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物流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冯耕中* 冯耕中,1966年生,副教授、博士。Email: gzfeng@156net.com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710049) 摘要 作为新经济时代的产物,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促进其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物流研究的现状,同时提出了发展现代物流所应关注的热点内容。

关键词 物流 物流研究 电子商务 1 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刻变革的重大转折时期。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是当前世界经济大潮中的主要动向。其中,出现了一些与高科技相结合和实行现代管理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并形成一种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子商务进入中国已经有好几年了,业界的炒作、媒体的宣传并不足以使电子商务在中国取得长足的进展,落后的支付手段和缓慢的物流配送仍然使电子商务看起来象个理论名词。其原因并不是技术的欠缺,而是落后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方式所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物流业整体还不发达,物流费用在GDP中的比重相对很高,据估计约占我国GDP的30%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的物流费用一般占该国GDP的10%~12%之间。这意味着每年有20%的资源白白浪费在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同时,这也表明,我国的物流配送市场是一个潜力非常巨大的市场。

我国当前的物流业,与现代物流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1)仍然以传统的储运业为主体;
(2)集约优势未得以充分发挥;
(3)设施设备及管理技术有所改善。随着加入WTO的临近,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对物流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需要。在我国国内,目前还缺乏完全意义上的物流企业,多数企业仅承担其中的某一项功能,和国外物流企业的差距非常大。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在服务领域的差距太大,通过自身的力量很难快速发展,所以从政府来看,对外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政策将会非常宽松。入世后,物流业将基本没有入世宽限期的保护,因此国外物流企业对我们现在的国内物流领域将形成强大的竞争态势。我国的物流业前景看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需求十分旺盛;
(2)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
(3)物流行业资源重组,提高了国家的物流能力;
(4)INTERNET是提高物流过程透明度的最重要的工具;
(5)物流会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分析了我国物流研究的现状,同时提出了发展现代物流所应关注的热点内容,希望对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2 我国现代物流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2.1物流基础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的经济研究中几乎没有使用过“物流”一词,但物流各环节的运作很早就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80年代初,在物资部专业刊物《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上刊登了由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撰写的“物流浅谈”一文。文章较为系统地讲述了物流的概念、物流的管理、物流的结构以及物流信息等,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将物流概念介绍进我国。从那以后在我国的报刊、杂志、词典以及论著中,开始出现物流一词。

物流概念传入我国已有20多年的时间,我国的学者、研究人员对物流的发展历史、内涵等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也应看到,对物流的基础理论、物流系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微观物流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我国对物流的研究起始于物资系统,但由于物流概念本身界定的相对模糊,因此,仍有很多人将物流与物资流通混为一谈。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物流一词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单纯依赖商流赚取利润的机会愈来愈少。因此企业逐渐将目光转向素有“第三利润源”之称的物流,纷纷投资兴建不同类型的流通中心、物流中心或者配送中心,想以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尽管物流一词引入我国已有20年的时间,但却很难找到系统研究物流配送的参考资料。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地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消费对象也要求有不同类型的物流中心、流通中心以及配送中心,这同样很难得到满意的理论研究支持。

2.2 第三方物流的理论探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各国,现代第三方物流(3PL)作为一个新兴的事业形态,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引起广大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它的出现不仅是80年代西方对物流领域政策放松的结果,更主要的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本身的核心业务,而把主业以外的工作加以外部化的结果。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的优质服务既满足了客户复杂多变的物流服务要求,同时又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蓬勃发展,从而推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设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是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其社会效益被国际物流专家比喻为一座金矿。它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在日本、美国、欧洲,社会化物流配送分别占本国物流配送总量的80%、57%、60%以上。在日本,即使是大型连锁超市或大型生产企业的物流配送也是社会化的,而我国不仅大型连锁超市 、大型生产企业自办物流,就是连中、小企业也绝大部分自办,只有10%是社会化的,而没有物流营运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商品流通很难达到高效通畅。

因此,关于第三方物流的研究受到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涉及了下列不同的话题: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效益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式;
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的服务内容;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分类;
第三方物流业在中国成功的关键,等等。

2.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电子商务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在美国。而美国的物流管理技术自1915年发展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其物流和配送系统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作为电子商务前身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产生就是为了简化订单的处理过程,从而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电子商务的提出也是为了解决繁琐的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处理对现代化物流过程的缓滞,从而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

可见,美国在定义电子商务概念之初,就有强大的现代化物流作为支持,只须将电子商务与其进行对接即可。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如果只是盲目发展电子商务,而不注重研究和发展现代化的物流模式和配送体系,那么电子商务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物流是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保障,而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也推动着物流业向现代化转化的进程,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总结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

(2)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配送业的要求,如电子商务对物流一体化的要求、电子商务对商品配送的要求;

(3)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系统的特点;

(4) 物流企业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5) 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可选择的物流方案,如电子商务中物流体系的建立模式、电子商务中物流服务内容的设计、电子商务的物流作业流程及物流管理,等等;

(6) 改进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的措施。

2.4电子商务环境下商业模型的研究 正如网络热、网络泡沫破灭等现象所揭示的,电子商务、重在商务。商业模型这一术语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又成为经济的焦点。企业的商业模型是指企业向其客户提供服务的方式,这种方式决定了企业的信息流和物流的组织形式,从而也就决定了其收入和成本的结构和数量,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前途。无论是从事网络企业商务运作的业内人士,还是对电子商务感兴趣的研究人员,都在不断地探索:为什么目前电子商务的利润这么少或者电子商务就不会有利润?电子商务模型为什么有如此之大的不确定性?在电子商务、物流这些新兴的行业、热点的行业中,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商业模式或商业模型作引导,再好的技术也难以真正体现其社会价值。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审视的角度不同,因而有如下几类观点去理解和分析商业模型:
(1) 从起源上看,新经济中的商业模式大体分为四种:新经济“抢道”的商业模式、传统经济转型的商业模式、两种经济融合的商业模式、新经济创造的商业模式。

(2) 按照美国网络经济的分类,主要有四种形态:基础设施、应用设施、网络中介服务、网络商务。

(3) 从纵向观察(发展历史)的角度看,商业模式包括如下几种类型:ISP与ICP收入分成模式、广告驱动的商业模式、Business to Consumer、Business to Business、电子化服务、移动商务。

(4) 从横向观察(服务方式/内容)的角度看,商业模式包括如下几种类型:以产品和服务展示或销售为目的的终点站模式、以提供综合内容为目的的终点站模式、以广告为基础的搜索模式、以中介服务(交易)为基础的搜索模式、ISP/ASP。

(5) 从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相结合的方式的角度观察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将其分成三大类:传统经济下的企业选择网络作为其业务拓展的一种商务渠道,网络企业首先发展自己的网络商务、再与传统企业重组和联合,在新经济和传统经济相结合的过程中引入中介、实现两者的统一。

随着电子商务以客观、理性的方式发展,网络企业的商务模型将会从以前的以网站为中心过渡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上来。电子商务模型的发展将会更贴近市场和客户,不再是盲目地铺摊子、建网站。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网络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电子商务环境下商业模型的演变和发展,必将对现代物流商业模型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2.5我国物流业的实践进展 自物流概念引入我国以来,物流逐步被我国运输、仓储以及生产、销售企业所认识。国际物流公司经营的规模化、网络化,推动我国朝着现代物流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物流业务在城市的配送物流方面发展较快,商业企业自行组织起来为自选商场和连锁商店配送,配送的商品多为食品、日用品。运输企业利用自己的仓库和运输工具开展物流业务,在运输的基础上拓展了仓贮、堆存、上门取送货、简单加工、代办业务等一条龙服务,一些运输企业与外商合资成立了物流公司。据1999年12月2日举行的中国商业发展论坛首届大会透露,我国流通业的市场化程度已接近60%,处于社会化、现代化中期水平,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实现商品流通现代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另外,以1991年1月14日深圳市蛇口安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为标志,拉开了我国公路、水运、空运、港口等物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序幕。到目前为止,在我国A股证券市场中上市的物流或物流相关企业共有26家,其中港口类上市公司最多,为7家,仓储类和管道运输类企业最少,各只有1家,其余的还有水运类5家,铁路运输类2家,汽车运输类3家,空运类2家,综合类3家,物流关联企业2家,其内容几乎涵盖了物流业的各个领域。综观其发展,物流上市企业的主要方向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

(2) 传统物流向高科技企业转变;

(3) 传统物流业规模扩张。

在21世纪初由网络热而引发的物流热中,众多的企业投身于物流行业的建设大潮中。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全国注册的物流企业多达2000余家。而且,众多的生产企业也表达了进军物流行业的强烈愿望。

2.6我国物流行业的宏观政策分析 我国目前制定了“十五”物流配送初步规划,以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规划”提出,我国物流配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十五”期间,物流配送服务转向以社会化、专业化物流配送企业承担为主,争取“十五”期末社会化配送企业比重达到50%以上;
积极探索利用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建立企业供应链系统;
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物流配送资产重组和业务经营联合体;
争取将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降低2个百分点。该规划还包括:
(1) 培育若干条贯通全国并且使之开展国际配送业务的联运干线,构建全国性的商品物流配送绿色通道。培育若干国家物流骨干基地,有条件的可争取发展成为亚洲的重要物流中心;

(2) 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若干有合理规模、运作规范的现代化商品物流中心和专业化配送中心,构建全国性物流配送网络;

(3) 确定一批物流配送示范项目,在全国各大区的中心城市,选择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基础条件的企业,建立30个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具有全国性经营网络的专业化骨干物流配送企业。

但是,关于物流基础设施状况、全国及区域内商品流向、企业的物流成本等一些基本数据,在国内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部门作过详细的调查分析,这也造成我国目前物流政策难以全面出台的重要原因。

3 我国现代物流研究的未来展望 综观上述分析,我国现代物流研究应该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应该加强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 我国目前仍有必要加大对物流基础理论研究的力度,如物流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物流对经济的影响、中国物流基础设施状况、计算机在物流中的应用(不仅是建立MIS系统)等。同时,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使理论研究起到为实践服务的作用,应逐渐将研究中心转到微观物流上,将研究视点从定性转到定量分析上。

2、应该加强物流政策的研究 物流政策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国外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认识到物流产业的重要性,并加大国家宏观的调控能力,在政策、税收等各方面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日本早在60年代就已着手对全国范围的物流体系、物流产业进行规划和研究,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当调整政策。为了迎接21世纪,几年前日本政府制定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推动物流业的发展,保持日本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我国目前物流业划分不明确、物流行业管理职责不清晰,影响了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进程。因此,完全有必要加强我国物流业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以便协调和规划我国物流产业21世纪的发展前景,并在政策上予以全面支持。

3、应该加强物流管理体制的研究 物流体制改革是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物流发展的方向。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物流是始终存在的,但是由于“纵向体制”的影响,在建立物流管理体制时往往忽视物流系统的存在,而过多地依照纵向行政管理原则来对物流进行调控。从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体制来看,物流管理的分散化,如涉及物流系统的各环节——运输、包装、储存等分别由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内贸局、工商总局、外经贸部、信息产业部以及军队后勤系统等进行管理,这严重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在现代生产条件下,物流是一体化的经济运行过程,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都具有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内在联系,同时这种内在联系又是建立在以市场运行机制和专业化、社会化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新形势下完全有必要加强研究我国物流管理体制的建设问题。

4、应该加强物流实践研究 我国的物流业应该特别加强实践研究,脱离实践的理论研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此,应该加强生产企业内部物流、流通企业物流、物流结点、消费者物流、物流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5、应该加强物流商业模型的研究 商业模型是关于企业选择经营对象、选择经营方式、实现收益的一系列商业规则,商业模型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关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商业模型的研究也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以便为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6、应该加强物流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研究 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有识之士。应该看到,我国物流教育的普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物流方面的教育体系、知识结构需要重新构建。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给物流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此应该加强物流教育的研究和开展多种渠道办学方式,以便给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 文岗. 电子商务时期的第三方物流管理[M]. 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年 2 王巍, 吕发钦. 网络价值评估与上市[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0-33 3 卡尔?夏皮罗, 哈尔?瓦里安. 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4 唐纳德 J. 鲍尔索克斯, 戴维 J. 克劳斯. 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年 5 宋华, 胡左浩.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The Research of Logistics in China: Present and Future Feng Gengzhong (The School of Management i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logistics become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economic system of 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f logistics in China is basically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nd those hot topics in this area are also presented. Keywords Logistics Research of Logistics Electronic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