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论文: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下一句是啥

教育原理论文:因材施教 ——? 生环学院??? 09级化学师范1班?? 于丛军???? 090123361 有一个少年,除了喜欢跟各种动物玩耍外,对其他事情都不感兴趣,他的学习很糟糕。有一次父亲对他说:“除了射猎、玩狗和捕捉老鼠外,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将来你不仅会给自己,还会给全家丢脸。” 还有一个少年,从小反应慢,还有个怪癖,凡事爱刨根问底。除了自己母亲外,没有一个人对此感到满意。他的第一个老师说他脑子“糊涂”,父亲则要他相信自己是个“笨蛋”,他的校长也曾警告说,他“将一事无成”。还有一个少年,从学校毕业时,只记住教科书中的一些文学警句,读和写的能力仍很低,而且他很少与人交流。还有一个少年,除了绘画,其他学科都不愿学,因此学业长进缓慢。他10岁离开学校时,读书和写字几乎都不会。为了辅导他升中学,父亲戚请了一名家庭教师。可他死活不肯学数学,弄得老师对他失去信心,不得不中止辅导。

这些少年现在在我们看来,都是一些问题少年。用老师的话说,他们的未来令人担忧。但有些事情总是很戏剧性:第一个少年就是达尔文,他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并于1831年参加了皇家海军比格尔号船组织的远洋航行。他的这次航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科学探索。他用沿途获得的各种发现创立了他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二个少年是爱迪生,在母亲的指导下,他很小就开始阅读科学书籍,并从事实用发明。后来,他获得了一千多项发明的专利权,为人类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第三个少年是福特,他从小就显示出观察机器内部结构的才能,他曾为父亲修好农场的机械,还为同班同学表演如何制作水车和蒸机,后来建立了福特汽车公司。最后一个少年是毕加索,他坚持绘画,最后成为了一代大师。

我们的老祖宗曾经留给我们一句话,在今天我们谈论这句话的频率似乎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离这句话却越来越远。它就是“因材施教”。

当小学时候,老师根据学习成绩排座位时,当小学老师狠狠地否定了我可能很幼稚的答案时,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当初中的语数外老师占用了所有的体育课、音乐课、劳技课时,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当高中老师说“高考就是唯一,谁考第一,我请他吃饭”时,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当父母教导我们要一门心思读书、少干与学习无关的事时,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当很多同学高考完后报志愿时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专业,很多听父母的报一个热门的有前景的专业时,我 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当辅导员给我们上了那么多人际关系的讲座、礼仪的讲座、全面发展的讲座时,我又始思考这个问题;
当去问老师一个问题得到老师的回应是“这个题考试是不会出的”时,我再次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的教育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就是好事;
在老师眼中,教学的目的就是考试,好学生的标准就是高分;
在辅导员眼中,注重卫生、讲究礼仪、不穿奇装异服、不留怪异发型、不打架、心里除了学习就是党,这样就是好学生。

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已经出错了。真正的教育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分,并朝着自己的天分成长。而不是以学校和社会为出发点培养一群特定模式的学生。

有时感觉我们的教育似乎一直在倒退。翻看以前的历史,朱自清1916年报考北京大学预科,数学只有0分,但作文写得非常漂亮,文字优美,情感细腻,得了满分,所以被成功录取。罗家伦1917年投考北京大学文科,恰逢胡适判阅其作文试卷,毫不犹豫地给他打了满分,并向学校招生委员会荐才。可校委们查看罗家伦的成绩单后大吃一惊。原来,罗家伦的数学成绩竟然是0分,钱钟书于1929年报考清华大学,其考试成绩国文、英文俱佳,据说英文是满分、国文接近满分,但数学却只有15分。按说这种情况是不能录取的,但主考老师汇报了当时的清华校长罗家伦,还有季羡林,据季老的得意门生、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披露,季老小时候文理偏科严重。1930年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只考了4分。

老师总爱说差学生、优秀学生,但我认为根本没有差学生和好学生之分,因为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点、独特点、突出点、优秀点。非要把学生作比较就违背了教育原则。所以我一直认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不应该一视同仁,而是应该偏向,偏向每一个同学。因为一视同仁是一种冷漠,是一种不负责任。偏向才是真正爱学生、了解学生。

总之,教育应该促进人的发展,教育应该帮助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教育应该让人学会做精神贵族而不是精神附庸。优秀的老师应该交会学生独立思考、坚持自己的兴趣和想法。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