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2017共青团改革方案

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团中央、教育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学校共青团改革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基本要求,围绕学校“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中心工作,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按照“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的基本原则,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为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不懈奋斗,努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改革措施 (一)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1.改革完善领导机构设置。以淡化机关意识、增强群众性的理念,将共青团的各项业务职能融入学生成长成才过程。校团委实行“职能部室+团学组织中心”的工作机构模式,设置组织宣传部、社会实践部、创新创业部、校园文化部4个工作机构及青年思想教育中心、青年传媒中心等团学组织工作中心。支持和鼓励基层团组织按照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等主要任务,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工作机构,不断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2.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落实全团“大宣传大调研”“常态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1+100’)”等工作要求,密切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全体专兼职团干部每年直接联系至少1个基层团支部和100名普通青年,每学期至少指导并参加1次主题团日活动,至少给基层团支部上1次团课。每学期至少组织联系普通团员青年开展专题讨论2次,倾听青年一线的情况、困难和诉求,梳理分析青年对共青团的意见建议,并给予及时反馈。校团委每月至少走访1个团工委,调研基层团的工作情况,了解实际困难,交流促进工作。建立健全共青团工作活动开展“众创众筹众评”制度,通过项目化的征集招标、申办领办等方式,使青年师生更多参与到团工作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鼓励二级学院团工委承办校级共青团活动。

3.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明确共青团不同层级组织的核心任务,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促进“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一院一品”“博学杯”“挑战杯”“社会实践”“三走”等项目的运行规范和内涵提升,着力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工作品牌;
建立健全共青团评价考核制度,努力实现共青团各级组织间工作审批、指令发布、信息交流的科学层级化和有效扁平化,注重运用新媒体手段指导和推动工作;
加强共青团的制度和规范建设,建立团学工作资料库,注重对基层组织的支持与指导,促进工作有制可循、有序开展。

(二)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4.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校党委领导下,构建以校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的“一心双环”新格局。严格执行《西安财经学院学生委员会章程》《西安财经学院社团联合会章程》《西安财经学院社团管理办法》,校团委履行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校学生会明确1名主席团成员负责学生社团工作,配合团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
加强各二级学院团工委对同级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的指导及校学生会对二级学院学生会指导服务,进一步推动各级学生会组织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5.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执行学校和二级学院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学校团代会每5年召开一次,二级学院团代会每3年召开一次,坚决杜绝不按时召开的现象。增强团员代表性,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实现比例不低于70%的目标;
畅通代表参与渠道,充分听取代表意见,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建立校级和二级学院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

坚持团内民主,建立健全基层团支部直接选举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学院团工委在经同级党组织同意的提名人选中差额选举产生委员会成员和书记、副书记。

6.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强化研究生团组织建设,加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夯实本科生团建基础,推进社团建团,探索宿舍建团、实验室建团、网络建团等,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
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按照“形象立起来,支部活起来、服务实起来、品牌亮起来”的思路,深入实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开展“四好支部”评选表彰工作,切实提升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7.严肃团的组织生活。贯彻落实《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三会两制一课”实施细则》(试行)精神,团支部定期召开团员大会,经常召开团支部委员会议,每年集中开展团员教育评议工作,评议结果作为年度团籍注册、团内评选表彰、“推优入党”的重要依据。每个团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要作为普通团员编入一个团支部,带头参加团的组织生活。

8.严明团的纪律。团干部、团员和团组织必须严格按照团章要求,执行各项团内制度规定,严格落实团内请示报告制度,二级学院团工委每半年要向校级团组织正式报告1次,重大决策必须随时请示报告。校团委领导班子要切实承担起团内监督的主体责任,各级团组织主要负责人要作为第一责任人,把从严治团的责任传导到位,对从严治团责任落实不力的团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要严肃问责。

(三)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9.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广泛开展“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主题团日”“我的中国梦”等思想引领品牌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四个自信”,增进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力度,提升师资库和理论课程体系建设水平;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中,通过打造精品文化实现文化育人;
针对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和青年教工等不同人群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活动,促进思想价值的针对性引导和全面引领。

10.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围绕学校育人中心工作,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针对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借鉴“第一课堂”的做法,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机构合作,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工作的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从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合拓展,客观记录、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11.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大对学校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积极动员和整合校内、社会等方面资源,推进实施“学生导师计划”“善爱生命阳光护航”“千校万岗”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行动、节假日送温暖等工作,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积极融入社会。

12.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学生权益的收集和反馈渠道,将学生代表提案制度常规化、机制化。探索在学校、二级学院、班级等团的组织中设立权益部长。进一步推动校团委与二级学院团工委、团支部的对接,依托学生座谈会、提案工作等力量,形成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桥梁,为学生权益保障提供服务。

13.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结合“智慧团建”系统实施,实现学校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做好一年一度的团员信息统计和各级团组织工作手册,并进行电子化归档。加快共青团工作向互联网战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战略理念和整体格局。以“青春西财”新媒体工作群组和“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为抓手,打造微信、微博、QQ、贴吧、网站等新媒体阵地集群。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研发和推广优秀内容产品,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发挥“网络文明志愿者”“网络宣传员”队伍作用,把握网络思想引导的主动权,引导团员青年弘扬主旋律。

以“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为依托,按照“加强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功能内容建设、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与重点工作整合、推动强化工作保障”的思路,与已有的学生维权平台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将“青年之声”平台建设成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的统一品牌和重要窗口。

(四)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 14.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校团委班子采用“1+1+X”的模式进行配备,1人为专职书记,1人为专职副书记,从青年教师、机关干部队伍中选拔2-3名兼职或挂职副书记,从学生骨干中选拔1-2名兼职副书记。二级学院团工委实行“1+X”的模式进行配备,1人为专职书记,从青年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中选拔若干名兼职副书记。挂职、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对应行政级别;
挂职干部只转组织关系、不转行政关系,兼职干部根据工作需要予以灵活掌握。从严选拔、从严管理共青团干部,根据专职、兼职干部承担的不同工作任务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

15.完善团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加强校院两级学生干部分层培养培训体系,制定相应的任期考核机制,注重团干部的培训工作,每学年举行校内集中培训至少1-2次,鼓励校院两级团干部参与校外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团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结合团干部绩效评价、能力特长等,逐步完善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骨干队伍。

继续做好校团委青年工作课题研究工作,结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建立健全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校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课题发布和成果遴选机制,同时积极参与团中央、团省委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加强与校内外有关部门、科研机构等方面合作,做好全方位的保障服务,引导团干部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自身工作水平。

(五)改革强化保障支持 16.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在校院两级党政会议中明确列入共青团工作的专题内容。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校院两级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占比不低于10%。明确1名学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1名副校长联系共青团工作;
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

完善学校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

同级党组织确定校级和二级学院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任免等事项,应事先向团的上级组织征求意见。

将“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二级学院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将推优纳入学校党员发展工作规划。

17.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校团委书记按学校处级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校团委各职能科室、各二级学院团工委书记为专职团干部的,按学校科级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校团委的领导职数、专职干部编制数参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青办发〔2017〕12号)执行,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增加校团委专职干部编制。为保证学生活动场地的使用管理,设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灯光音响、专业机械等),按学校人事政策给予与岗位匹配的工资待遇。学校按照青年教工、学生人数足额划拨校团委工作经费,并在现有经费基础上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合理同步上调。各二级学院要保证团工委的工作经费。

三、组织实施 本方案由校党委制定下发,由校团委牵头,各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协同实施,方案落实执行情况纳入各二级学院党委、相关部门和各级团组织的考核内容,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制度执行到位。

校团委要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二级学院团工委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并组织实施,遇到问题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