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的后现代生活

篇一:《长恨歌》叙事的深层结构分析

txt">摘要:本文运用结构主义理论,对白居易《长恨歌》的叙事深层结构进行分析,得出该诗歌反映了人性与现实寻求折衷的深刻主题。

关键词:长恨歌;叙事;深层结构;人性

《长恨歌》的故事众所周知,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然而很少有读者从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在叙述顺序背后内在关系,即叙事的深层结构。虽然《长恨歌》是根据史实改变,但最开始对杨贵妃的浓烈渲染和最后部分道士寻香魂部分却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艺术加工成分,透过这些艺术构思,我们就可以去探究故事深层结构当中反映出的作者内心深处未成文的东西。

一、 基本矛盾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诗歌中存在一对基本矛盾,即人对欲望的不断追求却由于现实原因而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个矛盾最开始出现在唐明皇对美女的思慕上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在这里人性得到自然延伸,不过作为天子的人也并没有得到意向里倾国倾城的美女。首次出现了人欲与现实的矛盾。“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即使寻到了美女,君王也并没有感到满足,此时已经孕育了另外一种欲望也就是跟这个美人永远在一起,因为每天都看不足。先不管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这里“看不足”就是矛盾之所在。安史之乱也有一部分原因落在皇帝宠幸杨贵妃这事上,每天去跟杨贵妃玩乐不理朝政,还胡乱用人“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可以说这是对人性的放纵导致的现实矛盾送给了唐明皇最沉痛的一记耳光。这记耳光不但使他丧失了江山,还失去了深深恋着的女人。这是理想的破灭,是欲望的破灭,也是现实给人性的教训。当欲望破灭的时候,人性会赤裸裸的展现出来,“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人类在现实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这也正好为后面的结构埋下伏笔。进一步的去描写人与现实的斗争。

如果说以前的矛盾都是隐性的,那么这里就实现矛盾向显性的转型。因为自此乱以后,杨贵妃离开了唐明皇,从而使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渴求充分展现在世人眼前。理想、追求的不能实现这跟残酷现实的矛盾达到高潮。如果这种尖锐的矛盾无法得到解决,那么作为人势必会受到伤害。

二、结构归纳

运用格雷姆斯语义方阵对该诗歌进行深层次的结构归纳如下:

A(人性)????反A(现实与人性的矛盾)

非反A(折衷)??非A(神性)

人性是唐明皇对美人的追求,这是人的本能。神是杨贵妃,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杨贵妃虽然最早出现为人形,但处处表现着神的特征,从开始的容貌出众被皇帝选中到宠贯后宫“姊妹兄弟皆列土”,她令人惊叹的发迹,成鱼落雁的容貌,处处都显示出她非人的特质,实事也证明,她最后却是是到了仙岛上,成了仙女。

而这之间唐明皇作为一个凡人的代表,不断的想要得到杨贵妃并永远占有

她,这就是凡人对神性的一种不懈追求。深发开来,可以直达人类的各种欲望,如追求长生不老,富贵荣华等等。

然而杨贵妃最终是离开了唐明皇,也就是说人对神性的近乎疯狂的追求以失败告终,人终究是不能与神获得一样的特权的。这一切都是由现实决定了的,现实始终与人性的追求存在着矛盾让各种人欲得不到满足,那些东西只有神才能拥有。所以人要不断地去追求神,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这种循环最终达到折衷,那是人性与神性的折衷,在文中体现在唐明皇的魂魄能够与太真见面。

二、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永远无法避免。人类是可以通过努力得到自身追求的一些东西,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然而人类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欲望与现实会在一个临界点上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最终形成折衷,给我们存在这世界上提供理由。这种折衷点是因人而异的,在皇帝这种高控制力的人群身上他们的向神性的靠近点会更远。

参考文献:

[1] 高友工/ 梅祖麟《唐诗三论》商务印书馆2013.10

[2] Fredric Jameson《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中国古代名句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03

[5] 白居易《白居易集》,岳麓书社1997.1

篇二:2009年安徽大学615语言文学基础+807阅读与写作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引起高度的重视,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了2009年安徽大学615语言文学基础+807阅读与写作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并且可以提供安徽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希望更多考生能够在专业课上赢得高分,升入理想的院校。

安徽大学615语言文学基础+807阅读与写作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

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学基础部分(共150分)

一、名词解释(5×10分=50分)

1、合韵

2、读为、读若

3、汉字规范化工作(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杨贵妃的后现代生活)中的“四定

4、词的语法功能

5、文学语言

6、艺术真实

7、江湖派

8、桐城派

9、《莎菲女士的日记》

10、先锋小说

二、简答题(5×20分=100分)

1、简述古代汉语被动式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2、在用汉语拼音拼写音节时字母y和w有哪些用法

3、为什么说文学批评又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

4、中国文学史上以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有哪些,各有什么成就

5、简述20年代新月派对中国现代新诗发展所做的贡献

第二部分 阅读与写作部分(共150分)

一、翻译与分析(40分)

以下是《文心雕龙﹒时序》中的一段话,请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简述其所论述主要内容及理论观点。

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仲宣委质于汉南,孔璋归命于河北,伟长从宦于青土,公干徇质于海隅;德琏综其斐然之思;元瑜展其翩翩之乐。文蔚、休伯之俦,于叔、德祖之侣,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二、诗歌赏析(40分)

阅读著名诗人郑敏的诗歌名作《金黄的稻束》,请写一篇赏析文章。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是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选自《诗集1942—1947》

三:作文(70分)

请以“文学与崇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安徽大学615语言文学基础+807阅读与写作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学基础部分(共150分)

一、名词解释(5×10分=50分)

1、合韵

答案:所谓合韵,就是邻近的韵互相通押。大约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非入声韵和入声韵通押;第二种是韵母近似通押。

2、读为、读若

答案:读为:注音术语,一般是用本字来注假借字。被注字在术语之前,注释字在术语之后。读若:注音术语,主要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它实属一种譬况法,与现代用音标注音相比较是粗疏的,注释字与被释字的读音有时不完全相同。只是相近。

3、汉字规范化工作中的“四定

答案:汉字规范化即要求现代汉字有一个数量限制,汉字字形稳定而明确,字音按照规范的普通话确定标准读音,汉字字序规范化,统一查字典的查字法。就是说,要求对现代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的基础上做到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以提高用字的规范。

4、词的语法功能

答案:词是句法结构中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能单独充当的是实词,不能充当的是虚词,以及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上。主要表现即词与词的组合功能。

5、文学语言

答案: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文学语言的基本性质有两个,一是意象性,克服了一般语言的抽象性;二是超越性,具有隐喻性,能够表达审美意义。文学语言还具有能指与所指的统一性、认知与意向的统一性、审美幻想性等特征。文学语言是由现实语言创造的,它必须克服现实语言的抽象性和现实性,而具有意象性和超越性。其具体途径是文学描写。

6、艺术真实

答案:是作家在假定性的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内涵、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与感悟。无疑,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它既不想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艺术真实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是文学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

7、江湖派

答案:《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统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8、桐城派

答案:是清代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创始人方苞,提出“义法”理论,主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刘大櫆发展了方苞关于“法”的理论,提出了“因声求气”说;姚鼐集大成,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时间从康熙一直绵延到清末;地域超

越同城,遍及国内,对促进散文发展方面也起了一定作用。

9、《莎菲女士的日记》

答案:丁玲于1928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叙述了主人公莎菲这一五四浪潮中的叛逆女性,痛恨和蔑视一切,却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患了肺病后,便放纵自己的感情,她追求南洋华侨凌吉士,却又鄙视他卑劣的灵魂,终于陷于痛苦的挣扎之中。这部小说显示出了丁玲善于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特别是女性心理的艺术特征。也表现了丁玲十分关注中国妇女命运,以及她擅长叙述等特点。

10、先锋小说

答案:1985年出现于文坛,具有现代派和后现代小说的特点,又称“实验小说”。其特点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家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文本意义的消解也导致了文本深度模式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放弃象征等意义模式,通常使用戏谑、反讽等写作策略。代表人物有马原、洪峰、苏童、余华等。

二、简答题(5×20分=100分)

1、简述古代汉语被动式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答案:被动句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被动句的谓语动词都是及物动词,因为只有及物动词才有受动对象。被动句又可以按照有没有特定的被动形式的标志而分为两大类:

(1) 意念上的被动句

这类句子,主语被动的性质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而没有形成真正的被动句式。如: 屈原放逐,乃著《离骚》。

(2) 有语法标志的被动句

这类被动句有“于(於)、为、见、被”等虚词作为被动形式的标志。

A.“于”字句;在动词后面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

B. “为”字句:有以下四种情况。

a. “为+主动者+及物动词”。在动词前面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卒为天下笑。

b.“为+及物动词”。“为”字直接用在动词前,后面的主动者不出现。“为”在这里是助动词。如:

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c. “为+主动者+所+及物动词”。“为”字句到汉代又发展出了“为?所”句式。把行为主动者放在“为”和“所”之间。“所”在这里是助词。如:

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d. “为+所+及物动词”。主动者不出现,被动义也比单用“为”字强。如: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见”字句:在及物动词前面用助动词“见”表示被动。如: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D. “被”字句

“被”字句大约萌芽与战国末期。到汉代普遍应用起来。作用大致和“见”相当,没有

实施者。只能算作助动词。如:

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2、在用汉语拼音拼写音节时字母y和w有哪些用法

答案: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ya、ye、yao、you、yan、yin、yang、ying、yong;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wa、wo、wai、wei、wan、wen、wang、weng;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写成yu、yue、yuan、yun,ü上两点省略。

上述关于i行和u行韵母写法的规定,包括两类情况:

(1)原韵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自成音节时,i改为y,u改为w。如:压 ya、要 yao、窝wo、威 wei等。

(2)原韵母只有一个元音的,自成音节时,i前加上y,u前加上w。如衣 yi、英 ying、乌 wu。

ü行韵母自成音节时,ü一律写成yu。如:迂 yu、晕 yun等。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y、w的用法,目的是使按词连写的音节界限清楚。如fani可读作“发腻”,也可读成“翻译”。如果写成fanyi就不会理解为“发腻”。

3、为什么说文学批评又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

答案:首先文学批评作为一种话语活动,它涉及人的精神活动尤其是通常所说的意识形态话语,因而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宗教等主流的、非主流的现实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决定了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属性。它在深层次上受到社会文化的现实关系的制约,并体现着不同的集团、阶层、阶级、民族及权力关系之间的复杂冲突或调解。因而,文学批评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确立和维护一定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息息相关的意识形态评价方式,它通过批评话语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其次,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一部分,而文学活动是精神活动,不是物质活动,是社会活动,不是自然活动,这样的活动总是要表达情感、思想、意志和愿望的,总是有价值追求的,因而文学批评的性质又与文学活动的性质密切先关,同样决定了它的意识形态属性。 再次,从批评对象来说,文学批评是针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广泛的文学现象的分析评价活动,而文学产品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正是文学产品的这种特性,决定着文学批评必须对文学产品意识形态价值作出评价,文学批评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有理有据、有分析、有说服力地拿出关于对象真假、善恶、美丑、高下、是非以及为什么会这样的见解和意见,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乃至代表一个时代、一个集团所肯定和否定的价值观念,这显然使文学批评成为一种突出的意识形态评价活动。

最后,从文学批评的效能来说,文学批评也表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性。文学批评也表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性。文学批评是一种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深刻联系的批评话语;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的评估,对文学批评自身的检讨,对其他文学现象的分析、判断、评价,表现出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效能。

4、中国文学史上以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有哪些,各有什么成就 答案:中国文学史上以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唐代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元代王伯成的诸宫调《天宝遗事》,元代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明代吴世美传奇《惊鸿记》,屠隆《彩豪记》等,以及清代洪昇的《长生殿》。其中以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杂剧《梧桐雨》和洪昇的《长生殿》最为有名。

篇三:04年中传艺术辅导班笔记

历史与理论,参考书有:

1、E.H.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

2、《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 外国美术教研室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

4、王伯敏《中国绘画史》

5、《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教研室

贡布里希对70、80年代中国美术的发展起奠定作用,设计史走向现代以后,和西方的绘画可以叠在一起。首先对于西方美术史(西方是关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A古希腊罗马B文艺复兴C19世纪法国美术D现代主义美术,其中文艺复兴是关键点。

A古希腊时期的美术也称为古典时期,主要集中在建筑,审美比较典雅(进步的伟大)理想美,造型适合于人体,非常准确,如米隆《掷铁饼者》 韵律感和节奏感

古罗马主要成就市政建设,公共场所建设,如券拱组合--斗兽场,万神庙的特点是没有一个窗户,只有一个门。

雕刻:古罗马与古希腊由外在转向内在,主要有(卡拉卡拉—奥贡斯都)外在肌肉骨骼转向内在的个性和内心。

中世纪的美术:1拜占庭式的,壁画是镶嵌式的如圣常维亚教堂2罗马式的,纪念碑式的如比萨斜塔3哥特式的,如巴黎圣母院,充满了理性。

B文艺复兴时期(关键)分为1文艺复兴早期2文艺复兴中期和盛期

3文艺复兴晚期。文艺复兴从中世纪的神性走向人性。

早期:典型人物有乔托,最先确立现实主义的人《逃亡埃及》《哀悼基督》

佛罗伦萨 马萨乔《出乐园》

波里利切《春》《维纳斯的诞生》回到古希腊的审美

把神性逐渐退去转向人性,把透视性运用到绘画中。

中期:三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米开朗基罗,雕刻悲剧的人物《摩西》《夜》《晨暮》;拉斐尔,画风柔美《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成为后来学院派基本审美标准。 后期:威尼斯画派 以风景为主 提香《沉睡的维纳斯》

C19世纪,文艺复兴后期以后→200年

鲁本斯 巴洛克画家 (凡代克 油画 亚麻画)强调的运动感、激情感、神秘感、空间感;

伦勃朗 酱油调 酒窖式 《自画像》《夜巡》很强的舞台效果; 洛可可风格 受东方绘画的影响 布歇

主要人物又分为三个时期:

1新古典主义 学院式 大卫《萨宾女人》

2浪漫主义 德洛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梅杜萨之画》 安格尔 《大宫女》

3批判现实主义 突尔贝《打石工》米勒《晚钟》罗丹《思想者》 印象派:风景 莫奈《日出印象》;新印象主义--- 点彩派:修拉《大

碗岛上的星期天下午》;后印象主义:梵高、高更和塞尚(现代艺术之父,结构画—需要空间、对象的结构)现代主义的奠基人 关于设计的部分,现代设计史是关键:

1、 现代设计产生的文化背景与思想因素

19世纪中后期—现代设计,主流是巴洛克艺术风格,新的艺术发展对当时的艺术欣赏的冲击力 最先出现在建筑领域的变化 现代设计思想艺术:(1)对传统的否定(2)时代感(3)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思想发生变化,设计使更多的人欣赏享用

2、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水晶宫与拉金斯设计理论

建筑与工艺产品 设计运用了古典主义的风格,引起现代设计的讨论 功能与形式的碰撞

拉金斯理念有五点:A设计的重要性B强调设计的社会功能,为占多数的人民服务C设计发展两条路一是观察自然二是表现自然D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的目的E提出工业化批量生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走的路。

3、新艺术运动

出现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手工化运动 回到中世纪的传统 浮世绘(日本)反对机械美学

默里斯要求诚实艺术 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时间不长) 欧洲大陆:

新艺术运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迷恋古典,欧洲放弃了英国的古典传统,主要运用自然,走向自然。特点:装饰运用曲线、弧线,反对直

线。法国比较流行。

德国产生青年风格,早期自然风格→抽象几何化 慕尼黑

4、包豪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包豪斯:德国成立的学校,20年左右的时间,1910年—1930年从过去手工与机械的矛盾中间解脱出来,现代主义设计的运动,设计教学的基本理念:(1)设计人员必须会操纵机械(2)所有设计要有机械生产为基础(3)一切有创造性的设计是相互依存的,离不开实用(4)一切工业生产与设计是共同合作的结果(5)设计人员必须对他的专业有透彻的实践理论知识。课程:(1)三大构成课(2)材料学的课

(3)模型课 结果:产生现代主义的设计理论

主张:(1)功能第一,形式第二(2)机械化对设计具有绝对性的重要作用(3)现代主义设计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4)追求以直线为艺术的美,机械美(5)建筑和产品设计必须采用机械化的生产方式。

5、波谱设计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波谱设计运动 POP流行的意思 最早出现于绘画 服装中特别流行 波谱艺术是知识分子精英化的运动的立场 特点:(1)大胆(2)满足自我为核心(3)色彩绚丽波谱设计比较表面化

6、后现代主义的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及运动包括了波谱运动和波谱主义。

两个阶段:(1)前期把现代主义发挥到极致,用现代主义逻辑攻击

现代主义逻辑(2)后期反抗现代主义要创新,很典型的折中。历史折中的办法有一定的娱乐性。

特点是装饰主义(后现代),反装饰的(现代)

中国部分

主要是绘画:1六朝绘画 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迁想妙得》《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洛神赋图》第一个高峰2唐 人物画 吴道子 鬼神画 张宣《捣练图》周坊《水月观音》《杨贵妃出浴图》3北宋 山水画 荆浩—北派 关同—北派 董源—南派 巨然—南派 李成—北派 范宽—北派4 南宋四大家—刘松年 李唐 马远 夏圭(马一角,夏半边)5元四家—黄公望 吴镇 王荣 倪瓒 另一个高峰6明四家—文证明 唐寅 沈周 仇英7清代 四王画派--王时敏 王鉴 王翠 王原祁 四个和尚(要求创新)---八大山人 弘仁 髡韬 石涛 扬州八怪—郑板桥

当代电影理论文选

电影历史:中国电影史和外国电影史

电影史 电影理论 作者作品三个大方面

电影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电影诞生1905年 世界电影诞生1895年 电影是什么?三个元素:(1)美国好莱坞 电影是商品(2)以法国人代表 电影是艺术(3)中国人的电影。电影是宣传意识形态宣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