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6岁的营销总监辞职信批复

一位26岁的营销总监辞职信批复

26岁总监辞职信及老板批复

【引言】

某企业,曾花了半年时间,到另一家著名企业去挖来了一位营销总监。在不到三个月的

时间里,这位年仅26岁的营销总监就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成绩。然而,就在大家都普遍

看好这位年轻的营销总监时,他却毅然决然地辞职而去。这是为什么呢?

【正文】

*总:

转眼间,我来公司已三个多月了。

回首三个多月以来,真是一言难尽。既有成绩,也有不足,但,还有很多的无奈和心酸。

也许下面很多话都比较尖锐,比较直接,也许有不少不成熟的地方,也许有不少欠考虑

的地方,毕竟到公司的时间还不长。但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对公司的发展对

公司的发展有所裨益,希望公司的明天走得更稳健一点,走得更健康一点,走得更远一点。

这就够了。

革命是为了什么?

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从历史和实践来看,革命无怪乎两个目的,一是推翻;二是改良。

那公司招我来的目的是什么呢?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也许当初公司和我都没有认真去地考虑。但这个却是公司为什么请我来的根本点,

也是我为什么到公司来的根本点。正因为没有考虑清楚,所以到今天,就出现一些原本就没

有必要出现的问题。

终于直到现在,公司和我,虽然没有经过坦诚地沟通,但大家彼此却也终于知道:公司

原本并不需要一个营销总监;公司也许更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区域经理,一个又一个能够把烂市

场起死回生的区域经理。

洪秀全,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太平天国失败了; 孙中山也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孙中山也失败了; 而只有毛**,清楚地知道,革命的目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

所以带领一帮兄弟,经过若干年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实现了革命的目的。

而我们呢?

营销总监是做什么的呢? 虽然,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我们彼此并没有去认真深入地沟通和探讨。

就我个人来看,

营销总监无非做三种事。

一是建立、规范和强化营销管理体系,职能侧重在于规范销售管理和品牌建设,但它往

往是以牺牲短期业绩着眼于持续健康发展为前提。如果企业还没有超越生存基础目的的话,

那聘请营销总监还并没有必要。这种营销总监才真的叫营销总监。

二是巩固和提升销售业绩,职能侧重在于市场开发和完成销售业绩,但它是往往以牺牲

和透支市场为代价,搞掠夺式开发,与老板下达的业绩压力竞赛,尤其是在中国目前的这种

企业环境里。这种营销总监应该叫销售总监才对,因为他 背上背着两个指标:销量与回款。如果说我们公司还需要营销总监的,也只是需要这种

营销总监。

三是建设品牌和公关策划,职能侧重于品牌拉动和公关开路,但它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

快,“各领风骚三五年,你方唱罢我登台”。这种营销总监应该是市场总监才对,依靠强势的

品牌拉动和公关新闻策划,把市场在短期内轰起来,市场起来之后,能否守得住,就看企业

的造化了,销售系统能否支撑得住是关键。

所以,对比我们公司的现状来看,我们并不需要营销总监,也许更需要一些区域销售经

理。絮我直言。这正好也和当初公司邀请我加盟的意向是一致的。但在当初,让我来做区域

经理,也许我是不会来的,因为我本身就在做着区域经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公司就以做

营销总监来打动我(这只是我的猜测,是否真的是这样,我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因为我

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于是我就来了。但来了之后,公司在试用期间

把我放在某一个区域蹲点使用,当然,顺理成章,我也就成了一个区域经理。

这一点,我能理解公司的良苦用心,但这种做法好不好呢?坦白地说,我感觉很不好,这

不仅对我是一种伤害,对公司更是一种伤害。我敢肯定,我现在蹲点来*作**市场远远比公司

直接招我来做**市场困难得多! 来自非市场的因素太多太多! 所以,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来搞革命,只会把革命者和革命本身都弄得都很受伤,很被动。

说起这些,我不想去纠正我们的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面对将来。过去已经

是这样的,我不想将来还是这样,公司和我都受不起这种时间的浪费。所以,我只想说明一

点,以后,公司想让我做什么,就最好明确地告诉我,我觉得能干,我就干;不能干,就不干。

不要连革命的目的都没有搞清楚,就让我去干革命。

我们是盯着目标还是过程?

因为我们革命的目的不清楚,所以,我们革命的目标也就变化莫定。

刚来的时候,公司告诉我:咱们公司的管理很混乱,我们需要把管理规范起来,加强制

度化建设。于是我就开始抓营销体系的制度化建设。但制度化建设有两个前提:一是需要时

间;二是需要顶住业绩压力。然而,这两点我们都没有做到,就急急地否定了新的制度。

第一,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出台,肯定会破坏现有利益既得者的平衡,所以会遭到他们的

反对,这肯定是需要时间和磨合期的。

美的,推行事业部制,花了三年时间,三年销量没有提升,反而下滑。但现在,美的做

得怎么样呢?主动求变,活下来,而科龙一直没变,却几近死了。

第二,我们的制度监督者,尤其是财务系统,却对新制度抱着一种非常呵求的态度和原

则,好像,新制度一出台,他们什么就都万事大吉了,只要按制度进行监控,就可以了。从

来不从财务的角度进行一些分析工作,只是按部就班地控制;从来不从财务设计的角度进行一

些反思工作,只是抓事后追究和处罚;如果是这样,那财务工作就太好做了。

第三,实行新制度后,一看,哎,销售与以前相比,没有提升,反而下降,所以新制度

也不过如此嘛!那我们有没有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是新制度的原因嘛?

还是有其它因素?我们有没有深入地分析一下是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没有啊! 第四,实行新制度后,制度中的每个人都得调整,牺牲短期业绩不可避免的,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这种时间尽可能地缩短,而不是一点时间都不给。**分公司推行

新制度,是一个月时间都没给够。

第五,在新制度的试行过程中,作为制度的设计者,必须时刻跟进,随时调整,而公司

并没有给我这个时间(我得去别的区域走访市场,远程跟进只能是不解近渴),却让制度的监

督者来跟踪,可想而知,不能跟着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的新制度却还得遭遇制度监督者的呵求

(不懂销售的监督,纯从财务角度考虑),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在上述五种因素的制约下,新营销体系流产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情理之中的。就是再好

的制度,也是同理。

大家都在盯着过程,就忘了我们的目标。

就像一个故事讲的一样:有一个父子俩,在雪地上比赛走路,看谁走得直又快。父亲看

着终点,一步一个脚印,做得既直又快,儿子看着自己走的每一步,走一步回头看一步,结

果是又慢又弯曲。

其实,*总,您的心情我完全以理解,您也并没有错。

也许错就错在我们实行新制度的基础还不成熟,因为对于我们目前来说,太需要的是业

绩,而不是管理。

但我们的这种做法,让我害怕,我再不敢去推出了一些新的东西啦!因为我这样做的结果,

好比是我拿出更多的绳子让人往我脖子上套一样! 而我们千变万化的目标调整,却也是让我无所适从。

一会儿,是完善新制度,马上就能适用全国;一会儿是走访区域市场,马上让它起死回生

或者在销量显著上升;一会儿,又让蹲点**区域上海,兼顾**大区;一会儿,又让我就只做**

市场?下一步,又不知道是什么? 我成什么啦,我?

短短三个月,就让我来做这么多事情,能有一个结果吗?就是三个月,能做好一件事情,

都是不容易的。

于是乎,在这种变化的目标中,自然而然的,从关注我的目标(目标太多变化太快根本无

法关注)就变成盯着我的过程啦!

没有目标的过程,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急啊?我有力都使不上? 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于是乎,很自然,我每一件事,都无法抓出一个合理的

很好的结果来。

体系的力量在哪里?

为什么前几年风光的国内家电企业,尤其是彩电行业,为什么到现在却整体亏损? 为什么前几年风光的国内保健品企业如此nb,为什么现在却生意惨淡? 为什么前几年默

默无闻的外资家电企业,现在却逐渐摆脱困境从幕后走向前台? ??

不是别的,就是体系营销作战的作用。

这些从打一个电话就可知道: *总,你可以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随便拔打我们某一个职能部门或驻地分支机构的电话,

随便了解一些情况,保证有很多人会说,“这个我不知道”“这个不是我管的”“那个你找**

吧”“那个**现在不在”?? 前段时间,中国质量万里行的一个朋友给我来电话说,前段时间,中国质量万里行在搞

各个行业的明查暗访活动,其中抽到了我们公司。当时,抽查了总部 的800免费电话和北京的服务电话,是以询问公司总部的地址为查询内容,但得到的答

复很不令人如意。北京接电话的就很不客气地回答不知道,总部800电话也是很长时间才有

人接,接了电话后也是说不知道。当初,我还不相信,于是我自己亲自试了一次,很让人生

气。于是,一方面,我赶紧通知了总部和北京加强这一块;另一方面,赶紧与我那个朋友沟通,

叫他们想办法一定不要公布了,免得影响不好。经过一番周折,花了不少关系和资源,最后

终于搞定了。

这些,我没有说,又有谁知道呢?(其实,我是个很能说的人,只不过,现在我更加严格

要求自己做了之后再说,甚至做了都不说!) 我想: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家庭一样经营,尽心尽力,还有什么搞不好的呢?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天堂里的人一样,相互帮助,我们还有什么搞不定的呢? 如果我们每个体系的人都能这样的开展工作,那还有什么难题解决不了的呢? *总,还是回归到当初您对营销系统的要求:业绩增长50%,利润提升50%。

但这需要哪

些前提、充分和必要条件呢? 如果我们的市场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等支持配套职能部门的职能服务

意识和服务水平及能力都能同比增长50%,我们可以设想,完成上述目标还有问题吗?我敢保

证,完成上述业绩绝对没有问题; 相反,如果我们的市场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等支持配套职能部门的职

能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及能力都能同比增长不大或者下滑,就算我们销售系统的人员累死一

批又一批,又能怎么样呢?那也很难保证能够完成上述业绩啊。

也许是销售部门的业绩很好用数字和指标来说明,于是大家都习惯于用这数字来往销售

部门身上套。这是对的。我想每一个做销售的,应该也能接受。但是,我们其它部门呢? 先说我们财务部门:

不是说分支机构的报告二十四小时内必须回复吗?但我在**区域蹲点的这段时间里,几乎

很少看到过报告是在二十四小时回复的?绝大部分是必须催了几次之后才能看得到啊!我的报

销单是在两个月后催了多少次之后才冲掉的啊! 请问全国这几个分支机构,有哪个分支机构没有碰到过财务部门开错增值税票之事?而且

是经常开错?

几乎所有分支机构的库存的财务数据都有问题,那是不是我们的财务制度设计有问题呢?

光来事后追究处罚能顶个屁用? 我们的财务还只停留在基本的记帐的水平上,从目前来看,可能连记帐都会出问题,更

别谈辅助决策?我们每一个新品的推出、每一个特价机的推出、每一个老款的打折,是否都经

过了财务的科学计算?是否都有明确的数据分析,告诉公司决策层,这个新品可以推出还是不

要推出?这个特价机可以搞还是不可以搞?这个老款可以打折还是不可以打折?都没有啊!薪酬

标准的制定,财务部门能拿出分析数据吗?没有啊! ??

再说生产部门:

我们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什么居高不下?为什么人家的生产成本却只有不到我 们的一半(还开税票),而我们却做不了? 我们产品的质量为什么老是出一些低级的错误?比如:放错了开孔板?或者开孔板的尺寸

不对?安错了灯泡?接上电源灯不亮等等? 我们的型号很多,却为什么总是青黄不接呢?老的没有了,新的还没有出来? 我们的型号

不少,但我们产品的生命周期却很短?匆忙上市又匆忙退市? 再说?? 不说了。

原本我们的力量就很薄弱,原本我们的资源就很分散,我们需要把薄弱的力量分散的资

源集中结合起来使用,我们才可以干点事情!否则,我们只可能是做历史的匆匆过客,被市场

无情地抛弃。

体系的力量是惊人的是巨大的,孤军作战只会是让“英雄出师未捷身先死”;各自作战只

会是互相拆台只会加速企业的灭亡! 华为有两句话说得很好:

“我们提倡学雷峰,但绝不能让雷峰吃亏!” “我们提倡学焦裕禄,但绝不能让焦裕禄早逝!” 但我们呢?

企业文化的阻力可以杀死人 曾经有人这么说,文化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是从内到外的,它会渗透组织成员的每一

根毛细血管;与此同时,文化的力量杀人是无形的却也是最厉害的,它可以像温水煮青蛙一样。

刚来公司时,记得有人提醒我“石总,您来之后,可要小心啊,公司里面可到处都是地

雷啊,稍不小心,中了地雷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记得我当时说过一句话,“只要我是为公司着想,对工作负责,不徇私,我想,公司领导

会理解和支持的。所以,我说,就是前面有万丈深渊,有地雷阵,我也一样地勇往无前”。

然而,时至今日,我发现,我想错了。

却正如某人所说。

而我呢,却好象“出师未捷身先死”“伤痕累累”。

也许,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杀人于无形中。

我想,如果我的引进能换来公司的企业文化的提升,这未尝也不是件好事。这关键就是*

总您的英明决策啊。

我想,有了*总您的英明决策,有了大家对未来方向的坚定认识,我们上一个台阶是可能

的,也是必然的。

正如联想的柳传志所说,做企业,就像撒土一样,撒一层土,把它夯实,再撒一层土,

再把它夯实,层层撒土,层层夯实,企业就是这样的炼成的! 我们公司,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引进专业人才,通过专业人才的引进,带

来一股又一股清新的职业习惯和氛围,不断地融合和聚合,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

企业性格和文化。

而我们呢?

留不住外来人才,留不住新聘人才,永远就是那股旧有的习惯和势力在坚守阵地,就算

是有些新鲜空气偶然吹进来,但最后还是被“吹”走了。

只有新进力量大或强到足以抵抗或阻止旧有势力的进攻或蔓延,新旧文化才可以和平共

处或相互融合共同成长。

企业,也许永远就是在那两种文化中甚至更多文化的磨合中成长进步。任何篇二:一位

营销总监的辞职信(非常经典)

【引言】 某企业,曾花了半年时间,到另一家著名企业去挖来了一位营销总监。在不到三个月的

时间里,这位年仅26岁的营销总监就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成绩。然而,就在大家都普遍

看好这位年轻的营销总监时,他却毅然决然地辞职而去。这是为什么呢?

【正文】 *总: 转眼间,我来公司已三个多月了。

回首三个多月以来,真是一言难尽。既有成绩,也有不足,但,还有很多的无奈和心酸。

也许下面很多话都比较尖锐,比较直接,也许有不少不成熟的地方,也许有不少欠考虑

的地方,毕竟到公司的时间还不长。但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对公司的发展对

公司的发展有所裨益,希望公司的明天走得更稳健一点,走得更健康一点,走得更远一点。

这就够了。

革命是为了什么?

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从历史和实践来看,革命无怪乎两个目的,一是推翻;二是改良。

那公司招我来的目的是什么呢?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也许当初公司和我都没有认真去地考虑。但这个却是公司为什么请我来的根本点,

也是我为什么到公司来的根本点。正因为没有考虑清楚,所以到今天,就出现一些原本就没

有必要出现的问题。

终于直到现在,公司和我,虽然没有经过坦诚地沟通,但大家彼此却也终于知道:公司

原本并不需要一个营销总监;公司也许更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区域经理,一个又一个能够把烂

市场起死回生的区域经理。

洪秀全,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太平天国失败了; 孙中山也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孙中山也失败了;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一位26岁的营销总监辞职信批复42等内容。

一位26岁的营销总监辞职信批复

《一位26岁的营销总监辞职信》这个帖子虽然老但比较有意思(在“中国营销传播网”和“天涯”论坛都有转帖),主要内容是一个离职的营销总监充满了愤怒和不平写给他老板的公开信。在论坛的讨论中,各种回复都有,有的说这个年轻人幼稚不成熟,头脑发热,也有人说这体现了现代的职业经理人与传统的家族企业的冲突,更有人引申分析为什么民营企业不能前进。不过后来我看到有个精彩回复叫做“辞职信批复”,更值得一读(尤其工作了5年以上的朋友阅读),文章都附在后文。

但看到有位朋友回复说“非常羡慕26岁的营销总监,自己混了这么多年,连个总也没带上……”,我倒是想发表点看法:我从来不觉得26岁就做什么市场总监是值得羡慕的事情,人在资历和经验(不仅是你的聪明才智还是专业技能,还包括处世能力和在复杂环境下沟通和赢得信任、合作的能力)尚不足够的时候,去接受一个自己力不能及的职位,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自己从此变的患得患失,过于在意这个虚名,以为挂了个市场总监就和中国所有市场总监拥有一样的能力、权利和威望,那可能是害了自己,至少是走了一段弯路。

虽然,职业生涯并非一成不变,四平八稳,某些时候你需要惊险的一跃才能成就自己,尤其对于一些新兴的行业(比如IT、保健品、.com等),20多岁的青年才俊比比皆是,但在传统消费品、工业品行业,资历还是很重要的东西,但或许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经过这个经历变成更加成熟和具有经验,那是好事。

这里我讲讲自己的亲身经历(虽然我到现在也并非什么成功人士):

我在大学毕业后做过市场研究,后来又在某外企做品牌主任,应该说自己较勤奋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我26岁的某个短期,跳到某个本地广告公司挂了个部门总监的头衔,带了5个下属工作,工作得到老板和同事的肯定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业绩。

因此当我在27岁决定独自到深圳发展时,对自己充满了相当的自信,期望到一个较知名的FMCG公司做市场工作(最好是BM这类title),薪水不能低于8000(应该说这也不是一个特别过分的要求)。

但经过了广东这边几个知名的消费品公司面谈,也见到了圈内几个副总以上资深人士,结果令我有点失望——他们对我的能力还是有肯定,然而一致认为我经验不足,只能给我品牌主任或推广主任这样的职位,薪水最多只能到5000(现在看来这也是一个正确和合理的答复),然而那时我还是年轻心高气盛,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心里却非常不服气,我心里想:“我一定要找个8000以上的高职位高薪水,证明你们看走了眼”。

企业在摆手,但是各种策划公司在向我挥手,但是我很快在深圳一个小策划公司挂了个总监职位,薪水也到了7000(现在看起来这个所谓总监是可笑而且没有实质性意义,但那时非常在意title,正如楼上的朋友说的,别人叫你“*总”,多开心啊!),但后来没有什么发展空间,我很快又跳到广东另外一个民营企业做BM,薪水到了8000,但除了折腾一些鸡毛蒜皮之外没有什么实质性业绩,因为公司没有一个象样的平台(虽然老板口口声声是要建立营销体系),而且那时自己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说服和处理与老板的关系(有点类似于楼主的故事),经过一番折腾和奔波,于是决心自己创业,创业的过程当然十分艰难和不容易,开拓一些小客户,做这一些反复的工作,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什么成长,前途漫漫好象不知道出路究竟在何方?

两年后,当我快接近29岁的时候,我感觉非常疲惫,于是沉静下来问自己究竟得到了什么?答案是除了多了一些社会体验和江湖经验,以前不懂的现在还是不懂,专业技能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眼界没有开阔多少,没有什么积蓄,甚至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圈子。再继续这样向前走?可不可以?不是不可以,但是我觉得很空洞很心虚,开始变得非常不自信。

于是在和我的合伙人商量之后,我决心放弃自己小破公司,重新回到一个大消费品企业去工作,我把这看成一个补课(或者叫复读班),我甚至考虑从底层做起(比如做一线的推广主任、主管都可以),至于薪水完全没有考虑过——在这个时候我才第一次发现薪水多少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获得薪水的能力。

很幸运我很快得到这样一个机会,我要很坦白的说,由于过去两年变动过于频繁的职业经历,当时面试我的市场总监对我产生了怀疑,他offer了一个较低的薪水来考验我是否真的愿意来工作,我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我说我的bottom line只有2500元(因为这基本上是深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虽然实际上的薪水是超过这个数字,但这表明了我的决心。

这个经历,给我很大的教训,也是我职业生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

当我重新审视自己在27-28岁这两年的折腾,要说后悔还是有点的(当然我也可以挺着脖子说自己因此经历更加丰富——包括创业的经历),但如果我在当时接受了前辈的建议,踏实做那个月薪5000的推广主任,经过两年我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加稳健和能干,提前赢得更多真正的机会,甚至今天的我可能还会更成功一点(或许代表更高的title)。

人在一个时期只能坚定一个方向,选择一个目标,不要以为你很聪明很能干,可以逾越这个阶段,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没有上过的课,早晚要补——我很庆幸自己醒悟得够早。

现在我在招聘时,发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很普遍:有的人缺少长远的职业规划,等不及一步一步稳定的成长,只因为某个公司的薪水或者title高就去工作,无论那是什么小公司甚至不关联的公司,并因此沾沾自喜,以为职业上获得了重大突破——这篇文章中26岁的所谓营销总监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曾经遇到过2-3次这样的真实情况:某个年轻的应聘者,本来具有较好的背景和素质,但坚持要求较高的薪水(现在好象你不说自己要10000元的月薪都觉得不好意思一样),被我们拒绝,但是1-2年以后再次回来应聘,这次主动提出低薪水,然而因为职位已满,或者他这两年职业经历散乱,我们已经觉得此人不可再用,而失去了机会。

我想:职场中其实有很多机会,缺的不是机会而是辨明什么是真正的机会,学会拒绝那些短期的诱惑,沉稳下来,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职位,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还有交际、处世和赢得信任的能力,或许从长远来看,投资回报率会更高。

下文为转帖:

-------------------------------------------------------------------------------------------------------------------

《一位26岁的营销总监辞职信》

作者不详

某企业,曾花了半年时间,到另一家著名企业去挖来了一位营销总监。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位年仅26岁的营销总监就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成绩。然而,就在大家都普遍看好这位年轻的营销总监时,他却毅然决然地辞职而去。这是为什么呢?

【正文】

*总:

转眼间,我来公司已三个多月了。

回首三个多月以来,真是一言难尽。既有成绩,也有不足,但,还有很多的无奈和心酸。

也许下面很多话都比较尖锐,比较直接,也许有不少不成熟的地方,也许有不少欠考虑的地方,毕竟到公司的时间还不长。但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对公司的发展对公司的发展有所裨益,希望公司的明天走得更稳健一点,走得更健康一点,走得更远一点。这就够了。

革命是为了什么?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从历史和实践来看,革命无怪乎两个目的,一是推翻;二是改良。

那公司招我来的目的是什么呢?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许当初公司和我都没有认真去地考虑。但这个却是公司为什么请我来的根本点,也是我为什么到公司来的根本点。正因为没有考虑清楚,所以到今天,就出现一些原本就没有必要出现的问题。

终于直到现在,公司和我,虽然没有经过坦诚地沟通,但大家彼此却也终于知道:公司原本并不需要一个营销总监;公司也许更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区域经理,一个又一个能够把烂市场起死回生的区域经理。

洪秀全,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太平天国失败了;孙中山也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孙中山也失败了;而只有毛泽东,清楚地知道,革命的目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所以带领一帮兄弟,经过若干年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实现了革命的目的。

而我们呢? 营销总监是做什么的呢? 虽然,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我们彼此并没有去认真深入地沟通和探讨。

就我个人来看,营销总监无非做三种事。

一是建立、规范和强化营销管理体系,职能侧重在于规范销售管理和品牌建设,但它往往是以牺牲短期业绩着眼于持续健康发展为前提。如果企业还没有超越生存基础目的的话,那聘请营销总监还并没有必要。这种营销总监才真的叫营销总监。

二是巩固和提升销售业绩,职能侧重在于市场开发和完成销售业绩,但它是往往以牺牲和透支市场为代价,搞掠夺式开发,与老板下达的业绩压力竞赛,尤其是在中国目前的这种企业环境里。这种营销总监应该叫销售总监才对,因为他背上背着两个指标:销量与回款。如果说我们公司还需要营销总监的,也只是需要这种营销总监。

三是建设品牌和公关策划,职能侧重于品牌拉动和公关开路,但它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各领风骚三五年,你方唱罢我登台”。这种营销总监应该是市场总监才对,依*强势的品牌拉动和公关新闻策划,把市场在短期内轰起来,市场起来之后,能否守得住,就看企业的造化了,销售系统能否支撑得住是关键。

所以,对比我们公司的现状来看,我们并不需要营销总监,也许更需要一些区域销售经理。絮我直言。这正好也和当初公司邀请我加盟的意向是一致的。但在当初,让我来做区域经理,也许我是不会来的,因为我本身就在做着区域经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公司就以做营销总监来打动我(这只是我的猜测,是否真的是这样,我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因为我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于是我就来了。但来了之后,公司在试用期间把我放在某一个区域蹲点使用,当然,顺理成章,我也就成了一个区域经理。

这一点,我能理解公司的良苦用心,但这种做法好不好呢?坦白地说,我感觉很不好,这不仅对我是一种伤害,对公司更是一种伤害。我敢肯定,我现在蹲点来*作**市场远远比公司直接招我来做**市场困难得多!

来自非市场的因素太多太多! 所以,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来搞革命,只会把革命者和革命本身都弄得都很受伤,很被动。

说起这些,我不想去纠正我们的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面对将来。过去已经是这样的,我不想将来还是这样,公司和我都受不起这种时间的浪费。所以,我只想说明一点,以后,公司想让我做什么,就最好明确地告诉我,我觉得能干,我就干;不能干,就不干。

不要连革命的目的都没有搞清楚,就让我去干革命。

我们是盯着目标还是过程?因为我们革命的目的不清楚,所以,我们革命的目标也就变化莫定。

刚来的时候,公司告诉我:咱们公司的管理很混乱,我们需要把管理规范起来,加强制度化建设。于是我就开始抓营销体系的制度化建设。但制度化建设有两个前提:一是需要时间;二是需要顶住业绩压力。然而,这两点我们都没有做到,就急急地否定了新的制度。

第一,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出台,肯定会破坏现有利益既得者的平衡,所以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肯定是需要时间和磨合期的。

美的,推行事业部制,花了三年时间,三年销量没有提升,反而下滑。但现在,美的做得怎么样呢?主动求变,活下来,而科龙一直没变,却几近死了。

第二,我们的制度监督者,尤其是财务系统,却对新制度抱着一种非常呵求的态度和原则,好像,新制度一出台,他们什么就都万事大吉了,只要按制度进行监控,就可以了。从来不从财务的角度进行一些分析工作,只是按部就班地控制;从来不从财务设计的角度进行一些反思工作,只是抓事后追究和处罚;如果是这样,那财务工作就太好做了。

第三,实行新制度后,一看,哎,销售与以前相比,没有提升,反而下降,所以新制度也不过如此嘛!那我们有没有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是新制度的原因嘛?还是有其它因素?我们有没有深入地分析一下是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没有啊!

第四,实行新制度后,制度中的每个人都得调整,牺牲短期业绩不可避免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这种时间尽可能地缩短,而不是一点时间都不给。**分公司推行新制度,是一个月时间都没给够。

第五,在新制度的试行过程中,作为制度的设计者,必须时刻跟进,随时调整,而公司并没有给我这个时间(我得去别的区域走访市场,远程跟进只能是不解近渴),却让制度的监督者来跟踪,可想而知,不能跟着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的新制度却还得遭遇制度监督者的呵求(不懂销售的监督,纯从财务角度考虑),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在上述五种因素的制约下,新营销体系流产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情理之中的。就是再好的制度,也是同理。

大家都在盯着过程,就忘了我们的目标。就像一个故事讲的一样:有一个父子俩,在雪地上比赛走路,看谁走得直又快。父亲看着终点,一步一个脚印,做得既直又快,儿子看着自己走的每一步,走一步回头看一步,结果是又慢又弯曲。

其实,*总,您的心情我完全以理解,您也并没有错。也许错就错在我们实行新制度的基础还不成熟,因为对于我们目前来说,太需要的是业绩,而不是管理。

但我们的这种做法,让我害怕,我再不敢去推出了一些新的东西啦!因为我这样做的结果,好比是我拿出更多的绳子让人往我脖子上套一样!

而我们千变万化的目标调整,却也是让我无所适从。一会儿,是完善新制度,马上就能适用全国;一会儿是走访区域市场,马上让它起死回生或者在销量显著上升;一会儿,又让蹲点**区域上海,兼顾**大区;一会儿,又让我就只做**市场?下一步,又不知道是什么?

我成什么啦,我?短短三个月,就让我来做这么多事情,能有一个结果吗?就是三个月,能做好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

于是乎,在这种变化的目标中,自然而然的,从关注我的目标(目标太多变化太快根本无法关注)就变成盯着我的过程啦!

没有目标的过程,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急啊?我有力都使不上? 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于是乎,很自然,我每一件事,都无法抓出一个合理的很好的结果来。

体系的力量在哪里?

为什么前几年风光的国内家电企业,尤其是彩电行业,为什么到现在却整体亏损? 为什么前几年风光的国内保健品企业如此NB,为什么现在却生意惨淡? 为什么前几年默默无闻的外资家电企业,现在却逐渐摆脱困境从幕后走向前台? ……

不是别的,就是体系营销作战的作用。

这些从打一个电话就可知道: *总,你可以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随便拔打我们某一个职能部门或驻地分支机构的电话,随便了解一些情况,保证有很多人会说,“这个我不知道”“这个不是我管的”“那个你找**吧”“那个**现在不在”……

前段时间,中国质量万里行的一个朋友给我来电话说,前段时间,中国质量万里行在搞各个行业的明查暗访活动,其中抽到了我们公司。当时,抽查了总部的800免费电话和北京的服务电话,是以询问公司总部的地址为查询内容,但得到的答复很不令人如意。北京接电话的就很不客气地回答不知道,总部800电话也是很长时间才有人接,接了电话后也是说不知道。当初,我还不相信,于是我自己亲自试了一次,很让人生气。于是,一方面,我赶紧通知了总部和北京加强这一块;另一方面,赶紧与我那个朋友沟通,叫他们想办法一定不要公布了,免得影响不好。经过一番周折,花了不少关系和资源,最后终于搞定了。

这些,我没有说,又有谁知道呢?(其实,我是个很能说的人,只不过,现在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了之后再说,甚至做了都不说!)

我想: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家庭一样经营,尽心尽力,还有什么搞不好的呢?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天堂里的人一样,相互帮助,我们还有什么搞不定的呢? 如果我们每个体系的人都能这样的开展工作,那还有什么难题解决不了的呢?

*总,还是回归到当初您对营销系统的要求:业绩增长50%,利润提升50%。

但这需要哪些前提、充分和必要条件呢?

如果我们的市场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等支持配套职能部门的职能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及能力都能同比增长50%,我们可以设想,完成上述目标还有问题吗?我敢保证,完成上述业绩绝对没有问题;

相反,如果我们的市场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等支持配套职能部门的职能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及能力都能同比增长不大或者下滑,就算我们销售系统的人员累死一批又一批,又能怎么样呢?那也很难保证能够完成上述业绩啊。

也许是销售部门的业绩很好用数字和指标来说明,于是大家都习惯于用这数字来往销售部门身上套。这是对的。我想每一个做销售的,应该也能接受。但是,我们其它部门呢?

先说我们财务部门:

不是说分支机构的报告二十四小时内必须回复吗?但我在**区域蹲点的这段时间里,几乎很少看到过报告是在二十四小时回复的?绝大部分是必须催了几次之后才能看得到啊!我的报销单是在两个月后催了多少次之后才冲掉的啊!

请问全国这几个分支机构,有哪个分支机构没有碰到过财务部门开错增值税票之事?而且是经常开错?

几乎所有分支机构的库存的财务数据都有问题,那是不是我们的财务制度设计有问题呢?光来事后追究处罚能顶个屁用?

我们的财务还只停留在基本的记帐的水平上,从目前来看,可能连记帐都会出问题,更别谈辅助决策?我们每一个新品的推出、每一个特价机的推出、每一个老款的打折,是否都经过了财务的科学计算?是否都有明确的数据分析,告诉公司决策层,这个新品可以推出还是不要推出?这个特价机可以搞还是不可以搞?这个老款可以打折还是不可以打折?都没有啊!

薪酬标准的制定,财务部门能拿出分析数据吗?没有啊! ……

再说生产部门:

我们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什么居高不下?为什么人家的生产成本却只有不到我们的一半(还开税票),而我们却做不了?

我们产品的质量为什么老是出一些低级的错误?比如:放错了开孔板?或者开孔板的尺寸不对?安错了灯泡?接上电源灯不亮等等?

我们的型号很多,却为什么总是青黄不接呢?老的没有了,新的还没有出来?

我们的型号不少,但我们产品的生命周期却很短?匆忙上市又匆忙退市?

再说…… 不说了。

原本我们的力量就很薄弱,原本我们的资源就很分散,我们需要把薄弱的力量分散的资源集中结合起来使用,我们才可以干点事情!否则,我们只可能是做历史的匆匆过客,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体系的力量是惊人的是巨大的,孤军作战只会是让“英雄出师未捷身先死”;各自作战只会是互相拆台只会加速企业的灭亡!

华为有两句话说得很好:“我们提倡学雷峰,但绝不能让雷峰吃亏!”,“我们提倡学焦裕禄,但绝不能让焦裕禄早逝!”

但我们呢? 企业文化的阻力可以杀死人。

曾经有人这么说,文化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是从内到外的,它会渗透组织成员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与此同时,文化的力量杀人是无形的却也是最厉害的,它可以像温水煮青蛙一样。

刚来公司时,记得有人提醒我“石总,您来之后,可要小心啊,公司里面可到处都是地雷啊,稍不小心,中了地雷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记得我当时说过一句话,“只要我是为公司着想,对工作负责,不徇私,我想,公司领导会理解和支持的。所以,我说,就是前面有万丈深渊,有地雷阵,我也一样地勇往无前”。

然而,时至今日,我发现,我想错了。

却正如某人所说。而我呢,却好象“出师未捷身先死”“伤痕累累”。也许,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杀人于无形中。

我想,如果我的引进能换来公司的企业文化的提升,这未尝也不是件好事。这关键就是*总您的英明决策啊。

我想,有了*总您的英明决策,有了大家对未来方向的坚定认识,我们上一个台阶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

正如联想的柳传志所说,做企业,就像撒土一样,撒一层土,把它夯实,再撒一层土,再把它夯实,层层撒土,层层夯实,企业就是这样的炼成的!

我们公司,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引进专业人才,通过专业人才的引进,带来一股又一股清新的职业习惯和氛围,不断地融合和聚合,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性格和文化。

而我们呢?

留不住外来人才,留不住新聘人才,永远就是那股旧有的习惯和势力在坚守阵地,就算是有些新鲜空气偶然吹进来,但最后还是被“吹”走了。

只有新进力量大或强到足以抵抗或阻止旧有势力的进攻或蔓延,新旧文化才可以和平共处或相互融合共同成长。

企业,也许永远就是在那两种文化中甚至更多文化的磨合中成长进步。任何一方的力量都不能足够强或太弱,否则,就是一边倒。文化的绝对垄断性就会表现得不可一世,文化就会杀人于无形中。

记得我刚到下面的分支机构出差时,听到很多负面语言,说什么“我到一个市场一言不发,临走时,就说你就这么干吧”,说什么“我到市场后,就批评大家,说什么这个做得不对,那个做得不对”,说什么“我专挑豪华宾馆住宿,住一晚就是三四百”,说什么“我不像个领导样子,与大家都打成一片”,说什么……,反正,什么说法都有,什么语言都有,真是的,让人哭笑不得!这哪是我啊,我是这样的吗?

别人不了解我,*总您应该是比较了解我的啊!

也许一个人这么说,你会根本不相信;如果两个人也都这么说,你还是不会相信;但如果有十个人这么说,你就要考虑是怎么回事了;如果大家都这么说呢,你还会坚定立场吗?

如果答案是YES,我想,我终此一生为您服务,也是无怨无悔的。

然而,有此事情的变化和调整,我不知道是您的意思还是大家的意思?

不管怎么样,我觉得,作为公司高层领导(营销总监应算是高层领导)的工作调整,公司至少应该事先和我沟通或打声招呼吧!然而,事实上,除了*总裁助理跟我谈了一下之外,就没有其它的任何沟通啦!就算我是一个普通员工,也应该有最基本的知情权吧!我想,这也是组织对个体的最起码的尊重啊!

可是我们有吗? 哪有这么随意的啊?就算是捏面团,也还需要先洗一下手啊,然后还需要用一下力啊!

还有一些事情,更是让人无法接受。

根据公司的规定,我的费用一部分是有标准定额的,一部分是实报实销的。在执行过程中,我所有的费用都没有超过公司规定的标准;而且,事实上,不仅没有超过公司的标准,反而是大大地低于公司标准。

就拿大家反应的住宿费来说吧。为了节约费用,我基本都是找朋友关系,住宿是尽可能地便宜(我住得最低的是我住宿标准的三分之一,最高的是一半,豪华宾馆之说从何而来?);发生的一些市内交通费(打的费)也是实属必要:去机场、业务洽谈、客情沟通等,在这种时候时间和效率就摆在了第一位。但是,这些费用的发生,当初聘用协议是明文规定实报实销的。但现在却还要打报告才能核销?而且,公司在审核这些费用时,还要打电话到当地分支机构去查询,了解我是不是花了这些市内交通费???

*总,我会为了这几十块钱的东西而这样干吗?有了这几十块钱我能富了吗?没有这几十块钱我能穷了吗?

*总,信任啊,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啦!

(原文太长,后略,不过内容大抵如此……)

-------------------------------------------------------------------------------------------------------------------

精彩的回复:

-------------------------------------------------------------------------------------------------------------------

营销总监辞职信的批复

**总监:

看了你的辞职信,原本只想签名批准,任由你去就算了,可是,看你这股认真的样子,就和你多说几句吧。

你来的这三个月成绩是有一点的,不过不足你自己也知道的了。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自己认为你帮到我了吗?

按照你的说法你想帮可是没有帮好,对吧!也就是说你没有帮上忙,所以就是你自己不辞职,我也要考虑你的去留问题,特别是现在其他的部门都投诉你。你没有来之前,公司一直风平浪静,可是你却要大搞革命,你要革谁的命,是其他部门经理的命,还是我的命?革命成功了,我损失家族的人情但不一定有太大的收获,风险我全部承担。这样的革命对我有意义吗?

你一个报告又一个申请的交给我,让我同意你的革命。我还是同意了,可是你呢?却给脸上鼻子。现在好了,都反对你,你自己说怎么办吧?我很想和你好好谈谈,可是我忙,你好像比我还要忙。

我请你来做什么?你说是做营销总监,其实我只想市场能够增量。你却将责任推到了其他部门上面。什么市场总监、销售经理、营销总监,我看都是为了一点:销量回款。你以为你是谁?我看我都要管不住你了。你想做毛泽东,我知道,你革命的目的就是:搞垮其他的部门经理,整走那些不买你的帐的老区域经理,推翻原来的制度,建立新制度,然后你带来你的一帮兄弟,左右我的产品市场。

算你说对了,我请你做营销总监,是因为你非得要这个名分,你的市场销售能力还行,也可以搞搞营销管理制度,对现有的情况起到一点平衡和督促的作用。我只想你做三件事:

一是编写一套营销管理制度,保证公司业务员管理得更加科学。你负责编写就行了,至于推行需要时间,你就不要管了,可是你却给个棒槌当真了。你用这个制度要求这个部门这样做,要求那个部门那样做,搞得这些部门经理都来告你的状,有的甚至说我引狼入室,你这个认真是没深没浅的。没有办法只好让你下市场了。

二是提升销售业绩,无论你以什么方法!现在的中国企业还谈不上什么战略规划,还没有到行业洗牌的时候,这一点,我还不比你这个毛头小子清楚吗?提升销量就会牺牲和透支市场吗?市场就需要搞掠夺式开发,因为中国市场的容量是最有潜力的。

三是多做广告少花钱。至于你用什么方法,我不管,只要把市场轰起来就行了。

刚来时,因为你不熟悉公司的市场,公司在试用期间把你放在一个区域蹲点使用,那时再让你了解公司。这一点,你应该能理解公司的良苦用心。

除了你来的时候我们谈了条件之后,你就没有详细的汇报过你的工作。我对你的了解也就是你自己所说的,可是你的革命让我很失望,你太不成熟了。至于你能做什么,后来我就怀疑了,你既然不找我谈,我也没有时间和必要找你,你就自己看着办,好自为之吧!

你不是有能力吗?你不是有力没处用吗?**区域市场的帐务怎么没有收回来呢?K/A客户怎么没有开发成功呢?

财务说你得差旅费背书不清楚,日期地点和行程对不上。谁知道你怎么得罪了财务,我都要想财务汇报的啊!财务是我老婆在管啊!

你的那个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朋友很明显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想从我们公司搞些钱花的。可你却借此向公司申请费用,我当然不会批。

企业是个家庭,可是是我的家庭,你怎么也不可能是我的家庭成员。虽然你总是表白,可是我越来越不相信了。

你当时承诺业绩增长50%,利润提升50%,可是三个月了,还没有一点起色。反而把责任推到市场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你说市场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等支持配套职能部门不配合。如果作为一个营销总监连这点问题都搞不定,我怎么能重用你呢?你得罪了人,却说是我没有支持,这是什么话?(如果以你为中心,我就不好多管了)

柳传志说过,做企业,就像撒土一样,撒一层土,把它夯实,再撒一层土,再把它夯实,层层撒土,层层夯实,企业就是这样的炼成的!

你不从实际出发,不做实事,怎么能够让其他部门认同你呢?

一个人这么说,我会根本不相信;如果两个人也都这么说,我还不能确定;但如果有十个人这么说,你就要考虑是怎么回事了;如果大家都这么说呢,你肯定有问题了。我也只好调动你的工作了。你连自己都不能自保,生存都是问题,还谈什么发展呢?

我的企业是家族企业,因为没有家族的支持,企业不可能发展这么快;也只有家族成员我才信得过。关于这其中的一些事情,我都知道,我只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谁过分了,我会制止的。

看了你的辞职信,我很为你感到遗憾!也许你应该多找我谈谈,毕竟你在某些方面还是可以的。不过,不是我不留你,是环境不留你啊!在你没有来之前,企业一直风平浪静的,现在却是乌烟瘴气的。(不过你这条鲶鱼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起码现在效益和效率提高了,大家有了危机意识了。可是鲶鱼不能永远留下啊!)

最后,我批准你辞职,但是,因为你没有能够履行我们当初签订的劳动协议而提前辞职,你将不能得到协议上面规定的奖金!

一位26岁的营销总监辞职信批复

一位26岁的营销总监辞职信批复 某企业,曾花了半年时间,到另一家著名企业去挖来了一位营销总监。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位年仅26岁的营销总监就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成绩。然而,就在大家都普遍看好这位年轻的营销总监时,他却毅然决然地辞职而去。这是为什么呢 *总: 转眼间,我来公司已三个多月了。

回首三个多月以来,真是一言难尽。既有成绩,也有不足,但,还有很多的无奈和心酸。

也许下面很多话都比较尖锐,比较直接,也许有不少不成熟的地方,也许有不少欠考虑的地方,毕竟到公司的时间还不长。但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对公司的发展对公司的发展有所裨益,希望公司的明天走得更稳健一点,走得更健康一点,走得更远一点。

这就够了。

革命是为了什么 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从历史和实践来看,革命无怪乎两个目的,一是推翻;二是改良。

那公司招我来的目的是什么呢?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许当初公司和我都没有认真去 地考虑。但这个却是公司为什么请我来的根本点,也是我为什么到公司来的根本点。正因为没有考虑清楚,所以到今天,就出现一些原本就没有必要出现的问题。

终于直到现在,公司和我,虽然没有经过坦诚地沟通,但大家彼此却也终于知道:公司原本并不需要一个营销总监;公司也许更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区域经理,一个又一个能够把烂市场起死回生的区域经理。

洪秀全,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太平天国失败了; 孙中山也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孙中山也失败了; 而只有毛**,清楚地知道,革命的目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所以带领一帮兄弟,经过若干年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实现了革命的目的。

而我们呢 营销总监是做什么的呢 虽然,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我们彼此并没有去认真深入地沟通和探讨。

就我个人来看,营销总监无非做三种事。

一是建立、规范和强化营销管理体系,职能侧重在于规范销售管理和品牌建设,但它往往是以牺牲短期业绩着眼于持续健康发展为前提。如果企业还没有超越生存基础目的的话,那聘请营销总监还并没有必要。这种营销总监才真的叫营销总监。

二是巩固和提升销售业绩,职能侧重在于市场开发和完成销售业 绩,但它是往往以牺牲和透支市场为代价,搞掠夺式开发,与老板下达的业绩压力竞赛,尤其是在中国目前的这种企业环境里。这种营销总监应该叫销售总监才对,因为他背上背着两个指标:销量与回款。如果说我们公司还需要营销总监的,也只是需要这种营销总监。

三是建设品牌和公关策划,职能侧重于品牌拉动和公关开路,但它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各领xx三五年,你方唱罢我登台”。这种营销总监应该是市场总监才对,依*强势的品牌拉动和公关新闻策划,把市场在短期内轰起来,市场起来之后,能否守得住,就看企业的造化了,销售系统能否支撑得住是关键。

所以,对比我们公司的现状来看,我们并不需要营销总监,也许更需要一些区域销售经理。絮我直言。这正好也和当初公司邀请我加盟的意向是一致的。但在当初,让我来做区域经理,也许我是不会来的,因为我本身就在做着区域经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公司就以做营销总监来打动我,因为我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于是我就来了。但来了之后,公司在试用期间把我放在某一个区域蹲点使用,当然,顺理成章,我也就成了一个区域经理。

这一点,我能理解公司的良苦用心,但这种做法好不好呢?坦白地说,我感觉很不好,这不仅对我是一种伤害,对公司更是一种伤害。我敢肯定,我现在蹲点来*作**市场远远比公司直接招我来做**市场困难得多! 来自非市场的因素太多太多! 所以,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来搞革命,只会把革命者和革命本身都弄得都很受伤,很被动。

说起这些,我不想去纠正我们的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面对将来。过去已经是这样的,我不想将来还是这样,公司和我都受不起这种时间的浪费。所以,我只想说明一点,以后,公司想让我做什么,就最好明确地告诉我,我觉得能干,我就干;不能干,就不干。

不要连革命的目的都没有搞清楚,就让我去干革命。

我们是盯着目标还是过程 因为我们革命的目的不清楚,所以,我们革命的目标也就变化莫定。

刚来的时候,公司告诉我:咱们公司的管理很混乱,我们需要把管理规范起来,加强制度化建设。于是我就开始抓营销体系的制度化建设。但制度化建设有两个前提:一是需要时间;二是需要顶住业绩压力。然而,这两点我们都没有做到,就急急地否定了新的制度。

第一,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出台,肯定会破坏现有利益既得者的平衡,所以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肯定是需要时间和磨合期的。

美的,推行事业部制,花了三年时间,三年销量没有提升,反而下滑。但现在,美的做得怎么样呢?主动求变,活下来,而科龙一直没变,却几近死了。

第二,我们的制度监督者,尤其是财务系统,却对新制度抱着一种非常呵求的态度和原则,好像,新制度一出台,他们什么就都万事 大吉了,只要按制度进行监控,就可以了。从来不从财务的角度进行一些分析工作,只是按部就班地控制;从来不从财务设计的角度进行一些反思工作,只是抓事后追究和处罚;如果是这样,那财务工作就太好做了。

第三,实行新制度后,一看,哎,销售与以前相比,没有提升,反而下降,所以新制度也不过如此嘛!那我们有没有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是新制度的原因嘛?还是有其它因素?我们有没有深入地分析一下是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没有啊! 第四,实行新制度后,制度中的每个人都得调整,牺牲短期业绩不可避免的,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这种时间尽可能地缩短,而不是一点时间都不给。**分公司推行新制度,是一个月时间都没给够。

第五,在新制度的试行过程中,作为制度的设计者,必须时刻跟进,随时调整,而公司并没有给我这个时间,却让制度的监督者来跟踪,可想而知,不能跟着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的新制度却还得遭遇制度监督者的呵求,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在上述五种因素的制约下,新营销体系流产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情理之中的。就是再好的制度,也是同理。

大家都在盯着过程,就忘了我们的目标。

就像一个故事讲的一样:有一个父子俩,在雪地上比赛走路,看谁走得直又快。父亲看着终点,一步一个脚印,做得既直又快,儿子 某企业,曾花了半年时间,到另一家著名企业去挖来了一位营销总监。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位年仅26岁的营销总监就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成绩。然而,就在大家都普遍看好这位年轻的营销总监时,他却毅然决然地辞职而去。这是为什么呢? *总: 转眼间,我来公司已三个多月了。

回首三个多月以来,真是一言难尽。既有成绩,也有不足,但,还有很多的无奈和心酸。

也许下面很多话都比较尖锐,比较直接,也许有不少不成熟的地方,也许有不少欠考虑的地方,毕竟到公司的时间还不长。但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对公司的发展对公司的发展有所裨益,希望公司的明天走得更稳健一点,走得更健康一点,走得更远一点。

这就够了。

革命是为了什么? 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从历史和实践来看,革命无怪乎两个目的,一是推翻;二是改良。

那公司招我来的目的是什么呢?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许当初公司和我都没有认真去地考虑。但这个却是公司为什么请我来的根本点,也是我为什么到公司来的根本点。正因为没有考虑清楚,所以到今天,就出现一些原本就没有必要出现的问题。

终于直到现在,公司和我,虽然没有经过坦诚地沟通,但大家彼此却也终于知道:公司原本并不需要一个营销总监;公司也许更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区域经理,一个又一个能够把烂市场起死回生的区域经理。

洪秀全,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太平天国失败了; 孙中山也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孙中山也失败了; 而只有毛泽东,清楚地知道,革命的目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所以带领一帮兄弟,经过若干年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实现了革命的目的。

而我们呢? 营销总监是做什么的呢? 虽然,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我们彼此并没有去认真深入地沟通和探讨。

就我个人来看,营销总监无非做三种事。

一是建立、规范和强化营销管理体系,职能侧重在于规范销售管理和品牌建设,但它往往是以牺牲短期业绩着眼于持续健康发展为前提。如果企业还没有超越生存基础目的的话,那聘请营销总监还并没有必要。这种营销总监才真的叫营销总监。

二是巩固和提升销售业绩,职能侧重在于市场开发和完成销售业绩,但它是往往以牺牲和透支市场为代价,搞掠夺式开发,与老板下达的业绩压力竞赛,尤其是在中国目前的这种企业环境里。这种营销总监应该叫销售总监才对,因为他背上背着两个指标:销量与回款。如果说我们公司还需要营销总监的,也只是需要这种营销总监。

三是建设品牌和公关策划,职能侧重于品牌拉动和公关开路,但它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各领风骚三五年,你方唱罢我登台”。这种营销总监应该是市场总监才对,依*强势 的品牌拉动和公关新闻策划,把市场在短期内轰起来,市场起来之后,能否守得住,就看企业的造化了,销售系统能否支撑得住是关键。

所以,对比我们公司的现状来看,我们并不需要营销总监,也许更需要一些区域销售经理。絮我直言。这正好也和当初公司邀请我加盟的意向是一致的。但在当初,让我来做区域经理,也许我是不会来的,因为我本身就在做着区域经理,而且(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一位26岁的营销总监辞职信批复)做得很好。于是公司就以做营销总监来打动我,因为我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于是我就来了。但来了之后,公司在试用期间把我放在某一个区域蹲点使用,当然,顺理成章,我也就成了一个区域经理。

这一点,我能理解公司的良苦用心,但这种做法好不好呢?坦白地说,我感觉很不好,这不仅对我是一种伤害,对公司更是一种伤害。我敢肯定,我现在蹲点来*作**市场远远比公司直接招我来做**市场困难得多! 来自非市场的因素太多太多! 所以,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来搞革命,只会把革命者和革命本身都弄得都很受伤,很被动。

说起这些,我不想去纠正我们的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面对将来。过去已经是这样的,我不想将来还是这样,公司和我都受不起这种时间的浪费。所以,我只想说明一点,以后,公司想让我做什么,就最好明确地告诉我,我觉得能干,我就干;不能干,就不干。

不要连革命的目的都没有搞清楚,就让我去干革命。

我们是盯着目标还是过程? 因为我们革命的目的不清楚,所以,我们革命的目标也就变化莫定。

刚来的时候,公司告诉我:咱们公司的管理很混乱,我们需要把管理规范起来,加强制度化建设。于是我就开始抓营销体系的制度化建设。但制度化建设有两个前提:一是需要时间;二是需要顶住业绩压力。然而,这两点我们都没有做到,就急急地否定了新的制度。

第一,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出台,肯定会破坏现有利益既得者的平衡,所以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肯定是需要时间和磨合期的。

美的,推行事业部制,花了三年时间,三年销量没有提升,反而下滑。但现在,美的做 得怎么样呢?主动求变,活下来,而科龙一直没变,却几近死了。

第二,我们的制度监督者,尤其是财务系统,却对新制度抱着一种非常呵求的态度和原则,好像,新制度一出台,他们什么就都万事大吉了,只要按制度进行监控,就可以了。从来不从财务的角度进行一些分析工作,只是按部就班地控制;从来不从财务设计的角度进行一些反思工作,只是抓事后追究和处罚;如果是这样,那财务工作就太好做了。

第三,实行新制度后,一看,哎,销售与以前相比,没有提升,反而下降,所以新制度也不过如此嘛!那我们有没有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是新制度的原因嘛?还是有其它因素?我们有没有深入地分析一下是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没有啊! 第四,实行新制度后,制度中的每个人都得调整,牺牲短期业绩不可避免的,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这种时间尽可能地缩短,而不是一点时间都不给。**分公司推行新制度,是一个月时间都没给够。

第五,在新制度的试行过程中,作为制度的设计者,必须时刻跟进,随时调整,而公司并没有给我这个时间,却让制度的监督者来跟踪,可想而知,不能跟着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的新制度却还得遭遇制度监督者的呵求,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在上述五种因素的制约下,新营销体系流产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情理之中的。就是再好的制度,也是同理。

大家都在盯着过程,就忘了我们的目标。

就像一个故事讲的一样:有一个父子俩,在雪地上比赛走路,看谁走得直又快。父亲看着终点,一步一个脚印,做得既直又快,儿子看着自己走的每一步,走一步回头看一步,结果是又慢又弯曲。

其实,*总,您的心情我完全以理解,您也并没有错。

也许错就错在我们实行新制度的基础还不成熟,因为对于我们目前来说,太需要的是业绩,而不是管理。

但我们的这种做法,让我害怕,我再不敢去推出了一些新的东西啦!因为我这样做的结果,好比是我拿出更多的绳子让人往我脖子上套一样! 而我们千变万化的目标调整,却也是让我无所适从。

一会儿,是完善新制度,马上就能适用全国;一会儿是走访区域市场,马上让它起死回生或者在销量显著上升;一会儿,又让蹲点**区域上海,兼顾**大区;一会儿,又让我就只做**市场?下一步,又不知道是什么? 我成什么啦,我? 短短三个月,就让我来做这么多事情,能有一个结果吗?就是三个月,能做好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

于是乎,在这种变化的目标中,自然而然的,从关注我的目标就变成盯着我的过程啦! 没有目标的过程,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急啊?我有力都使不上? 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于是乎,很自然,我每一件事,都无法抓出一个合理的很好的结果来。

体系的力量在哪里? 为什么前几年风光的国内家电企业,尤其是彩电行业,为什么到现在却整体亏损? 为什么前几年风光的国内保健品企业如此NB,为什么现在却生意惨淡? 为什么前几年默默无闻的外资家电企业,现在却逐渐摆脱困境从幕后走向前台? …… 不是别的,就是体系营销作战的作用。

这些从打一个电话就可知道: *总,你可以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随便拔打我们某一个职能部门或驻地分支机构的电话,随便了解一些情况,保证有很多人会说,“这个我不知道”“这个不是我管的”“那个你找**吧”“那个**现在不在”…… 前段时间,中国质量万里行的一个朋友给我来电话说,前段时间,中国质量万里行在搞各个行业的明查暗访活动,其中抽到了我们公司。当时,抽查了总部的800免费电话和北京的服务电话,是以询问公司总部的地址为查询内容,但得到的答复很不令人如意。北京接电话的就很不客气地回答不知道,总部800电话也是很长时间才有人接,接了电话后也是说不知道。当初,我还不相信,于是我自己亲自试了一次,很让人生气。于是,一方面,我赶紧通知了总部和北京加强这一块;另一方面,赶紧与我那个朋友沟通,叫他们想办法一定不要公布了,免得影响不好。经过一番周折,花了不少关系和资源,最后终于搞定了。

这些,我没有说,又有谁知道呢? 我想: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家庭一样经营,尽心尽力,还有什么搞不好的 一位营销总监的辞职信 某企业,曾花了半年时间,到另一家著名企业去挖来了一位营销总监。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位年仅26岁的营销总监就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成绩。然而,就在大家都普遍看好这位年轻的营销总监时,他却毅然决然地辞职而去。这是为什么呢? *总: 转眼间,我来公司已三个多月了。

回首三个多月以来,真是一言难尽。既有成绩,也有不足,但,还有很多的无奈和心酸。

也许下面很多话都比较尖锐,比较直接,也许有不少不成熟的地方,也许有不少欠考虑的地方,毕竟到公司的时间还不长。但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对公司的发展对公司的发展有所裨益,希望公司的明天走得更稳健一点,走得更健康一点,走得更远一点。

这就够了。

革命是为了什么? 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从历史和实践来看,革命无怪乎两个目的,一是推翻;二是改良。

那公司招我来的目的是什么呢?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许当初公司和我都没有认真去地考虑。但这个却是公司为什么请我来的根本点,也是我为什么到公司来的根本点。正因为没有考虑清楚,所以到今天,就出现一些原本就没有必要出现的问题。

终于直到现在,公司和我,虽然没有经过坦诚地沟通,但大家彼此却也终于知道:公司原本并不需要一个营销总监;公司也许更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区域经理,一个又一个能够把烂市场起死回生的区域经理。

洪秀全,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太平天国失败了; 孙中山也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孙中山也失败了; 而只有毛泽东,清楚地知道,革命的目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所以带领一帮兄弟,经过若干年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实现了革命的目的。

而我们呢? 营销总监是做什么的呢? 虽然,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我们彼此并没有去认真深入地沟通和探讨。

就我个人来看,营销总监无非做三种事。

一是建立、规范和强化营销管理体系,职能侧重在于规范销售管理和品牌建设,但它往往是以牺牲短期业绩着眼于持续健康发展为前提。如果企业还没有超越生存基础目的的话,那聘请营销总监还并没有必要。这种营销总监才真的叫营销总监。

二是巩固和提升销售业绩,职能侧重在于市场开发和完成销售业绩,但它是往往以牺牲和透支市场为代价,搞掠夺式开发,与老板下达的业绩压力竞赛,尤其是在中国目前的这种企业环境里。这种营销总监应该叫销售总监才对,因为他背上背着两个指标:销量与回款。如果说我们公司还需要营销总监的,也只是需要这种营销总监。

三是建设品牌和公关策划,职能侧重于品牌拉动和公关开路,但它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各领风骚三五年,你方唱罢我登台”。这种营销总监应该是市场总监才对,依*强势的品牌拉动和公关新闻策划,把市场在短期内轰起来,市场起来之后,能否守得住,就看企业的造化了,销售系统能否支撑得住是关键。

所以,对比我们公司的现状来看,我们并不需要营销总监,也许更需要一些区域销售经理。絮我直言。这正好也和当初公司邀请我加盟的意向是一致的。但在当初,让我来做区域经理,也许我是不会来的,因为我本身就在做着区域经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公司就以做营销总监来打动我,因为我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于是我就来了。但来了之后,公司在试用期间把我放在某一个区域蹲点使用,当然,顺理成章,我也就成了一个区域经理。

这一点,我能理解公司的良苦用心,但这种做法好不好呢?坦白地说,我感觉很不好,这不仅对我是一种伤害,对公司更是一种伤害。我敢肯定,我现在蹲点来*作**市场远远比公司直接招我来做**市场困难得多! 来自非市场的因素太多太多! 所以,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来搞革命,只会把革命者和革命本身都弄得都很受伤,很被动。

说起这些,我不想去纠正我们的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面对将来。过去已经是这样的,我不想将来还是这样,公司和我都受不起这种时间的浪费。所以,我只想说明一点,以后,公司想让我做什么,就最好明确地告诉我,我觉得能干,我就干;不能干,就不干。

不要连革命的目的都没有搞清楚,就让我去干革命。

我们是盯着目标还是过程? 因为我们革命的目的不清楚,所以,我们革命的目标也就变化莫定。

刚来的时候,公司告诉我:咱们公司的管理很混乱,我们需要把管理规范起来,加强制度化建设。于是我就开始抓营销体系的制度化建设。但制度化建设有两个前提:一是需要时间;二是需要顶住业绩压力。然而,这两点我们都没有做到,就急急地否定了新的制度。

第一,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出台,肯定会破坏现有利益既得者的平衡,所以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肯定是需要时间和磨合期的。

美的,推行事业部制,花了三年时间,三年销量没有提升,反而下滑。但现在,美的做得怎么样呢?主动求变,活下来,而科龙一直没变,却几近死了。

第二,我们的制度监督者,尤其是财务系统,却对新制度抱着一种非常呵求的态度和原则,好像,新制度一出台,他们什么就都万事大吉了,只要按制度进行监控,就可以了。从来不从财务的角度进行一些分析工作,只是按部就班地控制;从来不从财务设计的角度进行一些反思工作,只是抓事后追究和处罚;如果是这样,那财务工作就太好做了。

第三,实行新制度后,一看,哎,销售与以前相比,没有提升,反而下降,所以新制度也不过如此嘛!那我们有没有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是新制度的原因嘛?还是有其它因素?我们有没有深入地分析一下是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没有啊! 第四,实行新制度后,制度中的每个人都得调整,牺牲短期业绩不可避免的,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这种时间尽可能地缩短,而不是一点时间都不给。**分公司推行新制度,是一个月时间都没给够。

第五,在新制度的试行过程中,作为制度的设计者,必须时刻跟进,随时调整,而公司并没有给我这个时间,却让制度的监督者来跟踪,可想而知,不能跟着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的新制度却还得遭遇制度监督者的呵求,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在上述五种因素的制约下,新营销体系流产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情理之中的。就是再好的制度,也是同理。

大家都在盯着过程,就忘了我们的目标。

就像一个故事讲的一样:有一个父子俩,在雪地上比赛走路,看谁走得直又快。父亲看着终点,一步一个脚印,做得既直又快,儿子看着自己走的每一步,走一步回头看一步,结果是又慢又弯曲。

其实,*总,您的心情我完全以理解,您也并没有错。

也许错就错在我们实行新制度的基础还不成熟,因为对于我们目前来说,太需要的是业绩,而不是管理。

但我们的这种做法,让我害怕,我再不敢去推出了一些新的东西啦!因为我这样做的结果,好比是我拿出更多的绳子让人往我脖子上套一样! 而我们千变万化的目标调整,却也是让我无所适从。

一会儿,是完善新制度,马上就能适用全国;一会儿是走访区域市场,马上让它起死回生或者在销量显著上升;一会儿,又让蹲点**区域上海,兼顾**大区;一会儿,又让我就只做**市场?下一步,又不知道是什么? 我成什么啦,我? 短短三个月,就让我来做这么多事情,能有一个结果吗?就是三个月,能做好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

于是乎,在这种变化的目标中,自然而然的,从关注我的目标就变成盯着我的过程啦! 没有目标的过程,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急啊?我有力都使不上? 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Z。于是乎,很自然,我每一件事,都无法抓出一个合理的很好的结果来。

体系的力量在哪里? 为什么前几年风光的国内家电企业,尤其是彩电行业,为什么到现在却整体亏损? 为什么前几年风光的国内保健品企业如此NB,为什么现在却生意惨淡? 为什么前几年默默无闻的外资家电企业,现在却逐渐摆脱困境从幕后走向前 …… 不是别的,就是体系营销作战的作用。

这些从打一个电话就可知道: *总,你可以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随便拔打我们某一个职能部门或驻地分支机构的电话,随便了解一些情况,保证有很多人会说,“这个我不知道”“这个不是我管的”“那个你找**吧”“那个**现在不在”…… 前段时间,中国质量万里行的一个朋友给我来电话说,前段时间,中国质量万里行在搞各个行业的明查暗访活动,其中抽到了我们公司。当时,抽查了总部的800免费电话和北京的服务电话,是以询问公司总部的地址为查询内容,但得到的答复很不令人如意。北京接电话的就很不客气地回答不知道,总部800电话也是很长时间才有人接,接了电话后也是说不知道。当初,我还不相信,于是我自己亲自试了一次,很让人生气。于是,一方面,我赶紧通知了总部和北京加强这一块;另一方面,赶紧与我那个朋友沟通,叫他们想办法一定不要公布了,免得影响不好。经过一番周折,花了不少关系和资源,最后终于搞定了。

这些,我没有说,又有谁知道呢? 我想: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家庭一样经营,尽心尽力,还有什么搞不好的呢?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天堂里的人一样,相互帮助,我们还有什么搞不定的呢? 如果我们每个体系的人都能这样的开展工作,那还有什么难题解决不了的呢? *总,还是回归到当初您对营销系统的要求:业绩增长50%,利润提升50%。

但这需要哪些前提、充分和必要条件呢? 如果我们的市场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等支持配套职能部门的职能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及能力都能同比增长50%,我们可以设想,完成上述目标还有问题吗?我敢保证,完成上述业绩绝对没有问题; 相反,如果我们的市场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等支持配套职能部门的职能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及能力都能同比增长不大或者下滑,就算我们 营销总监辞职信的批复 热度已有 12741 次阅读010-3-14:1|个人分类:企业管理|系统分类::营销实战|关键词:辞职信 批复 郭云平 李经理: 看了你的辞职信,原本只想签名批准,任由你去就算了,可是,看你这股认真的样子,就和你多说几句吧。

你来的这三个月成绩是有一点的,不过不足你自己也知道的了。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自己认为你帮到我了吗? 按照你的说法你想帮可是没有帮好,对吧!也就是说你没有帮上忙,所以就是你自己不辞职,我也要考虑你的去留问题,特别是现在其他的部门都投诉你。你没有来之前,公司一直风平浪静,可是你却要大搞革命,你要革谁的命,是其他部门经理的命,还是我的命?革命成功了,我损失家族的人情但不一定有太大的收获,风险我全部承担。这样的革命对我有意义吗? 你一个报告又一个申请的交给我,让我同意你的革命。我还是同意了,可是你呢?却给脸上鼻子。现在好了,都反对你,你自己说怎么办吧?我很想和你好好谈谈,可是我忙,你好像比我还要忙。

我请你来做什么?你说是做营销总监,其实我只想市场能够增量。你却将责任推到了其他部门上面。什么市场总监、销售经理、营销总监,我看都是为了一点:销量回款。你以为你是谁?我看我都要管不住你了。你想做毛泽东,我知道,你革命的目的就是:搞垮其他的部门经理,整走那些不买你的帐的老区域经理,推翻原来的制度,建立新制度,然后你带来你的一帮兄弟,左右我的产品市场。

算你说对了,我请你做营销总监,是因为你非得要这个名分,你的市场销售能力还行,也可以搞搞营销管理制度,对现有的情况起到一点平衡和督促的作用。我只想你做三件事: 一是编写一套营销管理制度,保证公司业务员管理得更加科学。你负责编写就行了,至于推行需要时间,你就不要管了,可是你却给个棒槌当真了。你用这个制度要求这个部门这样做,要求那个部门那样做,搞得这些部门经理都来告你的状,有的甚至说我引狼入室,你这个认真是没深没浅的。没有办法只好让你下市场了。

二是提升销售业绩,无论你以什么方法!现在的中国企业还谈不上什么战略规划,还没有到行业洗牌的时候,这一点,我还不比你这个毛头小子清楚吗?提升销量就会牺牲和透支市场吗?市场就需要搞掠夺式开发,因为中国市场的容量是最有潜力的。

三是多做广告少花钱。至于你用什么方法,我不管,只要把市场轰起来就行了。

刚来时,因为你不熟悉公司的市场,公司在试用期间把你放在一个区域蹲点使用,那时再让你了解公司。这一点,你应该能理解公司的良苦用心。

除了你来的时候我们谈了条件之后,你就没有详细的汇报过你的工作。我对你的了解也就是你自己所说的,可是你的革命让我很失望,你太不成熟了。至于你能做什么,后来我就怀疑了,你既然不找我谈,我也没有时间和必要找你,你就自己看着办,好自为之吧! 你不是有能力吗?你不是有力没处用吗?XX区域市场的帐务怎么没有收回来呢?K/A客户怎么没有开发成功呢? 财务说你得差旅费背书不清楚,日期地点和行程对不上。谁知道你怎么得罪了财务,我都要想财务汇报的啊!财务是我老婆在管啊! 你的那个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朋友很明显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想从我们公司搞些钱花的。可你却借此向公司申请费用,我当然不会批。

企业是个家庭,可是是我的家庭,你怎么也不可能是我的家庭成员。虽然你总是表白,可是我越来越不相信了。

你当时承诺业绩增长50%,利润提升50%,可是三个月了,还没有一点起色。反而把责任推到市场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你说市场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等支持配套职能部门不配合。如果作为一个营销总监连这点问题都搞不定,我怎么能重用你呢?你得罪了人,却说是我没有支持,这是什么话? 柳传志说过,做企业,就像撒土一样,撒一层土,把它夯实,再撒一层土,再把它夯实,层层撒土,层层夯实,企业就是这样的炼成的! 你不从实际出发,不做实事,怎么能够让其他部门认同你呢? 一个人这么说,我会根本不相信;如果两个人也都这么说,我还不能确定;但如果有十个人这么说,你就要考虑是怎么回事了;如果大家都这么说呢,你肯定有问题了。我也只好调动你的工作了。你连自己都不能自保,生存都是问题,还谈什么发展呢? 我的企业是家族企业,因为没有家族的支持,企业不可能发展这么快;也只有家族成员我才信得过。关于这其中的一些事情,我都知道,我只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谁过分了,我会制止的。

看了你的辞职信,我很为你感到遗憾!也许你应该多找我谈谈,毕竟你在某些方面还是可以的。不过,不是我不留你,是环境不留你啊!在你没有来之前,企业一直风平浪静的,现在却是乌烟瘴气的。

最后,我批准你辞职,但是,因为你没有能够履行我们当初签订的劳动协议而提前辞职,你将不能得到协议上面规定的奖金! 文章作者,鹰雁团队郭云平 营销总监辞职信的批复 ?? 办公室人员对号入座 **经理: 看了你的辞职信,原本只想签名批准,任由你去就算了,可是,看你这股认真的样子,就和你多说几句吧。

你来的这三个月成绩是有一点的,不过不足你自己也知道的了。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自己认为你帮到我了吗? 按照你的说法你想帮可是没有帮好,对吧!也就是说你没有帮上忙,所以就是你自己不辞职,我也要考虑你的去留问题,特别是现在其他的部门都投诉你。你没有来之前,公司一直风平浪静,可是你却要大搞革命,你要革谁的命,是其他部门经理的命,还是我的命?革命成功了,我损失家族的人情但不一定有太大的收获,风险我全部承担。这样的革命对我有意义吗? 你一个报告又一个申请的交给我,让我同意你的革命。我还是同意了,可是你呢?却给脸上鼻子。现在好了,都反对你,你自己说怎么办吧?我很想和你好好谈谈,可是我忙,你好像比我还要忙。

我请你来做什么?你说是做营销总监,其实我只想市场能够增量。你却将责任推到了其他部门上面。什么市场总监、销售经理、营销总监,我看都是为了一点:销量回款。你以为你是谁?我看我都要管不住你了。你想做毛泽东,我知道,你革命的目的就是:搞垮其他的部门经理,整走那些不买你的帐的老区域经理,推翻原来的制度,建立新制度,然后你带来你的一帮兄弟,左右我的产品市场。

算你说对了,我请你做营销总监,是因为你非得要这个名分,你的市场销售能力还行,也可以搞搞营销管理制度,对现有的情况起到一点平衡和督促的作用。我只想你做三件事: 一是编写一套营销管理制度,保证公司业务员管理得更加科学。你负责编写就行了,至于推行需要时间,你就不要管了,可是你却给个棒槌当真了。你用这个制度要求这个部门这样做,要求那个部门那样做,搞得这些部门经理都来告你的状,有的甚至说我引狼入室,你这个认真是没深没浅的。没有办法只好让你下市场了。

二是提升销售业绩,无论你以什么方法!现在的中国企业还谈不上什么战略规划,还没有到行业洗牌的时候,这一点,我还不比你这个毛头小子清楚吗?提升销量就会牺牲和透支市场吗?市场就需要搞掠夺式开发,因为中国市场的容量是最有潜力的。

三是多做广告少花钱。至于你用什么方法,我不管,只要把市场轰起来就行了。

刚来时,因为你不熟悉公司的市场,公司在试用期间把你放在一个区域蹲点使用,那时再让你了解公司。这一点,你应该能理解公司的良苦用心。

除了你来的时候我们谈了条件之后,你就没有详细的汇报过你的工作。我对你的了解也就是你自己所说的,可是你的革命让我很失望,你太不成熟了。至于你能做什么,后来我就怀疑了,你既然不找我谈,我也没有时间和必要找你,你就自己看着办,好自为之吧! 你不是有能力吗?你不是有力没处用吗?**区域市场的帐务怎么没有收回来呢?K/A客户怎么没有开发成功呢? 财务说你得差旅费背书不清楚,日期地点和行程对不上。谁知道你怎么得罪了财务,我都要想财务汇报的啊!财务是我老婆在管啊! 你的那个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朋友很明显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想从我们公司搞些钱花的。可你却借此向公司申请费用,我当然不会批。

企业是个家庭,可是是我的家庭,你怎么也不可能是我的家庭成员。虽然你总是表白,可是我越来越不相信了。

你当时承诺业绩增长50%,利润提升50%,可是三个月了,还没有一点起色。反而把责任推到市场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你说市场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等支持配套职能部门不配合。如果作为一个营销总监连这点问题都搞不定,我怎么能重用你呢?你得罪了人,却说是我没有支持,这是什么话? 柳传志说过,做企业,就像撒土一样,撒一层土,把它夯实,再撒一层土,再把它夯实,层层撒土,层层夯实,企业就是这样的炼成的! 你不从实际出发,不做实事,怎么能够让其他部门认同你呢? 一个人这么说,我会根本不相信;如果两个人也都这么说,我还不能确定;但如果有十个人这么说,你就要考虑是怎么回事了;如果大家都这么说呢,你肯定有问题了。我也只好调动你的工作了。你连自己都不能自保,生存都是问题,还谈什么发展呢? 我的企业是家族企业,因为没有家族的支持,企业不可能发展这么快;也只有家族成员我才信得过。关于这其中的一些事情,我都知道,我只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谁过分了,我会制止的。

看了你的辞职信,我很为你感到遗憾!也许你应该多找我谈谈,毕竟你在某些方面还是可以的。不过,不是我不留你,是环境不留你啊!在你没有来之前,企业一直风平浪静的,现在却是乌烟瘴气的。

最后,我批准你辞职,但是,因为你没有能够履行我们当初签订的劳动协议而提前辞职,你将不能得到协议上面规定的奖金!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C独家原创 1 / 19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