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的思考] 国家机构

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陈昌礼 ? 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教育公平是我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确保我县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要求子女机会均等地接受优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从我县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尽管近年来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作为多年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资深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实现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必须动员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化解均衡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具体来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要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结构。作为科教兴国大战略下的地方教育,其教育发展的目标应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县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协调、特色、规范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运行机制良好,服务功能完善,体现公平均衡,人民满意,能有力促进生产力,较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状况确定合理的教育规模,完善教育体系,从幼儿教育到高中教育均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学需求,按照既有利于就近入学又有利于整合资源,形成规模的原则调整学校布局。一是进一步规范幼儿教育的发展。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公办学前教育,继续扶持民办学前教育,不断规范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努力提高学前三年入园率。二是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

加大控流保学力度,将责任落实到乡镇、村支两委和各中小学校,特别是要规范学籍管理,对转出转进的学生要做到手续齐全,确保学生不流失。三是进一步做好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科学合理调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及招生办法,适当控制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规模,扶持薄弱高中学校的发展,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均衡协调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的建设。统筹职业学校生源和区域内各相关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促进普职教育协调发展。要高度重视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乡镇农校配合,搞好农民培训,不仅要培养大批服务性和劳务输出型人才,更要注重培养能促进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五是科学制定并及时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教育行政部门在认真调研和进行生源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已经制定了未来几年的中小学布局调整计划,并把布局调整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合格学校建设统筹进行,实施阶段的工作还需要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合理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努力实现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上的均衡。抓住合格学校、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资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基本趋于均衡,以满足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一是做好危房排查,对D级危房要立即停用、尽快拆除,其它危房要及时维修加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并建立新增危房改造的长效机制,确保师生安全。二是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根据有关要求完善教学功能室建设,按标准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按教育部标准配备好学生课桌椅,保证必要的体育活动场地,并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以满足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城镇中小学学位,为学生就读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缓解城镇中小学班额超标、乡镇学校班额太小的矛盾,争取在近年内解决大班额问题,杜绝超大班额的出现。四是加大对薄弱学校改造和扶持力度。继续办好各级各类示范学校,充分发挥它们在区域教育水平提高中的领头作用的同时,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从经费投入、教学资源上向这些学校倾斜,保证这些学校的正常办学条件和教学常规仪器设备。加强示范学校、窗口学校和薄弱学校的互动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立示范学校或者窗口学校扶助薄弱学校制度 ,采取经费资助、管理指导、教师和校级干部交流、教学交流等各种措施,以促进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3、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尽力缓解教师队伍结构矛盾。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抓好队伍建设,实现师资均衡,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继续争取省特岗教师计划,同时请求县委、县政府支持自主招聘,每年新进一定数量的年轻教师,补充农村教师的不足,建立合理的教师年龄结构,不致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建立健全薄弱学校师资的保障机制,通过各类政策性手段,着力解决城镇学校超编,农村学校缺编的状况;教师编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需求;对边远山区学校、薄弱学校实行政策倾斜,确保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二是建立健全教师资源的共享机制,要开展示范学校或窗口学校“教学开放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规范化;要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或上示范课、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挂职、交流等制度;建立健全并稳步推进“教师走教”制,对区域紧缺专业教师统一管理和调配,采取流动教学的方式,以弥补师资不足;教研部门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帮助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师水平。

4、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坚定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用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教育观念去引导社会舆论,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和全体教育工作者要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素质教育观统领教育教学工作全局,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严格实施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加强教学教研和教师培养培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杜绝举办重点班、收费补课、学校单独举办升学考试、考试成绩排队等做法,组织好各种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加强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努力做到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文明化和人性化。

?   1 ?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