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业党建讲课稿】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建问题

加强非公企业党建? 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非公企业党建讲课稿 邓小平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一句千真万确的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建设是关键。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个大局服务的。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既是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又是一项充满新意、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与时俱进地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仅要勇于开拓创新,体现时代精神,而且要善于理性思考,把握内在规律,探索功能定位,拓宽发挥作用的途径。

??? 一、中国非公经济与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溯源 同志们知道,再过几天,就是我们建国60周年**。6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60年,是艰苦探索的60年。我们说毛主席领导我们站起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富起来,江泽民领导我们继往开来,胡锦涛领导我们走进新时代,这个说起来好象很“顺溜”,而实际上回眸60年,不长也不短,真正是波澜壮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对这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的艰辛探索,虽然没有血雨腥风,却也充满曲折,虽然我们目标明确、步履坚定,但道路崎岖,山回路转! 1949年10月1日,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热血沸腾,我们热火**,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处处公平的近乎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从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到现在,我们只做了三件事:革命、建设、改革开放。1949年之前,我们在革命。革谁的命?地主、资本家。大家知道,我们是一个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发达的国家,民族资本本来就不发达,而我们理解我们要建设的新中国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消灭资本家。

所以,解放后我们进行了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实际上也是革命。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该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也就是说在整个过渡时期要实现 “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三改”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即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当时毛泽东同志估计这个过渡时期,大约需要十八年,即三年恢复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加上三个五年计划。他认为中国“大约在五十年到七十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可以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大改造”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的重点。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到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 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顺利地开展和完成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那么,改造前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据统计,在1949年,中国共有资本主义工业企业12万3000个,生产总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3%。到了1952年,私有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约是80%,处于绝对优势,为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按照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1949年资本主义工业(不包括手工业)产值(包括自产自销和加工订货)68.2亿元,到1953年已达 130.9亿元,四年中翻了将近一番,但它们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则是迅速下降的。1949年占工业总产值的63.3%,到1953年已降到36.8%。1954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产值急剧下降,到 1956年全部消灭,中国800万人的私人财产被剥夺了。私有制,私营经济从此在中国消失,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当时的改造我们说既是成功的,也是残酷的——对当时的资本家而言。1953年,毛泽**确提出了对民族资产阶级“利用、限制、改造”的六字政策。他正式提出“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和消灭资产阶级,这就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毛泽东“一阔脸就变”**兵**下 岂敢争价**三面架机枪 只准走一方**惊弓之鸟 保命就好*白天敲锣打鼓,晚上痛哭流涕。实际上所谓“改造”就是革命,只不过是一场“温柔的革命”——只要你的财产,不要你的命,而且财产是公私合营,后来全部化公后给资本家定息十年。

解放初期,我们党执政掌权了,但是从全国来看,我们党的党员和党的组织都还在大力发展建设中,资本主义工商业是革命的对象,不可能建立党组织和发展党员,加之“三大改造”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被消灭,因此也不可能存在非公企业党建问题。

那么,这是第一个阶段,1949—1956,有非公经济存在,但没有非公经济党建,而且作为非公经济的民族资本在短时间内被消灭。

从1956年算起,到1978年,整整22年,非公经济在中国完全被消灭。(第二阶段)那么经过否定之否定,历史转了一圈,1978年12月2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们进入了改革开放、进入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

这一阶段我可以分两条线来看。一条线是非公经济的发展。

十年浩劫,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经济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邓小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指引下,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率先下海,赚到了第一桶金,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可能他们当初的初衷只不过是因为过去过度贫穷,只是想填饱肚子,改变一下不堪回首的现状。但是没想到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加上他们聪明过人的头脑再加上他们非同常人的胆略让他们发了,万元户,十万元户,到现在什么千万元户都是小 KS啦!从小打小闹到富甲一方……,发财发得让他们自己觉得都觉得有些惶恐。从不敢富到不敢露富,从小富到不敢大富,第一批下海的人经历了一段不平常的心理历程。

而中央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左的干扰,但是感谢邓小平,他始终目光炯炯,目标坚定,哪怕遇到“六四”风波,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崩溃这样严重的事件,他的信念始终没有丝毫动摇,他的方向始终没有丝毫改变!他的步履始终没有片刻停顿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基本路线不仅在他手上不能动摇,任何人他都不允许动摇!他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谁动摇谁就下台! 在法律上对这一块也进行了规范,给予私营企业、私有财产都以应有的地位。1988年6月3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在党的政策的允许、支持、鼓励、倡导并保护之下,民营经济、私有企业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锐不可当之势蓬勃发展,迅速占据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还多。2006 年11月17日,中华全国工商联发表2006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蓝皮书,1987年私营工业产值只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而到2005年年底,中国“规模以上内资民营工业企业”已经达到将近18万两千家。民营经济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这份报告预测民营经济到2010年可能会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5%,民营企业的数量可能达到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

当然,今天允许私营企业存在和发展,不是简单地回到对资改造以前的状况。今天的非公经济跟1956年以前的非公经济也是完全不同的。(是我们自己培养的) ??? 这是非公经济发展这条线。另一条线,就是非公经济党建这条线。我们也来看一看,这个也比较复杂,我把它划为三个时期:
一是否定并划为禁区时期。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邓小**巡,对非公领域党建问题基本上划为禁区。(中央9号文件:私营业主不能入党,已经入党的要劝退) 二是争议并进行探索时期。小平同志南巡后大大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对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探索。

三是突破并大力推进时期。

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上“三个代表”写进党章,对党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大大拓宽了党建领域。

中国共产党十六**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其中多项内容涉及民营企业。引人注目的是,党章在第三十二条中,新增加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主要任务的规定。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党章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又对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起保障作用,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力。十六大秘书处负责人就此解释说,作这样规定的主要考虑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这一领域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同非公有制企业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

那么,中国共产党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再到建国60年,我们一直在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艰辛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其间难免有曲折,有挫折。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我们曾经有过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

文革之后,我们开始调整我们的工作重点,而改革开放30年之时,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历史方位和执政规律。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在思考我们学走过的路程,在思考我们党的历史方位。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三大转变——小党、弱党、革命党,到大党、老党、执政党;
从创业到守业,从打江山到坐江山;
从领导革命到领导建设)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资本主义是消灭了穷人,大家都变成了富人;
社会主义是消灭了富人,大家都变成了穷人。阶级斗争,经济建设。三个代表。共产党依靠的力量,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劳动者,建设者。敌人,朋友;
穷人,富人。四个多样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出现多样化的趋势,经济体制在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在深刻变动,利益关系在深刻调整,人的思想在深刻变化。88年,60年,30年。小金字塔型社会、哑铃型社会、橄榄型社会。政权危机。

?? ?二、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发展轨迹 1、30年改革开放,首先出现了新“人”,新阶层的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以下六个新的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以及自由职业人员。这些人群的大量涌现为我国“两新组织”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强大的动力。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改变作坊式、家族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成为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除了基本阶级的分化与调整以外,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这些都对党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提出了挑战,并将对党的执政基础产生深远影响。

2、有了新的“人”之后,理所当然出现了新的利益集团,新的组织)——“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组织形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在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直线上升。由此,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了具有不同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不同利益要求的多层次社会群体,中国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我国社会分层化过程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它指伴随着新的经济形式或随着新的产业兴起而从基本阶层中分化出来的社会群体。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非公经济党建”不等于“‘两新组织’党建”。近年来,非公经济发展迅猛,“非公经济党建”、“‘两新组织’党建”这两个党建新名词常常见诸于新闻媒体,但是这两个名词空间作何解释,恐怕连专业人士也很难讲得全。

首先,“非公经济党建”是20世纪90年代中央组织部提出的,而“‘两新组织’党建”是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市委组织部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提出的。

“两新组织”指的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其中包括: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两新组织”;
还包括有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财务公司、房地产经纪、公证业、会计审计与统计咨询业、商业经纪与代理业、社会调查、其他信息咨询服务业等新社会组织。

新经济组织从狭义上讲是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统称,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业,非国家、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经济组织,等等。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新经济组织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同义词。新经济组织党建也就是非公经济组织党建。

3、新经济组织必须在党的领导之下,其党建工作得到日益重视,在逐步加强 (在国际上不要同美国斗,在中国不要和共产党斗,在家里不要同)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创造性地开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成效显著。目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数量大幅度增加,影响力明显增强,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明方向。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职责任务写入党章。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中央组织部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各级地方党委自觉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不断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数据·现状] 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村(社区)企联建、依托行业协会组建……各地采取多种方式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从2002年至2006年,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数量由9.9万个增长到17.8万个;
全国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比例达到94.2%。

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有18.7万户,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16.4万户。截至2006年底,全国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达到286.3万人,个体工商户中有党员81万人。

我市现有非公有制企业183家,其中有党员的企业142家,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企业53家,党员人数不足3个企业89家。目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建有5个党委,11个党总支,55个党支部。在全市12710名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中,有党员902人。

**经济开发区共落户项目及企业29家,18家企业正式投产。开发区共有党员165人,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有三盟机械、金津矿机、奋发印务、江峡机械、海联矿山、神舟纺织、青山环保、换甲山饮品、先行新能源、鸿浩机械等 10家,三力液压、金犀牛制衣、永燃机械、八宝纺织、嘉盛建材5家企业的党员挂靠在开发区机关党支部开展活动。

?[活动·作用] ?“党员示范车间”“党员示范班组”“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四川各级党组织建立各类示范岗1.6万多个,参与党员4.1万多人。福建**开展“关键岗位有党员、技术攻关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章”主题实践活动。

一些地方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还积极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如组织实施“关爱员工”计划,通过企业补贴、员工捐献等方式,募集爱心基金,落实帮扶资金,帮助生活困难党员和职工解决生病住院、子女上学等问题。

中共**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松组文【2007】39号),进一步明确了我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三个100%一个70%”的目标,即: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达到100%;符合条件建立党组织的企业100%建立党组织;向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系员达到100%;全市“五好”非公企业党组织达到70%以上。

[评价·赞誉] 广大职工群众普遍反映,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平常能够看出来,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危急关头能够豁出来”。许多业主和外商称赞共产党员是“最优秀的员工”“可靠的合作伙伴”。

另外,各地举办多种形式培训班,提高业主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有的业主发自内心地说:“没有企业党建工作,就没有企业奇迹发展的昨天,就没有昂首迈步的今天,也将没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 ?? ?三、非公经济党建存在的问题 新经济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它们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增强国民经济实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扩展就业渠道、加强社会民主法制建设 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证明,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新经济组织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此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大力推进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己成为形势所需。随着我国新经济组织的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引导促进新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由于新经济组织党建是一种新生事物,在思想观念上缺乏普遍的价值认同、在传统的基层党建体系中没有历史积淀、在现实的非公经济组织运作层面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在本身的角色定位上存在着一些模糊性,所以新经济组织党建的开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

1.思想观念上的困境。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首先要求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有明确的认识和自觉的意识,真正从内心接纳它。但从实际情况看,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利益各方对此都存在着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提升不到位的问题。

一是从领导层面看,少数地方和个别单位的一把手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没有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潜意识中存在轻视、忽视新经济社会组织的现象,借口任务重、工作忙,强调困难多,没有把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摆上应有位置;
有的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做好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工作上存在明显差距。由于领导的认识偏差,这些地方和单位的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很难开展起来,即使开展起来,也是凑凑热闹,应付交差。

二是从新经济社会组织层面看,一些业主存在“冷、拖、看”的思想(对建立党组织冷漠视之,对开展党建工作冷脸相待,能拖则拖,等待观望)。有的业主对党的方针、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认为企业是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的一切都要由“我”说了算,在自己的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是给自己套上了枷锁,是共产党要插手自己的生产经营,最终是要把自己的企业充公,担心党组织会成为与新经济社会组织对立的政治力量,干预经营决策,打乱正常生产秩序,削弱和制约他们的权利,因而本能地对党组织加以排斥,对设置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充满了敌意、排斥、 不接纳、不认可、不支持、不配合。有的业主认为党组织建立后,活动过多,会影响生产经营,加大管理成本,以消极、漠视甚至抵制的态度对待建党问题。由于业主“冷、拖、看”的思想误区,党的活动的触角很难延伸到这些新经济社会组织,致使党建工作出现了空白。

??? 三是从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层面看,少数党组织负责人有“弱化、畏难、羞怯”的倾向。面对新的形势,有的工作能力与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疏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致使“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比较突出。面对开展活动存在的困难,有的有畏难情绪,工作不知所措,畏手畏脚,致使党建工作打不开局面。面对这项全新的工作,有的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理不直气不壮,致使党建工作得不到业主和员工的认同。由于党组织负责人弱化、畏难、羞怯的倾向,这些新经济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难于上新台阶。

??? 四是从党员层面看,少数党员的理想信念有所滑坡。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本身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党员又是企业的雇工,真正给党员带来直接收益的是干好雇工的活,而不是参与党的活动与工作,因而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更看重的是职业生涯和工作业绩而不是政治发展和政治前途。有的故意隐瞒党员身份,不愿暴露身份,怕亮出身份惹麻烦,党员的光荣感不强;
有的存在“受雇于人就要受制于人”的“雇佣”意识,只顾埋头干活、挣钱,党员的政治责任感不强;
有的党员怕受组织约束,不按规定转接组织关系,党性原则不强。职工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观念淡薄、政治热情不高、政治参与不强,对党组织的工作接受程度低的问题。由于党员理想信念方面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

2.人力支持上的困境。这里所说的人力支持上的困境,就是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队伍和党务干部队伍在推进党建工作方面存在的困境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构成复杂、数量少、居住分散、流动性大,许多党员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不去主动转接组织关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经济效益和发展状况起伏大,这在高度开放和灵活的企业用工制度下,会直接导致 党员流动的常态化,无形之中增加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务干部几乎都是兼职,由于要把工作重心和大部分时间用到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他们很难再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尽心尽力去抓党务工作;
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选择和配备一个合适的党组织书记越来越难;
等等。

3.作用发挥上的困境。党组织的存在要以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为前提,但一些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在发挥作用方面却陷入了一些无法理清的困境之中。

一是混淆了“建党”与“党建”的关系。将发挥作用简单地理解为搞好党组织设置和多发展党员,而不去专心探索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机制方法,不专心去教育引导党员在职工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服务生产经营。

二是混淆了“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的关系。将发挥作用与生产经营对立起来,在生产经营之上之外谈党组织活动和保持党员先进性,使党建工作无法融入生产经营中,当然也就不为私营业主所认可。

三是混淆了“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关系。一些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发挥作用时不是以“调停人”的身份出现,而是出于各种目的去“拉偏架”,挑动职工群众与私营业主的矛盾纠纷,甚至公开站出来与私营业主直接对抗,成了运动员而不是裁判员。

四是混淆了“业主”与“雇员”的关系。产权关系直接决定领导关系,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把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老一套搬了过来,插手、干扰甚至企图左右私营业主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企图由雇员变身主人。这就加重了私营业主的反感和对党组织的戒备心理,给党的活动和发挥作用制造了人为障碍。

4.运行保障上的困境。

一是制度保障“空”。党章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没有明确的政治定位,只有一些原则性的工作要求、方针和发挥作用的规定,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机制程序规定,这就造成开展起工作来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二是经费保障“难”。一些地方党委虽然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实际到位的数量与需要差距太大;
基层党委、行业或部门党组织则没有能力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很多时候,经费保障的希望就寄托在私营业主身上。但大多数非公经济组织却没有党组织活动方面的预算,许多私营业主更是认为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关系不大,因而也不愿自觉地出钱支持。

三是领导体制保障“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领导体制往往直接影响工作成效。但从目前来看,由于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组建的专门负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管理的统一机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存在着多元和混乱的问题。

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路径设计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面,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 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新经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新经济社会组织和谐建设的根本要求。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切实抓好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近几年来,各地对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与机关、社区、农村、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相比,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还相对滞后,没能完全走出“边缘化”的境地,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 扎实推进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这是一项新的伟大实践。要以探索的勇气、开拓的气魄、创新的精神,努力实现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的跨越。

??? 1、建立“五项制度”,增强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保障力 一是要建立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度。要把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调抓、一级抓一级的责任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党建工作的巩固、规范和提高。

二要要建立齐抓共管制度。要采取“党政共抓、党群共抓、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举措,从领导体制上保证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工商、税务、金融和法律服务部门以及有关群众团体,要发挥整体职能,把部门的服务、管理、监督工作与推进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网络运行机制。

三是要建立党员激励制度。要通过这一制度的建立,增强党员的荣誉感,提高党员的责任意识。在人才交流中心和劳动力市场招工时,可规定党员求职者享有优先录用权;
在表彰先进时,可为企业党员职工设立专门奖项,提供适当的保险经费;
在解雇职工时,可规定解雇党员职工要征求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意见。

四是要建立服务新经济社会组织制度。要营造服务新经济社会组织,促进新经济社会组织发展的氛围,并形成相应的制度。要通过这一制度的建立,促使党政机关及其干部热心为新经济社会组织服务,从而激发业主真心实意地支持党建工作。

五是要建立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制度。要尽快出台制度,按职工年度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列入新经济社会组织财务计划,由党组织书记掌握审批;
县级以上党的组织部门要视情况应在党费中拨出专款,以增加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活动经费。

?? ?2、坚持“五支队伍”一起抓,增强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活力 一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成为生产经营的典范、推动发展的尖兵、促进和谐的楷模。

二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把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新经济社会党建工作一项关键性工作来抓,培育一支善懂经营、熟悉党务工作、热心思想政治工作、工作作风优良的党组织书记队伍,以一流的党组织书记、党组织书记的一流工作,推动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三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把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追求政治进步的优秀人才凝聚到党组织来,努力增强企业党组织的活力。

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业主队伍建设,加强对业主的团结、帮助、引导和教育工作,教育引导业主把自身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五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引导职工积极投身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去,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 ?3、发挥党组织的“五个作用”,增强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凝聚力 一是要发挥党组织的参谋作用。对关系国家、新经济社会组织、职工利益问题和关系企业发展方向问题以及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要发挥党组织的参谋作用,积极出谋划策,从而帮助业主形成正确决策,促进新经济社会组织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是要发挥党组织的协调作用。要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协调功能,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成为岗位上的“头雁”,不折不扣地完成本职工作。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要组织广大党员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带领员工克难攻坚,为新经济社会组织做出更多大更多的贡献。

三是要发挥党组织的凝聚作用。要发挥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密切联系员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员工心情更加舒畅更加乐意地辛勤劳动,不断增强新经济社会组织凝聚力和内在发展动力,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四是要发挥党组织的桥梁作用。要发挥党组织的桥梁作用,使党组织成为业主和员工的纽带,协调业主与员工建立新型的关系,尊重员工的劳动创造,正确处理劳资矛盾,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真正使业主成为员工更加尊重更加信赖的致富引路人。

五是要发挥党组织的导航作用。要发挥党组织的导航作用,引导业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真正使业主更加守法贡献最大。

??? 4、坚持“五个不断”,增强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影响力 一是要不断弘扬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主旋律。业主投资兴业的根本目的是希望获得利润,而获得利润的前提是能够顺利发展。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始终牢固树立抓党建促经济的意识,自觉地围绕促进企业发展开展党的活动,使党的组织活动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统一起来,增强工作活力。

二是要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新经济社会组织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对新增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要真正做到新增一个组建一个,培养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
对其它新经济社会组织,要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党组织。针对无党员的新经济社会组织,要通过派送党建工作指导员、招聘党员员工等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三是要不断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要围绕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党组织建设、有利于党员作用的发挥,坚持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原则,尊重业主的意愿,切实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县级党委以上新经济社会组织工委应直接管理一批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以探索有益经验,促进面上工作。

四是要不断创新活动载体。要围绕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的“五个好”目标要求,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突出重点和实效,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推动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向纵深开,增强党员意识、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党员“比成绩、比贡献”,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激发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的热情。

五是要不断深化以点带面工作。要充分利用典型带动、示范效应的工作方法,大力培育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典型,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营造“党组织争当先进,党员争当典型”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总结推广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努力培育一批,带动一片、影响一方的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不断增强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