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 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为加强制度建设,转变机关作风,按照《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整顿机关工作作风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和要求,以及县纪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结合全县机关作风整顿的要求,在机关作风整顿第一阶段(学习宣传)的基础上,先后深入部分县直部门、乡镇、村委会,对全县加强制度建设,转变机关作风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现有县委工作部门7个、人民团体4个;
县政府工作部门19个、办事机构2个、直属事业单位17个;
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机关和法检两院5个;
乡镇5个。全县党政机关现有在职县级干部35人,其中女干部5人;
现有在职科级干部326人,其中正科140人,副科186人。通过调研,自今年初我县集中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以来,全县机关作风有了进一步好转,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明显变化。

  1、健全工作规范,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各部门、各单位立足实际,针对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抓好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各部门、各单位普遍推行了行政问责四项制度,不断优化服务方式,规范职业行为,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特别是在今年初以来,在全县机关中开展了作风整顿活动,各部门、各单位在加大服务力度、改善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在主动服务、优质服务上做好文章,大局意识、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形成了为经济、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良好氛围。

   2、强化依法行政,施政行为明显规范。2008年3月,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实施意见》(贡政发〔2008〕76号)等制度,在全县行政机关推行了行政问责人问责办法、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四项制度,强化了行政责任,促进了行政负责人依法行政、恪尽职守,提高了执行力和公信力。各部门、各单位非常注重加强法制建设,能够通过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定期将工作情况和办事依据向社会公开,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结合普法工作,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促进了机关干部依法办事水平的提高。

  3、突出效能建设,工作作风明显好转。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作风建设,各部门、各单位抓工作落实的力度得到增强,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现象大为减少。同时,通过通报、督查等措施,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各部门、各单位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把工作具体到项目中,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抓好落实,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4、健全完善制度,廉政建设明显加强。近年来,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廉洁自律各项制度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推行副科级以上干部廉政承诺制度,层层签订了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促进了机关部门廉政建设。去年以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县里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八条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整顿机关工作作风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县、乡(镇)公务接待管理工作的通知》、《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通知》 等文件;
认真贯彻执行了《怒**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的规定(试行)》、《关于严禁党员和干部参与赌博的规定》、《怒**关于严禁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等事宜的规定》、《关于重申怒办发〔2007〕3号文件规定制止公车私用的通知》等文件规定,从制度上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进一步加强了机关廉政建设。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我县机关作风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上仍然存在着不平衡,在个别部门和少数部分干部身上有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学习风气不浓,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一是有被动应付现象。有的单位学习制度流于形式,被动应付的多,主动系统学习的少。有的单位学习形式单一,不联系实际,照本宣科、教条主义,学习成效提高不明显。二是有学用脱节现象。有的机关干部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不善于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三是学习自觉性不强。有的机关干部不注重学习业务知识,满足于已有水平,凭经验做事,有吃老本的现象,业务素质提高不显著。

  2、制度执行不力,日常管理不够严。一是纪律还较为松弛。少数部门工作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力,管理松驰,还存在上下班晚来早走的现象。有少数机关干部上班时间,串办公室,上网聊天,甚至有个别人员利用上班时间干私事谋私利。还有少数工作人员上班时间擅离职守,造成空岗,给群众办事带来不便。二是管理不严。极少数单位对办公设施、办公设备管理不够到位。有的单位不注意节能、节水、节电、节材,办公成本高。三是不注重节俭办事。有的单位讲排场, 搞攀比,吃喝风和奢侈浪费现象还未得到根本遏制。有的机关干部以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子女上学等名义互相宴请、变相敛财,社会影响较大。

  3、公仆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不高。一是有中梗阻现象。少数单位内部分工不够明确,责任不够清晰,科室之间工作协调不够,各自为政,缺乏协作意识,还存在工作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二是服务意识不强。少数部门未从根本上解决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个别机关干部有时不注意执法方式方法,导致群众有意见。有的干部工作能推不揽,等、靠思想严重,习惯于等“红头”、靠“上头”,满足于干现成活、办具体事。三是存在本位主义。有少数部门和单位由于行政许可制度还不完善,还存在部门授权不到位的现象。

  4、作风不够务实,工作落实不力。一是言行不一的现象仍然存在。个别同志工作飘浮、不扎实,办事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能脚踏实地地深入基层,不能扑下身子开展工作,不能面对面地抓落实,而是说的多、做的少,安排的多、落实的少。有的领导干部接受任务时满口答应,工作落实中拖拖拉拉,甚至在抓落实的口号中使工作任务悄无声息了。二是作风不够民主。有的单位对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细、大而化之。有的领导干部民主作风不够,有“一言堂”现象。三是会议多、文件多。有的单位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导致基层单位、基层部门疲于应付。四是工作标准不高。部分干部工作要求低、起点低、标准低,抓落实力度不够,责任心不强。在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工作等关键问题上,精力不集中,作风不扎实,抓抓停停,难以见到成效。

  5、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更新不快。一是思想观念陈旧。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任务,有的干部思路不够开阔,办法不够多,措施不够硬,创新力度不够大,还没有冲破落后意识的束缚。二是缺乏危机感。有的干部“小成即满、小富则安”,习惯跟过去比、跟自己比、与别人的短处比,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三是有畏难发愁情绪。有的同志一味强调客观困难,?不注重发挥自我优势,不注重调查研究,不深入思考问题,工作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

  导致作风建设产生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又有客观方面的因素。通过分析研究,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在一些单位和部门,作风建设不被重视。究其原因是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有的人认为抓经济建设是硬指标,抓作风建设是软指标,担心抓作风建设会冲击中心工作,影响经济发展;
有的人认为只要单位中心工作搞上去,一好百好,作风建设就好搞。同时,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工作任务都很重,工作压力都很大。有的部门和单位没有正确处理好抓作风建设与抓中心工作的关系,片面强调客观原因,对作风建设消极应付,没有主动地开展工作,造成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相互脱节,形成“两张皮”现象。从机关干部自身来看,个别机关干部放松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受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影响,认为自己作风很好,加强作风建设是别人的事情, 与自己关系不大,对作风建设不入心、不入脑、不入耳,被动接受教育,不愿接受锤炼。

  2、制度落实不到位。在一些部门和单位作风建设之所以效果不够明显,制度落实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虽然近年来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及“大走访、大下访”活动,各部门、各单位立足部门职能、履职问责等方面,出台了许多规章制度和工作守则,但在制定出台这些规章制度中,有的单位没有结合实际,照搬照套,内容空泛,导致有的规章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降低了作风建设成效。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来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守则,逐步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但一些单位和部门没有及时进行删节、修订和完善。同时,有的部门和单位在作风建设上时间和精力投放不足,在工作思路上不清晰,在工作方法上不对路,在工作措施上不得力,导致作风建设成效不够明显。

  3、监督管理不到位。从党内监督来看,目前,有多个部门具备作风建设监督职能,但由于职责不够明确,责任不够落实,措施不够到位,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导致全县面上作风建设监督管理不到位。从党外监督来看,受思想观念、整体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群众监督的渠道不宽,领域不广。从单位内部来看,作风建设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对干部的评价要求比较原则,评价标准难以掌握,奖赏、惩戒不到位。

  三、对策建议   加强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必须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常抓不懈。

  1、加强教育培训。践行认真、专业、务实作风,加强学习是基础性要求。要健全完善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制度,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强机关人员的执政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要认真学习各级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规定,教育引导机关干部带头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开展群众观念教育,使机关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要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业务素质,使机关干部自觉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要把加强学习与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多学善思、学以致用,“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让机关干部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2、继续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创造性实践的先导。当前,我县正处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从解放思想做起。要通过解放思想、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坚决冲破落后意识的束缚,克服因循守旧、畏难发愁、固步自封、怕冒风险等不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束缚,放宽眼界、放宽思路,以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精神,打开工作局面,求取新的发展。同时,要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发展思路和要求,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持之以恒地走下去,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3、明确领导责任。加强作风建设,关键在领导。只要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真正重视了、行动上践行了、措施上务实了,作风建设就能见实效。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带头做,负总责。其他成员要实行“一岗双责”,把作风建设纳入分管工作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认真落实行政问责制度,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明确责任要求,规范工作程序,实现高效运转。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自觉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经常汇报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4、做好用人导向。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是推进作风转变的总开关。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选出作风好的人,淘汰作风不好的人,就树立了一个形象而具体的标杆,能够引导广大干部明确努力方向,有利于防止和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而带动和促进政风、行风的根本好转。在实际工作中,要制定科学严密、完整系统的用人标准和考察指标体系,把干部的作风表现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全面深入地考察发现干部,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干部,准确无误地识别使用干部,做到重用干事的、调整误事的、撤掉闹事的,形成以德才取人、靠公论选人、凭实绩用人的正确导向。要将作风建设情况纳入机关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与政风行风评议、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进行考核。要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注重抓好正反两方面典型,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和反面典型的教育警示作用,推动整体工作的开展。

  5、狠抓制度落实。制度建设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注重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制度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一次梳理,该充实的充实,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要继续在机关部门实行挂牌上岗制度,坚持行政问责、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等四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完善执法公示制度,严格规范施政行为。要严格控制办公经费,坚持节能、节水、节电、节材,对办公设施、办公设备安排专人管理。要严格控制会议经费,实行会议审批和经费预算制度。严格精简文件,切实减少会议,缩短会期,做到能不开的坚决不开,能合并开的合并开,凡能用电话、文件等形式解决问题的,一般不召开会议。要严格上班纪律、考勤制度、值班制度。要严格控制各类节庆活动,确有必要的一律从简。要遵循有利公务、简化礼仪、务实节俭、杜绝浪费等原则,加快推进公务接待管理规范化。

  6、加大监督力度。实践证明,加强监督是推动作风建设的有效措施。一是加强党内监督。坚持和完善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同级对同级、组织对个人的多渠道监督,提高监督的透明度和约束力。二是加大对机关作风整顿的明查暗访力度。可采取上下级交叉暗访、单位部门间置换暗访、专业人员与临时抽调人员相结合进行暗访,使机关人员在潜意识中始终保持一种“警惕”状态。三是加强舆论监督。加大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对县直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的监督,使权力的运行置于广泛的社会舆论监督之下。四是聘请部分离退休老干部、部分群众代表担任行风监督员,实行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加大监督力度。同时,注意整合作风建设工作力量,建立全县作风效能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具体抓好全县作风效能建设的监督检查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