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二中高二寒假作业答案

篇一:2015衢州二中高一寒假作业答案

"txt">1.D[解析]A.慰藉(Jiè);B.徜徉(cháng),佗傺(chì);C.觑了一眼(qū)(注意:“面面相觑”的“觑”读qù),翘楚(qiáo)。

2.C[解析]A项,“雾蔼”应为“雾霭”;B项,“寄藉”应为“寄籍”;D项,“誓不两立”应为“势不两立”。

3.A[解析]“沉寂”侧重于安静,“孤寂”侧重于孤独;“徜徉”有悠闲、悠然自得的感情色彩,“徘徊”有犹豫不决、沉思的意味;“抑制”侧重于压下去,“遏制”表示用强力控制住。

4.A[解析]B.“蓬荜生辉”是谦辞;C.“略逊一筹”指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儿,不合语境;

D.沸沸扬扬”多形容议论纷纷,应改为“纷纷扬扬”。

5.C[解析]A.“三个学校的共青团员”有歧义,“红军走过的”多余;8.“无时无刻”应改为“每时每刻”;D.前面是“有没有”,后面承接的是“关键在”,两面对一面。

6.C[解析]首先看见的应是“水墨小品”的主体部分——“灰黑的水牛”,因此首句为②,可排除A、D项;其次⑤中的“身后”与①中的“身影”照应,⑤中的“另一件”是接①中的“一具”说的,另外,这两句句式一致,因此⑤应接在①的后面,可进一步排除8项。

7.D[解析]不是象征手法,“黑暗的旧中国”也缩小了范围。

8.C[解析]“学不可以已”是荀子《劝学》中的名句。

9.C[解析]例句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是意动用法,B项是使动用法,C项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是名词做状语。

10.D[解析]A.助词,的/代词,道理;8.兼词/语气助词;C.连词,表承接,就/转折连词,却;D.都是介词,比。

11.D[解析]应为苏轼。

12.B[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宾语前置句,其他都是定语后置句。

13.C[解析]不是“没有理解作品的意思”,而是随着阅读的深入,理解也随之加深。

14.D[解析]“DNA的基因”和“基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此项的错误就是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等同起来了。

15.B[解析]“他们的跟腱很长,骨骼密度高,髋部窄,大腿骨发达”只是跑得快的原因之一;“皮下脂肪相对较少”是解释他们为什么不善于游泳的。

16.A[解析]说“只能”太绝对了。“增加黑人皮下脂肪含量”应该只是“改变黑人不善于游泳的现状”的方法之一。

17.D[解析]“固”是“本来”的意思。

18.B[解析]例句和B项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19.C[解析]“应当抓紧时间,积极进取,力争创下惊世伟业”属无中生有。

20.(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凌万顷之茫然

(3)粪土当年万户侯(4)则必有我师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1.丰富、美丽、养人、地广。(2分,每点l分,任选两点即得满分)

22.宕开一笔,丰富文章内容;表达作者少女时代天真烂漫的情怀;与菜园相烘托,突出文章主旨。(4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

23.“我的手是粗糙而荒凉的”是指“我”跟着外祖父母干农活,(1分)曾经历艰苦生活,承受过生活的磨难;(1分)“我的文字是粗糙而荒凉的”是指“我”用文字记叙着农村艰苦沧桑的生活。(2分)

24.略。(4分。修辞手法l分,字数合适l分,内容得体2分)

25.略。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二)参考答案

5.C

6.命运取决于自身,而非别人。(内容恰当2分,语言表达1分。)

7.花店:花香一刻,情深一世 健身馆:健美身材,完美生活。

8.B(A“少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误,原文表述中告诉我们李安电影中是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的C根据原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李安在早期创作中就探索出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D“还不够成熟”无中生有)

9.D(“他将根深深地扎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之中”有误,原文是“他的根就是中国传

统文化、传统美学观念、传统道德伦理观念”。)

10.“淡雅”侧重于李安电影外在表现形式,他的影片画面雅致素洁;“平和”则多从李安

电影的思想内容体现出来,他的电影表面看虽然充满矛盾冲突,但本质上追求和谐融合。(应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阐述,只写到一个方面2分)

11.①渲染忧伤(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衢州二中高二寒假作业答案)、空洞的氛围。②烘托布丽姬特失去爷爷后的悲痛心情。③引出小说的主要

情节。(每点1分)

12.①关爱孩子,性格乐观。孩子们和爷爷在一起时很快乐;爷爷死后,他们很怀念,很悲

伤。②充满童趣,童心未泯。爷爷小时候埋藏了几个铁做的士兵,还“郑重其事”地画了“藏宝图”;长大以后依然念念不忘,经常告诉他的孩子们农场埋有一份“宝藏”。③喜欢读书。布丽姬特就是在爷爷留下的大量藏书中发现“藏宝图”的。(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即给满分,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13.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发现藏宝图、寻找宝藏、找到宝藏展开故事情节。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

③暗示主题。通过“爷爷的宝藏”展示了爷爷少年时代的天真和老年时对孩子的关爱,也

表现了布丽姬特的童真情怀以及对亲情的珍视。(每点1分)

14. ①历尽波折找到的“宝藏”竟是几个铁做的玩具士兵,虽大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符合爷爷的性格,符合情节的逻辑。(2分)

②照应前文(标题),交代宝藏的内容;同时引出下文科林的失望叹气。(2分)

15.①科林“失望叹气”是因为宝藏仅是几个铁做的玩具士兵,而不是他所期盼的财宝。(2

分)

②布丽姬特“满意地笑了”是因为这些“玩具士兵”在价值上虽不能与珠宝钻戒相提并论,

但她从中感受到了爷爷的那份童趣,那份对子孙的关爱和亲情,“玩具士兵”可以寄托她对爷爷的思念之情。(2分)

③真正的宝藏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财富。(2分)

16.C. 丧:丧事

17. D.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B项,代词,他/副词,表推测,大概C

项,连词,用来/介词,因为D项,副词,才

18.C (“竖刁、易牙、开方”“说的是孔孟之道”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19.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20.(1)从这一点来说,山涛和郭子仪对王衍和卢杞的预料,也或许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

(2)假如晋朝不是惠帝当政,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千上万个王衍,又怎么

能扰乱天下呢?

21.(2分)比喻或拟人,清幽、优美

22.(5分)①隐居之乐:幽居环境清新可人,归隐生活闲适自在。(2分)

②世事之倦:通过少日与老日的对比(1分)(少日功名自许,老去万事成空)表达对世事的

厌倦,表达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2分)

23. 默写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⑵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⑶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⑷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⑸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⑹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⑻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⑼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⑽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⑾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24.写作提示:这是一个关于“挤”的独字类命题作文,有关“挤”的基本涵义有:①紧紧

挨着;②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③用压力使物体从孔隙中排出。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管窥命题者的意图,当“挤”成为一种社会实际状况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因此写作的重心应该是关于“挤”的感悟和思考。我们可以正向立意,指出“挤”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挤”的态度和精神

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唯有“挤”人生才能焕发光彩。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族)特别喜欢“挤”的心态,指出这种“挤”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人们(民族)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挤”的人们(民族)。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挤”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指出“挤”的不足。

【文言文译文】

事情有它必定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只有天下那些心境静穆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显著的结果。月亮四周出现光环,预示天要刮风;柱石回潮湿润,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呢?而(即使)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

从前山涛(山涛,字巨源)见到王衍,说:“日后给天下百姓带来灾难的,一定是这个人!”郭子仪(中唐名将,封汾阳王)见到卢杞,说:“此人一旦得志,我的子孙就要被杀光了!”从今天来说,其中的道理固然可以预见一些。依我看来,王衍的为人,不论是容貌还是谈吐,固然有有利于欺世盗名的条件,然而他不妒忌、不贪污,追随大流。假如晋朝不是惠帝当政,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个王衍,又怎么能扰乱天下呢?象卢杞那样的奸臣,固然足以使国家败亡。然而(此人)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打动别人,言谈不足以影响社会,(如果)不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又怎能受到重用呢?从这一点来说,山涛和郭子仪对王衍和卢杞的预料,也或许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

现在有人嘴里吟诵着孔子和老子的话,身体力行伯夷、叔齐的清高行为,收罗了一批追求名声的读书人和郁郁不得志的人,相互勾结制造舆论,私下里互相标榜,自以为是颜回、孟子再世,但实际上阴险凶狠,与一般的人志趣不同。这真是把王衍、卢杞集合于一身了,他酿成的灾祸难道能够说得完吗?

脸上脏了不忘洗脸,衣服脏了不忘洗衣,这是人之常情。现在却不是这样,他穿着罪犯的衣服,吃猪狗般的食物,头不梳如囚犯,脸不洗如居丧,却大谈《诗》、《书》,这难道合乎情理吗?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这个人)借助最崇高的名声,来掩盖还没有暴露的祸患,虽然有愿意治理好国家的皇帝,和敬重贤才的宰相,还是会推举、任用这个人的。那么他是天下的祸患就必定无疑了,而决非仅仅王衍、卢杞等人可比。

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显赫的功勋。”假如这个人没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话说错了,而这个人就会发出不遇明主的慨叹,谁又能够知道灾祸会达到这种地步呢?不然的话,天下将蒙受他的祸害,而我也将获得有远见的名声,那可就太可悲了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C(A犷ɡuǎnɡ,B杼zhù,D咽yè)

2.A(B喧-暄,C婉-宛,D愁-筹)

3.A (“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应改为“络绎不绝”)

4.D(A谓语动词“注视”和它的宾语“报告”不搭配,修改的方法是,在“注视”后加上“这位英模”,将“和”去掉,在“这位英模”后加逗号。B缺少主语,把“稻田”放在“恰似”的前面。C“既???而且??”不搭配,可将“而且”改为“又”,与“既”构成并列关系,或将“既”改为“不仅”,与“而且”构成递进关系。)

5.C(第②句中“这个发展趋势”承接开篇马的发展趋势这一中心话题,第③⑤句是对第④句的解说,第①句“所以”呼应第④句“由于”,表明结论)

6.B南,名词作状语,向南,例句是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7.D“众人”指一般人“速”是形容词作动词招致

8.D宾语前置句

9.C(A前一个“而”表顺承,后一个表修饰;B前一个“之”是代词,后一个是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前一个“为”意为“治理”,后一个意为“写”;C均为代词,他们的)

10.C(①②句意思相同,②句倒装,意在强调,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故选②;③句“望它们”与下句顶真相连,更为连贯;根据语境“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寂寞”等,故应选与之照应的⑤。)

11.为节约用度而合伙做某事。(本题将压缩语段与新词理解结合起来考查。推敲材料中带有“拼”的例子,可以看出:“拼”的目的是为了省钱,“拼”的方法是几个人合伙做某事。)

12.古典主义是17世纪出现于欧洲的以拉辛、莫里哀、高乃依等为代表的主张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主张尊重主权,崇尚理性,在艺术上追求高雅、和谐、均衡的统一的一种文艺思潮。

13.A

14.B

15.C

16.(4分)①那一刻指想家的时候(2分) ②均指现在生活的地方(2分)

17.(4分)我与故乡间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2分),我的心无法再融入故乡中去了(2

分)

18.(4分)

①因为那里是我们和我们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

②那里有我们熟悉的乡音;

③那里有我们遥远的记忆;

④她的每条小路都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

⑤她的空气里弥漫着酒香,浸染着离愁别绪。(答对任何4点都可,只要意思对即可)

19.B.多:称赞,赞美

20.D于:在(A在/因为。B替/担任。C取独/的)

21.B暗中亲自精心照顾他们,隐不是“暗中”,而是“同情怜悯”的意思。

22.初/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23.(1)我曾受过袁氏的厚恩,如果能让我收殓袁谭的尸体,再让我死,我不会有什么遗憾。

篇二:衢州二中2015高三理科寒假作业答案

>语文练习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

1.B(虻m?ng 儆jǐng 混hún)

2.C(A风靡 B酝酿D颐养天年)

3.A(A鉴于: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B如花似锦:形容风景、前程等十分美好。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C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用在此处不恰当。D赐予:赏给。应改为“赋予”。)

4.D (A 累赘,“全部”“售罄”重复/B语序不当,全民学习、科学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C成分残缺,缺缺宾语的中心语,在句末补上“的制度”,“是”后的内容是对“立法指引”的解释)

5.(3分)减税增收迫在眉睫。

6.枯寂、留白、活力

7.(答案示例)这是冠冕堂皇的托词和借口!文物保护要确保文物古迹的真实性,保持与周边环境有着密切关联。―维护性拆除‖的说法实际上是借保护之名,行毁坏之实, 就如同对病人进行―杀死性治疗‖的说法一样荒谬。(观点明确1分,理由充分3分,表达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

8.C(“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错。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故应是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决定。)

9.D(A“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错,为外加信息;“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也错,有违事实。B“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错,不合文意。根据文意,应是微博的出现引起社会形成新的舆论机制,而不是“微博”本身。C“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错,不能必然地推断。)

10.答案要点:①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带来了改变。②微博具有强大的设置议题的能力,影响公共舆论。③微博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影响。(3分)

(二)

11. ①自然界的积雪;②比喻人性的冷漠。(2分,每点1分)

12.①对花的喜爱,表明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能与大家一起劳动,价值被人认同认可,人格被尊重的喜悦(2分,每点1分)

13. (1)自然界的春天;(2)充满着爱与美的生活环境;(3)有平等的生活权利;(4)有尊严的生存地位。(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第三点答成“有爱情”或者“有普通人一样的家庭生活”同样给2分。)

14.(1)结构上,与前两处描写达子香花开放形成呼应;(2分)

1

(2) 内容上,花在人非,达子香花“依然”绽放,老哑巴的生活却发生了改变(2分)表达了

作者对老哑巴的同情与思考,深化了主题,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2分)。

15.(1)地位:都是底层无名小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尊严。(2)环境:都生活在落后的地方,

周围的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冷漠。(3)性格:都勤劳、善良。都对生活有追求或渴望被尊重。

(4)命运:都受到伤害,结局都很悲凉。

三、古诗文阅读

(一) 16.C (yua,取悦,夸说) .

17.A (A 均取消句子独立性。B代词,其中/副词,还是;C 表方式手段/表原因 D 连

词,表目的;来/连词,而)

18.C (第一段结尾“纵不能淳”表示一种假设,C项中“一定能使”讲得过于绝对)

19.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从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如

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见人读数十卷书”后可断可不断,其余多断或少断一处均扣1分,

扣完为止,共3分)

20.(1)(对那些)向来浅薄吝啬的人,要让他们看看古人是如何看重仁义轻视钱财,如何减少

私欲的。(“素”、“鄙”、“贵”“轻”的意动用法、“寡”各1分,共4分)

(2)所以他们被那些武官俗吏共同嗤笑辱骂,确实是因为这些原因啊!(被动句、“诋”、“良”

各1分,共3分)

(二)

21.(3分)“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

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写出“反衬”或“对比”给1分,其他

赏析文字酌情给分)

22.(4分)第三句是说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1分)暮雨苍茫,一

只孤雁在空中呼寻伙伴。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萧

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

写得细腻入微。(2分)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了,以孤雁自比,

形象而又精妙。(1分)

(三)

23. (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3)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4)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5)知者乐,仁者寿

24. 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人之所以要读书做学问,本意在于使心胸开阔使眼睛明亮,以有利于做实事。对那些不懂得

奉养双亲的,要他看到古人如何体察父母的心意,顺受父母的脸色,和声下气,使他们感到

畏惧惭愧,从而效法古人;对那些不知道如何侍奉国君的人,要他看到古人的守职不越权,

见到危难不惜生命,使他们痛心地对照自己,进而想去效仿古人。对那些平时骄横奢侈的人,

要让他们看看古人如何恭谨俭朴,节约费用,以谦卑自守,使他们震惊变色,自感若有所失,

从而收敛骄横之态,抑制骄奢的心性。对那些向来浅薄吝啬的人,要让他们看看古人如何看

重仁义轻视钱财,如何减少私欲,使他们脸红,产生懊悔羞耻之心,从而做到既能积财又能

散财。对那些平时暴虐凶悍的人,要让他们看看古人如何小心恭谨自我约束,懂得齿亡舌存

的道理,使他们疲倦沮丧,身体弱得不胜衣(气焰顿消,显出谦恭退让的样子来)。对那些平

时胆小懦弱的人,要让他们看看古人如何无牵无碍,听天由命,如何强毅正直,使他们能奋

发振作,无所畏惧。这样历数下去,百行无不如此(各方面的品行都可采取以上方式来培养),

即使不能使风气淳正,也可去掉那些过分行为,从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没有哪里

不能运用的。

然而现在的读书人,只知空谈,不能行动,忠孝谈不上,仁义也欠缺,再加上他们审断一桩

官司,不一定了解了其中道理,主管一个千户小县,不一定亲自管理百姓;问他们怎样造房

子,不一定知道楣是横着放而棁(zhuō,梁上的短柱)是竖着放的;问他们怎样种田,不一

定知道谷子要早下种而黄米要晚下种。整天只知道吟咏歌唱,谈笑戏谑,写诗作赋,悠闲自

在,迂阔荒诞,对治军治国则毫无办法。 所以他们被那些武官俗吏共同嗤笑辱骂,确实

是因为这些原因啊!

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我却看见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慢

同辈。大家仇视他像对仇敌一般,厌恶他像对恶鸟那样,像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

不要学习!古代求学的人的是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

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太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

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

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语文练习二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C (读音分别为yàng / yáng,wú / wù,zhòng / zhǒng;A项“笺”“间”均读jiān;B

项“毡”“粘”均读zhān;“绯”“蜚”均读fēi;D项“怫”“弗”均读fú)

2. D(A销蚀 ;B暴发 ;C口传心授、流传)

3. B(A. “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吸取别人的语言和

文字。不合语境意义.C.指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D.“良莠不齐”

指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4.D.(A.项“解决”与“风险”搭配不当,应改为“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难题和克服的风

险”。 B.不合逻辑,“凡是”和“不少”相矛盾;C.主客倒置,“茅盾文学奖对于公众的困

惑”应表述为“公众对茅盾文学奖的困惑”。)

5.(1)画面上,一个身着制服的执法人员提着一只从标有“制假售假”字样的螃蟹身上折断

一只蟹钳,得意洋洋地走了,而那只被处罚的螃蟹心存侥幸,心里想着“元气未伤,咱照样

横行”。(4分)

(2)漫画形象地讽刺了某些治标不治本的处罚行为。( 3分)或提示人们:对违法乱纪者,

必须严厉打击,做到斩草除根。

6.微博是具有严格的字数限制,作者信息能即时送达用户首页,信息可以自动获取(或发送

至平台)并被搜索的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平台。(4分)

7. 我认为这种举措并不可取。追求名人故里的经济效益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的、恶俗的

文化,西门庆是人民心目中的反面人物,拿他来搞开发会误导社会舆论。像这种打造西门庆

之类遭鞭挞的文学人物来提升地方形象的文化旅游的“低俗之风”对文化的长远发展不利,

这种“被经济”,其实恰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

二、现代文阅读

(一)

8.C(这是危机后的不恰当做法,和形成危机无关。A.这正是扭曲价值观的表现;B.是对第

一段内容的概括;D.这是扭曲发展观的表现。)

9.D(参看第3段首句,只是变换了说法而已。A.说这就是“天人合一”是想当然;B.前半

句是卡尔说的,后半句是作者的理解; C.因果颠倒)

10.除了有形物质世界外,还有无形世界的存在。

11.减少物质能源的过度消费,重视身体健康和精神快乐。(或:放弃对物质能源的过度追逐,

重视身体能源和精神能源)

(二)

12.(4分,各2分)(1)庄子梦蝶,分不清是自己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自己。 (2)庄子式的自由思想和庄子式的自由灵魂。

13.(4分)(以形象的笔墨)突出庄子的与众不同。(2分)因为庄子是个极具思想的人,非

一般凡夫俗子,因而他总是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行为举止也异于常人。(2分)

14.(6分,各3分)

表达:采用比喻(或移就)手法,将庄子的思想具象化,突出其茂盛不衰的特征及对后世的

影响。

布局:回应开头、中间部分的相关句子,使文章前后照应;主题:强化―庄子的草帽‖的特征,

突出文章主题。

15.(6分,各3分)

(1)象征着庄子―悠闲散淡的人生‖,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草帽‖所具有的乡野性民间性,

意味着庄子能自由自在地呼吸自然的气味, 感悟大自然的一切。

(2)象征着庄子自由灵动的思想;―草帽‖是青青蒲草编的,意味着庄子的思想葱茏着旺盛的

生命气息,能 ―孵化原始思想‖、产生自由精神。

三、古诗文阅读

(一)

16.D 适:适意,满足

17.B 两项均表假设关系,“那么”。A,①乃:竟,竟然;②乃:才。C,①焉:句末语气词;

②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D,①若:如,比得上;②若:好像。

18.B文中没有“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而是主动追求精神自适。

19.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3分)

20.①如今你制作良药使患病的人活下来,对百姓的功劳非常大,为什么要用‘樗散’的称

号来污辱自己呢?(3分)(修、活、何为,介宾倒装。)

②樗散生难道果真是明白道理的人吗?君子之道,可贵之处在于谋生要问心无愧。(3分)

(岂、果、知道、乎)

(二)

21.比喻或拟人,清幽、优美

22.①隐居之乐:幽居环境清新可人,归隐生活闲适自在。②世事之倦:通过少日与老日的

对比(少日功名自许,老去万事成空)表达对世事的厌倦,表达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

理想。

(三)

23.(1)颠而不扶 龟玉毁于椟中(2)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3)雕

阑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

(5)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四、作文

24. 略

语文练习三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B (A项gān;C项gòng; D项zài)

2. A(B戴 ;C权利;A动)

3. B

4.D.(A.成分残缺,“加大”的宾语中心语缺失 B.句式杂糅,“本着??的宗旨”和“以??

为宗旨”杂糅;C.句意不明,“中东地区”应表述为“中东部地区”,搭配不当,“驱散”“天

气”。)

5. C(首先总论,然后论述今天与昨天的关系,再论述与明天的关系。) 6.人们把一块刻着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并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的先驱

者的名字的石头放在先驱者足迹尽头

7. 示例:规范学生的仪表仪容,不同学校有不同做法。

二、现代文阅读

(一)

8.D (因为该项指的是线性经济)

9.C (A项全盘否定不当;B项应该是把经济系统看作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相反;

D项“少数”应为“大多数”。)

10.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

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二)

11. 作者认为人总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故说人是硬的;食物则随着环境的变化,会微

妙地改变风味。故说食物是柔软的。

12.该段文字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水豆花鲜润、嫩滑的特点。

13.作者从香港原住民不愿搬迁、平静的表情上看到了香港原住民的质朴、忍耐的性格。香港

原住民的特点与山水豆花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山水豆花与原住民性格相互映衬。

14.三次吃山水豆花,第一次最为详尽,原因是①作者第一次品尝山水豆花,因此对山水豆花

篇三:2013年衢州二中高一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txt">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C(A犷ɡuǎnɡ,B杼zhù,D咽yè) 2.A(B喧-暄,C婉-宛,D愁-筹) 3.A (“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应改为“络绎不绝”)

4.D(A谓语动词“注视”和它的宾语“报告”不搭配,修改的方法是,在“注视”后加上“这位英模”,将“和”去掉,在“这位英模”后加逗号。B缺少主语,把“稻田”放在“恰似”的前面。C“既???而且??”不搭配,可将“而且”改为“又”,与“既”构成并列关系,或将“既”改为“不仅”,与“而且”构成递进关系。)

5.B(A句中“写道”后面的逗号要改为冒号。C句中的第一个句号应该换为冒号,表示对上文分列的几件事的总结。D句中“东西可搬进来了”的后面应该用问号,因为这是连续问,而不是选择问)

6.C(第②句中“这个发展趋势”承接开篇马的发展趋势这一中心话题,第③⑤句是对第④句的解说,第①句“所以”呼应第④句“由于”,表明结论)

7.B南,名词作状语,向南,例句是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8.D“众人”指一般人“速”是形容词作动词招致 9.D宾语前置句

10.C(A前一个“而”表顺承,后一个表修饰;B前一个“之”是代词,后一个是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前一个“为”意为“治理”,后一个意为“写”;C均为代词,他们的)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18分) 11.B.多:称赞,赞美

12.D于:在(A在/因为。B替/担任。C取独/的)

13.B暗中亲自精心照顾他们,隐不是“暗中”,而是“同情怜悯”的意思。 14.初/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15.(1)我曾受过袁氏的厚恩,如果能让我收殓袁谭的尸体,再让我死,我不会有什么遗憾。

(3分)

(2)到高密时,听到袁谭已死的消息,王修下马放声大哭,说:“没有你我归附谁呢?”(3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共14分) 16.(2分)

第二段,希望借助医疗手段治愈“我”的腿。(1分)

第三段,希望“我”通过写小说,走出人生的阴影。(1分) 17.(4分,答出2点即可)

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 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

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18.(4分) ①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写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

过度操劳而早逝,这是他体会到母爱的执著于无私。 ②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爱的深厚与恒久。 19.(4分) 要点:

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 ②母爱优势独特的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依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 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二)(共12分) 20.(4分)①那一刻指想家的时候(2分) ②均指现在生活的地方(2分) 21.(4分)我与故乡间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2分),我的心无法再融入故乡中去了(2

分) 22.(4分)

①因为那里是我们和我们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 ②那里有我们熟悉的乡音; ③那里有我们遥远的记忆;

④她的每条小路都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 ⑤她的空气里弥漫着酒香,浸染着离愁别绪。(答对任何4点都可,只要意思对即可)

四、默写(6分)

23.(每格1分,共6分)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2)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3)杳不知其所之也 (4)强虏灰飞烟灭

(5)金戈铁马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六、附加题 1.A 2.B 3.C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二)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21分) 1. A.均念jì((B.分别念guì guī huì guǐ C.分别念jiáo xí jiǎo jiǎo

D.分别念lǐ lǐ lí lí)

2. B( A.破斧(釜)沉舟、坠(堕)落;C.蝇蝇(营)狗狗(苟)、洁白无暇(瑕);

D.恢(诙)谐、插科打浑(诨)) 3. C “杀青”古人写书,先在竹简的青皮上起草,以便于涂改,改定后再削去青皮,写在竹白上,叫做杀青。现借指著作完稿。 ( A.心猿意马: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当用“心无旁骛”; 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B.“山不转水转”: 比喻情况总是在变化的,一时不顺利也不必懊恼和悲观。不合语境,应换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在某个部门或圈子里,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不能率性而为的。D.求田问舍,谋求购置田地房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4. A.(B.成分残缺,当为“按照??竞聘工作程序”;C.语序不当,当为“孩子经常唱这

样的歌曲”D.不合逻辑,当为“不能排除”) 5. ① 调节生命活动 生理功能; ② 利于营养吸收运送利用; ③有助于人体生化反应。

6. 连续下滑,止滑趋稳,出现回升(每点1分,共3分)

7. 提醒有监控2分,得体2分。(4分)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12分 8.A B(A项“浓郁悲剧色彩”和“苍凉感”表达过当,本文的感情色彩是悲壮而不悲凉;B

项“只有天在上”句表现的是郑成功的才能和“大志”)(4分) 9.(1)内容上:展现郑成功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突出他的智勇忠义;(2分)

(2)结构上:为下文写郑成功的“超越”(收复台湾)作铺垫。(2分) 10.(1)具体含义:郑成功在山河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其不利的情形下,战略转移,跨

海东征,收复了被荷兰人强占的台湾。(2分)

(2)象征意义:郑成功以悲壮的战略超越了单一民族狭隘的视野,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永久性造型。(2分) (二)12分

11. 答题要点:(1)因为父亲不适应、不习惯城里生活;(2)这一段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暗示主题,父亲与城里生活的隔膜,城乡之间的矛盾冲突;引起下文,正因为父亲不适应城里生活,“我”才建议他到公园去,才有后面的故事,另外,与结尾照应,结构严谨。

12. 答题要点:(1)遛鸟人和遛狗人的语气傲慢、冷漠,他们瞧不起来自乡下的父亲,认为

父亲不懂什么是对动物的爱;而乡下人的语气是紧张、害怕、可怜的,他认为父亲要抢他的饭碗。(2)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吗、表现主题:城里人和乡下人的隔膜,反映城乡之间的矛盾冲突。

13. 答题要点:(1)父亲虽然没见过世面,但因为斑马线而真诚的夸奖城里的制度和文明,

对于遛狗遛鸟的人,他也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可见其淳朴、率真;(2)“在斑马线上,父亲仿佛找回了所有的信心与尊严”,可见父亲是个自尊的人;(3)“父亲感觉

应该去帮一下乡下来的兄弟”,可见父亲是个善良的人。

14. 答题要点:一、合理。(1)现实生活中乱闯斑马线的车是有的,交警违规执法的现象也

时有发生,父亲喜欢在斑马线上走来走去,遇到车祸是有可能的;(2)从城乡冲突角度看,父亲在城里受排挤,根据情节发展的逻辑,父亲只能有两种结局:一是离开城市,一是死去;(3)这样安排,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引起读者思考城乡冲突问题。

二、或答不合理。(1)父亲信赖斑马线,在父亲眼里斑马线是一条生命线、安全线,而交警是斑马线存在意义的保障者,父亲倒在交警车下,情理上让人难以接受;(2)城乡尽管有冲突,但大的趋势是不断融合的,这样安排,悲剧性太强,主题有些消极。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5.B(间:抄小路)

16.B(被,A:因为/认为,C:于是/却,D:这里/还是)

17.D(A: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B: 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C: 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间/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 18.C(体现何夔“上思国家法律,下忧百姓实际”“治郡很有全局观”的应是“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一句。“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谈的是官员考核任用的问题。)

19.(1)上天佐助的(1分)是顺应天意的人(1分),百姓帮助的是取信于民的人(1分)。 (2)不如慢慢用恩德(1分)开导(1分),允许让他们自行悔改,就可以不用烦劳军队来平

定(1分)他们。

(3)显扬(1分)对忠诚正直的人的奖赏,昭示(1分)对公正朴实的人的酬报,那么(1分)

有才德和无才德的区分,就显然(1分)辨别开了。

四 、默写 (7分)

(1)师之所存也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羡长江之无穷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5)也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一时多少豪杰 (7)载不动许多愁。 六、附加题 1.A2.A3.D

高一数学参考答案

数学练习一

一、选择题

11.(2,2) 12.

?11?

13.f(x)??5x14. ??1,0?和?1,???

?16,4???

三、解答题

15. [0,2] 16.(??,?2]??0??[2,??) 17.4

x?3x?1

x?1x?1

18.解:由2???0,得x?1或x??1.

故A?(??,?1)?[1,??).

由(x?a?1)(2a?x)?0,得2a?x?a?1,所以B?[2a,a?1],

12

又因为B?A,所以a?1??1或2a?1,即a??2或a?,又a?1.

所以,a?(??,?2)??,1?.

?2?19.解:(Ⅰ)在定义域内,则

1x?1

?1x

?1?x?x?1?0,

1x

2

?1?

∵方程x2?x?1?0无实数解,∴f?x??

(Ⅱ)

f?x??lg

tx?1

2

?M.

?M?lg

t

?x?1?

2

?lg?1

tx?1

2

?lg

t2

??t?2?x?2tx?2?t?1??0

2

有实数解,

t?2时,x??

12

?

5,?2

t?2时,由??0,得 t2?6t?4?0??t??3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