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听课评语 语文课《鹿与狼的故事》听课有感

一节直抵学生心灵的语文课? ?? ——《鹿与狼的故事》听课有感 ?? 10月28日,我有幸聆听了**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志祥老师执教的《鹿和狼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他那妙趣横生、独具特色、具有“杂家味道的陈道明式”(**海副局长听后给予评价)的教学风格使人如沐春风,特别是课堂上直抵学生心灵的教学更让人油然起敬,感触颇深!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老师的课是站在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来整体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有机地进行了哲学启蒙的渗透与教育。

“使学生获得一种生活上必要工具的同时,更使学生的‘思想益正确而完善,情感益恳挚而缜密’,从而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社会公民。”(叶圣陶)真正体现了语文课堂对学生价值观引领的承载作用,是课改实施几年来具有引领高度的典型优质课例。

谈及哲学启蒙渗透,突出表现在学生对文本出现了认识偏差时,比如:认为“狼一定是凶暴残忍的、鹿一定是美丽善良的”,**老师没有直接给学生文本所揭示的道理,而是借助文本的多元性,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辩证的角度由浅入深地认识到:大自然的生态是人类不能随意介入的,狼吃鹿是为了种族的繁衍,鹿糟蹋森林,成为森林毁灭的罪魁祸首。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见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事物的两面性,初步学会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事物,从而达到对文本正确解读,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这种哲学渗透犹如一颗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随着知识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终将长成参天大树,最终内化为学生生命的价值取向,这不正是构成生命成长的重要元素之一吗? 其二,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老师在课堂上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思考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生命发展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一、??? 顺学而导,培养自信 哲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所有树叶都有相同的需要——阳光和雨露,成长中的儿童更需要心灵上的呵护与鼓励。在**老师的课堂上,我深深感悟到课堂上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使学生时刻处于指导、激励、唤醒状态。

“声音真好!还想听一遍”[师再给学生鞠躬、问号][恳切、自然,学生一下子接受了和蔼的**老师] “精彩!鼓掌!‘凄凉、心碎’你都做到了,真不简单!像他这样,读一读。”[被肯定的学生自信洋溢在脸上,其他同学模仿读出了效果] “这些句子都是同学们刚才的观点,请你边读边填,如果有困难可以举手,我来帮助你”[时刻不忘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 “我还是第一次碰到你这样的填法,再琢磨一下,如果还不通,我们再研究一下” …… 《学记》中有句名言:“教也者,常善而救其失者也。”**老师的课堂教学正是不断地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他们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信心。

二、质疑问难,锻炼思考 语文课要促进学生真正的语言能力,必须指导学生真正动脑筋,使之正确阅读,正确思考。进而言之,阅读教学的整体就是“锻炼思考”。**老师的教学就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阅读教学的本质,学生的思考力得到很好地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主动思考 镜头一:
师:出示“狼图”,让学生谈谈对狼的印象。

生1:狼是凶恶、残暴的动物;

生2:我知道“狼狈为奸”是互相勾结做坏事;

生3:我听说狼狈不堪、狼吞虎咽这些形容狼的词;

师:还有哪些词是写狼的? 生:狼心狗肺、狼子野心、如狼似虎、声名狼藉、引狼入室(这些形容狼的词语一股脑地出现在课堂上,学生义愤填膺,对狼可谓“恨之入骨”)。

镜头二:
师:出示了“鹿图”,说说对鹿的印象。

( 课堂上又涌现出了一大串诸如“温顺、善良、美丽、可爱” 等尽是赞美的词语) 学生在视觉刺激及直观语言的描述中地经历着激烈的对比思考,学生确信自己的认识是正确无误的。

镜头三:
师:在没有阅读文章之前,我和你们的感觉一样,但读后我却坚持‘狼是美丽善良的,而鹿是凶恶残忍的’,你们同意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1:“如果把美丽套在狼身上,而把凶恶用在鹿身上,老实说,您太离谱了!” 生2:“明明是狼吃鹿,怎么能说是美丽善良呢?” 生3:“您看,从狼的犬齿、鹿的毛色以及脸部来观察(一学生激动地用手势指着屏幕上的图片),您绝对是用词不当!” …… 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极度的“愤悱”状态!这便为整节课的主动阅读和深入思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环节的教学真可谓妙! 2、借助文本特点,引导深入思考 心理学家提出:阅读思考是读者的一种内省心理状态,有效地激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力。**老师科学地遵循学生的这一规律,以“还狼以公道”为阅读线索,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边思边写,在读、听、说、写的过程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镜头回放:(“为狼讨回公道”的起始环节) 1、出示狼群相互依偎的画面,给学生充分地观察和思考时间。

2、(音乐渲染)动情引读:“人类总说我们残忍。可是,对于森林来说,谁凶恶?对于六千多条狼的生命来说,谁残忍?谁能还我们一个公道?”(课堂寂静无声,学生明显地陷入新的思考。) 师:谁能?你能?你能?(沉默) 师:是猎人!是罗斯福!还是?(课堂仍是沉默) 师:再次出示“凶恶残忍”这个词语(带有双引号)。

师:除了“凶恶残忍”这个词外,此时,你觉得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给狼? 生1:“可以用美丽善良”;

生2:“可以用难逃厄运”;

生3:“可以用苟延残喘”;

生4:“可以用无辜,因为猎人用枪打死狼时,其实狼是很无辜的” 生5:“还可以用‘松杉葱郁’‘生机勃勃’这些词语”;

师:合适吗? 生5:“再合适不过了,因为“松杉葱郁”是形容植物长得很茂盛,而狼也是有生命的,他们由于松杉葱郁的树林”;

师:“我明白了,正因为凶恶的狼控制了鹿,保持了森林的生态平衡,才使凯巴伯森林——” 生(齐):“松杉葱郁,生机勃勃” 师:到此,有没有同学帮老师说一句话:**老师为什么固执地把‘美丽善良’送给狼?” 思索与交流很快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学生与自然的距离、学生与自我的距离,缩小了与文本、作者、自然、自我的差距,构建了健康阅读的思考空间。

3、拓展运用,引向生活 学以致用,读写结合有助于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以书信的形式代“狼”或“鹿”给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下令消灭狼,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写信是**老师课堂教学的又一精彩之处。仅从学生书信的落款来看,(“一只被狼追逐的鹿”、“一只绝笔的狼”、“一只幸运的还没有死的狼”等)就不难看出其思维已经被拓展到了一个更深、更广的纬度,学生的思考力再次得到了有效锤炼! 这样的课堂教学,让人时时感受着一种文本的张力和学生情感的张力。这一切,我想正是源于**老师的教学遵循了学生发展的个性,他找到了撬起学生能力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支点,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每个孩子潜在的灵性在发现、思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最后,与**老师商榷一点:在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能否不穿插点评,或者采用“窃窃私语”的方式与个别学生进行指导或交流,真正意义上为学生营造一个“静静”的思考空间,尊重课堂的每一个学习的个体,从而步入“静而生慧”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交流、点评,这样是否更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