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加强机关党的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及其特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首先是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的第七部分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即:“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不是国家领导人一时的心血来潮,既有实践的准备,又有深刻的理论思考。早在20世纪80年代,胡锦涛同志在担任**省委书记时,为了彻底改变**西部最贫穷落后的**地区的面貌,把该地区开辟为经济生态试验区,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0多年来**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87%,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都得到了和谐发展。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式上作了《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的重要讲话。他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由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党内国内就成为了热门话题。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题为《努力建立持久**、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向全世界推广从中国当代内政中演绎出来政治、社会和文化精华——“和谐世界”的理念。

胡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一战略举措,具有战略性、历史性和基础性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前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复**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我国的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又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仍很不**,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在这样复**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必须正确认识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只有把这些工作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提出的新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新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具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党要胜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从党的自身建设抓起。社会上的许多不和谐现象,都与党自身存在的不和谐或多或少有关,甚至有的根源就在于党自身。坦率地说,社会上的不和谐现象不太可惧,党自身的不和谐现象足以堪虑,社会要和谐,党必和谐之。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它与党的自身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深刻的含义正在于此。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我党建设成为廉洁的党。腐败是导致苏东国家共产党丢失政权的重要原因。当前,中国共产党实际上也正遭受腐败的威胁,腐败问题成为党自身不和谐的最大噪音,反腐败斗争已成为近年来中国一个高频话题。在1989年时,邓小平就指出:“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新的领导要首先抓这个问题。”惩治腐败,是邓小平郑重地留给我们党的政治遗嘱。从总体上看,现在反腐败斗争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体制和机制。要实行党务公开,增大公权运用的透明度,“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
要坚持反腐败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我党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党。党的活力,体现在党的先进性上,体现在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上,体现在广大党员参与党的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增强党的活力,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既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又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和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实行和落实党内民主,不应是少数党员干部的民主,而是全体党员的民主,它集中体现为全体党员享有“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使党员及时、完全地了解党内事务,使党员在纪律约束的范围内享有言论自由、参与议政的权利,使党员拥有通过民主选举选择干部的权利,使党员能够对其他党员包括党的干部拥有监督的权利。党内民主发展了,就能有力地推动社会民主的发展,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党牢牢树立合法执政的观念。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我们党执政必须注重合法性问题。合法性是当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合法性有三个要素,其一是执政党必须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戴;
其二是执政党能够遵循和贯彻进步的政治价值观;
其三是,执政党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并厉行法治。我们党要在全体党员和干部中深入进行合法性执政的教育,使合法性成为执政的灵魂和主旋律。党要在合法性的执政理念下,使党成为广泛联系群众的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获得人民群众对我们党执政始终如一的信任和支持,解决好党和群众关系的和谐问题。党要有提出正确、科学的政治价值观的理论创新能力,并依据正确、科学的政治价值观及时、有效地制定出治国之道、理政之策,推动社会发展,解决好党和社会关系的和谐问题。党没有越出法律之外活动的权力,也没有随意更改乃至破坏国家法律的权力,党必须在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解决好党和法律关系的和谐问题。只要我们党抓好自身建设,实现了党群、党社和党法之间的和谐关系,那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会顺利的多。

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加强党机关的建设 (一)强化核心,着力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强化核心,就是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要求,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推进机关党建工作走上更高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强化核心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保障。

首先,机关党组织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机关党员干部,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加强机关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堡垒。

其次,必须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领导班子是关键,要把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从而更加自觉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抓好落实。

第三,必须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把机关党组织建设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以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途上,在面临复杂矛盾和困难中,经受住新的考验和锻炼。

(二)增强信心,着力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树立信心,就是要充分发扬我们党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优良传统,想方设法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努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树立勇往直前的必胜信心,培育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机关各级党的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搞好宣传教育,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广大人民群众主动树立信心,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努力团结在各级党组织周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服务中心.着力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服务中心,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物质财富,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从而消除产生不和谐因素的主要原因。机关各级党的组织都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的第一要务,这是党的性质和纲领决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机关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和服从服务于发展,把“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体现在机关党建各项工作任务中,使机关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主动融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中。要找准位置,选好载体,不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年、四个好支部建设等活动。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发展服务,从而在服务发展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凝聚民心,着力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凝聚民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始终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所在。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贯彻落实到机关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要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做到高效、清廉、为民、务实;
要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要坚决防止和克服机关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影响发展软环境的现象。要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切实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切实维护好机关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群众,不能脱离实际,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最高标准,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实事。机关各级党的组织都要做聚民心,暖民心,得民心的事,使群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