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意见]

**县实验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 ? 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自己选定的课题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开展学习,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主体的地位。研究性学习旨在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顺利开展,根据《湖北省普通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以下指导方案。

一、课程目标:
1、学生:
⑴、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⑵、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

?⑶、培养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精神,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

?⑷、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2、教师:
⑴、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⑵、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⑶、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⑷、培养科研能力。

二.课程特点:
1、实践性。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放性。学习空间是开放的,要求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学习途径是开放的,可以检索计算机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媒体;
走访社会有关部门、单位;
采访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等。学习结论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就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3、主动性:从选择课题题目到进行课题方案设计、实施、解决以及课题结题报告,都要求学生自己负责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实现个人的研究目标,教师主要起组织、关心、指导和评估作用。

4、过程性:现有教育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也关系学生学习的结果,即对研究成果的报告、论文、作品、制作等也进行评审,但是,评价学生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向重点是学生的参与研究过程。因而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研究过程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身体验与收获。

5、研究性:本课程的实施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
强调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但并不要求其研究结果一定都要创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的探求精神、创新勇气和综合能力等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研究”是最主要的内容,它包括: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的体验与感悟;
各种知识的积累。

?2、内容载体:以研究的课题或项目为载体。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水平的实际,按学期划分研究性学习课题主题,在主题范围内自由选择研究课题或项目。

3、课题要求与学分设置: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安排四个阶段:通识培训――高一上(3学分);
第一课题――高一下(4学分);
第二课题――高二上(4学分);
第三课题――高二下(4学分)。

四、课程组织:
?1、管理组织 (1)学校管理组:组??长:教学校长?? 副组长:教务处正副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 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宏观管理,负责各项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指导与评价。组织开发教学资料与资源、组织教师培训工作,负责课程计划的编排,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督导:①负责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的考核评价与管理②负责对每个班级学生学分的认定进行审核确认③负责对学生的研究成果整理、归档。④每学年负责组织一次研究性学习研讨会暨研究性学习表彰会,每学年编辑一本《研究性学习优秀研究成果集》。

(2)年级管理组:组??长:年级主任???? 副组长:各班班主任、备课组长 负责根据本年级的特点具体组织本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组织和课题的开发,指导教师和指导工作的安排,并制定学期研究性学习工作计划,做好研究性学习日常工作管理,协助教研处做好相关的检查考核工作,以及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搞好本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

(3)班级指导组:组??长:班主任?????? 副组长:班级任课、指导教师 班主任:全面负责本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主要任务是:①通识培训。②负责课题小组人员和课题小组组长的确定。③指导课题小组自由选择指导老师,或协调老师选择课题小组。④根据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成果,给予学分的认定,对本班学生研究性学习结果整理归纳送交教研处备案。⑤每学期召开一次研究性学习总结会或成果汇报展示会(要求至少有2名以上学校管理组成员参加),每学年推荐2~3个优秀课题上报学校。任课教师:协助班主任完成上述工作。指导教师:每位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得少于25人。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①指导研究小组确定课题,并完成开题报告②指导课题研究过程材料的完成(主要是要学生完整填写《研究性学习记录册》)③每学年把所指导的课题小组的《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记录册》和《研究成果》等材料进行整理,送交班主任(班主任和导师根据以上材料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研究成果可以是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活动方案设计、科技作品、录象资料等多种形式)。

2、教学组织 (1)、以行政班为单位,学生自主结合(最好是有共同兴趣特长互补的为一组),原则上每5--10人组成一课题组,自选组长,自聘指导教师(以本班科任教师为主,也可以是本年段、本校教职工或校外专业人员等)。

(2)、学生自主界定:
①、研究全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但要遵守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②、学生自主的具体内容是收集信息、选题和立项,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具体研究,做好详细的过程记载,总结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3)、教师指导界定:
①、指导原则是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策略是遵循学生的思路,提出质疑,提供思考,思路或方向,供学生判断或选择。

②、指导内容是:
a、提供背景资料,指导选题,确定课题。

b、协助课题组的建立,帮助制定研究方案。

c、指导撰写开题报告,组织开展对课题研究方案的论证工作。

d、指导收集整理资料,分析研讨,形成有创意的看法。

e、在实施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要进行调控管理,指导学生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f、组织中期汇报和结题答辩评审工作。

3、基本程序:
学生:确定课题——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中期汇报——继续研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交流与论证——自我评价。

教师:课题组织——指导选题——指导制定计划——指导研究——指导中期汇报——指导继续研究——指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参加研究报告的交流与论证——结题评价 (1)、准备阶段 ①、动员学生、教师参与。

②、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做一些学术讲座。

③、组织通识培训,进行科研方法指导 ④、组织专门的管理体系,成立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和管理小组。

(2)、选题阶段 ①、教师选题:年级组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待条件成熟可跨学科组合),构成一个指导教师小组。组内老师共同协商,确定二至三个研究主题。然后对所选的主题进行备课,写好备课笔记。最后进行主题展示,注明题号,吸引学生申报选题。

②、学生选题:学生根据教师海报和主题展示,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并填号《选题意向表》,学校收集《选题意向表》,按照学生意向分组,班主任宣布分组名单,学生组成小组,推选组长,选聘指导教师。

③、学生和指导老师见面和交流以及讨论小组课题,并指导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课题评审 年级组组织课题评审会,提出开题评审的有关要求,由指导老师主持,对每个组的“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进行评审,不合格的小组,需要重新准备后再开题评审。

(4)、研究阶段 ①、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并认真规范的填写相应表格。

②、学生定期和指导老师见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以及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

③、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记录本,随时记载研究情况与各方面的收获。

(5)、总结展示 ①、小组活动的成果,首先在班级展示、同学评议。推选较好的研究性课题代表班级参加年级的总结和展示。

②、选取班级较好的活动小组,组织全年级的报告会,实现成果共享。

五、教学管理 ??1、课时管理:每周安排一课时,课内主要用于交流和指导,课内外相结合,充分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时间,按研究计划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2、学生管理: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正式的必修课程,每位学生都要参加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习,取得该课程基本学分,其基本学分是高中毕业学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师管理:与其他课程不同,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不是教研组,而是年级与班级,年级统筹安排,班主任具体组织,全体课任教师必须参与。①?有关年级的全体任课教师每学期至少要担任一个以上课题的指导研究工作,针对指导课题按照六个步骤(背景介绍,讨论立题,调查研究,实验探索,撰写报告,交流评价)要求认真自备,写好指导教案。②每位指导教师每学年提供一篇研究性学习的典型案例及案例分析,做为评价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依据。③班主任重点抓好一或二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其余每位教师至少重点抓好一个课题或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逐步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④采取教师按时到位率、课题组对教师的评价率和课题研究成果奖次相结合的办法评价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成绩。⑤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课题计入工作量。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指导一个课题,并完成课题计划的教师,年度考核量化评分酌情加分。

? ?4、成果评价 (1)、组织形式:实行三级评价形式:
①、由班级组织班级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会议由班主任主持,相关的指导老师参加。采用组长汇报或小组集体汇报或集体答辩的形式,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小组作出评价性的意见。并推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小组参加年级的汇报活动。

②、由年级组织年级课题组研究成果汇报会,以交流经验、积累方法、提高水平为宗旨,要求汇报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活动组织要有特色,指导教师要参与点评活动。

③、由教务处召集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领导小组成员主持召开各年级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会,对各年级选送的课题成果进行评价鉴定,以发现典型,推出经验,指导工作为原则,切实起到指导面上工作的作用。

(2)、评价制度:
①、开题评价:对学生选择的课题,年段应该及时组织开题报告会,对课题研究的客观性、课题的针对性、课题的实践性、课题的可操作性进行积极的评价。同时,教师应对课题实践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估,避免课题实施的范围过大,研究过程无法调控;
或课题实施的范围太小,研究过程无法展开。

②、月检查制度:针对学生的研究课题,结合学生的研究进度,教师应该及时做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检查工作。检查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记载、学习进展情况、研究方向的把握、实践信息的处理。以掌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客观情况。

③、阶段评价制度:阶段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性管理的一种形式,每半个学期,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应侧重对学生的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阶段成果或阶段问题进行总结,以利于指导教师把握情况,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制定对策。确保研究性学习操作得法,运行平稳。以期获得预期效果。⑷年度总评制度:年度总评按照“三级评价制度”的要求进行,分别由班级、年段、教务处负责举行。

(3)、评价方法:
①、指导教师在学生的答辩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结果作出评价性意见,评价性意见应以评语的形式出现,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的实践过程,学习成果的意义,学习能力的发展作出总结性的评语。评语要求记入《学生研究性学习记录表》。

②、对学生的评价要求以鼓励为主,以肯定为主,以前瞻性评价为主,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去归纳学生的经验和创见,去洞察学生的能力和潜能,并予以积极的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外在动力。

③、指导教师的评价意见在完成之后,必须向学生公布。对于一些比较典型、成果较为显著的学生视具体情况可以为他们举行专题的报告会,或专题演讲会,及时推广他们的研究方法、经验、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做到鼓励一批,促进一片,带动全体。

5、规范管理:
(1)、各小组在每一研究课题的学习活动中必须提供以下资料(由教务处提供格式规范):①小组成员名单;
②学习活动考勤记录;
③开题报告;
④活动计划(含活动内容、形式、时间、分工等);
⑤各次活动情况记录;
⑥个人心得小结;
⑦小组课题的结题报告。

(2)、为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规范,要求:①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计划由学生自己打印,一式叁份,一份留课题组,一份交班级指导组(班主任),一份交教务处审报确认。②每次活动小组与个人都要详细填写“研究性学习课程活动记录”,明确下次任务,指导教师签署意见,作为参与性评价的重要依据。③注意积累研究所需的各种文字、图片、实物、音像等资料,这是成果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④研究论文、调研报告、实验报告等研究成果(选题意义、研究经过、论据和结论、效果分析、以及资料索引目录等),是总结性和成果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一式二份,一份交班级评委组,一份交教务处。⑤每学期课题或项目研究结束,每个课题组要填写“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总评表”表(一式二份),连同课题计划、课程活动记录、研究报告(或论文)、数据、图片、实物、音像等资料整理装袋,交给班级研究性学习指导组长。⑥班级指导组负责班级各课题(或项目)的评价和交流工作。年级指导组负责年段突出成果的评价和交流工作,其优秀成果汇编成《研究性学习成果专辑》,在校内外交流。? 六、课程的学分评定 学分认定由指导老师提出意见,由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认定小组确认。

1、评定依据 认定每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分主要依据五个方面的材料:①开题报告20%;
②学习活动过程记录20%;
③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目录等20%;
④小组课题的结题报告20%;
⑤个人心得小结20%。三级评价(自评30%、互评30%、指导教师考核30%)汇总。

2、评定原则 参与性: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活动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究,不能得规定学分。过程性:学生只要参与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真实性: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扣除相应学分。规范性:学分的认定由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考核,教务处审核组成,并建立公示、抽查或回访制度。

3、评定过程 第一??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

第二??学生进行组内自评和组内互评。

第三??指导教师考核,并组织,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教师、文章摘要、研究成果、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及出勤情况等。

第四??量化数据转换为总评等级之前须参阅考勤情况作调整,每缺勤一次扣1.5分,每迟到、早退一次(30分钟以上,否则算为缺勤)扣0.5分,总评等级由指导教师与小组长一齐评定并签字。按照60以下“不及格”、60~74“及格”、75~84“良”、85以上“优秀”给出四个等级,不及格者不予以学分。如对学分认定持有异议,可提交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认定小组复议,评价结果由教务处审核,备案。

????在校外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如研究成果获得市级奖励,该生该学年研究性学习以“优秀”成绩获得相应学分,并可免修下一学年研究性学习。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