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闵行高考语文二模

篇一:2011闵行语文高三二模答案

"txt">闵行区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

一阅读 80分

(一)、(16分)

1、(2分)生物躯体内潜在的求生、繁衍的(1分)本能(1分)。

2、(2分)B

3、(3分)不是物种的繁盛,让地球充满灵性;而是以露西为代表的南方古猿的出现,让地球不再虚无。(复句形式1分;内容2分)

附:在人类远祖诞生之前,地球上的生物既是没有思想的,也未见灵性。(3分)

4、(3分)B

5、(3分)第⑨段中运用大量的类比手法和排比、比喻修辞,生动地揭示了正是由于人类的出现,才使这苍茫天地拥有了头脑、充满了灵性;也正因为此,引出了第⑩段中作者对人类诞生的划时代意义所作出的一系列追问与探究。两者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前者为后者蓄势张本,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总结。(关系1分;简要分析2分)

附:两段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前段侧重写人类诞生之后,宇宙才拥有了情感和灵性;后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探索人类发展和宇宙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2分)

6、(3分)创奇者是指拥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充满了灵性、爱欲与好奇,能够在这宇宙天地间创造出无限可能的人类。(下定义形式1分;两层意思各1分)

附:人类是宇宙的创奇者。因为人类的思索,使辽阔无边宇宙有了头脑,有了意识;因为人类的创造,使宇宙的发展不再是机械和本能的,而是充满灵性,充满情感的。(2分)

(二)、(20分)

7、(1分)1911

8、(3分)形象地揭示了破旧立新的必然规律,表现了事物发展具有两面性的辩证思想。(答到“破旧立新”2分,“两面性”1分

9、(2分)附:运用了以有声衬无声的表现手法。一行人泛舟于滦河之上,斜阳铺水,绿野风光,水推船移,轻摆微摇,伴着缓慢而富有节奏感的桨橹“嘎吱”声,隐约间夹杂着几声远村的犬吠,愈发衬出所处环境之清幽宁静,一派田园野趣的水墨图景跃然纸上。(主要从场景描摹,有声衬无声角度;也可从通感角度,炼字“透‘”角度,篇章安排如由远及近等角度

附:以洗练的文字构建了一幅色彩冲和淡远的风景画,从上文荡舟滦河引出下文抵岸登山。

10、(4分)?空间:先写滦县风光,后写五峰胜境及山居生活?时间:晚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晨到达滦州。然后荡舟于滦河之上。黄昏时回到家乡。三天以后,步行登山,来到五峰。

11、(6分)C、F

12、(4分)这篇游记融描绘自然风物与叙述历史世态为一体,表现了作者对壮美秀丽的自然山水的喜爱,对怡然自得充满情趣的山居生活的欣赏,对山间淳朴民风的赞美,对世态民生的关照。(答到对自然的热爱等2分,答到积极入世的追求2分)

附:?作者借两处纪念地的叙写,表达了自己对革命的赞美,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也透露出对时局的不满和担忧。?作者借对五峰山的自然风光及生活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优美壮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及对充满情趣的山居生活和淳朴民风的欣赏。?表现了作者对政治气候的敏感。他一方面欣赏家乡迷人的风光,一方面也注意到家乡还有“绑票”的土匪,时局很不安定,注意到愚昧的求雨乡俗,关注着人民的生活。

(三)、(6分)

13、(6分)

(1)人不堪其忧 (2)惑而不从师 (3)一觞一咏(4)草色入帘青

(5)添酒回灯重开宴(6)此心吾与白鸥盟(7)万类霜天竞自由 (8)何须马革裹尸还

(四)、(8分)

14、(1分)《伶官传序》或《秋声赋》

15、(3分)C

16、(4分)作者写西湖美景,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第一,具有画面感。这里,词人描绘了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清新可爱,美不胜收。第二,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既有静止不动的水面、烟雾和沧洲,又有款款飞动的白鹭。使得眼前景色宁静安详有充满灵动。第三,意境层次井然。这里既有高空飞翔的白鹭,又有低处的水面和小洲,还有两者之间的微烟。视野开阔,层次分明。

附:天长水阔,烟霞茫茫,沧州之上,白鹭起落。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鹭鸟鸣飞愈加衬出这歌尽人散后的西湖的别样清雅淡静之美,可谓意境空濛悠远,疏朗清隽。

具体评分:1、画面感:画面描摹和画面特点(1分)。2、画面构成特点:动静结合或远近结合或层次井然。围绕任何一方面即可。(1分)3、情感:表达作者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1分)4、语言表达清晰、流畅。(1分)

(五)、(17分)

17、(4分)(1)通达 (2)之于 (3)接济,帮助 (4)表推测,大概

18、(2分)C

19、(6分)(1)河流十分宽阔,无法架设桥梁,一定要借助舟船横渡才能过河。(重点:梁,籍,济)(3分)(2)如同脚踩在刀戟之上的样子,人们都以此为忧苦。(重点:履,病)(3分)

20、(2分)东溪是交通要道,渡河却十分不便;百姓皆以之为苦。

21、(3分)心系百姓急人所急(周穷扶难)、虽为布衣却能辅佐官政(答到1点得2分) (3分)

《金溪县义渡记》(明)宋濂

本文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十六,全文仅226个字,所记似一则生动的新闻,赞扬了周穷扶难的精神。

释义:

在抚州金溪县南面几里,旴水与清江两条河流在此交汇,一同流入汝水,这个地方叫作东溪。东溪一地,是四通八达的要道,人所背负的、车船所承载的货物,都需从这个地方流通。 东溪河面广阔,无法架桥,必须借助舟船摆渡才能过河。当雾气弥漫、河水上涨的时候,当地的船工驾小舟、操船桨,忙着收取摆渡的费用,使得过往客人耽误行程不能很快地渡河。有时雾气消散、水面下落,又正直天气寒冷、冰霜冻结,人们大多撩起衣裳赤脚过河,这就如同用脚踩在刀戟之上,人们都以此为忧为苦。

东溪边上有个诚朴的人,叫作何有华,他见了忧心忡忡,把渡河当作自己的忧心之事。于是他砍下坚实的木材,制造木舟,放在渡口。等渡河的人聚集了几十人,就立即将他们摆渡过去,回来也是如此。他拿出自己的田地,供养摆渡的船夫;他从早到晚呆在渡口,一刻也不敢远离;木舟破旧了,就马上修补更新。

《国语》中的《周语》说道:“寒露节后雨季停止,五日之后,秋水干涸。”“雨季过去修路,水干了架桥。”修路架桥之事,这应是地方官员帮助老百姓的常做之事啊。起初,并不能责成老百姓自己去做。而何有华以一个编入户籍的普通人的身份,却能帮助官府作了他们没有做的事,能不说他是一个贤明之人吗!

有华字祥瑞,周济贫穷,扶助困难,开辟道路,架通桥梁。观其一生,这些事情大概不能一一说尽吧。

(六)、(11分)

22、(1分)卑贱的地位、身份

23、(3分)加强语势,强调了友人公植对“以圆处世”心态的厌恶之情,以及不愿与秉持这种处世之道的人为友的决绝态度。

24、(2分)C

25、(3分)?厌恶与圆滑逢迎之人为友;?厌恶圆滑世故的处世之道。

26、(4分)《种树郭橐驼传》一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与其相似,本文也运用了借事喻理的手法,寓事理于生活小事之中,借“以圆转之器悦婴儿”之事,批判了以圆滑之道处世的心态,叙事简洁,说理委婉,叙议契合、事理相生。

《恶圆》(唐)元结

本文选自《唐元次山文集?拾遗》。这是一则寓言,反映了当时人们趋奉圆滑的恶习,以及正直人士对阿谀奉承、曲从圆滑的憎恶心情。

释义:

元子家里有位乳母,制作了一个圆转玩具来引逗婴儿高兴,婴儿很喜欢。母亲就让乳母召集一些幼童陪伴婴儿一同玩乐。

朋友公植,听说有取乐婴儿的玩具,便请求看看;等看到圆转玩具,就急忙把它烧了,并责怪元子说:“我听说古代有个憎恶圆的读书人唱道:‘宁可正直沦为奴隶,不能圆滑谋求显荣。’更严重的,有人终生不仰望天空,说:‘我厌恶天是圆的。’有人告诉他天是空阔无边的,人不能看到尽头,远远望去天幕四面垂落,因此说天是圆的,其实天并不圆啊。他回答说:‘天即使不圆,但被人称作圆的,我也讨厌。’次山你怎么能随意制作圆转玩具,听任用它取乐婴儿,使婴儿从小就喜欢圆,长达必定爱好圆。教婴儿学圆,已陷入不义;亲自玩圆,又丧失了正直的品德。唉、唉,次山啊!回家喜欢婴儿玩圆,出外一定喜欢小人趋奉圆滑。我怎能知道次山你以后不是说话圆滑、行事圆滑、动也圆滑、静也圆滑地度过一生呢?我哪能做次山的朋友啊!”

元子召唤季川对他说:“由于我让婴儿耍戏圆转玩具,公植尚且这样骂我和我绝交;唉!我与你如果圆滑应付事物,圆滑迎合时俗,不圆滑的事不参与,不圆滑的事不去做,公植大概会拿着矛或戟来刺杀我们的

篇二:2014上海闵行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

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密○???????????????封○???????????????○线??????????闵行区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裴毅然 ①中外文学作品中有一道奇特风景线:知识分子一直是被嘲笑的主角,很少成为获得赞美的主角。 ②新文学运动以来,鲁迅的《孔乙己》、叶圣陶描摹灰色知识分子的《潘先生在难中》、钱钟书的《围城》等名著名篇,瞄准的对象尽是知识分子。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在知识分子逐渐陷入整体挨批的社会大氛围下,从思想界到文学界,知识分子全得低头认罪,成为必然自觉改造的对象,文学形象中的知识分子自然也高大不起来。进入九十年代,从特定意义上,知识分子仍然是社会上的弱者,因为谁都可以扯上知识分子开骂一通。王朔说知识分子“不骂白不骂”,并不仅仅是王朔个人的“美学投机”或“艺术选择”,实际上代表着整个社会审美的某种价值趋向。 ③中国文学尽拿知识分子“开涮”,乃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

2010上海闵行高考语文二模

题,本人试析一二。 ④知识分子有能力参预各项社会活动,有可能跻身权益分配之列,社会身份十分微妙,处于不上不下的中间阶层。因掌握知识,知识分子自必怀有一定理想,不屑于流同俗辈,不安于既有现状。行高于众、品异于俗,知识分子的英雄自画像,自命不凡自我夸张,主客观之间存在相当差距。在群俗看来,便很有点脱离现实做白日梦的味道,可嘲可笑之处多多,即富含“可嘲笑因素”、“可打趣内容”。聪慧敏感的作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大好卖点。这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何以成为“嘲笑主角”的最重要之因素。 ⑤无论中外,相对识文断字的知识分子,工农社会地位更低,处于社会最低层。尤其在旧时中国,不少工农连基本生存条件都不具备。而同情弱者又是基本人性,且形成强大社会心理定势。若嘲笑弱者,似乎道德品味欠高。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掀起的文艺工农化运动,除了现实政治因素,从审美角度也倚于这一社会心理定势。否则,工农化何以会于短时期内得到文艺界的广泛认同? ⑥由于知识分子最熟悉的是自己,知道何处何地有痒痒肉,知道哪儿隐藏着最丰富的“矿.藏”,一举刨一扛镐的“第一感觉”都往那儿汇聚,这样便从创作源头上决定了作家的取材.向度。而艺术创作的关键又在于细节与深度,对作家来说最容易写得深入的只能是自己。此外,嘲笑自我的社会效应也较好,上面不会怪罪,下面不会得罪,官不厌民不嫌,就像相声演员最好的开涮对象总是自己。既然将镜头对准了知识分子,那么还能不搞出几声笑来?谁身上还能没有一点可资嘲笑的“不完善”之处? ⑦孔孟以降,中国士人审美习俗便形成强大的厚古薄今之定势,以过去否定现实。“三代文武”,标榜至今。厚古薄今,从习惯上养成了中国学者拒绝接受新事物的审美传统——

“以新为不可知,以旧为不可易”。

⑧一九八〇年代中期呼啸文坛的“寻根派”,呼吁从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特质中找寻现

代社会的“自我”,期望从历史中找到自己的“根”,从宁静乡村处寻找文化根源,从遥远落后的原始文明那里,找到现代社会所缺乏的“根”。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从思想倾向上,表现出追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文明,表现出追慕落后的趋向,但从审美上却因这一“向后看”得到价值支撑,觅得内涵,并以此否定城市现代文明。而知识分子又总是城市文明的代表者,与“向后看”的审美定势形成巨大反差,嘲笑知识分子便成了一块滋味多多的“痒痒肉”。

⑨二十世纪的中国,现代精神与审美观点均处于欲建未建的叉路口,新旧矛盾交聚汇集,以“旧”笑“今”也是一种必然。恰好多读了几年书的知识分子又是公认的新派人物,多有与众不同之处,被俚俗们拎出来当当笑角似乎也十分正常。

⑩当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新派人物嘲笑旧式人物总是“夏瑜”式的孤掌难鸣,不

来就是偏旧不偏新,鲁迅的《药》中,最好笑的人物还是那个“疯子”夏瑜。

?习惯成自然,既然知识分子这一头总是自我嘲笑,并不断提供这样的嘲笑范本,那么另一头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俗众对知识分子的一种天然的嘲笑期待,即所谓时髦的“卖点”。

?当然,只要知识分子还作为某种社会集团有别于工农,只要知识分子还只能由自己写自己,只要知识分子还因为掌握知识而成为社会关注点,那么,文学中的这一“知识分子待遇”怕是还得享受下去,一直要到全社会知识化,全都成为知识分子,才有可能免却这一“待遇”。

1.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⑩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①等到新思想最终战胜旧思想

②再回头去嘲笑旧式人物

③如《药》中新派人物夏瑜

④好象也没了多大意思

⑤甚至连嘲笑权都没有呢 ⑥新派人物亦随之失去“新”意

A.③①②⑤④⑥B.③⑥①②⑤④C.③⑤①⑥②④ D.③④②⑤①⑥

2.第⑥段加点词“矿藏”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3.第⑧段,作者列举“寻根派”和《最后一个渔佬儿》的目的是什么?(3分)

4.第⑩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试举出其中一种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5.下列分析“中国文学尽拿知识分子‘开涮’”的原因,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作家们创作喜欢向熟悉的自身取材。

B. 自古就有嘲笑知识分子的审美背景。

C. 人们普遍同情弱者的社会心理定势。

D. 知识分子本身微妙的社会身份因素。

6. 作者对未来知识分子在文学中的“待遇”持什么观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看法?(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山其实一直都站在那里

谢云

①在这座城市绵缠了好几天的雨,总算停了。雨其实是好雨,不仅退去了持续已久的酷暑高温,还将城市里一向灰蒙昏暗的天空,洗得干干净净、朗朗阔阔的,连空气也显得格外清新、温润。晚饭后在滨河广场散步,妻突然指着西北天际,那一江大水流来的方向,惊喜地说:看,那儿的山!

②循着她的手指望去,就看到了那一带依稀的远山。层峦叠嶂,嵯峨相拥,仙人列阵

般,远远地站在这座城市的西北方向,宛若一道屏风,又似一堵城墙。雄伟,壮观,又带着些隐约的超尘脱俗的俊逸之气。

③那其实是我们都熟悉的山,川西北的山,是岷山和龙门山系的余脉。以前,每次从山里出来,经过江油,都能从车窗外看到它们沉默、敦厚的身影。

④那些山,曾经像某种标志和象征一样,站在我们的视野里。

⑤但是妻一再感叹:我怎么从来就没看到过呢?神情里满是惊异和不解。我知道,她所说的“从来”,是指在这座城市里生活这段时间。我也知道,以前没能看到,不过是因为那些山被高楼大厦挡住了,被城市里的灰尘雾霭遮蔽了。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就将它们给淡忘了。

⑥这样的感叹,我早有过。虽然在这座城里生活还不到一年时间,但每日里骑着自行车匆忙来去,眼睛里只有红绿灯和人流车流,委实没多少空闲的时间和心境去旁顾其他。而究竟忙出了些什么名堂,却是连自己也说不出的。只知道,这一年里,别说远处的山峰,便是头顶的天空,也难得专注地去看上几回。

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现代生活中一种必然的丧失,但我知道,许多现代都市人都经历着这样的丧失,尽管他们不一定有这种感受。其实,岂止是高天和远山。除此之外,我们生活丧失掉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远方,比如说梦想,比如说神圣,比如说洁净??宏大的事物正被我们淡化和遗忘,崇高的激情正从我们的心灵中消退和衰竭。我们可怜的灵魂,自然只有在物质和商业气息的包围下,一天天变得简单而脆弱,甚至,连活着的目的和意义,也越来越渺茫,越来越稀薄。

⑧智者乐水,仁得乐山。可是现在,山,这种曾被古人视为生命依托的事物,早从我们的心灵中自觉不自觉地潜逸了,隐遁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这样诗意、禅意的美好心境,在我们的生活,自然也早已不复存在了。

⑨但是,山站在那里。不管我们需不需要,也不管我们在不在意。它只是站着,远远地站着,静静地站着,一动也不动地站着,以便让我们在不经意间突然发现它,呆呆地看着它,想一想什么,或什么也不想,发两句感叹,或者像它一样,沉默无言。

⑩ 望着那些山,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在我心里慢慢地苏醒,并像水一样盈漾开来。我知道,那是属于过去,属于记忆的——在那些远山的更里面,在那座四面被山簇拥的小城里,我生活了整整九年时间。九年里,我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洒在了那片土地上,我把自己的感情和梦想,放逐在了那片土地上。而那些山,也如铭如刻一般,深深地融进了我的血液和灵魂里。

?记得,那小城的北边,有一座人称“北山”的,是我寓居小城时时常光顾的。山不险峻,也不崔嵬,所以无甚大的名气。但无名又自有无名的妙处:人迹稀少,山也便闲且静,雍容沉稳;极适宜独旅漫步,游目骋怀,迩想遐思。我在那里消磨掉了无数的周末和黄昏,充分地体悟到与山悠然相对时,内心平静、散淡、安祥有致的况味。像《圣经》里说的:“让我们把头转向群山,群山会给我们以帮助。”

?然后离开它,到了现在这座城里,在车流人流中奔波忙碌,无悲无喜,无忧无乐,渐渐就忘却了那些与山有关的日子。没想到,山却仍是站在那里,让我在不经意间,又暖暖

地想起,想起自己的生命中,曾经有一段与山有关的日子,想起自己曾经有过那样一段美好的生活。

?山,其实一直都站在那里。就像天空,一直都那么旷阔地空在那里。

(选自《中华散文》2005年第9期,有删改)

7.第①段画线句在文章中有何作用?(2分)

8.第⑧段画线句的含义是。(2分)

9. 下列对第?段所写“北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山”虽然不大,作者却把它看成寄寓情感寄托梦想的妙处。

B.“北山”的闲静雍容使作者忘情其中,内心平静没有烦恼忧伤。

C.“北山”中留有作者的心血和汗水,融进了作者的血液和灵魂。

D.作者写对“北山”的独特情感,使得文章的抒情真实而不空泛。

10.从全文看,“一直都站在那里”的山有哪些特点?(3分)

11.本文标题颇有意味,结合“其实”、“一直”、“站”等词语对其进行赏析。(4分)

12.综观全文,作者看山得到了哪些收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阅读感悟。(6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如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驿寄梅花, ,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转朱阁, ,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谢公宿处今尚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一水护田将绿绕,。(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一语天然万古新,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7分)

赤 壁

清·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14. 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诗。(1分)

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诗歌的第一句说一阵东风比百万大军还要强大。

B. 第二句是说赤壁一战,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

C. 颈联写秋日高照,渔民在江上捕鱼的欢快场面。

D. 这首诗歌让我们自然联想起苏轼的《前赤壁赋》。

16.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进行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

①陈元达,字长宏,后部人也。本姓高,以生月妨父,故改云陈。少而孤贫,常躬耕兼诵书,乐道行咏,忻忻如也。至年四十,不与人交通。

②元海之为左贤王,闻而招之,元达不答。及元海僭号,人谓元达曰:“往刘公相屈,君蔑而不顾,今称号龙飞,君其惧乎?”元达笑曰:“是何言邪?彼人姿度卓荦,有笼罗宇宙之志,吾固知之久矣。然往日所以不往者,以运期未至,不能无事喧喧,彼自有以亮吾矣??。卿但识之,吾恐不过二三日,驿书必至。”其暮,元海果征元达为黄门郎。人曰:“君殆圣乎!”既至,引见,元海曰:“卿若早来,岂为郎官而已。”元达曰:“臣惟性之有分,盈分者颠。臣若早叩天门者,恐大王赐处于九卿、纳言之间,此则非臣之分,臣将何以堪之!是以抑情盘桓,待分而至,大王无过授之谤,小臣免招寇之祸,不亦可乎!”元海大悦。

③在位屡进谠言,退而削草,虽子弟莫得而知也。刘聪即位,聪每谓元达曰:“卿当畏朕,反使朕畏卿乎?”元达叩头谢曰:“臣闻师臣者王,友臣者霸。臣诚愚暗无可采也,幸邀陛下垂齐桓纳九九之义,故使微臣得尽愚忠。昔世宗遥可汲黯之奏,故能恢隆汉道;桀纣诛谏,幽厉弭谤,是以三代之亡也忽焉。陛下以大圣应期,挺不世之量,能远捐商周覆国之弊,近模孝武光汉之美,则天下幸甚,群臣知免。”元达苦谏不从,忧愤而死。及其死也,人尽冤之。

注:?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亮:通“谅”。?捐:除去。?免:同“勉”。

(《晋书?陈元达传》有删改) ??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吾固知之久矣( ) ?卿但识之( ) ..

?元海果征元达为黄门郎( ) ?既至,引见( ) ..

18.下列各句中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距其院东五里(《游褒禅山记》)

A. 君其惧乎(《晋书?陈元达传》)

B. 其暮 (《晋书?陈元达传》)

C. 及其死也(《晋书?陈元达传》)

D. 吾其还也(《秦晋崤之战》)

19. 第②段中,元达的话使“元海大悦”的原因,可概述为 。(3分)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至年四十,不与人交通。

?臣闻师臣者王。

21. 阅读全文,概括元达的性格特点。(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游灵岩天平山记

篇三:闵行区2015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闵行区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心理测试测出了什么? ①美国心理学会的茱莉亚〃德森的一句话粉碎了我们的希望,她说:?目前传媒上出现的绝大多数的心理测试其实是一种娱乐休闲性质的游戏。?她介绍称,心理测试在..专业领域被称为心理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其编制过程有一套科学的标准,结果有严格客观的解释。?我们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它需要符合严格的统计学原理。?与之相比,时下流行的心理测试并没有严谨的科学性,往往只是心理测量的一部分或个别经过简单化的投射测验题,甚至完全与心理测量没有关系。 ②抛开这些科学性不言,自得其乐的普罗大众估计很难认同她的观点,对于各类心理测试题结论认为非常准确的用户占52.3%,?这没什么奇怪的,不过是福勒效应的又一个明证罢了。?茱莉亚这样回答。 ③福勒效应,是心理学家福勒于1948年通过实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39份的兴趣诊断问卷,要求学生们列出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喜好、个人特征等,一个星期后福勒完成对他们的评估并列出13条个性分析。他要求学生先阅读各自的13条描述对自己来说是对还是错,如果不确定打问号,结果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准确的。可事实是每个人拿到的个性评估都是一样的,这13句描述是从报摊的占星书籍中挑出来的笼统的、含糊的语句来迷惑他们。这大概也是如此符合福勒效应的时下流行的心理测试在网络上流行很重要的原因吧。 ④人们喜欢听到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渴望被赞美。心理学家凯蒂在她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记得在十七岁时做过这些人格测验(你是《欲望都市》里的谁?)。而现在我更热衷‘你的财富在何处?’?无论年龄是多少,我们往往只参与自己最喜欢的主题,并且在读到肯定的赞扬时,心情会愉悦。 ⑤当人们遇到困难或者失去自信的时候,做做心理测试可以调剂精神。一般情况之下,报刊和网络上的心理测试都是说些善意的话,即使批评也较为婉转,给测试者带来一定的激励和启示。其实发挥这种作用的,也许并非测试本身,而是人们需要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的机会。 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归属需要。2012年凯蒂参与了哈弗大学的?零计划?工作,他们研究新一代的网络用户,那些与社交媒体一起成长的青少年是如何在网上发展自我同一性的。凯蒂说,?有了互联网,这个过程变得更加公开,而且会让年轻人更有表演目的地公开身份,强调个人品牌,打造公共角色?

?寻找志

同道合的人(测试结果也许会帮你找到你与谁属于同一群体)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凯蒂说。

⑦找寻自己归属的位臵远比题目本身或者事件本身要重要得多,从这方面来说,帮助人们驱散孤独的心理测试题,还真是万能的。

(选自2014年《世界博览》,有删改)

1.第①段中,加点词“游戏”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2.联系全文,谈谈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⑥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⑴所以归属感就变得如此迫切

⑵而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发展

⑶当我们渴望在线上显露个性的欲望增长时

⑷给我们去表达个性、让别人看到的我们的机会却在缩小

⑸我们发现自己只是庞大网络用户中的一员

A.⑴⑸⑵⑶⑷B.⑵⑸⑷⑶⑴C.⑸⑷⑴⑶⑵D.⑵⑸⑶⑷⑴

4.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中引用德森的话开头,制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B.流行的心理测试有给人带来心理暗示及激励启示的作用。

C.网络测试中题目事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归属的位置。

D.同是心理测试,德森更注重科学性而凯蒂更突出社会性。

5.第②段中,茱莉亚对普罗大众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回答,请你在本文的基础上对此回答进行探究,并谈谈你自己的看法。(4分)

6.目前,心理测试确实非常“盛行”。下图就是某市对初高中不同学习表现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测试的数据图表。所谓“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幸福感评估,它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请你阅读下图并完成各题。(4分)

⑴下图中,括号里应填入的是“”。

⑵根据下图,对本次测试的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溪涧的旅次

刘克襄

①迩来入山赏鸟时,逐渐地脱离森林的核心地带,转而喜爱沿溪跋涉了。 ②可能是年近三十吧!我想自己已变得容易感受孤独。而溪涧似乎存藏着一股山中最旺盛的生命力能够给予我强烈的安全感。因溪涧向下流出,最后势必汇入平野的河川,便莫名地依赖这种源起的亲密,进而支持自己到山里继续活动的欲望。几经思虑,为求观察的方便,调适这种情绪,我抵临的所在直指山谷,位于八百公尺上下的溪涧。那里是溪鸟永远的家乡。我所逗留的溪涧世界,不是坐落于浓荫密林的瀑布地带,也非切穿两座高耸山峡下的急流,而是横陈两岸较平坦、开阔的森林,同时短距离即微有起伏的溪道。这种溪道长则一两公里,短则一两百公尺时便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天地,每一个山回溪转以后,就出现另一个类似的溪涧王国。

③为了观察溪鸟,连续两三个钟头枯坐在岸石后,我已习以为常,溪鸟们多半没有..

这种镇静功夫。在这个王国里,枯坐等于毁灭。食物不会自己送上门来的,每隔一段时..

候,溪鸟们都靠着不停地移动位臵,巡行于自己认定的领域里寻找食物。溪鸟的种类虽少,觅食的花招却百出,各有各的特色。

④有一次,我尾随一只河鸟,观察它的觅食方法,觉得那是平生所见最奇特的鸟类。它不像山鸟一样逐林而居,或者像水鸟沿着岩礁、沙丘海岸栖息。只是固定选择一段水流汹涌的溪道,顺水而下,时而浮游,时而没入水中,每游完一小段后,便跳上岩石小憩,瞬间又没入水中。游了百来公尺后,它才折回,飞到原先的地点,再度潜入溪里。

⑤鱼狗的捕鱼方法也是独一无二。虽然是体型最小的溪鸟,它却最聪明慧黠。同样的有着长嘴,也是善于等待的捕鱼者,它不像小白鹭捕到鱼顺口便吞进去。鱼狗发现猎物时,总是巧妙地利用垂直降落的重力,从空中俯冲而下,潜入水中戳鱼而上。然后,衔至附近的岩石,慢慢处理。铅色水鸫却像直升飞机的起落。当它立足于岩石时,会经常不断地往空中跳飞,再落回原地。

⑥当整段溪道的觅食活动热络时,如果用卡通影片描述,我仿佛进入一个圣诞大餐的会场。鱼狗像饕餮的小猪,想吞掉比它大的苹果。小白鹭一如盘口大开的牝猪,张嘴就是一块完整的蛋糕送进,毫不溜嘴。铅色水鸫正是专挑一粒粒朱红樱桃啄食的小鸡们,整日吱叫不停。至于河鸟,像极了钻入蛋糕里囫囵吞枣的小老鼠,东奔西窜永远是忙碌的。

⑦这就是溪涧王国君父们的生活方式了!溪鸟们一如其他动物,顺着自然环境的变迁,早已学会调整自己去配合。溪鸟能生存下来,也是基于此因。这种改变是经年累月的结果,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若是人为的突然破坏环境就迥异了。虽然人为破坏也不可能会衍发另一种进化,只是大部分的结局都是绝种,不然就是消失。

⑧研究鸟类的巢穴也是门大学问,长期逗留在溪涧里,我也强求自己寻找每种溪鸟的巢穴,虽然没有受过专门找鸟巢的训练,以自己的经验与花费的时间,我想应该不难找到。结果迄今只找到一个。能掩饰得十分隐秘,让其他动物难以发现,仅凭此,我认为溪鸟们也是一流的建筑家。旅行溪涧也有一段时日,只找到一处鸟巢,我并不觉得丢.....脸,河鸟的巢穴也是去年才首次被人发现。 .

⑨最近,传闻有人学到专门找鸟巢的技术,也听说十分灵验。我颇担心此事,这跟

学会开门锁一样,专家学会了当然便利研究,捕鸟的人懂得这门技术,溪鸟可就惨了。

⑩我以严肃心情观察的时间不算长,大约是冬末至春初间的冷雨期。不像观察水鸟曾经耗费冗长的四季。近来,我也宁可坐守这个小而完整的天堂。它不像水鸟的世界幅员广袤,跨洋又跨国,随便一个过往的驿站遭到破坏,连带的整条迁徙线都受影响。溪涧的天地是固定不变的,溪鸟们也不需具备长途跋涉的能力,一道河段便自成一个王国。在非人为破坏下,也能从自然的一时失衡中迅速矫正过来。纵使最严重的常见的山洪暴发,经过一段时日的自我疗伤,蚊蚋、蜉蝣等小虫又会出现,溪哥、石斑等小鱼也溯游而上,溪鸟们自然跟着回来,继续原先的主宰生活。

?前些时,有位专家担心立雾溪上游建火力发电厂,将导致水位落差改变,喜欢在含氧量水域活动的蚊蚋小虫也随之消失,间接影响溪鸟的存亡。影响有多大呢?是否因了发电厂的出现,造成下游溪涧王国的毁灭?伤害是必然的。据闻大甲溪的达见水库筑成后就有如下的例子:原本活动频繁的铅色水鸫与河鸟顿时消失,因为喜欢急湍的蚊蚋小虫绝迹了。日后,鱼狗也幸运不到哪里去,有些地区堤坝出现以后,不少习惯上溯产卵的鱼族回不去时,迅即遭到绝种的命运。这时除了水库外,鱼狗也无法跟随上溯。 ?往昔,水鸟神秘的迁徙行为以及按时南北漂泊的生活一直使我着迷。完成观察后,看到原本要设立保育区的沼泽继续遭受破坏,我好像是自己做错了事一样,再也不愿去涉足。幸好还有溪涧可以慰藉,只是它又能维持多久?我的同胞们最懂得利用自然的一.......草一木,总有一天他们也会完全开发这里。与鸟一样,我将被赶得无处可去。

注:刘克襄(1957年—),台湾台中县人,作家、自然观察解说员。本文有删改。

7.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

8.第③段中,两个加点词“枯坐”的含义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3分)

9.请对第⑥段的描写进行赏析。(3分)

10.第⑧段中,作者只找到一处鸟巢,为什么“并不觉得丢脸”?(3分)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河段在人为的破坏下,也能从失衡中迅速矫正过来。

B.作者着迷于水鸟往昔神秘的迁徙行为及按时南北漂泊的生活。

C.文章表达了溪涧被人开发,“我”将失去寻找水鸟地方的担忧。

D.文尾的“最懂得利用自然”,运用反语讽刺了“我”的同胞们。

12.台湾作家龙应台评价刘克襄是“自然诗人”,结合本文,请对龙应台的评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如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

⑴争知我,倚阑干处, 。(柳永《八声甘州》)

⑵ ,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⑶ ?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⑷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登黄鹤楼》)

⑸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⑹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

⑺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

⑻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已亥杂诗》)

(四)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4—16题。(7分)

行香子 上海道中

(清)袁通

①②③算定归程,嫩约分明。挂轻帆、江渡春申。怪伊双桨,偏泥人行。要等潮来,

等潮去,等潮平。 酒也庸斟,梦也懒寻。照相思、一点秋灯。拥衾深坐,谁伴深更?有雨潇潇,风瑟瑟,雁声声。

注:①嫩约:不坚牢的信约。②春申:黄浦江在上海市内部分的别称。③泥:阻滞。

14.作品中的“上海道中”是(1分)

15.下列对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算定”句说因急于还家而计算归程。表达了急于归家的心情。

B.“挂轻帆”中的“轻”字,既写船的轻快也写作者的轻松心情。

C.“怪伊双桨,偏泥人行”用拟人手法,更表现急切归家的心理。

D.“要等潮来”等三个三字句的叠用,透露出了无可奈何的心绪。

16.结合作品,选取一个角度,对下阕划线句进行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

①王徽,字昭文,京兆杜陵人,其先出于梁魏。魏为秦灭,始皇徙关东豪族实关中,魏诸公子徙于霸陵。以其故王族,遂为王氏。

②广明元年十二月三日,黄巢入潼关,其夜僖宗出幸。时京师收复之后,宫寺焚烧,园陵毁废,故车驾久而未还。乃以徽为大明宫留守、京畿安抚制臵、修奉园陵等使。徽方治财赋,又兼制臵,王畿之人,大半流丧,乃招合遗散,抚之如子。数年之间,版户稍葺,东内斋阁,缮完有序。

③中外权臣,遣人治第京师。因其乱后,多侵犯居人,百姓告诉相继。徽不避权豪,平之以法。由是残民安业,而权幸侧目恶其强。权臣愈怒,奏罢徽使务,以本官征赴行在。寻授太子少师,移疾退居蒲州。满十旬,请罢。僖宗还宫复授太子少师疾未任朝谒。宰相以徽怨望,奏贬集州刺史,徽乃舆疾赴贬所。不旬日,沙陁逼京师,僖宗出幸宝鸡,而军容田令孜得咎。天子以徽无罪,召拜吏部尚书,封琅邪郡侯,食邑千户。

④硃玫既诛,天子自褒中还,至凤翔,召徽拜御史大夫。车驾还宫,徽上章,以足膝风痹,不任朝拜,乞除散秩,复授太子少师。及便殿中谢,昭宗顾瞻进对,曰:?王徽神气尚强,安可自便??乃改授吏部尚书。进位检校司空,守尚书右仆射。大顺元年十二月卒,赠太尉,谥曰贞。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始皇徙关东豪族实关中( ) ⑵乃以徽为大明宫留守( ) ..

⑶而权幸侧目恶其强( )⑷硃玫既诛( ) ..

18.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僖宗还/宫复授太子/少师疾/未任朝谒。

B.僖宗还宫/复授太子少师/疾未任/朝谒。

C.僖宗还宫复/授太子/少师疾/未任朝谒。

D.僖宗还宫/复授太子少师/疾/未任朝谒。

19. 第④段中,王徽“改授吏部尚书”的原因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