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的随笔

篇一:茶的乐趣 茶的文化

>不知不觉爱上喝茶已经三五年了,加上有个也爱喝茶的老公,每天饭后,从饭桌移到茶几,泡上一壶茶,淡淡的清香,又吸引了家人的不知不觉爱上喝茶已经三五年了,加上有个也爱喝茶的老公,每天饭后,从饭桌移到茶几,泡上一壶茶,淡淡的清香,又吸引了家人的聚首,喝上一口,饭桌遗留的油腻一啜而散,品上一杯,带出了话题侃侃而谈,在茶的氛围中,营造了家的天伦之乐。

我爱喝茶,曾经学着去认识了解茶的学问,却太没天赋了,总是一知半解,说不清所以然,干脆也不求甚解,管它种类、价格、泡法,觉得味道对了就行,在喝茶中更多的是感受生活的气息和氛围,家人和朋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喝过的茶中,绿茶有龙井、碧螺春、云雾山茶;红茶有滇红、英德红茶和祁门红茶;黑茶中有广西六保茶和普洱;青茶(乌龙茶)有大红袍、凤凰单丛(广东乌龙茶)、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茶、台湾高山茶;白茶中的白牡丹;还有菊花、茉莉、玫瑰、桂花等等的花茶。品尝下来,爱喝、常喝的还是高山茶、铁观音和普洱。

泡茶,有人说是一门大学问,但对于我来说,在家中喝茶只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泡茶也就化繁为简,开始时只是几件必要的茶具:电热壶、茶船、茶壶、茶海、茶杯,

休闲时想喝茶,随意而

关于茶的随笔

为。久而久之,有了一点点的心得,温壶、温盅、温杯,简单却不简陋,品尝中喜欢上了闻香气,尝滋味,回余甘。

品茶,有时候是无所为而为,泡上壶茶,自己慢慢享用;更多的是和家人一起,差不多每天的晚上,以茶为媒,团座聊天,谈茶经,讲天地、论时事,说家事,举起一杯,乐在其中。

对我,这就是茶的乐趣、茶的文化。

篇二:散文随笔两篇:人生·茶

">散文随笔两篇:人生 · 茶

1.人生如茶细细品

博友千里迢迢赠我茶叶,而这茶叶恰好就是我平时最爱的“安溪铁观音”珍品,既然是负载浓重的友情的雅品,就需要心平静气的细细品尝体味,正逢近两天竟日大雨,杂事不能侵扰,正好写博品茗,在茶气清香四溢的氛围中享受时光。

平时就爱喝茶,有时浅斟细品,有时就象在海南云南旅游时人家茶庄姑娘演示功夫茶时所说的那样“牛饮”。倒不是自己行为粗犷乖张,耐不住性子,而要的是一种豪爽飒劲。喝功夫茶是我的老兄陈晓感染上瘾的,老兄是书法名人,风流倜傥,天马行空,经常邀我到他家的竹林里,面对满目青绿摇曳婆娑的竹子,临坐石桌,品茗清谈。耳濡目染,便喜欢上斯文行当,每日以茶为友,咂摸世事,琢磨人生。

泡清茶时爱用一只玻璃杯,开水不能太热(80左右为宜),可以采取先倒开水后投茶叶的方法,看见清清的茶叶在水中翻腾沉浮,最后一旗一枪尖尖向上,犹如芊芊莽莽的攒簇的竹林,情趣妙曼不可言表。最忌就是滚烫热水泡茶,清茶娇嫩的叶子被全部“泡死”,第二遍再冲开水,色香味俱失,索然无味。

可我的最爱就是“铁观音”,清茶只适宜夏季,而铁观音四季皆宜。清香馥郁持久,滚滚烫的开水洗壶洗茶具,放入适量茶叶,滚水注入紫砂壶,溢出为好,加盖后劈头淋浇开水,壶里壶外一并受热,奇香透过茶壶氤氲开来,小杯浅啜,嗅嗅茶香,是为茶文化,在我这也算是附庸风雅之举罢。

记得《红楼梦》中妙玉曾有高论:“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是解渴的蠢物了。”说的是品茶的要领和心境。才子佳人,儒雅大亨,清谈莫论,纳凉赏景,需要品茶应景。缓缓举杯浅浅饮,轻轻嗅闻细细品。牛眼小盅分作三口,细细品出其中的滋味,如若一口囫囵吞下,便辜负了茶中珍品香茗了。这是最上等的品茶之为了。

古人在《清稗类钞·某富翁嗜工夫茶》记载一段趣事,说的就是嗜茶如命,以茶为生的最高境界。“潮州某富翁好茶尤甚,一日,有丐至,倚門立,睨翁而言曰:‘闻君家茶甚精,能見赐一杯否?’富翁哂曰:‘汝乞儿,亦解此乎?丐曰:‘我曩亦富人,以茶破家。今妻奴犹在,赖行乞自活。’富人因斟茶与之。丐饮竟,曰:‘茶固佳矣,惜未极醇厚,盖壶太新故也。吾有一壶,昔所常用,今每出必攜,虽冻馁,未尝舍。’索观之,洵精绝,色黝然。启盖,則香气清冽,不觉爱慕。假以煎茶,味果清醇,逈异于常,因欲购之。丐曰:‘吾不能全售。此壶实值三千金,今当售半与君。君與吾一千五百金,取以布置家事,即可時至君斋,与君啜茗清谈,共享此壶,如何?’富翁欣然喏。丐取金归,自后果日至其家,烹茶对坐,若故交焉。

”你看这样茶客,端的不会辜负这高雅的品茶人生。

品茶是闲情逸致的最高形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沉淀,是一种人生的境界。爱之,才能乐此不疲。品之,才能有所感悟,有所裨益。人生苦短倏忽而过,只顾匆匆赶路便无暇欣赏沿途的绮丽风景,错过叶萌花开的壮美景色。须知人生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是一条缓缓流淌而逝的河流,旅途鞍马劳顿奔波,累了就品茗休憩,收拾散落的情愫,调整纷繁的心境,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坦然逍遥于世矣。人生如茶细细品!

2.人生若茶细细品

习惯上,人们往往把人生分为四个阶段:懵懂无知的童年、朝气蓬勃的青年、沉稳坚韧的壮年和暮色苍苍的老年。段段人生路,各有其特点。从地平线上第一缕晨光初显出发,沿着坎坷崎岖的路途艰难行进,最终走向残阳如血和蓦霭沉沉。这似乎显得有些悲壮,但我们每个人确实就是这样完成着一生的行程,最终消失在群山的背后。

其实,就人生而言,孔子站在滚滚东流的黄河水边曾感慨万千地说过: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这句话有些寒气逼人!时光流,倏忽而逝,对短暂的一生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令人感到有握住它的必要;否则,当所有的时日从身边悄悄遛走,满脸皱纹的我们定然哀叹不已。 孔子恪守着对日月的承诺,一步步走向他人生的巅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以后呢,孔老夫子没有再往下说,因为他“寿终七十三”。你看,孔子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多么充实,多么豪迈,多么令人感慨不已啊!我们中的哪一个位又能像他那样执着地迈进坚实的步伐,去步量苍茫的人生呢?

人生若茶,耐心品味,定会气象万千。假如我们能在尘世生活八十年,那么大可以把这段黄金般的日子从中间一分为二。前段时光,我们会怀揣着童稚和信念,向一座巍峨屹立于远方的高山出发。沿途我们看取鲜花铺地,万紫千红;聆听群鸟鸣唱,嘤嘤成韵。突如其来的骤雨和漫天的雷鸣激越着灵魂,越发使你感到宇宙的苍茫和责任的神圣。终于,在一个如期而至的午后,你登上了那座令你向往好久的高山。这时的你已经捡拾到了幸福、财富、爱情和青春,你高傲地把磨难、痛苦、挫折和泪水通通抛弃于山下。站着群峰之巅,你庄严地向世人诏告自己的誓言,你说,人是多么伟大的精灵;你说,你已经征服了世间的一切。然而,在山巅停留不久,你开始下山。陡峭的山路和坚锐的石子销蚀着你的激情,纷纷扬扬的大雪让你不寒而栗。走走停停,条条纹路爬上额头,霜雪渐渐染上两鬓,眼光开始昏花,这时,你突然对着空旷的山野说出一句让自己都大吃一惊的话,“我老了吗?”你爬下大山,又重新回到出发的起点。你多么想重新再走一遍这条布满鲜花和荆棘的征程,但时不我待,你带着无数的遗憾和浊泪,躺倒在暮霭沉沉的暗夜,大地又恢复了旷日的宁静。

漫漫人生路,还可是如是观。当晨鸡朝着曙光啼唱或者群星灿烂百凤唱晚之时,你匆匆来到人间。一个巨大的声响开始鸣起,那是人生计时器正在为你计量着美好时光。起初,你只是感受到无限的美好。春光袭人,桃红柳绿,小鸟啁啾,溪水浅浅,游鱼细石,看不足的胜景,你蹦蹦跳跳地穿梭于大自然之中。你对所有世间的东西充满了好奇,睁大眼睛,浏览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景致。你好想,永远永远沉浸在这种心旷神怡之中。可是啊,我的朋友,你忽然就跌跌撞撞地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求知。父母殷切的目光,师长的谆谆告诫,同辈的无声激励,你无法停下脚步,只能一往无前地奔向前方。朝露打湿了你的双手,晚霞染红了你的面庞,捧着一本知识的书卷,一直走到暮年。站在岁月的门槛,你感慨万分,人生啊,自己在懵懂和求知这两个阶段,什么时候才收获了累累硕果呢?

人生,其实就是四季。春天,我们开始蓄积着希望,打点着行装。把一颗颗粉红色的种子装入心田,背着鼓鼓的布囊,在一个春雨飘洒的早晨悄然出发。在未曾开垦的处女地上,你把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在脚下,然后匆匆而去。你不断感谢着阳光、空气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疲倦了,劳累了,你坐在一块青石板上,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看艳丽的阳光从高空如瀑般地流下,你瞬间感到夏季的来临。回头看,万木葱绿,大地盎然,你的辛勤换得了人间绿色。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啊!你满脸漾着喜悦,开始继续前行,这一次你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不过瑟瑟秋风渐起,满目一片金黄,收获的季节来到你身边。你停下脚步,捡拾沉甸甸的麦穗,一直把自己的大车装得满满当当。北风骤起,漫天飞雪,天地间一片苍茫。你躲进暗室,喝着浊酒,唱着悲怆的歌谣,想着盛年的种种温情,你知道,你老了。

人生,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你哪里知道,来到这个世上,注定要有一个他(她)在遥远的溪流边翘然以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岁月的流逝,你忽然渴望得到理解,忽然感到有无数的话语向知心人倾诉。你四处张望,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无人驻足向你微笑,你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难耐。你喜欢顶着北风冒着狂雪沉吟,你喜欢对着满山的枫叶流泪,你渴望在淅沥的雨中撑着雨伞独步,你愿意在静寂无人的地方看日升日落,你期盼遇着一位让你

怦然心动的人儿。终于,你蓦然回首,看到在阑珊的灯火处,在清清的溪流边,一个人在默默地等你。你的心狂跳不已,忘记了世间的一切,飞奔而去??从此,人生就有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再孤单,不再流泪,只有玫瑰色的梦幻??

人生啊,就是一杯酽茶,端好它,在寂然的夏夜,坐在疏朗的夜色中,拿一本古卷,边读边品,品茶,品书,品人生。听耳边万籁有声,看天际流星飘飞,你说,人生美好吗?我亲爱的朋友。(孙守名)

篇三:感悟茶文化

/p>

从茶的发展到利用,至今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积攒、历史动荡。唐陆羽前,人们就不仅将茶作为一种饮品,且将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但并没有系统、完善的将茶道归纳总结,加以发展。

因此才有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于明清之说。可现如今呢,我们似乎只剩下回味了。

越来越精致的茶具,越来越优雅的环境,能安心感受茶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早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之境、之技、之礼便有了约定成俗的规矩和仪式。茶宴更是被分为了宫廷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饮茶对人们来说,是趣事、乐事、调养之事。

中国茶道,不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更是将茶和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结合,探索其对人的益处,让茶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大大增强,发挥茶的实际价值。

诚然,文化的兴起,传播离不开经济基础。茶文化兴于唐定是离不开唐的繁荣昌盛。试想一个每天都起早贪黑劳作,为一家老小生计而拼命工作的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做研究呢。

说茶文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好,说茶文化是茶和文化的完美结合也好,现人饮茶,却多忘此,抛弃了文化二字。

大大小小、色彩各异的塑料包装的冲饮茶袭击了市场,很好的迎合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殊不知,这茶、这技、这具,只是烘托陪衬,真正的茶之精髓是茶境,是修其身,养其性,悟其人生。

茶不仅仅局限于品茶之美味,更讲究“心”和“味”的享受。在饮茶中,来表现礼节,人品,意境,去品味人生,交流精神思想。

我们丢失了品茶的乐趣,也忘了经济增长不应当埋没了文化,而是为了推动文化更好的发展。

有人吃茶为了静心,有人吃茶因为心静;有人品茶之苦感人生之苦,有人品茶之涩悟人生之涩,有人品茶之无味忆人生之无味。三毛说,人生如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谈如微风。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静与躁,浮与沉,全在吃茶人一念之间。停下来,用品茶之时,寻得一心灵挚友,何不乐在其中?

(二)

巴蜀可以说是我国茶业的摇篮。不仅是在秦之前,秦汉乃至西晋,巴蜀都是中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在那时就很有可能已经出现了茶叶集散中心,人们不仅饮茶成风,更是发明创造了了很多饮茶用具。

在秦汉时,茶业因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而得到了传播。经历了六朝的发展,到了唐朝中后期,茶在北方也逐日盛行。于是更加推动了南方茶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带动着茶文化的发展,人们开始提高制茶技术,同时升华着茶道精神。

也是在这时,陆羽写了《茶经》,系统得将唐及其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勤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并将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融合,从而逐渐完善茶道的精神领域。

《茶经》篇幅虽少,配图也不够精美,但却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茶文化专著,且其涉及学科之广——生物学、栽培学、制茶学、分类学、生态学、数理学等。同时,其中还记载了唐代以前有关茶的不同神话、寓言、史籍、诗赋、传记、地理、数理等,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宋朝时,我国茶文化进入了鼎盛时期,越来越多的文人置身于茶,关于茶的字画也愈来愈多。而元代,传统汉文化受到蒙古入主中原的冲击,茶艺也去琐从简。因为旧文化传统的分化,繁琐的茶艺也同时被摒弃了。

明清时,人们又开始刻意追求茶学至精至美,开始寻求茶、水、器、境及意趣的完美结合。至改革开放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多人投入到茶文化的研究中,茶文化也因此进入复兴期。

茶文化指的不单单只是茶,还包括了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诸如,有关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诗词、茶书画、茶歌舞、各种名优茶、茶具、饮茶技艺和茶艺表演等的物质文化表现;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茶禅一味等的精神文化形态;还有如茶政、茶法、茶礼规、茶习俗等介于中间状态的制度文化表现。

简而言之,茶业推动了经济,而经济又带动着茶文化萌芽生长。

(三)

当下人的诟病,便是浮躁。

快速经济的带动下,人们似乎都乐于奔波,将自己沉浸于忙碌的生活,以寻求心灵上的安慰。大多人都忘却了生活原本的意义,而只是一个劲的填充自己的欲望。

记忆很深刻的是《超级演说家》中的90后刘媛媛,在《年轻人能为世界做什么》中说到:“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总有一天银行行长会是九零后,企业家会是九零后,甚至国家主席都会是九零后,当全社会都被九零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九零后们,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

作为时代的新兴力量,我们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责任,更多的是对社会的责任。调整好我们的心境,以平静之心待事待人,于己于人,都有积极作用。茶文化传播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喝茶养身那么简单的道理。

或许吃茶前的繁琐且慢悠悠的一系列工作会让人觉得麻烦,那也正说明了心未定者,也无缘欣赏这世界之美。吃茶磨着人的性子,调着人的心灵,让我们在浮躁的生活中,依旧能保持一颗美好、积极且善良的心。

我们常常会感叹,明明没有多少事情,时间却不知不觉就没了。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阅读着快节奏的信息,且大多都一概而过,细下心去研究和探索的精神少之又少。对茶文化的了解学习,让我们有在必要时能静下来的心境,更好的去学习,创造财富价值。

学习茶文化更是如同人生,是一段漫长的过程。这其中的玄妙,不局限于茶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更有茶与儒、道、佛、哲的结合,都体现着前人对此的研究。我们对茶文化的探讨没有止步于此,更需要在学习、生活,甚至再往后的工作中,饮初茶之苦涩,品后茶之微甜,悟末茶之无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