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素质教育刍议】 素质教育的5点内涵

何谓创新:想别人没想过的,说别人没说过的,做别人没做过的,都叫创新。

比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就是创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80多年来的历史中,马克思主义不仅写在党章里,而且被不断吸收、融合、发扬光大,其本质就是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不是二者简单相加,而是相互融合的创新活动。是中国先进分子通过其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中国社会矛盾问题,以推动中国变革与发展的历史实践的创新过程。80多年来,创新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邓小平讲的“摸着石头过河”可算是在实践中创新的比喻。

创新,是促进事物发展和社会前进的永恒动力:创新,当然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动力。那么,创新与素质教育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认为,创新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和出发点。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和出发点。这里所说的创新,是指包涵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新。具体到教育和教育改革方面来说,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具备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具备创造力是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标志。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载体。是否具有创造力,是区分人才的主要标尺。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取决于知识经济主体的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我们教育改革中所强调的知识进步、知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的教育新观念。素质教育中,实施创新性教学,是开启学生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思维,获取新鲜知识和实践智慧能力的关键手段。重视素质教育,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重视现代教育教学新技术;
重视现代教育教学新技术,应重在培养获取新知识和运用新技术的智慧和能力上。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人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使自己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开发人的创造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课题,也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主课题。纵观国内外有关素质教育研究,其总趋向是重视创新思维培养。我们可以断言,让继承性教育转变成创造性教育,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创造性新思维的实质是什么呢,具体而言,一个人在创造活动中,采用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表现为一种新设想、新理论,或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从而体现出创造性的社会价值。可以说,创造性新思维的实质是创造价值的精神活动,属于脑力劳动。具有创造性新思维的人,能对其所见所闻加以重新组合,摆脱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及传统思维的束缚,独出心裁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法方案。创造性新思维主要由好奇心、求知欲、进取心、自信心、独创性和勇气等因素形成。所有这些素质因素,都应当由素质教育来培育。所以说:创新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另外,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还应当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素质教育是关于人、关于人的精神、文化、价值等方面的教育。人文精神往往蕴含着民族精神、性格和文化传统,它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所需的美好的精神要素,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基本品质,是人类自我完善中对真、善、美的追求。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应当是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体现和升华。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型阶段。也算是刚踏进知识经济时代的门槛。人们旧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们的素质教育,不仅要让人们学习如何做人做事,而且要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得到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我们的素质教育,还要培养教育人们具有健全的人格,文明礼貌,待人尊重宽容,有民主法制观念,有责任感,关心群众,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前途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