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突出问题 [解决农村学校突出问题的工作意见]

? 中共兴文县委? 兴文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兴文县解决农村学校突出问题加快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意见》的通知 ?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兴文县解决农村学校突出问题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意见》已经县人民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并提交第12届县委常务委员会第31次会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 ? 中共兴文县委 兴文县人民政府 2013年9月? 日 ? — 1 — ? 兴文县解决农村学校突出问题加快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的工作意见 ? 为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宜委发〔2013〕14号),切实提高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若干问题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为统领,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主线,以“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工作方针,突出“目标引领、创新驱动、内涵发展、教育惠民”的工作基调,统筹城乡、攻坚破难、追赶跨越、力促均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任务 科学统筹、集中力量,用三年时间投入4.17亿元(其中2013年14742万元,2014年16870万元,2015年10099万元),切实解决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不优,边远农村上学不畅,山区教师队伍不稳、办学整体水平不高、特殊群体更需关爱”等突出问题,打牢基础、提升实力。到2015年,使我县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极大改善,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办学特色更加突显,为争创**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强县奠定坚实基础。

三、重点工作 (一)优化学校布局,加快学校基本建设 1.着眼新型城镇化,抓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 顺应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向城区、乡镇所在地相对集中的发展趋势,正确处理好校点布局调整与方便学生上学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按照“稳定村小校点,保留低段年级,适度收缩高段,做大乡镇完小;
调扩服务范围,收缩九年一贯,壮大单设初中,支撑区域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农村乡镇中心校、基点校、教学点和初中的校点布局,努力满足少年儿童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需求。

2.着力解决住校难,抓好农村寄宿学校建设 在已完成4所乡镇中心校和11所单设初中寄宿制学校建设基础上,再投入3232万元(其中2013年944万元,2014年1472万元,2015年816万元),建设大河苗族乡中心校等15所寄宿制学校,建筑面积20200m2。到2015年乡镇中心校和单设初中全面建成寄宿制学校,确保农村小学家远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实现寄宿学习,初中寄宿学校能满足学生寄宿需求。

3.着重消除大班额,抓好骨干学校扩容升级 加快生源集聚的县城学校、中心学校、单设初中等骨干学校的升级改造和扩容增量工作 ,投入5260万元(其中2013年2610万元,2014年1350万元,2015年1300万元),建筑面积34100m2,新建光明小学,改造城西小学等,迁建温水溪小学,新增县城小学学位5000人,初中学位1000人,实施以僰王山、共乐等大型乡镇初中和中心校为重点的教学用房建设,迁建**小学,从根本上解决城区学校入学难和全县大班额问题。抓好阳光体育操场建设,投入2002万元(其中2013年916万元,2014年682万元,2015年404万元),实施共乐小学、莲花初中等25个学校运动场建设,硬化面积129500m2。2015年实现单设初中、乡镇中心校和城区小学有较标准运动场,塑胶化率达75%。

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解决好由社会引资建设的学生宿舍和食堂等历史遗留问题。

(二)畅通农村路网,加快交通运输建设 1.实施畅通工程,解决学生行路难 在已完成115个校点通水泥路的基础上,再投入15039万元(其中2013年4550万元,2014年7500万元,2015年2989万元),硬化通往49个农村校点的水泥路157700m。到2015年,实现所有农村学校通水泥路,解决学生上学行路难。

2.开通乡村客运,解决学生乘车难 县交通运输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增设农村客运班线及站点、增加班车班次、增开学校班车、专车等方式解决农村学校学生上学交通问题;
要通过增加公交车辆数量、调整运行线路、缩短发车间隔等方式解决城区学校学生上学交通问题。

坚决打击非法营运车辆接送学生的行为。

(三)完善营养计划,加快标准食堂建设 1.完善营养改善计划,改进蛋奶模式 认真实施《兴文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储藏室、抓好政府采购。在2012年5月底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55个校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基础上,从2013年9月起,再增加城区9所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全面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探索和改进“牛奶+X”模式的品种结构,让学生愿意吃,吃得好。

2.加快学生食堂建设,推进食堂供餐 在已完成14所学校食堂规范化建设基础上,再投入5663万元(其中2013年1742万元,2014年2367万元,2015年1554万元),大力推进学生食堂标准化建设,新建学生食堂51个,改建学生食堂24个、伙房75个,面积38140m2。确保到2015年农村学校基本实现食堂供餐,规模偏小的边远村小要因地制宜,采取委托供餐等形式解决供餐问题。

3.实施农村人饮工程,促进安全饮水 在已有30个校点使用安全饮用水基础上,县水务部门要作好规划,再投入1085万元(其中2013年510万元,2014年575万元),完成134个校点的安全饮用水工程项目,确保在2014年全县所有校点都用上安全饮用水。学校要结合实际,采用 电热水器或锅炉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饮用开水。

(四)改革创新管理,加快提升教育质量 1.推进一体化管理改革,强化目标责任 按照“行政管理分级负责制,业务指导学区负责制、校财县管预算报账制、基础教育乡镇一体制”的思路,推进乡镇中心校一体化管理改革。要完善和强化学校民主管理、校务公开、绩效考核工作机制。要紧扣质量提升、文化建设、专业发展、特色创建、开放办学和安全稳定等六项主要指标,全面实施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和校长任期目标管理。

2.推进精细化学校管理,深化特色创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两建一提”(加强学科建设和班级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促进学校常规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特色化。推进学科建设,巩固优势学科、改造弱势学科、转化劣势学科、以品牌学科带动薄弱学科发展,力争部分学科进入全市前列,义务教育整体水平进入全市前五位。全力打造校园文化,以“三风一梦”(校风、教风、学风,中国梦)为重点,充分挖掘我县独有的僰·苗文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石韵文化、秀竹文化等五大基因,夯实校园景观、形象标识、学校精神、课程制度、活动践行等五个基础,打造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品位。创建5—10所市级义务教育示范学校。

3.推进集团化捆绑发展,转化薄弱学校 积极推进学校集团化办学试点,分别建立城乡学校、片区学校结对帮扶、资源共享、联动发展、捆绑考核的机制 ,加大薄弱学校建设。

4.推进信息化教育装备,优化教育资源 建设数字校园,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推教育快速发展。用三年时间投入2200万元,配置1000套“班班通”、107套“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设备、60套“校校通”设备、30套“教育资源库”设备。到2015年,实现“班班通”在基点校以上学校全覆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在所有村小全覆盖,“三通两平台”在单设初中和乡镇中心校全覆盖。建设校园安保监控系统,并逐步实现联网互通。

(五)加强队伍建设,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1.加速缺编补充,改善教师学科结构 根据编制和人员消涨平衡情况,按政策规定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及时补充缺额教师。在新补充教师中,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和科学等紧缺学科教师的补充比例不低于招聘计划的1/3,并安排到边远农村学校任教,逐步优化农村学校教师学科结构。进一步加大教师定期交流、定校支教和定点走教的力度,促进教师合理调配。

2.加强岗位培训,提升队伍专业素养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专业标准,实施队伍专业发展工程。通过岗位锻炼、高校进修、名校挂职等方式,提高校长队伍的行政执行力;
深入推进“136名师”工程,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重点依托“国培计划”和校本研修, 着力提高教师师德素养、业务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师训专项经费,并逐年增长。

3.加大激励力度,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教学奖励、荣誉表彰、边远补贴、职称评选、支教送教、住房保障等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县域内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先进集体评选表彰活动,按规定开展中小学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以上经费用于县级教育“四项奖励”。教师中高级职称应向边远农村学校教师适当倾斜。各乡镇要建立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教奖学。各学校要调整支出结构,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教学质量奖励。对长期坚守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从教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在已建成6个乡镇教师周转房200套基础上,投入2520万元(其中2013年1084万元,2014年742万元,2015年694万元),新建8个乡镇教师周转房300套和改建20个边远校点教师休息室,面积16360m2;
各乡镇要将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住房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统筹解决。多措并举,努力激发广大农村教师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六)关注特殊群体,加快促进教育公平 1.建设阵地网络,关爱留守学生 加强对农村学校留守学生阵地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学生关爱服务体系和监管长效机制。县教育、民政、民宗、公安、 文明办、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和各乡镇要广泛建立留守学生关爱网络。到2013年乡镇中心校全面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到2015年全县农村法人学校全面建成“留守学生之家”。

2.健全资助体系,关心贫困学生 健全政府教育资助体系,全面落实贫困住校生生活补助等相关政策,健立社会捐资助学体系,争取各级各类爱心资助;
高质量、高水平办好县特殊教育学校。对随班就读贫困残疾学生按照标准落实资助政策;
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

3.建立倾斜政策,关注民族教育 优先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完善在项目建设、教师配置、教育资助、运行经费等方面的倾斜政策;
优先推进民族乡学校寄宿制建设,县城集中办好民族初中班;
优先保障民族地区学校结对帮扶对象,帮助民族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激励民族学生树立信心,自强奋进;
在全县人才引进、招聘等方面对民族学生实行政策倾斜。每年在县级民族发展经费中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用于民族特色教育课题开发、教师培训、学生资助等项目。努力使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与全县义务教育发展同步。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保障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若干问题,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兴文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县级各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使命。

县上成立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解决当前义务教育问题工作领导组。县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要针对问题,全面规划,创新办法,务实举措,务求各种问题在限期内解决。

(二)落实政策,强化经费保障 加大教育投入,落实三个确保。即确保“三个增长”,确保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全县财政支出18%并逐年增长;
确保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城市教育费附加和足额提取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0%用于教育。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例,将师训经费、教育科研经费、教育质量奖励经费、边远山区教师津贴、民族教育专项经费、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经费、安保后勤服务人员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充分利用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乌**区连片扶贫开发县的政策和机遇,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在实施“金土地”、新农村建设、烟路、扶贫连户道路、农村路网畅通等工程项目时,要统筹解决好农村校点的道路硬化问题;
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办学、捐资助学。要建立完善教育经费专项审计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保证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监督管理到位。

(三)加强督查,强化执行保障 县委县政府督查目标办要把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突出问题、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对县级相关部门、乡镇党委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和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考核。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创新、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办法,督政与督学并重、督查与指导结合,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和各级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强化业绩考核,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营造氛围,强化环境保障 大力推进“环境兴县”发展战略,着力优化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法制环境、生态环境、舆论环境。县级各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突出问题、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提供大力支持和优质服务,营造宽松有利环境;
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突出问题、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先进经验,大力宣传扎根边远山区、爱岗敬业、业绩突出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尊师重教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形成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强大氛围和良好风气。

? 附件:兴文县解决当前义务教育若干问题任务分解表 ? 附件 兴文县解决当前义务教育若干问题任务分解表(2013~2015年) 重点工作 实施项目 目标任务 推进时限 牵头部门 配合部门 优化学校布局,加快学校基本建设 着眼新型城镇化,抓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 做好农村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等各项规划。

2013年9月前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义务教育建设项目规划》、《学校阳光体育操场工程规划》、《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县教育局)、《兴文县农村学校畅通工程规划》(县交通局)、《兴文县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县水务局)。

县教育局 县交通局 县水务局 县财政局 县发改局 县住建局 县人社局 着力解决住校难,抓好农村寄宿学校建设 单设初中和乡镇中心校实现寄宿制全覆盖,基本满足需寄宿就读学生的需求。解决后勤社会化遗留问题。

2013年,完成新建大河苗族乡中心校学生宿舍楼等4个项目。

2014年,完成新建、改建、回购石海镇中心校学生宿舍楼等6个项目。

2015年,完成新建共乐镇中心校学生宿舍楼等5个项目。

由县财政局牵头,收购部份学校因“普九”后勤社会化而引资修建的食堂、宿舍。

县教育局 县财政局 县发改局 县住建局 县国土局 着重消除大班额,抓好骨干学校扩容升级 到2015年基本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大型基点校以上学校运动场塑化率达80%,其余基点校和村小操场硬化率达100%。

2013年,新建僰王山镇中心校综合楼等8个项目,建设莲花初中等10个运动场。

2014年,新建光明小学教学楼等3个项目,建设德胜小学等8个运动场。

2015年,迁建温水溪小学教学楼等2个项目,建设大坝中心校等7个运动场。

县教育局 县国土局 县财政局 县发改局 县住建局 县监察局 县审计局 县文广体局 畅通农村路网,加快交通运输建设 实施畅通工程,解决学生行路难 到2015年,所有校点通水泥路。

2013年,硬化通往32个校点的水泥路65000米。

2014年,硬化通往8个校点的水泥路50000米。

2015年,硬化通往9个校点的水泥路42700米。

县交通局 县财政局 县发改局 县教育局 各乡镇政府 开通乡村客运,解决学生乘车难 到2015年基本解决城乡学生上学交通问题。

县交通部门要结合各地实际,通过增设农村客运班线及站点、增加班车班次、缩短发车间隔、增开学校班车、专车等方式解决农村学校学生上学交通问题;
要通过增加城区公交车辆数量、调整运行线路、缩短发车间隔等方式解决城区学校学生上学交通问题。打击接送学生的非法营运车辆。

县交通局 县公安局 县教育局 县客运公司 县公交公司 完善营养计划,加快标准食堂建设 完善营养改善计划,改进蛋奶模式 从2013年9月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8月底前,完成城区9所学校食品储藏室建设。

9月起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县教育局 县财政局 县卫生局 县食品药品监督局 重点工作 实施项目 目标任务 推进时限 牵头部门 配合部门 ? 加快学生食堂建设,推进食堂供餐 大型村小以上学校基本建成规范化学生食堂,实行食堂供餐,规模较小的村小采用委托供餐形式解决。

2013年,新建、改建大坝小学等30个学生食堂或伙房。

2014年,新建、改建富安小学等100个学生食堂或伙房。

2015年,新建、改建光明小学等20个学生食堂。

从2013年开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所需的人员工资、设备设施等费用由县级财政承担。

县教育局 县财政局 县卫生局 县食品药品监督局 实施农村人饮工程,促进安全饮水 到2015年学校师生实现安全饮水,学校为师生免费提供饮用白开水。

2013—2014年,完成134个校点安全饮水工程,全面解决农村校点学生的安全饮水问题。到2014年,全县所有规范保留校点将通过电热水器或锅炉等方式免费为师生提供饮用白开水。

县水务局 县财政局 县教育局 县质监局 改革创新管理,加快提升教育质量 推进一体化管理改革,强化目标责任 到2015年,全面实行乡镇中心校一体化管理,全面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逐步形成现代学校制度。

2013年,除古宋镇外全面实行乡镇中心校一体化管理,试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

2014年,全面推行中心校一体化管理,建立教育督导责任区,形成县、片区、乡镇三级监督管理网络,全面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

2015年,落实校长负责制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县教育局 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各乡镇政府 抓实精细化学校管理,深化特色创建 全面精细常规管理,提升办学内涵;
建立较为科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2013年,以“两建一提”为核心,全面精细常规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稳中有升。

2014年,深入推进学科建设,提升艺体和综合学科教育质量,力争部份学科进入全市前列。全力打造校园文化,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品位。

2015年,抓实学校常规精细管理,建立较为科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县教育局 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各乡镇政府 推进集团化捆绑发展,转化薄弱学校 加快推动城乡教育集团化办学,整体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3年,推进学校开放办学,加大县内学校结对帮扶、捆绑发展力度,加强与县外名校结对援助,合作交流。

2014年,探索建立集团化办学模式,初步构建起县域内教育集团,积极开展合作办学。

2015年,完善集团化办学相关运行机制,能较为规范的进行各种运作,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力争进入全市前五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县教育局 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推进信息化教育装备,优化教育资源 到2015年,所有校点实现“网络资源校校通”,基点校以上学校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建成覆盖中心校、单设初中的教育资源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2013年,实现大型基点校以上学校“班班通”全覆盖和规划保留村小“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补充、更换部分学校安保监控设备。

2014年,实现基点校以上学校“班班通”全覆盖。

2015年,完成乡镇中心校、单设初中教育资源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落实校园安保监控系统升级改造,逐步实现联网互通。

县教育局 县财政局 加强队伍建设,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加速缺编补充,改善教师学科结构 教师编制达到标准,紧缺学科教师基本满足教学需求,建立起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2013年,结合县域内校点布局调整,进一步清理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需求,及时补充编制内缺编教师,其中紧缺学科教师补充比例应不低于1/3以上,并定岗分配到边远、农村学校。

2014年,及时补充因减员、辞职等原因形成的编制内缺额约120人,并着力调整补充教师的学科结构;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保障二、三线乡镇学校和边远偏僻校点教师需求。

2015年,及时补充因减员、辞职等原因形成的编制内缺额约120人,并着力调整补充教师的学科结构;
加大教师支教走教的行政调控力度,基本保障规模较小基点校和村小紧缺学科教师需求。

县教育局 县委编办 县人社局 县监察局 重点工作 实施项目 目标任务 推进时限 牵头部门 配合部门 ? 抓实岗位培训,提高队伍专业素养 以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专业标准为重点,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名校长培养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整体提升队伍专业素养。

抓实“国培计划”和校本研修,着力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业务能力,到2015年,全县教师接受县级以上规范性培训每人不低于120学时;
通过岗位锻炼、研修班进修等方式,着力推进校长队伍建设;
进一步推进“136名师”工程,建立名师工作室,着力培养一批县级名师;
加大师训经费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不低于100万元的县级配套师训专项经费,并做到逐年增长。

县教育局 县财政局 加强激励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村教师激励机制、表彰机制、荣誉制度、边远山区补贴制度,统筹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住房和边远校点教师休息室。

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不低于500万元的经费用于县级教育的“四项奖励”;
乡镇党委、政府要建立表彰奖励机制;
以乡镇为单位,统筹解决教师住房和边远校点的教师休息室问题。

县教育局 县财政局 县委宣传部 县人才办 县发改局 县住建局 县国土局 县人社局 各乡镇政府 关注特殊群体,加快促进教育公平 建设阵地网络,关爱留守学生 农村法人学校“留守学生之家”建设面达到100%,各乡镇中心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面达到100%。

2013年,构建以学校为主体的“留守儿童”帮护网络,建设10所农村学校的“留守学生之家”,乡镇中心校全面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

2014年,建设20所农村学校的“留守学生之家”。

2015年,农村学校全面建成“留守学生之家”。

县教育局 县文明办 县民政局 县团委 县妇联 健全资助体系,关心贫困学生 抓好“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健全捐资助学体系,重点关注贫困学生就学问题。

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从2013年起,对随班就读贫困残疾学生按照标准落实相关资助政策。

县教育局 县财政局 县残联 县民政局 建立倾斜政策,关注民族教育 完善倾斜政策,加大帮扶力度,使苗族乡义务教育与全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同步。

落实民族教育经费保障和人才保障,加快民族地区学校标准化、寄宿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办好各级民族班,优先保障民族地区学校结对帮扶对象,广泛宣传“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教育优惠政策,在全县人才引进、招聘等方面对民族学生实行政策倾斜。在全县民族发展经费中每年安排预算不低于100万元用于民族特色课程建设、民族特色教师队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基金等工作,并逐年增长。

县教育局 县民宗局 县财政局 县委编办 县人社局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