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中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座谈会发言提纲

?在苏中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中共**市委书记? 陆晓声 (2013年5月9日) 2003年以来,地处沿江腹地的**市在沿江开发战略的拉动下,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2002年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由91.3亿元提高到512.36亿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3.55亿元提高到29.46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9129元、3710元提高到24165元、11827元。2010年以市为单位达到省原定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目标值。十年来,我市由以农业经济为主体逐步加快向工业化迈进。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32.5:31.3:36.2演进为2012年的15.9:43.4:40.7,工业经济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导力量。不锈钢制品、食品、机械铸造等三大产业集群集聚效应不断显现,总量占全市工业总量的80%以上,并涌现了以兴达为代表的一批规模骨干企业;
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5%;
以现代物流、乡村旅游等为代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以粮食生产连续10年获国家表彰、农副产品加工跻身全省百佳特色产业集群、建成省现代农业园区等为标志,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十年来,**交通实现了由历史上“无舟不行”到村村通公路的历史性转变。城乡居民的创业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达到47%,中心城市的规模和功能不断拓展和提升,以戴南、张郭为代表的重点镇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持续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十年来,在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上,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按照“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人文兴市”的发展思路,以重点突破推动整体提升, 重点是突出工业第一方略,注重从思想观念、决策部署、政策导向、要素保障、干部配备等方面入手,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以体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以增量扩张带动存量优化。严格环境保护,严把项目环保关口,坚决不上有污染的项目,并通过加大植树造林、退渔还湖、水环境整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民生优先,做到决策优先考虑民生需求、财政优先保障民生投入。

十年来,我们纵向比发展成效明显,但横向比差距仍然较大。地域广、人口多、人力资源丰富,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
形成了产业基础,但结构不优、新兴产业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地处里下河腹部、水网密布、生态优良,但环境承载受限、交通通达水平不高、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仍是加快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我们既面临宏观形势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益加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的严峻考验,也面临产业梯度转移、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拓展的广阔空间,面临省委省政府加快苏中崛起、促进苏中与苏北结合部加快发展及**市争创转型升级示范区等政策效应释放的巨大机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 我们将围绕调整后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策应沿江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人文兴市战略,在加快调整中放大后发优势,在加快转型中放大特色优势,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一是以抢抓政策机遇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加快崛起内生动力。**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为我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展了广阔空间。近期,省委、省政府立足苏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出台《关于促进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政策意见》目标明确具体,举措科学扎实,含金量极高。我们将积极策应、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借势发力,深入研究并用足、用好、用活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实现我市赶超跨越增强内生动力。坚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认清自己所肩负的重大使命,把省、市的战略意图贯彻到加快**发展的具体工作中去,让**全面快捷地享受到扶持政策的红利,真正把难得的机遇转化为发展的实际成效;
坚持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抓紧招引、发展一批符合上级要求、特色鲜明的优质项目,将省扶持政策真正转化为推动我市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二是以放大特色优势为基本取向,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立足**后发的实际,在找准定位中谋划发展思路、在发挥特色中加快科学发展、在放大优势中推进转型升级。突出提档升级拓展创新优势。围绕打造“千亿级不锈钢产业集群”的目标,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形势偏紧所形成的倒逼机制,在加大要素保障、财政扶持力度,引导企业优化管理,尽力保障企业平稳运行的同时, 大力度强化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鼓励引导规模骨干企业通过技改投入、科技创新、高端嫁接、股改上市等途径做大做强做优。突出产业融合打造竞争优势。挖掘整合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生态优势,推动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使无形优势有形化、潜在优势现实化、各类优势综合扩大化。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农业大市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支持开发区向食品产业园区转型。充分放大“千垛菜花”的品牌效应,加大得胜湖、大纵湖、徐马荒等湖泊湿地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坚持提升速度与提高质量并重,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举,以持续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为抓手,瞄准品牌食品、不锈钢制品、高端机械制造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强化精准化靶向招商选资,加大园区建设、要素配置和服务保障力度,力争在招引重大项目上取得突破,确保每年完成招商引资80亿元以上。三是实现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任务,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四化互动”的思路构筑增收产业支撑,让农民“进得了城、进得了镇、赚得到钱”。坚持工业主体地位,以工业经济的做大做强促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能力的不断增强,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统筹协调的要求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之间优质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围绕“水文一体、产城一体”的目标定位,加快县城发展。统筹市域城乡,推进戴南-张郭、安丰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特色镇建设,加快形成“一主两副多极”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持续推进村庄环境整治。重点加大交通建设投入力度,加速推进**“**达海”进程。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推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与经济实力同步提高。加快提升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完善保障水平更高、保障范围更广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完善风险评估、权益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机制和大调解工作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是以优化发展机制为支撑,进一步激发科学发展活力。结合地区发展特色,抓紧编制和实施中心城区、东南片区和东北片区综合发展规划,注重城乡区域特色差异,推进地区差别化发展,引导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在改革创新中健全制度、调优机制,健全完善差别考核评价目标管理机制,组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开展分类指导、分档竞赛,推动重点乡镇率先突破、带动全局,激励一般乡镇瞄准新标杆自我加压、奋力赶超,激发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精神,全面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发展路径等各个层面创新,有效应对挑战,科学破解难题,努力创造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业绩。

深入开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解三促”活动,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改进作风有关规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取得实际成效,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