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度中国物流业发展报告|物流业

2003年度中国物流业发展报告   一、政策环境   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各级政府逐步把发展现代物流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国家在“十五”规划中,第一次将物流列入发展的重点。为了切实推动中国物流的发展,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会同其他几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从政府的角度下发的第一个有关物流发展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为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原国家经贸委公布的2002年90亿元技改国债贴息重点支持行业中,流通业首次成为10大行业国债技改支持重点之一。这次技改国债贴息支持流通业的核心内容是:培育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为工业企业提供快速低成本的增值服务,降低中国企业在流通环节的成本,提升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中国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重,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加强物流园区的规划和服务;
重点推进流通企业现代化,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得到发展,培育5至10家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年销售额在20亿至50亿元的连锁企业集团。

  与此同时,交通部为加快物流发展也颁发了《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发展物流服务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为促进国际贸易及物流的对外开放和健康发展,原外经贸部发布了《关于开展试点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在市场准入和审批程序方面做了规定,以起到对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整顿和规范作用。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涉及:
  1.外商可投资商业物流配送中心   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业,有三方面当务之急:一是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建立社会化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二是塑造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三是推进国际合作,加快物流产业发展。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文件中,没有对物流产业的开放做出专门承诺,但在分销、运输等部分的承诺中,都包含了物流产业开放的相关内容。在实际审批中,国家已明确允许外商投资连锁商业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

  2.外商投资民航业政策放宽   新《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经国务院批准,2002年8月1日正式实施,外商投资中国民用航空业的范围﹑方式﹑比例和管理权等全部放宽。新规定除了扩大投资范围,由原来规定外商投资公共运输企业只试点一至两家,改为取消试点数量限制,除允许外商投资现有任何一家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外,还放宽了外商投资比例,由过去的投资民用机场中方必须控股,并且比例不可超过49%,改为外商投资民用机场,只须由中方相对控股便可以。

  3.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试点工作   为促进国际贸易及现代物流业的对外开放和健康发展,原外经贸部拟在国内部分地区开展外商投资物流业的试点工作。目前暂在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浙江、江苏、广东三省及深圳经济特区进行试点。并对外资企业投资的形式与业务、申请条件、程序等作了详细的说明。

  试点的目的是对物流业有秩序地开放,通过引进外资资金和管理来促进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对中国整体物流业起到整顿和规范作用。

  4.鼓励外国大型连锁企业在华采购   为鼓励和方便外国大型连锁商业企业采购中国产品,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鼓励跨国商业企业在华设立采购中心,并解决其通关、外汇管理、税收等问题;
支持国内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使产品质量、性能及包装等适合跨国商业企业的要求;
举办类似“跨国零售集团国际采购会”等活动,为国外大型连锁商业企业与国内生产企业建立直接贸易关系提供条件。

  5.政府采购法出台   《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适用于中国境内进行的政府采购活动。制订采购法,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必然一步。政府采购将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方式,其中,公开招标将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在该法颁布之前,重庆、深圳、江苏、山东、河北、安徽、山西、北京、上海等大部分省市已相继进行了政府采购制试点和推广,效果显著。

  6.港口可再组建外轮理货公司   据交通部透露,除原各港外轮理货公司外,原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可根据本港理货业务的需要,组建第二家理货公司。凡具有与开展船舶理货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
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企业法定代表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符合国家有关公司注册资本的规定的单位均可设立第二家中国性理货总公司。

二、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物流服务供给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物流已经从原来的“货物配送”发展到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成为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

  物流费用主要由运输、仓储、包装三个环节产生,约70%的企业干线运输占物流费用的40%以上,而有48.10%的 企业采取铁路的运输方式(见表1)。

  中国产业界正在形成五条物流体系:以五大运输方式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和正在浮现中的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流体系。总的来看,各体系的网络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物流服务需求分析   物流总量是与经济总量成正比的。2002年中国的GDP为10.24万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11亿元,进出口总额达6208亿美元。经济的迅速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物流需求空间。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最近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预期未来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IMF的一项统计表明,到20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有可能由4000多亿元扩张到11000亿元。麦肯锡咨询公司也对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做了乐观的预测(见图29)。

  中国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历史上就形成了原材料采掘、粗加工等基础工业远离加工工业的产业布局。“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等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另外,由于外资的大量进入,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企业有强烈的物流需求,加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行投资多元化,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竞争能力已提到议事日程,同样形成了巨大的物流需求,这些都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

  1.物流市场需求量分析   企业视物流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对其越来越重视。根据2002年3月中国仓储协会对中国物流市场进行的一次典型调查显示,很多企业认为物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比较高(见图1)。中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45%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见表24)。以马士基物流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物流企业均预测中国现代物流的服务需求年增长率在20%以上。

  当前,低成本所支持的低价格依然是中国工商企业开展竞争的主要手段,然而生产环节的物质、劳动消耗的节约潜力已很有限,而通过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则有较大空间。据统计,中国目前工业品流通成本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零售商的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20%以上。

  产品从生产到销往用户手中,95%的时间耗在储存、装卸、等待加工和运输方面,费用平均占到总成本的50%(见表25)。95%的时间与50%以上的成本空间,便是巨大的“利润源泉”。美国平均的物流费用占货价的10%-32%,最高为32%;
英国平均为14.8%,最高25%。因此,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看出中国物流业蕴涵的巨大发展空间。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物流需求市场潜力巨大(见表26),社会物流业有较大发展空间。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平均物流量相近,但物流费用支出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供应物流一般都由生产企业来承担。总体来看,物流总量的增长率要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说明物流业的成长性较好。

  2.物流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1)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需求的侧重点不同   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
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的服务非常有限。

  (2)现行物流的满意度不高   工业企业对物流代理的满意度并不高(见图30),不满意的原因依次是:成本高;
反应慢;
产品破损多。

  从工业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和对目前物流运作质量的满意程度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物流业发展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潜力巨大。

  (3)新物流商的选择   新的物流代理商依然是企业“不变”的选择。在调查企业中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根据目前企业物流执行主体的现状,对自理方式(17%)或代理方式(31%)不满意的企业,正是现有物流企业的潜在市场机会,大部分企业的自理物流将转交第三方物流运作,而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供求关系极不稳定,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市场机会广阔,同时变数也较大。

  (4)在未来1-3年内,对物流设施设备的需求   购建仓库、装卸设备的需求呈增长趋势;
对仓库的需求类型,则是低成本和高容量;
同时冷藏库的需求比例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三、物流业投资领域及建议   在整个物流系统的建设中,有不少投资数额较大的工程项目。流通项目投资同生产项目投资最大的区别在于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如果生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有所失误,项目建成后可能会有一些补救措施;
但如果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出现失误,补救的困难就大得多,因此选择物流项目是十分重要的。

  物流产业从总体讲是一个高投入、见效慢的产业。一般来说,建立一个比较现代化的有10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差不多需要1亿-1.5亿的资金规模,中国很少有一个单独的物流企业能够做到这种投资的强度,这样就使得它的规模比较小,效率也比较低。

  在工业企业中,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往往是利润埋藏相对集中的环节,尤其是当前在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支持下,容易实现无缝衔接等物流管理,易于在短期内见到经济效益。当前,不少生产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釆取联合与协作的形式进行专门物流服务的尝试,结果都是比较成功的。物流投入能够很快得到效益回报,这是当前有实力的工业企业纷纷加大物流方面投入、组建或者分离出物流运营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资,而投资的决策要充分考虑风险,以工业企业为核心发展物流业也是分散和降低风险的一种方式。

  随着物流需求增加,物流供应企业服务将从低值基础性服务转向高附加值服务。因此,以下物流环节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一)物流基础设施   物流基础设施的自然地理和空间特性显著。比如已经建好的机场、码头、港口等,具有不可再生性,往往容易凭借其位置在物流系统中取得天然的垄断地位。基础设施企业的独占性和垄断性使其在与外资合作中处于有利地位,通过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可大大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盈利能力。但是,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大、建设期长,只有那些资金实力雄厚,且能得到政府支持的企业才能够占领市场,并稳定已有的市场份额。

  (二)综合物流业务   综合物流服务企业不仅可以扩大经营规模,也能降低经营成本。目前,中国物流业的服务功能单一,基本都是仓储或点对点的运输服务,很少具备综合增值服务功能,在这种状况下,一个物流供应商在赢得其客户对他的服务能力有充分信心之前,可能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

  (三)交通运输业务   中国企业物流费用支出最大部分就是交通运输业务。随着物流量的增长,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必然大大增加,运输业市场空间仍然很大。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国内企业以及跨国企业大多数选择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的增长使重型运输货车需求量增加。航空运输目前份额虽然不大,但发展速度非常快,近几年的增长都超过了20%。专业运输市场较为看好,如专业的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快件运输。还有特种运输业务,对专一产品的运输、运燃油料及其它液态、粉状货物,冷冻、冷藏货物等运输的技术性强,进入壁垒高,对一般企业来说,如不具备相关技术,没有足够的实力则很难与市场中的现存企业相较量。

  (四)快递业务   在所有货运业务当中,快递业务利润率最高。快递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但企业对货运快速、及时的要求越来越高。快递业务包括航空特快、铁路快递。航空快递虽然费用高昂,但在中国发展速度非常快,据预测,在未来5-7年内,航空货运量将以两倍的速度增长。行业的发展前景   (五)物流服务供给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物流已经从原来的“货物配送”发展到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成为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

  物流费用主要由运输、仓储、包装三个环节产生,约70%的企业干线运输占物流费用的40%以上,而有48.10%的企业采取铁路的运输方式(见表23)。

  中国产业界正在形成五条物流体系:以五大运输方式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和正在浮现中的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流体系。总的来看,各体系的网络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六)物流服务需求分析   物流总量是与经济总量成正比的。2002年中国的GDP为10.24万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11亿元,进出口总额达6208亿美元。经济的迅速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物流需求空间。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最近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预期未来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IMF的一项统计表明,到20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有可能由4000多亿元扩张到11000亿元。麦肯锡咨询公司也对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做了乐观的预测(见图29)。

  中国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历史上就形成了原材料采掘、粗加工等基础工业远离加工工业的产业布局。“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等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另外,由于外资的大量进入,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企业有强烈的物流需求,加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行投资多元化,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竞争能力已提到议事日程,同样形成了巨大的物流需求,这些都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

  1.物流市场需求量分析   企业视物流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对其越来越重视。根据2002年3月中国仓储协会对中国物流市场进行的一次典型调查显示,很多企业认为物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比较高(见图28)。中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45%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见表24)。以马士基物流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物流企业均预测中国现代物流的服务需求年增长率在20%以上。

  入世后,关税水平的大幅下降,必将带来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大大促进进出口贸易物流需求的增长。据估计,仅外贸海运量的增幅就达8%—10%。

  当前,低成本所支持的低价格依然是中国工商企业开展竞争的主要手段,然而生产环节的物质、劳动消耗的节约潜力已很有限,而通过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则有较大空间。据统计,中国目前工业品流通成本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零售商的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20%以上。

  产品从生产到销往用户手中,95%的时间耗在储存、装卸、等待加工和运输方面,费用平均占到总成本的50%(见表25)。95%的时间与50%以上的成本空间,便是巨大的“利润源泉”。美国平均的物流费用占货价的10%-32%,最高为32%;
英国平均为14.8%,最高25%。因此,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看出中国物流业蕴涵的巨大发展空间。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物流需求市场潜力巨大(见表26),社会物流业有较大发展空间。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平均物流量相近,但物流费用支出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供应物流一般都由生产企业来承担。总体来看,物流总量的增长率要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说明物流业的成长性较好。

  从工业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和对目前物流运作质量的满意程度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物流业发展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潜力巨大。

  (3)新物流商的选择   新的物流代理商依然是企业“不变”的选择。在调查企业中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根据目前企业物流执行主体的现状,对自理方式(17%)或代理方式(31%)不满意的企业,正是现有物流企业的潜在市场机会,大部分企业的自理物流将转交第三方物流运作,而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供求关系极不稳定,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市场机会广阔,同时变数也较大。

  (4)在未来1-3年内,对物流设施设备的需求   购建仓库、装卸设备的需求呈增长趋势;
对仓库的需求类型,则是低成本和高容量;
同时冷藏库的需求比例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