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总结

加快科技创新?? 促进成果转化 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工作总结 近年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工业兴市主战略,积极实施五大科技专项行动,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生了一批重要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我市科技创新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围绕项目建设,着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项目是科技部门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支持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们按照“项目立局”的指导思想,立足我市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风机制造、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特色,抓好科技项目的培育、立项和组织实施,使项目实施与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机结合,发挥了较好示范效应。

1、加大项目申报力度。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深入推进,国家和省级财政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我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十一五”期间,全市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新产品研发等领域,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产品关联度大和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期间共组织申报省以上各类科技项目202项,批准立项成功申报省以上科技项目 140项,对上争取科技经费5500多万元,是“十五”时期的5倍,其中组织申报的**三江航天固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万吨精制L-乳酸及其系列产品开发”、齐星车身股份有限公司“特异型汽车驾驶室总成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双剑鼓风机制造有限公司“大型高效节能风机开发及产业化”3家企业获得省重大科技专项500万元无偿科技经费支持。

2、加大在建项目跟踪服务力度。围绕项目建设引技术、招人才、促发展,对各类已实施的省以上科技项目,加强督促检查和管理,充分发挥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重点对**三江航天固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万吨精制L-乳酸及其系列产品开发”、齐星车身股份有限公司“特异型汽车驾驶室总成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双剑鼓风机制造有限公司“大型高效节能风机开发及产业化”三个500万元省重大专项和同星农业“**鸡规范养殖及**鸡蛋技术标准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等项目进行了检查,督办和跟踪服务,使得国家、省级科技项目顺利实施,在省科技厅的专项检查中,得到了充分肯定。“十一五”时期,全市组织实施的140个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十五”期间的省级项目均按省厅要求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二)围绕产学研结合,着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湖北省科教资源丰富,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蕴藏着丰富的科技资源,企业技术信息和科技资源与发展需求严重不对称,企业和基层创新资源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了我市企业创新发展。针对这一状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下,始终将产学研合作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让高校智力为我所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用开放的理念,博大的胸怀,协作的精神,双赢的结果,积极探索“一企一校”、“一企多校”、“多企一校”等合作模式,建立一批研发机构在大学、科研院所、外地一线城市,生产基地在的发展模式,如双剑研发基地在**交大、**车灯研发基地在华中科技大学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让每一家企业背靠一所大学或科研院所,让科学家的智慧和企业家的谋略有机融合,推动了企业持续快速发展。齐星公司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聚集创新资源,企业从建市初的年缴纳税收500万元到2010年1.2亿以上,探索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2、以亲情为纽带,充分发挥**高校籍人才的作用。2010年元月22日,在**成功举办了“**高校籍专家迎春联谊会”,邀请了胡德坤、向继洲、周承早、傅正义等近百名副教授职称以上的籍知名专家代表与市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家代表共商发展大计。会上,我们将收集整理的6个重点领域31项技术难题发到他们手中,发挥他们桥梁纽带作用,依托高校资源,加强与的交流合作,解决技术难题,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同时,通过他们的工作,为与**高校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奠定了基础。目前,**理工大学高山俊博士的2个化工项目分别落户何店和**经济开发区,华科大刘德明教授等专家为**LED前照灯项目开展技术攻关。一批籍专家为校企合作穿针引线,较好地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3、以“洽谈会”为平台,全面深化与**高校的战略合作。2010年我市举全市之力倾力支持产学研合作,在**宾馆成功举办“·**高校人才引进与科技合作洽谈会”,标志着我市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进入全面实质性对接阶段。在洽谈会上,市政府与13所在汉重点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45个单位、企业与相关高校的专家教授签订58项合作协议。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日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这次会议都作了系列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为确保签约项目落到实处,我们及时跟踪督办,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大部分项目顺利开展,有的已经投产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如:湖北益都电器有限公司的益都小家电工业园项目、**三江航天固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校企研发平台项目等。

4、办好“科技红娘”,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后多次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对企业技术需求开展调研,通过调查摸底,按不同专业领域分类整理出26家企业、30项技术难题和需求,向**相关高校发出了协同攻关请求,寻求技术支持,先后引进各类技术成果 20多项,为企业开发新产品50多项。全市每年引进、开发并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科技成果200多项,10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6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目前,在汽车车身、车轮、硅橡胶绝缘子设计与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领域,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关键技术;
在新材料、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领域,也初步形成了潜在优势。近年来,通过组织企业参加产学研洽谈会、华创会等,加强科技资源对接,寻求联合技术攻关,有效地推动了产学研深度合作。目前,已有齐星公司与**理工大合作开展化学危险物品运输车全程监测系统、全力公司与**理工大学开展高强度合金制动系研究、合力公司与武大联合研制全国首台道路检测车项目、武大光子与武大合作开展乙基氯硅烷及其深度产品开发等18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达成了协议,实施后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16.58亿元,新增利税5.6亿元。

(三)围绕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强化服务支撑体系 创新平台建设,不仅是科技人才发挥才智的载体,更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平台。

1、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和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重点扶持一批行业技术突出、实验设施齐全、主攻方向明确的企业研发中心办出特色,提高科研水平 ,为我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目前,我市已有齐星公司、湖北省风机厂、大力公司、泰晶公司、三江航天、双雄催化剂有限公司的技术中心被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海关等部门联合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车灯有限公司、神龙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新平台被评为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为其争取无偿经费40万元。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7家。其中,神农生态与省农科院互利合作的平台被列为湖北三家之一的全国产业链工程;
**车灯、齐星公司跻身华中科技大学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成为全省获此资格的10家企业之一。同时,依照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与发改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建设的通知》,联合培育和认定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经与市发改委联合组织评审,程力公司、华威公司等3家企业的研发机构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华都钢琴、永阳防水等3家企业的研发机构被认定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楚胜公司、东正公司等5家企业的研发机构被认定为市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犇星公司1家企业的研发机构被认定为市级工程实验室。全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已达到12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的认定,促进了一批创新团队的形成,为我市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和产出夯实了基础,推动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如齐星公司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中心,加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公司在 2010年完成的十大重大创新项目中,经省权威专家评审“配位型硫醇甲基锡合成及应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型复杂塑料模具的自主开发与制造”、“喷涂复合长玻纤增强聚氨酯新工艺”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他成果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和省内领先水平,这些项目的开发与应用使齐星公司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利税5.7亿元,同比增长72%。

2、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组建专用汽车研究开发专家顾问团。聘请31位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组成专用汽车专家顾问团,为专汽产业发展“问诊把脉”,促进企业与专家建立深层次技术合作关系,为我市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提供项目研发、技术指导等服务。二是推进专利服务代理机构和专用汽车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专利与成果是人类的智力劳动成果,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和创新资源,更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为了搭建有效科技服务载体,提高企业在成果转化、人才对接、科技信息、项目申报、专利申请等方面的能力,组建了专利服务代理机构和市专用汽车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将专利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大力发展“专利经济”。据悉,泰晶公司的“音叉型石英晶体谐振器 ”,程力公司的“高空作业车二臂举升油缸装置”,江南公司的“防倾覆报警装置”,双剑公司的“高原用硫酸离心鼓风机”等发明都已应用于生产,给企业带来了不菲的效益。企业创新意识也在显著增强,如湖北齐星公司平均每年专利授权数在10件左右,**双剑风机公司、湖北风机厂、中意机电、泰晶电子等单位每年的专利授权数在5件以上,且这些单位的专利转化率达70%以上。“十一五”期间专利申请量达1125件,年均增长28.4%,获授权466件,其中发明专利201项,发明授权专利28件,比“十五”期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双剑公司和齐星公司2家企业被认定为第四批全国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三是积极谋划筹建“中国专用汽车技术研究院”。专用汽车是我市的支柱主导产业,但研发能力不强,产品雷同,附加值低,存在较为严重的恶性竞争现象。为解决专用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根据市人民政府与**理工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我们与理工大汽车学院共同谋划筹建“中国专用汽车技术研究院”,经反复交换意见,我局与市经信委共同拟定了组建方案,随发〔2010〕10号《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的意见》中已明确将研究院的建设作为工业兴市的重要内容,并纳入省、部共商专用汽车建设的合作内容,我们已多次与齐星公司、**理工大、市汽车行业协会协商,正抓紧做好前期工作。

3、启动高新园区和孵化器建设。一是依托市经济开发区,利用原爱多工业园闲置厂房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我们将以招商引资、与**高校合作等方式吸引科技人才和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二是启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申报和建设工作。我们会同市经济开发区编制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以市政府的名义向省政府提交了建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报告,省政府及时作出了同意的批示,前不久由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考评组来随进行了一次全面评审论证,下一步我们将协助市经济开发区全力完成高新技术园区报批工作。申报成功后,高新园区入园企业可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优惠政策,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提供发展平台。

(四)围绕主体培育,着力构建多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按照“创新驱动、重点跨越、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围绕壮大优势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及《关于做好2011-2013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等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政策扶持文件,着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我市经济发展上水平、有后劲、可持续。“十一五”以来,我市高新技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逐步明确,基本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高新技术领域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汽车与零部件产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和拉动力量。全市 21家企业按照修订后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定成长路线图计划,犇星公司、楚威公司等14家企业被确定为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重点培育企业。截止2010年底,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家,过亿元的10家,过5000万元以上的2家。2010年,全市现有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达到42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7.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7.1%,完成高新技术增加值26.1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8%,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0.9 %和27.7%。

(五)围绕打造“四个平台”,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农业产业特色,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打造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平台。着力培育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加工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带动农民致富能力。2010年共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322万元研发资金,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研发团队,与对口的科研校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龙头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了竞争力。同星农业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神农生态与省农科院联建的研发中心被认定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并跻身全省30家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

二是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为依托,打造高效种养技术示范平台。综合运用政策、技术、项目等手段,着力培植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实力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我局会同农业部门制定了《市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方案》,集成资源扶持建设11个与优势特色农业板块经济对接的示范基地。其中3家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家基地被认定为省级新品种育繁基地,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都与相关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年推广开发(新品种)近20个,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率在95%以上,举办培训班22期,培训农民科技带头人3600多人,辐射带动4万农户发展致富项目,基地成为具有示范、推广、培训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三是以农技110为载体,打造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联合电信、移动部门开设农技110热线,并设置了食用菌、马铃薯、小龙虾、畜禽养殖等四个特色热线,满足农民对技术和信息需求。近年来,农技110热线服务开通后规模逐步扩大。全市农技110注册用户达到50000户,移动用户达到11000余户,用户增幅全省第一;
在乡镇建立23个农村信息服务站点,每天及时公布全国400多个农贸市场和300多种农产品的价格行情信息,为农民提供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农技110、12582短信为主体,神农乡镇信息服务站为补充的农村科技信息工作体系。

我市110农业信息服务专家戚钦标同志荣获全省农技110“十佳专家”称号,农技110已成为农民科技致富的重要信息平台。四是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打造新型农技推广服务平台。针对农村实际需求和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引进9名省级专家作为科技特派员对口服务8家龙头企业和基地,并在全市选派42名科技特派员下基层创办服务农业实体或专业合作组织,深入农业企业、产业基地开展综合技术服务活动,帮助企业集聚创新资源,突破技术瓶颈。其中省科技特派员与神农生态合作的2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的支持,突破了香菇精深加工的技术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益。

(六)围绕科技投入,着力引导激励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工作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基础性工作。金融危机的事实证明,唯有加大科技投入,才是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争取财政科技投入,引导企业科技创新。积极向市领导汇报,增加财政科技投入。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的意见》(随发[2010]10号)中,专门设立了科技创新奖励项目,每年评选3个左右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并实现产业化的项目,分别给予30万元奖励;
对当年获得高新技术认定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对当年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检测中心一次性分别给予 20万元、10万元奖励。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调动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引导全市科技人才进入“工业兴市”主战场提供了动力。2010年,全市共有15家企业获得210万元的科技创新奖励。

2、以科技奖励为抓手,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一是加大科技成果鉴定和推荐申报力度。近年来,全市取得科研成果500余项,其中11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奖励,且神农生态与省农科院共同合作的科技成果取得建市以来科技成果的历史性突破,首次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登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30项,共组织鉴定我市科技成果110余项,省科技厅组织鉴定29项。其中“淬火机器人”等6项成果达到为国际领先水平,19项市级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是加大市级科技奖励力度。修订和完善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变过去每两年改为一年一评奖,奖励经费从10万元调至25万元。同时,为进一步规范了评审程序,提高了评审标准,使科技成果奖励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修订完善了科技奖励评审办法。将项目领域划分为技术开发类、科技成果推广类和基础公益类三类,从评审标准、评审程序一一进行了细化。

“十一五”期间,共表彰奖励141项科技成果和800多名科技人员。2010年组织推荐了45个项目,评选出科技成果33项。

3、搭建投资合作平台,助力企业上市融资。我们先后邀请了4家风险(创业)投资公司负责人来我市对部分发展较好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投资洽谈,投资公司对我市多家企业给予了较高评价并表达了投资意愿,其中,泰晶公司与湖北高和、****、**一道3家创业投资公司成功签约,引进风投资金2500万元,并支持泰晶公司上市。另预计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省厅将对我市泰晶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跟投500万元。

(七)围绕科技宣传,着力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一是以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为契机,突出“创新”主题,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科普宣传。组织市住建委、卫生、农业等15个成员单位在城区解放路中段开展科技惠民一条街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展出科技宣传展板,设咨询台,出动科技大篷车,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和科技知识培训的力度,组织开展了专利执法专项行动、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行动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会,积极帮助企业申请专利保护,不断提高人们的科技意识和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深入2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用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制作专题片,广泛宣传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和推进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营造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推动创新的社会氛围。三是配合市科协组织开展“市首届青年科技创新奖”评选活动,评出6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并以市政府名义给予奖励,营造了崇尚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八)围绕机关效能建设,着力提高对外科技形象 近年来,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机关干部对点帮扶企业活动”、创先争优暨“双争”活动,机关干部能力素质大幅提升,机关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显著增强,为推进科技服务水平有新提高提供保证。一是修订完善了《市科技局规章制度》,增加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理及责任追究等内容,提高工作效能。二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找准科技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做到 “三个三分之一”,即:平时用三分之一的干部到企业和基层调研和服务;
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年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到科技部、省厅、大专院校跑项目;
机关干部每年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开展科技服务和调研。三是深入开展“机关干部对点帮扶企业活动”,严格落实局机关每名干部联系一个企业制度,对企业申报项目、专利、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积极提供服务,实行各科室项目申报联合办公制,从项目筛选、项目申报、项目立项、项目结题验收等环节进行跟踪服务,确保科技项目落地结果,取得实效。四是加强机关考核。为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对局机关各科室实行责任目标量化考核,对目标完成情况与年终评先、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对不能完成工作目标的扣发第13个月的奖励工资,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科技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奋力拼搏,我市科技工作在全省的排位继续前移,多项工作得到了省科技厅充分肯定。在2005-2006年度、2007-2008年度的科技进步考核中,**区、**市均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市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2010年全市科技系统共获得“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2010年科技活动周优秀组织奖”、“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北)项目实施工作先进单位”、“ 专利申请先进单位”、“全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企业满意机关”、“全市政风行风优胜单位”等11项集体荣誉及4项个人荣誉,有力提升了科技部门对外形象。

二、?? 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矛盾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科技工作还有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与推进工业兴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对科技支撑作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科技人才匮乏,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较低,对全市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不强。四是科技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研发能力不足,80%以上的规模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科技成果需求和供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 加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1、加强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帮扶力度。我市科技工作从全省范围来看,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些工作在全省相对滞后。作为“**西圈”及襄十汽车产业长廊的重要节点城市,要实现“两个高于 ”和“六个翻番”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后发赶超,加快发展,希望省里能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经常来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推动创新资源向适当倾斜。

2、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起步晚、基础差,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既定目标,必须依靠工业,依靠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但的高新技术产业尚处在起步、培育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传统工业比重大,希望省里加大对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建议一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计划项目上给予一定政策性倾斜,对一些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给予政策支持、人才支持、资金支持。二是合理布局,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及产业发展现状,支持并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好的高新技术大项目落实,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工业兴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