师工资大量欠发的问题,一会儿又是危房问题。当时01年教育部统计全国危房只有1300万,国务院设立了一个专项资金,地方再拿点钱用两年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当时中央财政和发改委各拿了15亿,30亿再加上地方的钱两年时间能够解决,但是危改推行以后,地方报的数字吓死人了,8千多万,所以这个数字很有学问,数字很重要,而且一定要可观可循,直到现在危房还没有解决。然后我们进行了第二期危改投入了60亿,还是没有解决,数字是越报越多,有些省市的危房还越来越多,后来觉得危房改不完,这里面可能有它的现实情况,因为过去我们普九的时候是滴水不漏,有自然生存的危房的,但是也有我们的完全体系,我们搞这个义务教育调研,财政部经常是不跟地方打招呼,曾经也被派出所抓住过,就是要了解一线的真实情况,有的学校我是亲眼看见的,当时是项目管理,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学校什么都能查到,结果都两年了,他用那个危房报的项目还没有拆还让我看,那边又拿着钱建新的。

当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问题各方面都非常的着急,中央领导、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教育部门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一般都说是加大投入,但是怎么加大投入,因为当时的农村教育,01年以前还是县乡改,你这个加大投入我们中国政府层级又特别多,不像西方国家是三级政府,我们是五级政府,五级政府在对农村义务教育上各自该承担什么责任?你怎么测算这笔经费?当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说要不中央包中小学包教师的工资,其他的由地方承担,有的说义务教育属于公共服务干脆你中央全拿钱得了,很多种方案,财政部从01—04年一直在进行探索,从开始充当救火队的决策慢慢腾出一些时间也进行了深层次的、制度性的、长远性的研究和探讨。在05年初,我们财政部专门成立了一个农村义务教育的课题组,开始在封闭的状态下研究改革方案,这个东西不能暴露,因为涉及到跟地方算帐的问题,因为中央地方的关系也知道,有时候中央政策涉及到一些数据、一些经费的问题,很难掌控。包括我们弄这个教育部方案的文稿,从05年1月做到8月才把方案稿子拿出来。

当时设计这个方案,当时我记得全国人大那会儿要修订义务教育法了,经常跟我们讲,我记得有一次印象特别深,有几个领导听我们汇报,然后跟我们交换意见,他说新的义务教育法关键问题就是经费问题,希望财政部你们要对教育有感情,要把义务教育经费的问题在法律制度层面上解决好。我心里好感情是有非常浓厚的感觉,但是解决这个问题既要积极,又要科学,你要适用法律不是一个小问题,今后的保障牵扯到我们全国各级政府,不是一个小的问题。我们在这个制度的设立上,有几条原则,第一条就是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第二条就是要实行中央与地方经费投入上的捆绑机制,防止己出机制的发生。第三条就是按经济和财政的状况对不同的区域实行不同的经费分担比例。这么几条原则,它的覆盖范围主要就是学杂费、共用经费、教科书、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由于我们现在正在搞义务教育的绩效工资,当时也提到教师工资的问题,但是那个没有列在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的问题,因为工资是另一个层面。工资的政策拿到社科院去,各行各业,教育搞了,卫生搞,如果把教师工资因素列到农村义务教育改革里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台,可能要晚若干年。那么这项制度出台以后,从06年到现在三年多了,实施得非常好,而且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农村广大中小学校几乎是一致的赞同。因为在处理财政关系上,中央与地方,地方与省市,市与县很难有一件事让大家都非常满意,但是我在财政工作这么多年,这个事上上下下几乎是都非常满意。虽然我们的保障机制改革今后还要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推进,不但的加大投入力度,我们现在最大的成功是把经费保障的体制搭建起来了,这是最关键、最主要的。

有体制,有政策比什么都重要,它自然钱就有了。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措施,第二个比较大的措施就是国家出台了贫困生的助学制,过去我们的助学制度也有,但是很不完善。像我们过去中小学生家庭贫困的,政府层面或者国家层民没有一个政策,后来我们搞的两免一补,搞了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以后两免一补投入经费了。我们全国在校生2900万,家庭困难的,相对在学校学习负担大致在20%,每年我们的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都是满面愁容:“怎么交钱?”。

每年,到高考入学的时候,贫困孩子的上学问题都是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我们国家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了收费的制度,但是我们另一个制度没有跟上去,就是怎么保证那些贫困孩子能够上学。

07年我们财政部搞了8个多月的调研,最后国务院出台了一个新的助学体系,助学制度。在这个助学制度出台前,财政部每年拿出用于资助大学生的钱,包括一些中职学生的钱18亿,这个制度出来以后财政部一年要拿240亿,那么这个制度的建立我想它是维护我们教育公平,保障我们每个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采取的非常好的制度。

另外,这些年我们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等方面都出台了很多政策和举措,今天主要是基础教育的题目,那些就不说了。职业教育这几年发展的势头非常好,特别是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决定,把职业教育办学的理念、办学的宗旨、办学的模式讲得非常的到位,这个文件出台以后我们各级财政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投入也都纷纷跟了进去,也就是在5年前我们中央财政,因为中央我们没有职业教育的学校,直属都是大学。翻看历史看到我们国家真是发展了。

在五年前,我们对地方教育投入是2个亿,现在是1千多亿。所以说这些年财政教育服务商尽了很大的努力,也支撑了我们教育发展改革的良好势头。

像我们国家这些年教育事业上,在义务教育方面我们小学的尽入学率是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4%,02年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有42%,普通高中和中职在校的学生比例也在逐步的合理,现在是55.5:45.5,今后我们希望高中阶段结构性调整实现1:1。

我们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08年毛入学率达到33.3%。另外我们的教师队伍素质也在大幅度提升等等。这是我给大家介绍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公共财政制度框架下的教育政策和它的实施情况。

三、今后对财政支持基础教育的一些考虑。

党的十七大对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与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七大报告报教育放到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当中,这是具有非常重的意义。十七大关于教育的描述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内容非常的丰富,我自己学习总结了一下,有这么几条。

1、我们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过去我们的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基本事业,后来又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七大讲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2、我感觉十七大关于教育的发展方针更加完善。比如十七大讲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的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句话非常重,这是总书记讲的,十七大纲要总理非常重要的要求,要让人民满意。但是教育要让人民满意谈何容易,前不久对城市教育的满意度做过一个调查,像北京,北京市的教育群众满意度很低,北京这个教育资源、教育投入什么各方面的条件在全国都应该是出类拔萃的,但群众满意度很低,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应该如何办教育的问题,不是投入多,条件好人民就能满意。从义务教育来讲你要让群众满意,你就要端正办义务教育的理念,因为现在老百姓都想上优质教育资源,非常好的学校,他不仅满足于上学的问题,而是要上好学。那么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的教育怎么办?现在特别是城市义务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差异太大。

违反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我回忆起当年上小学的时候,在北京,小学中学的条件差不多,没有像现在这么大的差异,当时我父亲是部队的,一个大院有五个楼,分了哪个楼上哪个学,分了直接去就行了。你现在看看,县一中、二中的学校是什么条件,有的学校建设得跟宾馆一样,群众能满意吗?因为你这种学校毕竟是极少数的,而又非常的显眼,都是这样的做法。在北京教育部门口有两所学校,一所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附属学校,一所是实验中学,这个实验中学对面有一个二中路中学,实验中学它的建设和二中路中学一比,一个是发达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实验中学什么条件都有,二中路中学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栋楼,很简陋的学校。在差异这么大的两个学校给心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老给他们建议要不然你实验中学把二中路中学合并了,这种情况在我们过去一段时间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我觉得是一个很突出的表现,现在各地的城市到小学、初中入学的时候,就像地中海战争一样,为什么?人们都想上好的小学,在北京编了很多顺口溜,所以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你要思考,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该怎么去办? 很多问题教育部都感觉首先不是投入的问题,首先是理念的问题。在研究教育规划纲要的时候我也讲,教育的规划纲要和其他的规划纲要不一样,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规划纲要既要以硬件的东西,更要有软件的东西。总理不是讲教育要加快教育家,我们中国的教育家有一种理念和思想,这样才能办好学,才能办出特色。

所以说干教育,我觉得里面学问很大。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是很重要的就是办教育首先是理念、思路、方向的问题。另外,十七大就讲过了,对于教育的改革,教育的结构,教育的属性,教育的投入,教师都作出了很大细的规定。十七大报告这句话含金量非常高,加大财政教育的投入,争论了教育是坚持公益性还是产业化?办教育哪能是为了钱办教育呢?包括民办教育法有一条就是合理回报。办教育是办慈善事业,办善事,所以说后来是合理回报,这是十七大教育的我的一些体会。

另外基础教育我想讲几个问题。

1、关于教育投入的问题。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教育投入是逐年的增长,特别是这几年,02—08年基本上是全国教育投入增幅都在20%以上,中央财政每年增幅很大,07年比06年增幅是76%,08年增幅是45%,今年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大幅减收的情况下是23.9%,教育是最高的之一。但是在对这些年教育投入的认识上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就是充分肯定了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对增加教育投入所做的努力,虽然现在资金供需矛盾还很尖锐,但是在我们国家这样经济财政并不富裕的大国,实现了我们国家的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非常不易。另一种声音虽然也肯定了各级政府在教育投入上所做的努力,但同时认为,我们的政府并没有尽到投入的责任,或者完成尽到投入的责任。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实现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08年大概是3.41%,这4%的问题也是这么多年大家议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实现不了4%,这个4%在财政教育投入当中主要起什么作用?这里我也想跟大家讲讲。

因为每年我作为财政部的解说人员上两会,我主要去政协教委,基本都是教育部的同志,各级各类学校的都有,跟他们讨论,有几个政协委员现在是4%的专业户,现在是专门研究这个,有他们自己一套的讲解。

那么这个4%的提出是90年代初李宁(音)老先生课题组提出的,93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里面写入了纲要,因为我们的提法是政府应该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具体比例由国务院定。后来国务院定了,到2000年达到4%。在9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收入才3、4千亿,那时候占财政部的比例才占GDP的12、13%,还要拿出4%的经费给教育,不是占了1/3吗?鉴于公共财政体制提出以后,财政教育投入虽然每年都能大幅度增长,但是到现在2009年还实现不了,教育部预测到2012年可能实现,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你定的这个目标滞后的十几年才能够实现? 这个指标应当是中国政府对全社会的一个庄严承诺,各级政府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实践。这里面反正我在内部讲,我个人体会,在设定这个目标的时候,有些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因为这个指标达不到无非是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落实不力,二是指标不合理。我认为4%的目标首先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目前我们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还不高,因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教育占比重直接相关,那个比重不大提高这个比重非常难。而世界平均大概是3、4%,发展中国家一般是12%以上,中等一般是35%,高等是40、50%,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占GDP的比重能够到40%,到4%是很容易的。

第二个因素,我感觉这个4%实践和现在的预算体系也有关系。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现在有本应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一些资金没有拿,这次人代会我们的财政报告谢部长的预算部长有一个重要数据,不知道你们看没有,就是政府性基金15000亿,这15000亿没有纳入公共财政的预算,都是专款专用,列收列支,交通的、铁路的、银行的,什么什么的多了。中央有2千多亿,地方有13000多亿。这块都是财政的收入,但是没有纳入公共财政收入。当然我们也可以设想,如果15000亿纳入公共财政的预算我们的财政收入占比一下就是30%,或者说你那一块15000亿的预算跟公共财政预算拿出来,但是这种预算体系的完善不是简单的事,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够做到的,很复杂,这是一个因素。

第三个因素我感觉这4%难以实现和我们投入的责任以及责任的分解有关系,因为你全国提出4%怎么落实啊?是不是?就是当年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这个目标没有具体的措施。第一个亮点就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这个4%各级政府什么责任?谁也说不清楚,你说财政部我们的教育经费跟谁挂钩,我们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省一级政府,市一级政府和乡镇承担什么责任,这4%东中西全国差异这么大的区域怎么进行分解? 而且现在我们国家的情况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财政教育投入占的比例越高,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少。江苏才二点几,你说是西藏重视教育还是江苏苏州重视教育?江苏的教育水平跟西藏的教育水平比一比,苏州它的义务教育不用说了,高中阶段、大学它的毛入学率都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有些指标都接近发达国家,苏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大城市里面第五位啊?你看他们的学校教育,看看他们老师的素质,但是苏州财政教育斗争占GDP的比重只有2.4%。如果再换个角度去分析,如果各个地区都要求达到4%,那么苏州的教育经费还有翻一番,当然翻一番是好事,但是起码在义务教育这个层面如果不加强全国统筹的话,又会加剧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西藏好多西部地区都已经到了,到了就不再投入了?不可能。所以这4%是不简单的投入,我们要从我们国家整个经济财政的关系和我们国家预算制度体系的设计,从我们国家区域之间发展的现实情况,从政策的如何可操作多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但是4%的目标现在已经深入人心,国务院确定的,我们的各级政府千方百计越早办越好,能今年完成不能明年完成。

那么今后应该怎么加大财政教育投入?我进几个观点。

第一,就是要坚持依法增长,建立问责机制。首先保证我们的法律在各级政府落实。

第二,就是要健全预算制度体系,没有一个好的预算体系,你很多投入政策落实不了。

第三,就是做好制度设计,用制度设计带动财政教育投入增长。

这几年我们财政教育的投入为什么这么大的幅度增长?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就是我们的教育不是简单的扔钱,实现比例,实现一个增幅,不是简单为一个事就事论事,而是要考虑长远,因为我们国家的教科文卫到了今天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的问题,一定要立足长远,立足全局,甚至放眼世界,要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个制度设计都代表了大幅的财政投入。

我们助学制度一年财政要拿出差不多400多亿,谈钱先谈事,事谈不清楚没法谈钱,我也老给他们举例子,国家的理财就像家庭的理财一样,人家理财一般都是老婆管钱,如果你这个当丈夫的时候跟老婆要钱的时候我要一万块钱,她问你干什么用你说你先给钱吧!你觉得她能给你钱吗?要钱首先谈事,谈事首先该不该拿,改怎么办。

第二个问题我想讲讲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今后发展与改革的大目标很明确,就是十七大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这是我们党的十六大、十五大都不一样,过去讲的是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我们现在基本上普及了,只有42个县尚未普及,都是些边远县,近两年要把它拿下来,今后义务教育的发展中央提出更高的目标。就是促进,还不是实现,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发展,我觉得应该澄清三个观念。

第一,均衡化不是一个短期能够实现的任务,而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的最终目标。因为像西方国家它的教育水平、资源都比我们强得多,但是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经过了几百年的历史,我们国家市场经济制度正处在培育的初级阶段,所以说无论是我们政府职能的调整,我们城乡二元结构的解决,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比如说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异这么大,包括区域之间的差异那么大,这个问题不解决很多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的问题很难彻底解决。

第二,我认为均衡化不等于搞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化。因为我前面讲了,按照公共财政的理论,公共财政是保基本,要保穷人,要全社会每个公民的基本教育权益,文化权益,民主权益等等。我们财政部党组对财政保证的基本公共服务,民生那一块也有一个原则,叫什么呢?叫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低标准。保基本,基本的教育权利,特别是义务教育,每个人都要上学,广覆盖,城乡都要覆盖,不能弄这块不那块,可持续就是你的制度设计,你的投入保障要能够保证这些社会事业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低标准就是我们国家现在的国情财力没有到那一步,不可能搞高标准,公共财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市场的问题。像我们的文化体制要改革,文化有公益性文化和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是保基本的,保我们所有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文化产业是什么呢?文化产业其中一条是满足人的个性化需求,包括高档次的文化,那是通过文化产业,通过市场,教育也是这样。

第三,我觉得均衡化不等于平均化,不是绝对平均。所以十七大用了一个均衡的概念。即便是我们义务教育,将来恐怕也要体现一些特色办学,不可能都是完全条件方面完全是整级化的理念。

那么当前和今后呢?在财政教育投入上,我们仍然要把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作为保障的重点,投入的重点。温总理全国讲的关于研究起草规划纲要的文章,讲了几个解决的大问题。第一个就是讲义务教育,第二个就是讲农村教育,当然农村教育和义务教育本身有许多的交叉。我们的总书记、总理在教育上首先关心的是义务教育,所以在今后财政投入上要把义务教育放在首位。今后在财政义务教育上有几个事要做。

第一,在农村义务教育上,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的改革,巩固改革的成果。农村义务教育机制改革按照国务院设立的目标是到2010年,但是我们09年可以提前实现这个目标。今年的目标就要实现了,恐怕从现在开始要考虑几个问题。

一是我们各级政府都要对过去四年保障机制的改革进行总结。教育和财政部要向国务院专门报告这四年改革的情况,这项工作马上就要部署。

二是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研究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它的动态调整的问题。不是说现在经费的标准到位了今后就是这个标准,按什么标准调?这些需要我们现在就要考虑明年以后的问题。包括各个地方也需要中央有一个指导性的意见,下一步按什么思路来投? 还有几个具体问题我也讲一下。

一是学生人数,搞保障机制改革我们统计的学生人数是按04年秋季开学的学生人数,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入学率每年都是下降的,这个问题下一步要解决。

二是教育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因为教育投入大,发展快,管理的任务是越来越繁重。现在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干线特别长,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一直到具体的学校,到经费的管理过程当中,包括教育部门从教育角度来讲,我觉得特别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管理上既然我们的改革发展到了今天这一步,管理一定要跟上,管理要跟上必须有信息化的手段。

再一个问题就是农村义务教育今后要严格禁止乱收费,严格禁止各种形式的覆盖,一律要严格。作为义务教育,写入义务教育法,如果这个口子一口,不仅是违反了法也破坏了保障机制改革的制度。我来之前礼拜五接到一个电话,给我说一个领导到了哪儿哪儿,有一个农村的小学,去年盖的一个楼,欠了100多万的债,财政部能不能拨点钱?你说现在保障机制到这个程度了还干不了事,不是严重违反了政策吗?所以义务教育应该是干干净净的教育。如果这儿再乱收费,那儿再搞集资,那儿再去欠债,就不是公共财政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办学者你们不要去琢磨在学校怎么收费。

还有就是教科书的问题。

第一,要积极的推行循环使用。我们每年下达中央教科书的经费预算都提出这个要求,开始搞试点,现在我们全面推开了。

第二,要规范地方教材。

第三,就是要严格清理整顿教辅教材。

这是义务教育里面的一项工作。

2、从今年开始,国务院已经决定了在全国实施中小学安全工程。国务院已经发了文件了,可能4月30号国务院就要开会,电视电话会现场会议再说,去年汶川大地震对校舍的安全有了非常严肃的问题。学校校舍出了问题那不是一般的问题,所以说国务院下决心从今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首先地震断裂带没有达到当地抗震设防标准的一些危房解决好。而且提出地方政府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中央有领导小组,那么在资金安排基本上是地方拿大头,回头具体的工作部署以国务院的文件和会议领导讲话为准。

3、我觉得在义务教育上一定要研究解决好农村教师的素质和待遇问题。你房子造得再好没有好老师,而且我们农村的教育是最痛苦的。这些年也想了很多办法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我们搞的特岗计划,解决大学生的就业,现在国务院又把有关的政策进行了放宽。但是农村教师问题的解决,从目前来看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搞了我们学费代偿制度,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助学贷款学费进行代偿,搞了两三年了吧!一年就几百人去,没多少人。

那么,农村教师的问题也是和我们的城乡二元结构现状是有特别关系的。农村就这么一个条件,你让一个城市的人到农村去干一辈子,很多都不大现实,房子没房子,老婆找不到老婆,现在这个年代做事都要有政策。所以农村教育教师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如何改善他们的待遇是下一步财政问题,当然也是要和教育部认真研究考虑的问题。

另外义务教育工作还有一条,就是财政的投入,财政的改革与教育的改革一定要紧密衔接,互相促进。因为很多问题的解决单靠钱是不行的,财政部我们有一套观点,就是支持社会事业是没问题,但是社会事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一定要改革。而我们现在教育的改革又在我们教育发展当中处在非常重要、非常突出的角度上。温家宝讲的教育规划纲要首先要解决改革的问题。不改革就办不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很多事情事业改革了投入才有很好的效果,事业不改革投入的效果就不怎么样。

三是关于高中阶段教育的问题。高中阶段财政部对高中特别是普通高中还没有一个有针对性的一个财政政策,也没有一个针对普通高中的财政状况,但中职有,高中没有。所以我们在对高中阶段的研究上,情况的把握上,义务教育可能还欠缺许多。那么从财政的角度讲今后高中阶段有这么几句话。

①要支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是财政要支持加快的,现在我们普通高中阶段财政投入占他支出的比重还偏低,全国平均大概是50%左右,当然高中这个阶段的投入,我们还要研究好它的投入政策,这个投入政策怎么严重呢?依然按照成本分担机制的要求去研究,因为高中也收费,其他方面的一些来源,那么政府在里面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在制度框架上做一个考虑,一个构建。

②要优化结构。我前面讲了,就是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在校生的规模实现1:1的比例,这个职业教育应该说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很有特色的一个教育系统,当然别的国家也有,但是像我们国家这么发达并不多。而且作为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的人口大国,我们的就业压力每年都这么多,我们国家的国情我觉得职业教育发展的空间潜力前景非常的好,非常的大。而且特别适合我们国家这样的人口大国来办好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主要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企业的需求,你需要什么我生产什么,那还有就业问题吗?你普通教育,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今年新毕业600万,加上去年一年下来就是1千万人,我们每年提供的岗位就是800、900万,而且很多岗位大学生不愿意去。所以这个职业教育既能符合我们建立人力资源大国,符合我们人口大国的情况,而且他贴近需求,贴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主战场,就业问题相对比普通教育好得多。而且下一步今年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还要逐步开始中职学生的免费,因为前一段财政部搞了几个调研,首先要跟国务院写报告开始推行中职免费的制度,但也有需要研究的地方。

一个免费你是免什么费?他有学费、住宿费,我觉得免费首先是免学费,教科书也好,住宿费也好还不怎么高,因为学费高啊,就是你免学费一年就三四百。

二是原来我们没想到中职学生能免学费,总理也是从长远、宏观战略的角度考虑的。为了使农村的孩子能够学一门技能。但是中职学生免学费以后,跟我们现在入学政策体系设立的理念原则有差异。什么差异呢?过去我们是两免一补,学费可以免,这也是一个普惠的政策,作为享受国家助学资金的学生,因为是补助生活费的。这部分学生都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那么中职免费等于学费也免了,有些省就给我们建议,能不能学费都免,享受国家助学金的都是困难家庭的学生,因为生活费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住宿的孩子贫困的孩子给予补助,大学生贫困的也享受。

三是中职的管理和社会的实践。我感觉我们现在有些地方中职的管理非常薄弱,有些地方对义务教育没有什么重视程度,行为不规范,问题很多。所以说今后职业教育、中职教育的发展很好。

③就是要注重均衡。什么意思呢?现在中央已经决定高端阶段要加快发展。在普及的框架下,我们高中的发展不要搞豪华建设,要注意这个问题。当然还有升学率的问题,我到一些地方,包括有些县里面,县一中都是最好的,有些公办的高中办得是标准太高。

④叫做防范风险。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我们的普通高中负债全国就欠了1千亿,现在特别是重点高中动则几个亿,三四个亿,五六个亿,七八个亿,那么这些项当地财政拿不起,就各种形式的负债达到1千亿。那么你负债肯定有偿债的来源渠道,债台高筑越累越多,你的资金链就可能断,你的财务风险就可能转化为危机。有些学校吉林大学最高的时候超过30亿,现在27亿多,光利息就得多少啊?高中阶段从现在开始就要注意。

⑤要健全助学制度。刚才前面讲的助学政策国务院今年出台的新的入学体系没有包含这个,当时也是有考虑的,主要是想从政策引导,中职加快发展,这块国家应该适时研究普通高中阶段的问题。

四、讲经济管理的问题。

按照财政部党组的管理要求,就是两句话。

第一,要依法理财。

第二,要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这里面学问很大,你怎么科学化,怎么精细化。因为管理你不精细根本做不好管理。一个企业之所以有一个好的品牌得益于它的好的管理,好的管理必须是考虑到方方面面非常细致的管理。我们到一个企业去参观,你看看他的制度多细,企业没有一套精细化管理没有好的企业品牌,生产不出好的产品。

具体来说,我想管理上讲这么几个问题。

1、我们带观念上一定要把抓投入和抓管理放在同一个位置,投入与管理并重。尤其知道我们教育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把教育的投入作为财政优先保障,上上下下没有问题。而且现在我们教育经费增长速度也非常快,现在管理需要特别重视。

因为我们是公共财政,基础要面向人人教育,公共财政的钱要花好,要给老百姓一个交代。比如说每年的审计,钱就是重点,包括4万亿拉动内需也是审计决定。每年审计经费管理使用当中都会牵出很多运用。去年审计署对56个县农村义务教育进行审计,后来和他们交换意见希望他把详细的单子拿出来看,结果很多问题不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挪用了,买车了等等,特别是县以下的多。还有预算执行,现在全国的预算执行都不理想,特别是一些重点保障的社会事业领域,预算执行很慢,往往到了四季度到12月份突击,资金大量的节余。预算执行要有均衡性。有的经费到了六月份才完成预算的5%—6%,有些钱给了都不花,就放那儿。再一个就是年终的时候完不成预算,造成了大量的资金结存。财政部这两年的管理工作重点就是抓预算执行。因为你预算执行不好钱花不出去,是不是钱给多了,今年不该安排这么多钱,因为财政保障你的事业发展,保障你的工作,但是给了你钱花不出去?大量的资金结存是怎么回事?让我们管教育经费的人都不好意思找财政部拿钱去,这就反映了我们的管理,你这项工作光要钱,执行不好,管理不好就没法。

2、我们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经费管理制度。这里面包括我们的预算编制,我们的预算执行,我们的财务会计,我们的资产管理,我们的支持标准,我们的监督检查制度,还有学校的内控制度都要建立。特别想讲的一个问题就是支出标准制度的问题。

今年财政部要把支出标准制度的建设作为抓财政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我们现在的财政支出就是党政机关的现在相对好一点,像我们开会、出差、办公经费什么的,都有标准。比较难的是各项事业支出的标准,标准制度的建设非常薄弱,当然了事业支出我也不主张什么都有标准,有的不大好标准,像科学研究怎么出台标准?但是教育的标准是比较有典型的,是可以做的,它是一个财政预算管理分配,有些支出项目由于没有标准,财政部门不知道该怎么把关。比如说我们的事业单位的一些业务性的,开拓事业的得多少钱?有的人请专家学者,类型很多,这个东西又不好完全标准,很多业务性的活动,业务性的配车,很多很多,所以说我们下一步要把支出标准的建设列为重要的管理内容。

再一个,当你的学校内部的内控制度一定要建立好,因为现在我们的学校发生的案件是比较多的,中纪委去年点了案件比较多的是学校,分析的这些案件基本上跟钱有关。有很多属于稀里糊涂的,不明不白出事,也有很多是校领导不懂财务管理的关键在什么地方。不懂在学校内部,在单位内部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支出来掌控自己。北京有一个小学,校长被抓起来了,查,后来后果更严重,有的单位在资金拨付的流程上,因为财务会计都是层层制约的,你以为钱那么容易拿。有的单位这个岗位的人有病了,马上就得有人顶上这个岗位,但是他没有做,造成这个人挪用了几个亿的财政资金,后来单位领导还是部级干部吓得够呛,财务的人被判了无期。所以作为我们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首先要学习国家财政制度,知道关键点什么地方,制度建设应该搞哪些,这是一道防火墙。

另外,我感觉在财政资金的分配管理上,也应该研究建立一种规范化、科学化、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由财政的一种分配制度。减少那些跑步借钱、跑局借钱的纷争。现在财政部09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是167亿元,钱怎么分的?用不着地方财政部门往财政跑,你今年基本上知道明年发多少,这笔钱再分配管理上我们是最省事的,不一定钱多在分配管理就怎么样?现在有的部门一个专项又要成立小组,又要制订规划,一大堆的,这种管理是什么样的思路管理?按照什么思路来进行管理?如果你不搞这种分配制度,麻烦事很多,风险很大,管不好,用不好。这是管理上的一点。

再一点就是在基础教育和财务上我们探讨绩效考评制度,实现阳光财政。因为经费的问题都是纳税人的钱,老百姓有知情权。现在我们财政部也在积极推行绩效考评阶段,我们也在试点,能不能把农村义务教育搞这个绩效考核,向社会公开,这是阳光财政。因为这都是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大家都很希望了解,他有这个权利,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一些专项做一些尝试呢?现在社会包括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越来越强,还有预算质询制度。当然我们国家财政的方向还是要公开透明,但是还有一个过程,因为这是很复杂的,很多事一下做不到,但是有些事现在可以做。

我也没有特别多的准备,想到的一些问题给大家做一个报告,也算是一个交流,但是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都长期从事财政工作,财政教育,你们可能有更深切的体会,有更多的想法和问题,我上面讲的不妥之处也请大家批评指正,内容也仅供参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