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良好家风,,做合格党员_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培养良好家风

传承良好家风? 做合格党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每个公民都应养成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观念,以“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为宗旨。这对弘扬家庭美德、追求和善友善、创造美好幸福生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礼记·大学》中讲道:“一家仁、一国**;
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养育出人格健全的社会个体至关重要,对我们的国家、民族、社会的繁荣发展更是不可或缺。尤其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引领作用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庭,更是如此。党员干部应当在家风建设方面带好头、作表率。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建设和传承。提到这点,使我不禁想起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的《了凡四训》,告诫其要有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在立家风、正党风方面,许多优秀杰出老前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彰显出共产党人特有的风范风骨,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员干部的家风,是反应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窗口”,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

“俭以养德,德由俭来”,把乐于节俭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行为准则。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就有“勤于持家,俭以养德”之说。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唯有从小就接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才能真切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而防止产生优越感,自觉克服娇气心理。节俭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护身法宝。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就是从追求奢侈生活开始,逐渐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要自觉远离奢侈欲的诱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思想,不仅自己要以俭为荣,还要让子女过过穷日子、苦日子,使他们真正把节俭作为一种意识,嵌入灵魂深处,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成为生存智慧的理性选择。“堂前教子,枕边教妻”,把严于管教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重要环节。家庭给人以归属感,成为人们内心情感最柔软的一部分。正因为此,家庭容易成为人性弱点的避风港,原则易在亲情面前变通,底线易在亲情面前突破。对家属子女管理不严,常常导致家庭不幸。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好作风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经常向家人宣 传政策法规,帮助他们划清是非、美丑、荣辱的界限,对枕边风善而从、恶而弃;
对子女的不正当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同时,“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子女家庭和睦,自己首先要感情专一;
要求家人洁身自好,自己首先要远离低级趣味。只有这样,才能把家庭打造成一个追求进步的和善家庭、一个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家庭、一个和谐幸福的美满家庭。

? 反之,一个普通家庭如果家风不正,易引发诸多家庭问题,而党员干部若家风不正,则易诱发腐败大问题。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看,究其原因,都与家风不正有关。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的大事。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一些领导干部最终“祸起萧墙”,问题往往肇始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比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陋规则,使腐败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庭中打开了缺口,正所谓“一人不廉,全家不圆”,家风不正导致全家沦陷,教训何其深刻。

  家风是培育人们形成正确价值观和高尚道德的重要途径。优良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社会最基层的细胞是“家庭”,家风是支撑一个家 庭乃至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内涵。今天如何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对社会转型期的坎坷与挑战,正是每个家庭不容回避的责任。家风应从党员干部带头,将中华文化传统精华与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巧妙结合,传递丰富、朴实、真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只有家风之正,才能推动党风、政风和民风之正。

家风清则社风清,家风浊则社风浊。家风是一条小溪,或是更细微的水滴,但她绵亘不绝,从山涧、密林,缓缓流出,生生不息。当小溪汇成小河,汇成大江,形成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就是国风,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良好家风的滋润和支撑。每个人都应涵养、传承和倡导好的家风,共同营造清明和畅的社风;
党员干部则应带头做到家风正、作风淳,为廉洁奉公提供精神支撑,为党风持续好转作出贡献。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才能滋养出好的作风、政风与社风,从而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