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假教学设计

的假教学设计

《请假条》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虞淑华

教学目标:

1.知道写请假条的意义,初步培养遵守学校请假制度习惯。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介“请假条,发烧按时……”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写请假条。

教学重难点:学会写请假条

教学准备:投影、写有请假条的黑板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理介第1、2自然段教学有关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如果你有事不能按时来学习怎么办呢?

2、揭题。

3、质疑,为什么要写请假条?请假条该怎么写?

二、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1、带着上面质疑时间题听录音范读课文,初步了介课文内容。

想一想:课文哪一段写“为什么”要写请假条?哪一段写“怎样”写请假条。

2、自由读课文、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三、生字教学

1、看拼音卡片读生字。

2、说说哪些字难写难记,该怎样记

3、指导书写

4、给生字扩词

四、学习第1一2段

1、分小组自学第一段

思考:请假条是谁写的?写了什么内容?(谁、原因、时间、姓名、日期)

2、交流汇报

3、分学习小组学习第2段

(1)、为什么要写请假条?

(2)、理介“按时、制度”等词意

五、小结:说说第1一2段告诉我们什么?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要点:自读课文,学习理介第3一4自然段

过程: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说说为什么要写请假条?

二、学习第3段

1、默读第3段,用“一一”划出有关怎样写请假条的句子。

2、“……”表示写请假条先后的词语。

3、出示投影片,“请假条”,按“先”、“再”、“最后”三个词分成三层。

4、指导写请假条的内容和格式

内容:向谁请假、写谁请假、请假原因、请假多少时间、请假人姓名和日期、格式讲、介。

5、用自已的话来说怎样写请假条。

6、试写请假条。

三、学习第4段

自由读一读,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介

四、小结:、说说怎样写请假条

五、作业: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第4题。

第三课时

要点:词句训练,学习写请假条

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说说怎样写请假条

二、写请假条

4月15日,王平感冒了,不能上学,向楼老师请假一天。

1、读上面的原因

2、自由写请假条

3、评议,说说怎样写(分析)

三、学习第5题

1、自己完成第5题

2、分析:哪些地方写得不对,为什么?

李丽写的请假条有一处不对,没有写明向谁请假。王英写的请假条,没有写明请假多少时间,没有写明请假条的日期)

3、自已择一篇写。

四、作业:

自己编一则事,写一则请假条

板书:

请 假 条

李老师:(称呼)

写谁请假、请假的原因,请假多少时间

请假人姓名

日期

的假教学设计

3、知道写请假条的意义,初步培养遵守学校请假制度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能写请假条。

教学难点:正确写请假条,养成不上学写请假条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了一条不好的消息。出示:

今天,王刚感冒发烧了,要去医院看病,不能来上学。

怎么办呢?看谁的办法多?(生说……)明确写请假条的意义。

结合学习、理解“制度”

出示课题,学习生字“假”

二、自学课文

看能不能帮王刚写一张请假条。

1、自己读课文,可以同桌交流写请假条的方法

2、共同交流,帮助王刚写一张请假条

3、熟读第三自然段

4、用上“先……再……最后……”说说请假条应该怎样写。

三、巩固

1、读生字词

2、轮流读课文

3、按课文填空:课后习题4

四、作业

试着完成课后第5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词

2、完成课堂作业2

3、回忆写请假条的方法

用上“先……再……最后”说一说请假条该怎样写。

二、说说下面两张请假条分别错在哪里

完成课后习题5

三、学习课文第2段

为什么一定要写请假条呢?看看李老师是怎么说的?

熟读第段

提问质疑

四、小结

根据下面内容写请假条

4月15日,王平感冒了,不能去上学,向楼老师请假一天。

五、巩固练习

《课堂作业》6

[2004-03-20]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的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假设的思路,理解假设的解题过程,能运用假设策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用假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解决用假设策略时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认识假设的策略。

教学难点:

运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看图①,你能知道什么?(一个苹果和两个梨一样重)

出示图②,一个苹果的重量+两个梨的重量=400克,根据这两幅图你能求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的重量吗?(初步感知假设的思想)

引导:假设400克全是苹果或者全是梨

2.出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口头列式解答。

  ① 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大的小杯里,正好可以倒满,平均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②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同样大的大杯里,正好可以倒满,平均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3.课件出示问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提问:这道题你会解答吗?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缺少条件,不知道大、小杯的容量之间的关系。

师:现在我给它加一个条件“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三分之一”(课件)

  启发:和上面的两道题相比,这道题难在哪里?(上面一题是把720毫升果汁倒入一种杯子里,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这一道题是把720毫升果汁倒入两种杯子里,题中有两个未知量。)

4.揭示课题: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解决问题,认识策略

1.教学例1

  请同学们先观察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想一想,根据题意,你能找到怎样的数量关系,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数量关系的。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明确:根据“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一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可以知道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就是大杯的容量× =小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3=大杯的容量。

2.思考交流,探究思路。

引导:现在有两种大小不同的杯子,这是解决问题复杂的地方。根据对题里两种杯子容量间关系的理解,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看哪些同学能想到办法。如果思考有困难,也可以画图看一看。

指名交流想法,引导学生理解(有几种呈现几种)

(1)画线段图理解

(2)假设把果汁全部倒入小杯,就是9个小杯,可以先求出小杯容量再求大杯容量。

(3)假设把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就是3个大杯,可以先求出大杯容量再求小杯容量。

(4)假设每个小杯容量是x毫升,大杯容量就是3x毫升,可以列方程解答。

 小结:通过交流,大家总结出几种方法,但基本上是两种思路:一种是假设把果汁倒入同一种杯子,或者全

的假教学设计

看作大杯,或者全看作小杯;另一种是假设每个小杯容量是x毫升,大杯容量就是3x毫升。

3.解决问题,体会策略。

引导:现在你能解决问题了吗?请选择一种方法列式解答,并进行检验。

学生列式解答并检验,教师巡视,选择不同解答方法的学生进行板演。

集体评析板演的不同方法,弄清各种算法中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

谈论检验的方法,明确:检验时要看求出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就是算出6个小杯和1个大杯总容量720毫升,小杯容量是大杯的 。

追问:这些不同的解题方法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用假设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指出:解题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用了假设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大杯和小杯转化为同一种杯子。即使用方程解答,也是假设小杯容量为x毫升,大杯容量就是3x毫升,实际上就是把一个大杯转化成3个小杯。这样就使问题变得比较简单。

4.回顾反思,提炼策略。

(1)回顾解法,明确策略。

  引导:现在大家回头看这个问题,像例1这样比较复杂的问题,开始感觉有困难,后来我们是怎样解决的?

假设全是小杯是怎样算的?假设全是大杯呢?

揭示:例1中有大、小两种杯子,不能直接计算结果。我们根据大杯和小杯容量间的关系,假设成相同的杯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掌握的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假设。(接课题板书:——假设)

(2)回顾过程,交流体会。

交流:回顾反思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和大家分享?(比如假设有什么用;怎样用假设的策略;假设时要注意什么等等)

指出:假设是一种策略,问题中有两个未知量,可以通过假设转化成一个未知量,使数量关系变得简单;在假设时,要抓住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才能统一成一个未知量;画图有助于帮助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假设时也可以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列方程解答。

5.丰富体验,理解策略。

提问: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用过假设的策略?我们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借助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回忆,进一步体验策略,理解策略。

比如,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把除数当作整十数试商,如276÷43,把43假设成40试商;

把接近整百或整十的数看作整百或整十数,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如198×21可以看作200×20进行估算;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把大数假设成和小数相等,或者把小数假设成和大数相等,利用和与差的关系求出两个数……

三、应用巩固,内化策略

1.做“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交流:这里是怎样用假设策略的?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

  追问:为什么这道题假设全部买椅子而不是假设全部买桌子?

指出:为了计算方便,要根据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合理选择假设。运用假设策略时,怎样根据数量间的关系假设也很重要。

2.做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指出:在解决这题时,要先弄清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假设正确地把两个数量转化成一个数量。

3.做练习十一第2题

  让学生填充并交流填充结果。

  提问:根据填充里的想法,这道题可以怎样假设?还可以怎样假设?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解答的过程。

4.做练习十一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读一读题目,并对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再提出假设,并列式解答。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假设的,怎样解答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交流认识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假设的策略有了哪些认识和体会?

2.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P50  第1、3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