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的方法急需创新——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中国教师报

教育评价的方法急需创新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江西省**县协和中学? ?黎? 洪? 龙 电话? 13755225527 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中国教师报》在爱的教育和教育评价方面刊登了大量的文章,我每次阅读后感受很深,启发很大。

前不久,我在《中国教师报》上读到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一个10岁的小男孩,因功课太差,不得不留级重读四年级。开学后,看着曾经同班的小伙伴快乐地在五年级的教室出入,第一次班会上,他沮丧得抬不起头,新班主任在做完自我介绍后说:“现在进行班会第二项内容,全体起立,为插读我班的肖志军同学鼓掌祝贺,人生的路那么长,同一个年级读两次,就得到了两倍的同学与朋友。”这是我至今知道的对“留级”最美丽而智慧的诠释,它让一个10岁的小心灵快乐成了一朵花。就是这句话的力量,触使他最终跨进了北大的校门,后来还成就了一番了不起的事业。

单从“留级”这样的结果,我们就可以断言:那个男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一塌糊涂。如果我们是那个小男孩的班主任,面对一个留级生,会不会弃之不理,或劝其另转他班,甚至来点冷嘲热讽?果如此,我真不敢想象他的后来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多么了不起的老师啊,他的**之处,正是在如何对待留级生的问题上,谋划出一种全新的教育创新理念:因为他是留级生,所以他的心灵最脆弱;
因为他是留级生,所以他最需要呵护;
因为他是留级生,所以我要为他送去他最需要的东西。

读了中国教师报这篇文章,我在感动之余,联想起发生在我班的一件事。那是在去年我校开运动会期间,我班的叶莽同学违反学校纪律,伙同几个同学到水库大坝下玩,其中一个同学不小心掉进了水渠中,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叶莽奋勇向前,救起了那位同学。事发后,围绕“是否应该表彰这位学生”的问题,展开了一场不小的争论。随着争论的深入,“不可表彰”的观点渐渐占据了上风。其原因,就在于他事前违反了校纪。看到如此结局,我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痛楚。

对于这件事,我没有就此罢休,我据理力争,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我想这是教育评价出了问题。因为他是犯错误的学生,所以不能受表彰。而我要问,我们能不能变换一个思考问题的模式,在否定违纪的同时给学生的壮举一个称道的评定?我们不妨作出这样一种假设:有两个学生,一个在学校是遵守校纪的“好学生”,在校外遇到有人惨遭暴徒洗劫时惊慌逃脱;
另一个在学校经常“犯事”,但在校外面对同样的境况时,却能临危不惧,奋勇向前。这两个学生,哪个更能得到赏识?“违反校纪”与“舍己救人”,孰重孰轻,难道还需要作一番复杂的论证吗?应该说,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大都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少考虑不听从劝告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那位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恰恰说明我们的教育工作还不到位,而“舍己救人”的表现,才是教育效果中一种积极因素的展示。作为教育的人,评价任何一种行为,在学生中都会起到极大的导向作用。是引人从善,还是默认堕落,是固守教条,还是教育创新,我们应该做出明智的选择。

有人说,教育要注重过程,而不应关注结果。而我要问:如果没有令人满意的教育结果,教育过程的价值又该怎样去衡量? 当今时代,教育理念亟待更新,教育评价的方法急需更新,否则,在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很可能会步入事与愿违的窘境。

徐匡迪院士曾对教育作过如下阐述: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作为一名教师,要理解“创新”,显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确实有必要为之付出更多的精力。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 ? ? ? ? ? 二00一一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