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微信最新手机版本_让班级微信群回归家校合作的本义

指尖上的零距离 -让班级微信群回归家校合作的本义 内容摘要:家校合作是学生健康成长极其重要的条件,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网络家校合作”正逐渐成为当下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重要沟通渠道,其中班级微信群以较强的便捷性、互动性等优势成为各中小学家校合作的主阵地,但作为一个主要以家长为重要主体,教师参与的信息分享群和网络互动群,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微信群在实际运行中渐渐变味,微信群真正发挥的作用有多少,家长对家校互动的热情和满意度怎么样,如何才能使微信群更好地服务于家校合作,更好地促进家校教育协同发展。本文主要以小学、幼儿园的班级微信群为主要研究载体,借助教师、家长访谈结果来审视当下家校微信群在家校互动中的现状。然后,根据网络家校合作的实际情况及家长访谈的结果,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希望为参与网络家校合作的学校、教师和家庭提供借鉴,以提高家长满意度、促进网络家校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班级微信群 现状 回归本义 一、班级微信群的尴尬现状 随着“互联网+”理念的不断深入,网络家校合作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重视。当前微信功能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班级微信群”逐渐成为了大多数学校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该平台大多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和运行,以家长为主体,各科任课教师被邀请参与,而对于互联网意识强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来说,教师也已经成为微信群的重要主体力量。通过该交流平台,教师和家长完全可以通过动动指尖,即可在第一时间发布、共享学校各类信息和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该平台,教师、家长可以实现沟通互动零距离。毫无疑问,这种改变创造了更多的交流价值,比如家长之间在微信群里的交流,会带来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传递养育孩子的隐性知识;
又比如教师可以相当便利的获得学生在教学、课外活动等多方面的信息反馈。但通过笔者走访部分家长和老师,我们看到了班级微信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已经有所变味。

(一)无关交流“喧宾夺主” 微信群为言论自由提供了空间,但也为各种负面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在这里,家长、教师的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交织在一起,和气中有暗流,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争斗、猜忌,带来恩怨。如果广大家长和教师看不到微信群与现实世界相通的复杂性,以及网络对现实情况的无形放大,意识不到自己的一些网络言论给他人带来的无形伤害,就会在发声时少一分克制,多一份放任。越来越多的家长与教师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走访中发现,家长王女士抱怨经常被微信群里的聊天刷屏。“一不小心就发现190多条未读消息,都无关痛痒,看了觉得浪费时间”,她只能把群消息设置成了消息免打扰。但由于微信群也会公布重要的通知,真的屏蔽了微信群,又让她感到很焦虑。在城区的一所小学里,数学李老师就表示班里有家长爱晒孩子,不太考虑其他家长的感受。比如,几个孩子一起参加竞赛,获奖孩子的家长就狂晒得奖照,一个劲夸自家娃,“一般这个时候,群里都鸦雀无声。” 许老师笑着说,我们欢迎家长晒好的学习方法,但一个劲晒孩子的家长,还是希望他们能更低调些。

(二)家长之间“明争暗斗” 还有让部分家长难以接受的是,有家长整天炫富,“一会说自己买了套新房子,一会又说请了高价钢琴大师教女儿钢琴。”该网友表示,儿子只是普通公办幼儿园,大家都是“脚碰脚”的经济水平,不要再幼稚到觉得自己比人家的生活好到哪里去。由于教师的身份特殊,几乎每个家校微信群都存在家长“拍马屁”。

“自从今天有位家长一大早扔了个红包后,家校群已被红包沦陷了。校长得知后规定,所有老师都不准抢红包。”儿子刚上小学的一位妈妈表示,老师每一条朋友圈下面,家长除了点赞,为了给老师留下好印象还争相留言,“而且字数都很多,经常两条就占了满屏,主动表示要配合老师的工作,真是太拼了!” (三)教师个人身心疲惫 对教师来说,班级微信群是把双刃剑,便利了工作,也带来了困扰。首当其冲的,就是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额外占用了休息时间。市区某幼儿园张老师表示,本来工作8小时内,老师需要上课、改作业、开会、做教研,“就像打仗一样”,而班级微信群建立后,自己不得不花下班时间去维护。张老师表示,每天晚饭时间最容易收到家长的集中询问,家人常常抱怨,这个点老发微信,家里也不要管了。每天晚上十点后,仍会收到家长的询问微信, “只要没睡着,一般都是要回的,还要考虑措辞,确实拖长了我们的工作时间。”此外,张老师还体会到,在微信群内,家长的想法容易互相传染,并抱团向老师施压,影响自己开展工作。一次,张老师在群里布置作业,有家长立即跳出说作业怎么那么多,引起了家长争相讨论。“其实,我们作业都严格按照课改标准执行,作业多,可能是几天的量积压在一起布置,但家长往往在搞不清状况,就先发表意见,别的家长也许原本没这想法,但群里就被带动了。”张老师说。

二、如何让变味的班级微信群回归本义 以家校合作的视角来审视,班级微信群建立的初衷应是交流孩子教育信息、助力教学信息公开透明,减少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加强家校互信度。但很多事情,往往出发点是好的,在实际当中却容易变味甚至跑偏,背离了初衷。应该看到,其间暴露的各种弊端,终究小于这类信息交流平台带来的有利之处,因而不能成为取消、屏蔽微信群的理由,否则就是因噎废食。班级微信群也是这样,那么如何让变味的班级微信群回归本义呢? (一)教师应发挥引导者作用,着力规范化管理班级微信群。

一是共同商讨定群规。很多班级群,老师都是群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制订一个人人必须遵守的群规,同时要主动引导积极的群风,把握群成员之间讨论交流的方向和边界,对越界的家长多提醒、多批评,实在不行,对个别害群之马该踢的就要踢出去。二是精准分类促交流。针对班级微信群围绕孩子学习成长涉及的话题多信息量大的问题,且各个家长对各自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要求、兴趣不一,所以有必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由家长牵头开展某项主题的交流活动,通过这种点对点、有针对性地交流,既强化了专题交流和讨论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效率。三是重视模范成员的引领。作为一个家校联系沟通的重要网络平台,最为重要和广泛的主体还是家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社会工作参与水平都有所差异,作为教师,尤其是教师群主,应当一视同仁,以平等姿态对待各家长的优点与不足。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注重在群体中寻找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家长进行适当鼓励和表扬,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和强化班级微信群的良好氛围,最终促使家校沟通能更加健康、持续发展下去。

(二)家长应发挥桥梁作用,演好自己的角色。

班级微信群其实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圈子,家长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现实社会是一样。身处该群,首先是一个社会公民,就应该以一个社会公民的道德、礼仪等约束自己的言行。炫富、攀比等现象的发生,其实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一个人本身的素养和精神品质有多高,这种功力、浮躁的社会风气是不适合在家校互动群里出现的。其次是学生家长,作为家长,言行举止不仅代表个人,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孩子的形象,你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班级群,自己是家长的身份,大家是为了孩子而聚在一起,不要做与身份不符的事情。家长在这个群里需要做得更多的是学习和交流,关于孩子学习成长教育的经验。第三是孩子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父母,你在群里所获得的信息,关于教师对于孩子的,关于学校对于孩子教育的,包括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有价值的信息,作为父母,应该科学的艺术的反馈给孩子,让孩子在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班级群就是一个小社会,让班级群风清气正起来,说不定也能在无形中提高部分人的素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呢。

(三)学校应发挥统筹谋划作用,科学全面评估班级微信群在家校合作中的辅助作用。

家校微信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醒我们,不能把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希望都寄托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它看起来非常便捷,但引发的一些新问题可能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比如说,当家长、教师都沉湎于网络平台这种快捷的交流方式时,家校沟通的质量就令人担忧。无论何时何地,面对面的沟通都是必要且无可替代的。在一些中小学,类似家长委员会这样的家校沟通机制原本就没能很好地发挥应有作用,如果再任由网络虚拟平台“占领高地”,与我们致力于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初衷,恐怕只会背道而驰。

三、结语 班级微信群,为家校沟通提供了广阔空间,微信群的清净,应由家长和教师共同维护,也应由两者共担责任。在互联网时代,“自由但不能放任”,这应该是在公开平台发声的基本准则,在班级微信群里,它同样适用。要实现广大家长和教师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里自由而有限度的发言,营造风清气正的班级微信群,既离不开教师主体力量的引导,离不开有关平台治理和有效发言规则的制定,参与者自身意识和素养的提高, 更需要学校与社会共同努力,积极谋划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之道。

参考文献:
[1]周利群. 《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2012 [2]杨艳 《有效家校合作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