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认识] 教学课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认识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的、具有动态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让学生在校期间初步学会如何工作并具有一定的职业发展基础,培养学生胜任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潜在的职业发展能力。这一培养目标使得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着根本不同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与普通教育完全不同的一种教育类型,其课程也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类型特征。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已经进入模式探索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引入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以改变高职教育沿袭本科学科教育模式,改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二元割裂的状态,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去工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就是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样的课程模式将工作系统与学习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技能培养的针对性较强,比较适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而工学结合的课程应该是基于工作过程的。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含义 工学结合的课程应该是基于工作过程来开发的。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一段完整的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段完整的工作程序。所谓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指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结构体系、课程教学方式都是围绕着工作过程展开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要培养学习者系统工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工作过程”这一系统化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比如说完成一个住宅的建筑设计方案,首先要明确任务目标,住宅设计的要求;
其次计划这件事怎么做,搜集行情、设计方案、画草图、绘制建筑施工图等等,第三,针对计划作出决定,按那一种方案实施;
第四,开始按计划行动;
第五,自我检查;
第六,整体评估。我们传统的教学,正是因为仅仅涉及或重视了其中的个别环节,如获取信息(在教学中常常被简化为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和实施(常规技能培训),而忽略了诸如计划和检查这些关键性的环节,从而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如缺乏计划和评估能力,而这些能力却是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职业综合能力是指包含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能力,和专业之外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等,我们将这些能力称之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些能力也应该是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并要求学生取得一个特定的工作成果,让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掌握实践行动中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所以课程开发中应主要地解决以下问题:
1.为什么开这门课? 2.这门课让学生能学到什么? 3.学生要怎么去学这门课?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要解决的上述问题,就是这门课主要培养那项职业能力,学生学完后可以完成什么样的工作任务;
这样的能力要通过什么样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才能获得;
学生如何去进行学习任务的训练。例如,开制图课就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学生学完后就可以独立绘图,识图。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往往从整体化的职业分析(职业资格研究)开始,以实际工作过程的需求为引导,找到典型工作任务,把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教学化处理,找到符合教育规律、认识规律的“学习性任务”,将学习性任务集合成学习领域,围绕学习性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并组织教学的实施与课程考核。可以归纳为职业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及学习情境的设计、课程实施等阶段。下面我介绍其中的几个方面。

1.整体化的职业分析 对现代职业工作进行整体化的分析在课程开发中是非常重要的,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与分析,确定专业毕业生就业服务面向,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课程开发提供方向。

2.典型工作任务的寻找 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行动中的具体工作领域,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方式。。

3.学习领域的设计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 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说明、 学业评价方式等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

4.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 学习情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5.课程的教学实施组织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教学组织的较好选择。如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每一次教学要有明确的能力目标,必须选定训练学生能力的载体——学习性工作任务,围绕载体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任务训练), 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做好教学过程设计。

6.考核方式的设计 能力本位的考核方式是比较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培养目标。能力本位考核强调的是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检测的是工作任务完成的成绩。

7.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和利用 课程的实现要靠项目载体的实施,学习任务的完成要充分依靠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造、充实,建设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尽可能设计与工作情境一致的学习情境,教室要从设备配置、资料配置等方面营造工作氛围,保障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实施。理实一体专业教室主要应具有知识讲授、实践操作、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资料检索等功能。

三、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思考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符合高职教育的特征,目前,这一工作正在全国各个高职院校全面铺开。然而,在实际开发中大家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不成熟,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比如所有的课程都按同样的模式开发,所有的课程都按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使不同课程的特色无法体现,尤其对文化素质类课程有生搬硬套的倾向,使开发的课程不具有操作性。教学载体—— 项目的选择针对性不高,不能与后续的专业能力训练有较好的衔接。所以,我认为,课程开发中要切实做好职业调研工作,开发有助于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学习领域课程,而不是对现有的学科性课程进行盲目的重组重构,生搬硬套地进行课程建设、脱离实际地进行课程设计。

? ?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