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茶籽油的功效与作用

此处为论文中文题目,要求居中填写 主标题不超过24个汉字;
可加副标题(副标题前加破折号),副标题与主标题间空一行的位置 主标题:黑体,小二,居中 副标题:楷体_GB2312,四号,居中 阅后删除此文本框。

本 科 生 社 会 调 查 报 告 (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 关于**县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学生姓名 *** 学 号 150108200120 指导教师 ** 学 院 外国语学院 专业名称 日语 班 级 15日语1班 20**年9月 关于**县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摘要:**县作为一个农业县,近年来茶产业占据主导位置。甚至在浙江省,**茶叶以4%的面积,取得了6%的产量,实现了8%的产值。可见茶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极大。本文介绍了**茶产业的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建设**茶叶强县。

关键词:**茶产业;
优势;
现状;
存在问题;
未来发展重点 一、序言 **县隶属于浙江省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茶叶是**特色之一。目前**茶产业虽处于蓬勃发展期,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为了能够展望更好的未来,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本次调查采用查阅文献以及访问的方式,了解了目前茶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调查,针对一些问题与现状,提出一些见解与意见,为**茶产业的未来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二、正文 (一)**茶产业发展优势 1、地形 **县地处浙南山地,全境以中、低山丘陵地带为主,四面环山,中部盆地以其开阔平坦称“松古平原”,又称“松古盆地”。以松古小盆地为中心,四周群山绵延,土地广阔。既有海拔较低,平坦开阔的平原区,也有海拔较高,山地资源丰富的山地丘陵区。这些条件均有利于茶叶生长。

2、土壤 **县适宜种茶土地2万公顷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酸碱度4.5-6.5之间,土壤多为山地黄泥、红松泥,非常适合茶树优质高产。

3、气候 **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水量1512-1844毫米。3、 4月份春雨绵绵,为春茶萌发提供充足水分。5-6月梅雨季节,利于茶叶生长。而7、8月降水较少,光照丰富。上述条件使**县茶叶上市时间比浙北地区早7-15天,具有发芽早、开采早、上市早的三早优点。

(二)**茶叶历史与发展 1、**茶叶历史 **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县,有着漫长的产茶历史。相传三国时期**就已出产茶叶。唐朝时期,浙江十州产茶,而处州为十州之一,**属处州之中,不仅自古有“处州吃粮靠**”之称,而且物产丰富,茶叶是当时主要物产。唐武德四年(621)**升为松州期间,来自云和、龙泉等地的茶叶汇集在松州街头,交易景象盛极一时。可见,当时**茶叶已成为一种商品入市。**横山茶、下街茶成为地方名茶,卯山仙茶被列为贡品,闻名遐迩。直到明朝时期,**茶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课税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处州府志**县志》记载:“明成化二十二(1486)**贡茶三斤;
茶课等钞九千一十八锭一贯六百一十文,铜钱九万一百八十一文。”远高于房地赁、窑冶、铅坑等课税。民国时期,以横山茶、下街茶为代表的半烘炒茶叶,工艺精致,品质出众,形成**茶叶特色。据记载,民国18年(1929)**茶叶获首届西湖博览会一等奖。

卢良根、吴伟松.松阳茶叶历史与茶文化追踪http://wenku.baidu.com/view/f38735c4aa00b52acfc7ca49.html 2、**茶产业快速发展 **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2000年以前,茶叶在农民心目中地位并不高。农业上,食用菌、脐橙、早熟梨等产业已成气候。县委县政府认为茶产业具有成长性好、潜力大、效益好等特点,将其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来培育。近年来**茶产业取得快速发展。

(1) 产业规模逐渐扩大 由下表可知,**茶叶从种植面积看,八十年代经历了多次起落波动,从九十年代开始步入平稳发展,年均增长5.0%;
2001年至2010年是快速扩张阶段,年均增幅高达13.2%;
自2011年以后又趋于稳定。而产量则不断增加。目前全县三分之一人口从事茶产业,农业产值三分之一来自茶产业,农民收入三分之一来源茶产业。

表2.1 **县主要年份茶叶种植面积及产量 主要年份茶业种植面积及产量 单位:
万亩、吨 年份 1949 1981 1990 2000 2002 2005 2007 2010 2013 面积 0.06 2.17 2.06 3.19 5.89 8.47 10.05 11.02 11.73 产量 10.15 577 1059 2532 3652 5195 6388 9050 10959 (2) 市场建设初具规模 **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为浙南茶叶市场。由下表可知,自2000年以来,浙南茶叶市场摊位、交易量以及交易额不断增长。说明近年来浙南茶叶市场通过扩大基础投入,整体功能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如今浙南茶叶市场辐射浙江、福建、湖北、江西、安徽等省茶叶基地100多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市场。

表2.2 浙南茶叶市场历年交易额 本文表数据均来自松阳县茶产业链经济发展探析http://www.songyang.gov.cn/zwgk/xxgk/00266443_3/04/0402/201411/t20141120_168291.html 浙南茶叶市场历年交易额 单位:个、万吨、亿元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摊位 --- --- --- 3000 3000 3000 交易量 0.65 0.8 1.0 1.59 1.68 1.81 交易额 2.3 3.0 3.44 4.01 4.86 5.44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摊位 3000 5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交易量 2.01 3.01 4.23 5.12 5.59 6.78 交易额 5.55 6.70 12.40 17.12 25.99 34.39 (3)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县确定“银猴”商标为全县茶叶主导品牌,整合原有众多茶叶品牌,推出**银猴、银猴山兰、银猴龙剑、银猴白茶及银猴香茶等银猴系列产品。2008年3月**日,第一届中国·**银猴开茶节暨茶商大会在**隆重开幕。300多位国内外茶叶界的专家、学者、茶叶经销商和流通大户齐聚**,就茶叶流通和营销进行交流和探讨,助推茶文化,促进茶产业的发展。中国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品牌打响。

(4)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县不断推进茶叶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并且细化产业链,使得茶叶种植、加工、经营三者逐步分离,高效发展茶产业。同时,延长产业链,重视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研发出茶宁片、茶多酚片等保健品以及茶叶火腿、茶叶香肠等食品,进一步丰富茶叶产品结构,促进茶产业升级优化。

(5)经济效益显著 随着茶树良种不断丰富优化,生产加工技术不断加强,茶叶经济效益大幅增长。据现有生产技术水平,良种茶园公顷产值均能达到7.5-12万元,利润在4.5-6万元左右,部分茶园公顷产值达19.5万元,利润10.5万元,效益显著。同时,茶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如旅馆、饭店、网吧等等,旅游业红红火火。

(三)茶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劳动力短缺 近年来随着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而采茶工数量不足,已严重影响茶叶的及时采摘。据调查,春季时每公顷每天需45名采茶工,按全县已投产5266.7公顷计,需23.7万采茶工,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扩大。从长远来看,不仅采茶工短缺,从事茶产业的人员也将减少。据调查,目前**县从事茶产业人员年龄集中在35-50岁之间,而年轻一辈中有意愿从事茶产业的也仅占少数。大部分年轻人更愿意向外发展而不是固守**,所以**县茶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2、品牌影响力不足 浙江省作为茶叶大省,本身就具有众多品牌茶叶。而**县虽已整合推出“银猴”系列,但若与杭州的西湖龙井、天台的华顶云雾、普陀的佛茶等品牌相比,显然知名度不如前者。而且**县作为一个农业县,本身资金并不充裕,没有过多的资金投入在品牌建设与宣传中,导致品牌影响力不足。

3、存在安全质量隐患 **县千家万户种茶,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统一管理有很大难度。除了少部分茶厂加工厂房设施较好,加工环境较整洁,工商、卫生证照齐全外,绝大多数茶厂的卫生和管理问题十分突出:茶厂选址不合理,茶厂与农户的生产、生活混在一起;
厂房比较简陋,基本上没有卫生设施;
车间内茶、柴混杂、堆放无序,茶叶直接与地面接触等现象比较普遍,离国家对食品加工场所的要求差距大。生产过程中不规范用药以及加工环境卫生状况差,清洁化加工意识薄弱,加工环节中掺杂等现象存在,茶叶安全质量问题令人担忧。而且随着人们对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更加严格的质检,安全质量问题将成为**茶叶发展的关键之一。松阳县茶产业链经济发展探析http://www.songyang.gov.cn/zwgk/xxgk/00266443_3/04/0402/201411/t20141120_168291.html 4、市场机制不完善 **茶叶主要通过浙南茶叶市场向外销售,县外市场的开拓力度不大。而且受传统观念影响,**人闯荡市场的意识不强,没有主动出去推销的意识而是等着别人上门收购。缺乏主动意识,依赖外地茶商收购,营销渠道不广,导致**茶叶市场难以发展。而且浙南茶叶市场经营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服务体系有待加强。

5、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企业规模偏小,加工设备落后。**数千家茶叶加工单位大多数以个体户为主,属家庭式、作坊式加工。规模较小、设备陈旧、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据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茶叶加工业户均产值84万元,年产值50万元以下的有1539户,占全部茶叶加工单位的62.5%。2013年末,全县茶叶加工单位户均从业人员不足4人,茶叶加工企业仅有46家,个体加工户24**家。加工设备落后,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自我发展能力弱,规模效益难以显现。

(四)**茶产业未来发展重点 1、合理布局,加强组织管理建设 我们在调查中听到最多的诉求是关于生产用地供应无法满足加工生产场地需求的矛盾。目前我县茶叶加工绝大多数以个体户为主,属家庭作坊式加工,星星点点,厂房比较简陋,卫生设施较差,生产、生活混在一起。在这种环境下生产的企业必定表现为“小、散、弱”,这也是今后产业提升所面临的大难题。作为本土产业,对平台建设一直反映较多,我们要从培育大产业的角度来考量产业用地需求问题,认真研究解决茶农的强烈诉求。为此建议积极引导、合理布局:一方面在县级园区推进适度集聚发展,鼓励有实力有前景的企业入驻,重点在于培育企业上规模,通过ISO 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QS质量安全认证等,整体提高我县茶叶加工业的规模、质量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在重点产茶乡镇(村)鼓励适度分散发展,建立标准化厂房,将原有零散的加工户整合到茶叶加工区块里来,以适应就地收购茶青、就地就快进行加工的需求,重点在于加强企业清洁化生产管理,提高产品品质。

2、茶旅结合,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茶旅结合是茶业与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一、围绕“茶旅结合”狠抓基地改造,使茶园集采摘、观光、体验、生态于一体;
二、围绕“茶旅结合”狠抓工厂清洁化改造和健康产品开发,使茶叶加工园成为宜工、宜游、宜购的新型加工园;
三、围绕“茶旅结合”狠抓服务内涵的丰富和服务品质的提升,以满足休闲、运动、养生、度假、教育、购物等多方位的旅游需求。重点之一是把大木山骑行茶园建设成为“茶旅结合”的精品区。该区域是我县最有特色的种植、加工、旅游基地,名气越来越大,游客也越来越多,但游客往往是茶园转一圈就走,“带走了美丽的记忆,却没留下多少人民币”,建议深化该区域的“茶旅结合”实施方案,在“吃住行游购娱”的软硬件建设方面稳步推进,以期“留得住人,留得下钱”。重点之二是促进浙南茶叶市场融入更多的旅游元素。目前该市场的功能比较纯粹,就是批发交易,建议从市场外立面改造、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市场服务功能等方面考虑茶旅结合的要求,融入更多的旅游元素,让交易市场同时成为旅游市场。松阳县茶产业链经济发展探析http://www.songyang.gov.cn/zwgk/xxgk/00266443_3/04/0402/201411/t20141120_168291.html 3、依托科技,优化茶产业发展 在新形势下,要加快**茶叶产业化进程,必须依靠科技,全面提高茶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1、加强与各大院校的科研合作,引进技术与人才,开展科技交流,攻克研究难关。重点突破茶园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名优茶机械化采摘技术等。2、加强茶叶技术推广,使茶叶技术在乡镇普及,实现产量、品质的提高。3、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产值高的新产品,拓宽吃、用茶空间。4、依托科技,发展电商市场。将电商引入茶产业发展,利用新科技渠道开拓市场。

三、结语 **县作为小县城,就自身来讲缺乏优势。丽水市被称为“浙江的西藏”,可见它本身与浙江其他市相比已经有所欠缺。而**县的经济在丽水市各县中也处于落后地位。所以总的来说,与其他茶叶种植地相比,不管是土地面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教育、人才、科技资源上,**县都无优势,唯有在自然资源这一项上具有优势。在这一前提下,若是一味地按照传统模式来发展茶产业,靠天吃饭,内部发展,固步自封,那么最终只会面临淘汰的危机。**县政府应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来发展茶产业。“引进来”即引进境外先进技术、人才、资金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茶叶品质,同时利用先进技术来抵御自然灾害,提高产量,才能在根本上确保茶产业的发展。**县自身资金匮乏,若单靠一己之力发展茶产业成果肯定不尽人意。只有引进外商投资,才能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使发展之路更长远。而“走出去”即积极推广**茶叶品牌,扩大销售市场,向外发展。这一步则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将**茶文化与茶产业相结合,增加文化底蕴。而且销售渠道方面也应更加多样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茶业不应只局限于线下销售,电商茶叶也应该发展起来,带动销售量,使更多人品味到**茶叶之香。总之,产业的发展不能一成不变,改变是发展的前提。若想有更好更长远的发展,**茶产业必须立足自身优势,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利用新思维、新科技,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向着“一县一地”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卢良根、吴伟松.**茶叶历史与茶文化追踪http://wenku.baidu.com/view/f38735c4aa00b52acfc7ca49.html [2] **县茶产业链经济发展探析http://www.songyang.gov.cn/zwgk/xxgk/00266443_3/04/0402/201411/t20141120_**8291.html [3]卢良根.当代茶叶几度春.**茶文化[J].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12-19 [4]包建丰.科技兴茶 茶叶兴村.茶叶[J].2003.29(2):71 [5]徐炳东.对**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茶叶信息.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