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部编版语文的阅读教学_浅谈语文阅读教学分步走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分步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会有一个疑问:语文教什么?在我们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应试成了主要的目标。语文课被我们上成了习题练习课,一篇篇文字优美的文章被我们分析得支离破碎。语文课上看到的不是欣赏的表情而是一张张苦思冥想的脸,语文再也没什么美感。

叶老先生说过:“学习国文应该认定两个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语文语文,就该是“语”和“文”,即阅读和写作。在新课程标准中提过:“语文教学应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作为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阅读教学应当作为我们关注点之一。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阅读,尤其是中学语文阅读应该做好四个环节:朗读、精读、泛读、仿写,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课本中主要安排了安排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等几个部分,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阅读,加强四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培养好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 朗读 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语感是一种重要的语文修养,是在长期阅读中所形成的直接迅速感受言语文字的能力。除了阅读还有我们长期的实际经验,叶圣陶说过:“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月色》中有“袅娜”一词,按词典作“柔软细长”解,缺乏语感,也难运用。但如果联系?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条体态、迎风婆娑摆动的杨柳枝、神话中仙子的飘带等,“袅娜”便有了具体、生动、真?切的语感。语文学习中的很多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就像我们所说的“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需要我们学生自己反复朗读,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获得感知;
朗读要注重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朗读的方式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文章选取不同的朗读方式。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朗读,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是能有感情的朗诵到位的话,学生自然就会被带入文章意境中,甚至有时学生能当场背诵。其次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自我感受角色。比如学习影视文学剧本,就可以分角色朗读,像《城南旧事》,配上音乐,学生自然就会体会人物的形象。还可以多组织学生举行一些朗诵比赛,比如诗歌比如散文,记得五一二大地震时,学校就组织了朗诵比赛,学生在朗诵过程中,很多人会情不自禁泪流满面,感染了每一个人。

二、???????? 精读 精读是在朗读的基础上更深一步的阅读方法,是讲读课文时经常使用的一种阅读方法。精读就是仔细研读。主要体现在“精”和“研”上。要求细细咀嚼,精细全面。精读既要了解文章形式,又要掌握文章内容;
既要仔细理解文章字词句篇的表层含义,又要深究其深层含义;
既要把握整体,又要重视局部细节;
要在明白内容的基础上明确写作特点。

  例如《**月色》中第四段描写荷花的句子:“曲曲折折的**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首先我们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想象把叶子和芭蕾舞女联想起来,眼前展现出朱自清先生所描写的**:**里满眼是繁茂的荷叶,片片相连,出水很高,这才像舞女的裙,由静态转化为动态,使**充满了生机。其次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将《**月色》与《荷花淀》两文中的荷叶荷花进行比较。朱自清先生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孙犁先生却把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把荷花比作监视白洋淀的“哨兵”,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同样的事物为何有不同的感受。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们明白了一个是以美景反衬不平静的心情,一个是以庄严之景显示军民同仇敌忾的心情。

总之,我们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思考能力,通过精读,提升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三、???????? 泛读 泛读指的是广泛地阅读,通常指一般性阅读,可以读各种文章。

东晋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唐朝诗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北宋文毫苏**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都是此证。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大部分来自课外,来自课内的只是一小部分。广泛地阅读,可以博采众长,厚积才能薄发。

一个学生好的写作能力,往往不是来自课堂。所以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泛读的书本可以是《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必读书目,如学校发的泛读课本、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外国的名著,也可以是好的报刊杂志等等。总之读书可以读百家,但要求思想内容健康,不能让学生受消极甚至反动思想,“黄毒”的影响。

学生应该像蜜蜂一样广采百花,才能酿出好的蜜。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配合,力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仿写 在阅读的基础上还要教会学生进行仿写。仿写是指仿照例子写句子,要求修改后的句意与原句意要相符。仿写时应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著名文学家茅盾说过:“模仿是创新的基础。”仿写的过程就是揣摩思考的过程。仿写时应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老师指导学生仿写时要加以点拨,教会学生先模仿,后创新,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通过仿写,学生可以逐步领会到阅读中所体会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兴趣。

所以“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会吸收,才有表达。

总而言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始终将有效的阅读方法贯穿其中,通过朗读、精读、泛读、仿写各种方法,就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学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