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 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 ?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研究下一步的贯彻落实意见和工作部署。刚才,大家围绕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重要意义,以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涉及的重大决策,结合XX实际和自己分管的工作,畅所欲言,交流了学习体会,提出了建议意见,讲得很好,说明大家是作了深入思考的,学习是认真扎实的。下面,我就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我市农村改革发展,以及做好当前的重点工作,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十七届三中全会及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的热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农村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同时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学习贯彻好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刻认识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 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为主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要着重从历史经验上来分析,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上来判断,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上来把握。

全会在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用“三个必须”高度概括了当前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国改革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从全局角度和战略高度看,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必须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积累改革经验、拓展改革领域、完善改革措施。第二,应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农村体制机制,释放农村的发展活力。第三,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只有抓住农村改革发展这个“牛鼻子”,才能掌握整个改革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带动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当前,全国范围内城乡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由90年代中期的2.2:1上升到2007年的 3.3:1。因此,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再次从农村改革发展入题,正是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着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与农村发展要求不相适的矛盾,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这一战略决策,既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来看,在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而对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56%的我国来说,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关系下一步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关键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着力启动农村这个大市场,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拉动投资增长,将在应对国际国内严峻形势中起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上来看,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已成为极端重要的国家战略问题。我国现有人口13亿,到高峰时将达到15亿左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还要增加。而全球范围的粮食危机告诉我们,不能把粮食安全寄希望于国际市场。为此,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发展现代农业的七大部署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来加以突出,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对粮食安全保持的高度清醒,体现了党中央从制度上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

(二)深刻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战略意义 十七届三中全会有许多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体现在战略意义方面,我感到主要有这样一些亮点:
第一,准确判断了历史方位。全会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三个进入”阶段性特征,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认识和把握。

第二,科学确立了总体思路。全会在总结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五条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其中的“一个战略任务,一个基本方向,一个根本要求”,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全会强调的“五个必须、五个始终”重大原则,确保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向前推进。

第三,明确提出了目标任务。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六个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描绘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全会提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是一大热点,令人振奋而鼓舞。这些目标任务,是我们党对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此外,十七届三中全会中的一些细节,传递出了大量的政策信号。比如这次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应邀列席了会议,表明了党中央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坚定决心,是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又比如,全会通过的《决定》全文中,多处用到“最”等程度副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
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
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表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意义更加重大,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繁重,要求更加严格。

(三)准确把握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大部署 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即: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这三个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和部署,切中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应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的有力对策。

其中,三中全会提出的六大制度建设和创新,把握住了“多予少取放活”这个大政策中“放活”这个关键。特别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一个长久不变”、“两个转变”,以及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强调实行“两个最严格制度”和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三个不得”,其实质是以保护农民利益、尊重农民权利为主线,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还利于民”的基础上,进一步“还权于民”。

在作出发展现代农业七项部署的同时,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表明我们党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而通过八大举措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将不断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步伐,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崭新格局,让农民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四)准确理解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 刚刚结束的**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全面总结和充分肯定了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省委常委会的主要工作,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省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省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

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会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组织方式、发展体制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省“三农”现状和农村改革发展阶段性特征,立足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提出了新形势下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明确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结合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确定到2012年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现代畜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支撑、农民增收“六个上台阶”的具体目标,以及“努力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上台阶的标志。全会指出,要着力突出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即:要在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要联动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要大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要尽快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坚持把农民增收摆在核心位置。同时,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要求,对 全省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

全会在分析当前形势下,对统筹推进“两个加快”(加快建设灾后美好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了全面部署。同时强调,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强化**各项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

(五)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 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尽快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工作的部署上来。要精心组织部署。各级党委中心组和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结合中央和省委要求,对本地本部门的学习贯彻活动作出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抓紧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学习贯彻实施方案,分阶段、分专题、多样化、有步骤地加以推进。要充分发挥各级宣传、组织、党校等部门的作用,不断把学习宣传活动引向深入。要紧密联系实际。把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与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即将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搞好灾后重建紧密结合起来,与我市“四个倾力打造”的战略重点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着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求实效。

二、准确把握形势和任务,正确应对机遇和挑战 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特别是经济形势,在强调我国总体形势向好的同时,指出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因素,加上地震灾害等特殊因素,对我市的经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认清消极因素,把握积极因素,明确方向和重点,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从当前情况分析,我们应当着重把握三个方面的形势。

(一)宏观经济形势对XX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能源资源粮食价格剧烈波动,通货膨胀趋势加剧,金融危机影响扩大,世界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需要关注的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金融危机演变成一场全面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加大。

从国内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总体是好的、健康的。但我们也要看到,今年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CPI涨幅仍在高位,成本控制难度加大,煤电油运紧张,人民币汇率上升,国际市场萎缩,股市、房市波动较大,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新的挑战,形势不容乐观。前三季度全国GDP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五年多来首次回落到10%以内,特别是第三季度GDP增长率降到了9%,表明我国经济在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的叠加作用下,开始呈现阶段性下降趋势。

经济的发展既具有周期性,也具有规律性,一旦出现下滑,首先遭受波及的就是基础性产业。近年来,我市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产业结构仍然比较单一,主导产业仍然集中在基础产业的上游,抗风险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容易受到不利因素的集中冲击。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已迅速传导到上游产业,引起了上游产业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将对我市主导产业甚至经济全局带来重大影响。

从我市前三季度经济总体形势来看,全市国民经济整体保持了稳步快速发展态势,好于年初预期,特别是财税收入持续增长,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4.9亿元,跃居全省第三位,增速全省第五;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实际到位资金144亿元,完成全年奋斗目标的87.4%。但进入九月以来,我市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供需矛盾凸现,投资增速放缓,占我市工业总产值90%以上的钢铁、钒钛、能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受到波及和影响,钢铁、钒钛等主导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已经出现一些企业减产、限产、半停产甚至停产,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延缓。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09.9亿元,增长20.5%,增速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比1-8月回落4.2个百分点;
60个“四个一批”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仅占计划的61%,其中新开工的9个重点项目,投资仅完成计划的17%;
全市39个重大工业产业化项目中,白马二期尚未开工,大互通、攀阳钒钛等项目进度不足。项目建设的滞后直接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可以说,这是本届班子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困难估计足,努力防止经济滑坡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二)十七届三中全会对XX农村改革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历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正在深入推进的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农村经济全面繁荣。从我市来看,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长(2007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了50倍),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特色农业从无到有(基本形成了以早市蔬菜、特色水果、优质烤烟和畜牧业为主体的特色农业),农村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我们在全省率先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率先全面免征农业税,率先对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农民人均纯收入长期处在全省前列。显著的发展成就,使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但我们要看到,“三农”工作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人口素质总体偏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等。十七届三中全会把“三农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出的一系列具体部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必将对我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比如土地流转新政策的出台,将更加有利于我市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又比如户籍制度的改革,不仅有利于我市扩**市规模,加快打造百万人口**市,而且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怎样理解好、把握好这些政策,推动我市农村改革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是我们必须着重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三)抗震救灾工作形势对全市发展大局的影响 “8·30”地震,造成我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4亿多元。灾难发生后,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工作,救治伤员,排查险情,安置群众,有效地防止了次生灾害发生,维护了灾区社会稳定,夺取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客观地讲,地震灾害对我市发展造成的影响是明显的。地震造成我市房屋和部分基础设施受损,并对招商引资、旅游业发展等造成一定影响。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灾后重建给我市带来的政策、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等方面的机遇。在政策上,我们将享受与“5·12”**地震灾后重建相同的政策支持,这不仅为我市恢复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在需求上,全省和我市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蕴藏着对水泥、钢铁等产品的需求,这将为我市相关产业和产品带来市场机遇。在投资上,我市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将一定程度上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这些有利的因素,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并积极主动加以把握。

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努力开创我市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深刻理解、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必须紧密结合XX的实际,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新理念、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思路、调整目标、增添措施,推进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立足于XX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确立农村改革发展的中长期思路和目标 当前,我们要着重针对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由相关市级领导牵头,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组织力量开展专题调研。要重点研究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问题、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问题、全面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等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准确把握XX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状况,准确把握XX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XX农业经济发展的地域特色和产业特点,准确把握XX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体趋势。在此基础上,抓紧制定我市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上台阶的实施意见。

根据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现阶段的情况,结合“四个倾力打造”的目标任务,今后一个时期直到2020年,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工作应当体现这样几个要求:
第一,农民收入水平力争全省领先。“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核心是增收问题,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村工作的关键。中央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专家预测,考虑物价变动因素,届时应该达到人均12000—15000元的水平。从我市来看,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437元,比全国高293元,列全省第三。今年初,我们结合贯彻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在推进“四个倾力打造”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这样的指标安排,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实现这个目标,对于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十分关键、十分必要。作为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我们有实现的条件和基础,同时更要通过艰辛的努力,以强有力的政策来支撑,以强有力的工作来推动,千方百计把目标变成现实。

第二,统筹城乡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统筹城乡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实质,就是建立起工业反哺农业、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此,我们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把城市和农村发展作为整体来统筹,加快构建新型城乡互动共融发展关系。要通过改革创新,在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按照省委全会要求,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三化”联动,形成工农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生动局面。要发挥大工业、**市的优势,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着力解决农民就业问题,降低农村单位土地的人口承载量,从根本上破解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难题。

第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认真研究、把握XX农业发展上的气候特点、地域特征和产品特色,把基地化作为我市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拓展空间,努力建成一批高标准、高技术、高品质、高效益的特色农业基地。到2020年,使基地农业占到全市农业的70%以上,特色农业占全市农业的90%左右。

第四,农村公共事业取得重大进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真正让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找准农村改革发展的难点和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实现以上目标要求,我们必须从XX的特殊情况、特殊实际出发,研究“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难点,确定工作重点。XX农业农村工作的难点在于:农村经济总量不大,但地区差异大,一些地方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落后,还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
农业产业特色明显,但规模还不大,农产品深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元结构极为明显,城乡差距十分突出,农村社会事业欠帐较多,等等。深入推进我市农村改革,就要针对这些突出问题,破解主要矛盾,带动农村工作全局。

第一,要围绕“四个倾力打造”,大力促进城乡产业互融、联动发展。推进“四个倾力打造”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XX全局工作的战略重点。其中,“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本身就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在打造高水平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方面,也蕴藏着促进农村发展的重大机遇,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农产品销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创造了条件。我们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起来,找准带动农村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

第二,要针对我市**市、小农村和大工业、小农业的特点,积极搭建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平台和载体。作为一个工业城市,XX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有能力为农村办更多的实事。现在,关键是要通过创建载体、搭建平台,形成帮助、带动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工作机制。在这方面,既要坚持传统的对口帮扶,又要努力从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要建立促进农产品消费的长效机制,扩大我市农产品在城市消费市场中的比重;
建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把更多的农村居民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
建立财政转移持续增加的长效机制,从政策上让农民直接受惠。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城乡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村能够从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中长期受益。

第三,要针对我市不同的地域特点,区别对待、有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从地理区域上划分,XX的农村可分为干热河谷地区、二半山区、高寒山区等等,不同的地区在区位、气候、经济上的差异性极大。河谷地区、城镇周边地区的条件相对较好,但一些高山峡谷地区,农民居住分散,自然生态脆弱,农业基础薄弱,要改变这种状况,成本很高,难度很大。如何推进这些地区的发展,需要探索科学合理的办法。总的原则,是要尊重现实,因地制宜,分阶段、分梯次推进,条件好的地方可以走得快一点,发展得更好一些,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条件差的地方,重点是要合理规划,打好基础,解决好吃饭、饮水、交通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序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夯实农村改革发展的经济基础 特色农业的发展,关系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的经济基础,十分重要。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把优势研究透,把方向把握准,持之以恒地推进。必须从XX的气候特点、地域特征和产品特色出发,围绕基地化、特色化,突出高标准、高技术、高品质、高效益的要求。

第一,建设高标准的特色农业基地。继续加大农业投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的持续改善。围绕农业基地的打造,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研究和推广节水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这方面,省委全会提出,今后五年要办成“五件大事”,即培育10大特色优势种植业、新增10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新增1000万亩高产稳产农田等,这对我们建设基地农业是个机遇,一定要积极对接,提出方案设想,积极争取项目、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第二,建设高技术的特色农业基地。围绕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质量水平,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推广应用,推广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业品种技术水平、装备技术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注重农业产品标准化,要充分吸取近几年来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深刻教训,切实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责任追溯制度,让 XX的农产品成为优质、安全、放心的品牌产品。

第三,建设高品质的特色农业基地。突出体现XX农产品的季节差异性、自然生态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做到“品质最好、效益最优、安全绿色”,面向高端市场精心打造XX农产品的优质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优质水果、早市蔬菜、水产养殖、烤烟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

第四,建设高效益的特色农业基地。认真研究和落实中央关于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精神,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地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储藏保鲜能力,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显著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使我市农产品在品种上有特色,在销售上有市场,在产出上有效益,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

(四)结合抗震救灾,加快改善农村面貌 要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结合起来研究和考虑,既着眼当前,又兼顾长远,统筹规划、统筹实施好农村改革发展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相结合,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要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或重建工作,促进新村建设;
要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乡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提高抗震强度和抵御灾害的能力;
要加强受灾地区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节约型农业,使全市农村面貌有大的改善,农村经济沿着持续快速的轨道健康发展。

(五)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和重大原则,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全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对我市农村党建工作的现状进行研究,找准我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重点是要按照中央要求,在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五个方面,开拓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取得新成效,为全市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四个倾力打造”,奋力实现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如何积极应对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统筹安排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是当前我市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这样的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能不能正确分析和应对当前形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经济滑坡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推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考验着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判断形势、应对金融风险和复杂经济局面、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揽全局的能力和水平。对此,我们宁可把问题估计得更严重一些,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充分一些,争取把握主动,千方百计降低经济运行的风险,减小经济波动,避免大起大落。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准确作出科学预判,及早制定应对方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努力保持我市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当前,要突出把握好两个大的方面:
(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四个倾力打造”,绝不能因为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打乱工作部署 “四个倾力打造”是我市的战略重点,关系到“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战略目标和建设“四个XX”战略定位的实现。虽然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大的变化,但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当前我市正处于城市转型、产业升级、经济突破重要阶段的基本判断也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信心,正确认识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积极应对纷繁变化的宏观经济形势,把握住发展的主旋律,有条不紊、坚定不移地推进“四个倾力打造”。另一方面,要正视困难,迅速研究、判断金融危机对我市的影响程度、波及范围,及时增添措施,创新思维和工作方法,抓重点、谋突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要千方百计保重大项目建设,保重点企业生产,保固定资产投资,遏制投资下滑的势头,扭转投资滞后的局面。要加大投资力度,以项目支撑发展、带动发展,努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抓紧推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启动一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如电站、铁路、高速公路、资源开发等等,特别是红格南矿区开发,一定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要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争取提前启动一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投资份额,确保投资规模和速度,拉动经济增长。

二是要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把握好灾后重建机遇,用好用活国家和省上为地震灾区提供的平台和政策,做好恢复重建扶持政策宣传和推介工作,开展恢复重建大招商活动,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加强筹融资,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参与。对涉及招商的项目和产业领域,有关部门要拉出一份详细清单,县区要主动出击,发挥优势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壮大经济实力。

三是要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统筹做好生产资料和能源要素的保障工作,确保经济正常运行。金融部门要了解掌握企业的资金困难,制定对策,积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四是对已制定的推进“四个倾力打造”的方案和措施,要抓紧落实,按进度要求扎实推进。总之,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们一定要稳住阵脚,妥善应对,推进“四个倾力打造”的决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二)要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绝不能因为地震灾害的影响降低工作要求 今年7月,在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上,我们提出要以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支持全省抗震救灾工作大局。市委、市政府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全市经济发展状况,调高了全年发展目标,经济增长速度由14%调高到15%以上,其他经济指标也作了相应调整。虽然我市在“8·30” 地震灾害中受到了损失,经济工作中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要看到自身良好的基础条件、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及诸多的积极因素。今年还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要坚持实现全市今年主要目标任务不动摇,把各方面的工作都抓紧,绝不能以受到地震灾害影响为理由,降低工作标准和质量。希望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各大企业,全力以赴,奋力推进各项既定目标。要对照市委八届四次、五次全会重大部署,检查和推进各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抓紧逐项落实,对欠进度的必须增添措施,抓紧补上,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严峻,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可以说,是处于十分艰难的特殊时期。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期,越是需要我们的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上,我说过,灾难危机和复杂局面最能磨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与意志,也最能检验一名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与能力。在当前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要求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振奋精神,奋力攻坚克难。特别是要破除无所作为的思想,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来迎接挑战,满怀激情,负重奋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我们才能顺利共渡时艰,把XX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抓得更好。

我们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切实做好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各项工作。重点是加强对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等八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为民办实事的承诺全部兑现。要保证地震灾区群众有衣穿、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处,尤其要解决好地震受灾群众和生活困难群众的过冬问题,帮助他们安全过冬。在这方面,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该想到的要提前想到,该储备的物资一定要储备充分。要继续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在通过创模技术核查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主动抓好整改,不断巩固和扩大创模成果,为成功创建省模城市打下坚实基础。要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为城乡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做好群众工作,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的能力,妥善化解各类矛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要积极思考、及早谋划明年的工作。

? 同志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较好地达到了认清形势、理顺思路、明确目标、统一思想的目的。下来后,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扎扎实实地抓好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积极增添发展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锐意改革,埋头苦干,把XX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