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信息分析师之我见】

信息分析师之我见 朱 岗 旗 信息分析师的培训活动到目前已经举办了两次,累计参加人员数目也有一百多人。所有参与该项活动的人员对信息分析师的认识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困惑:信息分析师认证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认证?信息分析师认证活动已经诞生快一个年头,却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缺乏明确的认识,迎接它的是春天?还是冬天?参加和欲参加的学员更多的是关心该项认证在工作生活中能否发挥预想的效果、或能否真正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有所提高?举办方则在为后继工作而进一步开展举棋不定。下面我就信息分析师这项活动,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信息分析,很难将其界定为一个行业,各行各业人们工作中都要面对不同的信息,都要经历信息分析的过程,同样是用户需求信息分析,对一个图书馆员和一个软件开发人员,所要研究的对象是截然不同的,其研究方法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就其本质上讲,信息分析是一种工具,或一项基本的信息工作技能,这样的来认识它,可能更符合实际一些。从这种思维的角度来看,要笼统的将信息分析师作为一种行业认证是不够科学合理的。把信息分析作为一个学科来研究应该还是可行的。信息分析师认证培训这项工作还要开展,那么怎样来解决的这中间的矛盾,那就是在基本理论教育之后的行业细分,在行业细分的基础上进行纵深的培训教育。然而,要进行这些工作之前需要明确具体该怎么做,这不仅要关系到如何按照信息分析研究对象、目的的不同而进行的行业划分,还要涉及到切入行业选择问题,怎样的划分才能更便利于培训教学的开展,又能够真正作到科学合理?又要选择哪几个行业作为先行的突破口,才能有更广阔的生员市场,才更容易使的项目顺利开展?也是值的主办各方思考的问题。

认证培训项目欲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以下二者至少必具其一:要么证书具备权威性,使持有者在就业、晋升过程中具备一定竞争力;
要么培训的内容真正能够使学员在理论或技能方面学有所得。就信息分析师的认证培训而言,证书的权威性勿需质疑,有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授权,又有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强强加盟,这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先天优势。但是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度还是为许多学员所顾虑的问题之一,证书仅仅是主办与承办方有较高的社会的知名度,并未为任何一个国家机关从政策或行业组织规范方面给予公开承认或认可,这样人们对该证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疑虑是有情可原的。

作为信息分析师认证的主办单位,要将该项活动不断的扩大,增强社会影响力,首先要作的就是使前来参加的学员对这项工作有兴趣、有信心。怎样才能够做的到呢?既然目前很难从政府人事、劳动主管部门得到有力的帮助,那么比较容易考虑到的就是从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多下功夫。信息分析师的称号不仅诱人,更重要的是作到课程内容更吸引人,简而言之,就是从根本上提高培训课程内容的含金量。学习者通过认证培训项目不但可以获得信息分析师资格证书,而且实实在在的通过专家的讲授、学员的讨论能够开阔思路、丰富思想、学有所获。

信息分析师认证课程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课程缺乏系统性,信息分析师基本应该掌握的是那些理论和技能,目前还不是很明确。参加过的学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从事信息分析相关工作,假若对一些信息分析的基本理论或基本方法都不会用,甚至显的很陌生,那样将会使信息分析师的社会期望值大打折扣。因此,应当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探讨,明确哪些内容是必须熟练掌握的核心内容,哪些是应该熟练掌握的技能,哪些是为扩大知识面而供选修的,亦即制定一个类似教学大纲的东西出来。有了这个东西,对于培训的课程讲授人员的讲课内容确定、学员的自学安排都应该是很有益处的。由于每个专题课程的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讲授者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在一个博大的理论体系中,漫无目的的东讲讲,西讲讲,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从而能够把有限的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把重点内容深入浅出的讲的很透彻,又能够把理论体系的框架完整的介绍给学员。

其次,信息分析师的教学方法也应大胆创新,尽可能多样化。常规的以老师的讲授为主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仅仅局限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却是远远不够的。目前社会上的各种培训通常犯的两个毛病是:有些在宣传上宣称有业界的某某专家,某某学者来做主讲人,结果学习者亲身体会便大失所望,这些专家学者的理论和学术水平是很有造诣的,但或许是由于他本人不擅长演讲,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反而不适宜做讲授,使那些抱有很高的期望而来,希望分享他们思想的精华的学员,那些非常希望了解该专家专长的人反而降低了对主讲人以及主办方工作的满意度。另外一类毛病是与前者恰恰相反,这些主讲者口才非常的了不得,他们可以口若悬河的连续讲上数个小时,也基本能够够注意把握听众的反应,善于制造气氛,让自己的演讲吸引人。听者往往听的时候也感觉津津有味,现场效果也不错。但是这种感觉往往难以持久,过后会发现,实际上没有学习到多少真正有用的东西。这两种现象在信息分析师认证培训的过程中都应该尽量避免或予以克服。主要则是通过授课方式的灵活调整来解决。

再次,信息分析师的认证应该尽快建立一个考核评估体系,考核共分哪几大项,每项的具体考察范围、内容,要求达到的水平以及评估的具体方法、标准都应当予以明确。这些要求中的每项具体的考核内容,由那知识点,哪些技能要求,都应当给学员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否则,认证培训的权威性必将受到置疑。主观性的测试项目,在留给学员自主发挥的空间外,还应当对考核过程有严格的具体要求,比如演讲的时间、留给专家提问的时间等都应当有一定的要求。如论文形式的考核要求也应当细化,给出写作要求,同时附有评分标准。主观性考核的专家组或评审人员也应该尽可能的固定下来,并由他们不断对考核评审程序和具体工作不断提出改进,对拟订并负责调整评分细则和具体标准。

最后,在具体的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如何从会议(培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来提升会议(培训)的质量和规格,包括学员的接待、管理、教材资料的包装等等,也是有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

作为一种大胆的构思,我认为可以将中心的网站作为认证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平台,采取网上报名,学员自学规定课程的指定教材,在缴纳认证费用后,定期参加网上的统一考试,随后就可以给成绩合格的学员颁发证书。在这种情况下,主办方的主要经费来源可以依靠学员的报名费、资料费来获得。当然,这样做既有它的益处也有不容易操作的地方。这种模式首先要求课程体系、考核系统必须尽可能的标准化,规范化。课程体系应该固定下来,而且要指定或编写专用教材,甚至辅导教材,还需建立一个足够大的试题库。当然,作为一种发展的思路,是否可行还值的进一步探讨。

信息分析师认证培训活动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一方面说明有这个需求,按照需求引导型的策略,我们应当进一步挖掘的市场的需求,扩大需求的层面,将潜在的需求也最大限度的予以满足。然而,目前有限的社会影响力推广工作的难度也反映了仅仅被动的与满足现有的一部分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需要主动出击,在沿用需求引导思路的同时,还应该同时走服务引导型发展的路子。主动寻求可以服务的新的领域、新的服务的对象和工作机会。这样坚持两种模式并行,被动接受主动出击相结合,这个事业的前途才会变的更加广阔! 信息分析师要被大家得到更多的认可,被社会普遍所了解认识,需要主办各方和信息分析界人士具备宽广的胸襟和前瞻性的眼光,对这个新兴职业充满信心,从各个方面精心策划、细致安排、稳步推进。除了各种高级别的会议、论坛、教育培训的开展外,进行必要的舆论宣传,而对大众进行基本知识普及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而言之,需要各方最大限度的抱着务实的态度,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改进。当今教育培训、认证活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尽管主办方清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都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机构,我以为要取得更大成绩,仍需借鉴其他同行的优秀经验,在这个基础之上去超越同行。把信息分析师认证培训这个品牌做起来,我概括成三个字:新、诚、精。新,即思路要勇于创新;
诚,即服务社会服务学员诚心诚意;
精,即课程设置,讲师队伍要精心打造一流品质。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也深信信息分析师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