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示范实施方案_建设美好家园新型示范社区实施方案

**市教育体育局 关于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 促进美好家园新型示范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建设美好家园新型示范社区,是市委市政府加快融入中原经济区**都市区的重要战略,是加快我市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重要决策,也是当前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这对进一步提升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既是好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

近年来,我市着力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积极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区域内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之间逐步呈现出了均衡发展的局面,让更多的学生公平地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为进一步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化,全面融入美好家园新型示范社区建设,现制定具体方案如下:
一、目前状况 (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和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坚持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办好每所学校”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统筹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区域内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之间逐步呈现出了均衡发展的局面,让更多的学生公平地享受到了优质 教育资源,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我市先后荣获“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市”、“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等荣誉称号。

我市城乡学校均衡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施设备配置方面基本无差别。全市初中和小学都配有图书室和一定数量的图书,教学仪器、音美器材分别达到省和国家二类标准,全市所有学校均配有班班通,初中均建有计算机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工程设施正常使用。二是校园校舍面积方面基本无差别。全市初中和小学生均用地面积分别为41.15平方米和25.71平方米;
初中和小学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11.67平方米和5.94平方米;
初中和小学学生宿舍生均使用面积分别为5.21平方米和4.93平方米;
初中全寄宿制学校生均建筑面积为17.31平方米;
全市初中和小学专用室配置达到规定标准,小学六室、初中九室配备齐全。学校厕所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寄宿制学校食堂符合卫生规范,生均面积达到规定标准。三是经费拨付方面基本无差别。高中生均公用经费2300元/年,初中生均公用经费800元/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590元/年,城乡学校拨付标准一致。同时,市财政及时足额拨付资金,确保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四是教师配备方面基本无差别。每年都招聘一定数量的教师,并规定新进教师第一年不留城、前三年不进城,招录的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任教,确保农村学校教师数量和素质。全市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均实行了绩效工资制度,城乡教师工资基本无差别。

五是招生政策方面基本无差别。高中推行“给初中分配名额,为高中均分生源”的招生办法,以“抓阄”的方式分配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坚持“相对就近、划片招生、免试入学”的招生原则,统一划定招生范围、统一录取新生、统一发放入学通知书,有效解决了学生及家长的择校难题。

(二)城乡教育差异 尽管我市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城乡教育仍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学校用地上,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规定,农村小学6班生均用地34平方米,12班生均用地29平方米,18班生均用地23平方米,24班生均用地20平方米;
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12班生均用地39平方米,18班生均用地39平方米,24班生均用地34平方米;
根据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地震灾后重建重建建筑设计导则》(教发〔2008〕26号)的要求:建议城市小学12班生均用地32.58平方米,18班生均用地27.27平方米,24班生均用地24.8平方米,30班生均用地24.29平方米;建议城市初级中学12班生均用地34.47平方米,18班生均用地29.31平方米,24班生均用地28.57平方米,30班生均用地26.31平方米。但是,目前城区和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生均用地面积达不到以上标准,如实验小学、苑陵中学、**镇柏树刘小学等,学校面积小、学生人数多,活动场地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是在学校硬件上,城区部分学校建有塑胶跑道,但农村中小学均未建设;
大部分学校配备有计算机教室,但部分农村学校未配备,还有一些学校计算机老化严重,亟待更新;
大多数农村学校的体育器材配备不足,急需补充;
城区和部分镇区“大班额”问题突出,虽然采取了积极措施,但由于城区和镇区人口不断增加,大班额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部分农村小学在新一轮布局调整中被撤并,学生上学相对较远。三是在师资力量上,城区初中和小学师生比分别为1:13和1:23,农村初中和小学师生比分别为1:10和1:17,城区教师负担相对较大;
全市小学教师男女比为1:1.59,初中教师男女比为1:1.22,高中教师男女比1:0.98,小学男教师相对较少;
全市小学、初中、高中35岁以下教师分别占36%、49.6%、69.4%,36岁-50岁教师分别占42%、40.8%、29.1%,50岁以上教师分别占22%、9.6%、1.5%,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
农村教师数量相对城区有所不足,部分学科教师配备不齐全,部分教师专业不对口,不能专业专任,部分小学仍存在教师“包班”现象。四是在教师待遇上,在城乡教师工资标准一致的前提下,向农村教师倾斜。自2008年开始,为农村边远学校教师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交通补助,自2009年开始将补助范围扩大到全部农村教师,自2012年9月开始,为所有农村教师每人每月发放90元的生活补贴。另外,在每年的评先表优中,坚持农村教师优先、条件放宽;
在职称晋升中,晋升高一级职称必须有农村教学一线经历。五是在教育经费上, 虽然城乡生均经费拨付标准一致,但部分农村小学由于规模小、学生人数少,造成学校经费总额偏少,运转紧张。六是在学生生活补助上,对在农村中小学寄宿的小学生、初中生每人每天分别补助生活费4元、5元,一方面切实减轻了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提高了寄宿学生在校的生活水平。

二、措施与方法 (一)继续推行“1+X”捆绑发展模式 积极探索实践“1+X”互助式捆绑发展模式,将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结为“城乡学校对口帮扶、教育教学资源共创共享、师资队伍合理流动”的教育共同体,采取“统一管理、捆绑考核”的办法,在教育教学、干部调配、师资安排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和评价,进一步从体制层面促进城乡教育互动,明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框架和方向,带动农村学校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 (二)逐步实行“大学区”制 由2到3个乡镇结成一个“大学区”,在学区内实施“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师培训、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通过开展“大学区”内校际交流、教师竞赛等活动,加强学区内学校的沟通交流,实现以优质带动薄弱,不断壮大学区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区内学校共同发展、均衡发展,从而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 (三)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和轮岗制度 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在县域内和“大学区”内,把优势学校的优秀校长和教师派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同时选派薄弱校的年轻校长与老师到优质校挂职锻炼。通过交流和轮岗,推进优质校长和教师资源共享,更加持久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从而提高校长和教师素质,提升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 (四)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 一方面,继续到国家重点师范院校招录“学历高、能力强、爱教育”的优秀毕业生,并在暑假招教工作中,在“阳光招教”政策的指导下,坚持招录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学一线,特别是农村一线,持续补充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引进一批在其他县市任教的优秀骨干教师,给予一定的优厚待遇,确保优秀教师引得进、留得住,从而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责任单位:市纪委 市教体局 市人社局 市编办 (五)改扩建新型社区原有小学、幼儿园 在新型社区规划建设中,有些社区是依托原有规模大、办学条件好的小学、幼儿园而规划建设的,但随着社区入住率的不断提高,社区内适龄学生不断增加,原有小学、幼儿园已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因此需要在新型社区建成后,根据社区规模,高标准 及时对服务该社区的原有小学、幼儿园进行改扩建,并全部配套建设标准化操场和塑胶跑道,健全各功能室、实验室,配齐配全各种教育教学设施,从硬件上和软件上加强新型社区原有小学、幼儿园建设,确保社区内居民在入住后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市规管局 市国土局 市财政局 市发改委 市教体局 各乡镇政府、办事处、管委会 (六)加强新型社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规划 建议**市美好家园新型示范社区建设工作指挥部,在规划新型社区时,依托现有规模相当、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幼儿园进行规划,并兼顾服务半径,既实现了科学规划,又避免了学校重复建设。不能在现有学校服务半径内选址的新型社区,要将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与新型社区同步规划,并充分考虑外来人口增加和人口出生小高峰等原因造成适龄学生增加的因素,严格执行《**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每二万人口的社区要建设一所三十六班规模的中学,每一万人口的社区要建设一所二十四班规模的小学,每五千人口的社区要建设六班规模的幼儿园。同时,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和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地震灾后重建重建建筑设计导则》(教发〔2008〕26号)的规定标准(农村小学6班生均用地34平方米,12班生均用地29平方米,18班生均用地23平方米,24班生均用地20平方米;
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12班生均用地 39平方米,18班生均用地39平方米,24班生均用地34平方米;
城市小学12班生均用地32.58平方米,18班生均用地27.27平方米,24班生均用地24.8平方米,30班生均用地24.29平方米;建议城市初级中学12班生均用地34.47平方米,18班生均用地29.31平方米,24班生均用地28.57平方米,30班生均用地26.31平方米),在新型社区中预留足够的教育用地。通过新型社区建设,促进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确保区域内义务教育在达标基础上高位均衡发展。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市规管局 市国土局 市财政局 市发改委 市教体局 各乡镇政府、办事处、管委会 (七)加大新型社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力度 新型社区中建设小学、幼儿园,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开发建设单位建设小学、幼儿园,应与新型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验收合格后,移交给市政府,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办。对于侵占教育规划用地或擅自将已建成的小学、幼儿园改作他用的,建议由相关部门联合执法,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依法给予处罚。另外一种模式是市政府建设小学、幼儿园,开发建设单位要保留足够数量教育预留用地,市财政应拨付资金,并与新型社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同时,对条件较好的新型社区,建议在经费拨付方面,给予必要的或一定比例的支持;
对规模较小的社区小学和幼儿园,建议实行保底经费运转,确保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市规管局 市国土局 市财政局 市发改委 市教体局 各乡镇政府、办事处、管委会 ? ? ? ?????????????????????????? 二〇一三年三月十六日 - 1 -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