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_加强社区建设的意义

? 加强社区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 中共白水县委书记?? 叶珺 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区日益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白水县共有社区11个,社区常住人口65248人,流动人口12032人,服务覆盖面积12平方公里。近年来,社区在发展经济、惠民富民、凝聚民心、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相比,我县社区建设依然亟需加强。

白水社区建设的差距。过去,由于我们对社区建设认识上不到位,已经失去了一些社区建设的大好时机。通过专题调研,我们找准了社区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三不足”:
“三多”:一是社区工作受行政干预多。经调查,乡镇和职能部门分配的工作任务占到社区工作总量的50%以上,大多数是迎接检查、普查、统计等事务性工作,工作精力和重心难以集中在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上。二是社区附属服务职能多。社区目前承担着部门乡镇分配的民政、计生、环境卫生等几十项社会事务。三是社区群众的需求多。随着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在项目建设中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失地农民安置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等引发的社会矛盾持续增多,部分社区工作量骤增。

“三少”:一是人员工资经费少。“三有一化”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目前社区支书、主任260元/月,社委150元/月,支委50元/月,与中省市规定有很大差距。目前,11个社区工作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付,都没有经济实体,部分社区难以保障水、电、供暖、通讯等方面费用,“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优秀管理人才和专业服务人员少。人员结构不合理,学历和知识层次偏低,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优秀年轻干部、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从事社区工作的偏少。三是解决群众需求的数量少。由于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服务职能逐渐分离,下移到社区,上情下达容易,下情上达渠道不畅;
社区责、权、利不统一和“权随责走”落实不到位的因素,使社区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影响力受挫。

“三不足”:一是对社区与村职能的认识不足。乡镇在村和社区的管理上,对“社区”认识存在片面性,社区成为“牌子社区”,把社区和村“两委”混为一谈。二是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社区工作人员绝大数是本辖区的群众,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而且没有经过业务培训,加之社区服务职能逐步细化,社区工作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三是社区办公服务场所不足。

?? 加强社区建设的对策。

为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网格化管理,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千针万线连起千家万户,以小网格实现大服务。我们坚持以 “服务追着百姓需求走”为宗旨,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工作目标,建设以县级指导,乡镇主管,部门配合,社区分管的社会管理平台,形成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社区组织、社区群众四轮驱动的社区管理格局。

(一)理顺社区运行机制,实现责、权、利三者统一。

一是明确乡镇、部门、社区、村的隶属关系,职权范围,形成以乡镇主管、部门配合、社区分管的社会管理工作的新格局。组织部把产业村、中心村和大村作为社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推进村与社区联建,探索由社区负责管理辖区内村“两委”会的一切事务工作模式,形成“社区建党总支、小区建党支部”的组织体系,达到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发展产业,配套服务,协调发展的实效。考核办把民政、计生、公安等有关部门的社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之列,实行双服务承诺,社区与有关部门签订双向服务承诺书,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以此推动社区工作走向规范化、网格化管理。二是积极完善县委常委、部门包联帮扶社区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确保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政法委、宣传部、文广局、县电视台要加大社区工作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深入社区组织法律、教育、劳动保障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区服务功能和典型事例,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创建平安幸福社区的浓厚氛围。三是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激励机制,切实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怀,生活上爱护,解决社区干部政治上无前途,工作上进取心不强的问题;
县纪检委建立社区经费工资监管机制,监察局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确保 “费随事转”落实到位。四是建立社区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每月召开一次全县社区工作联席会,由包联县委常委、包联部门,民政、社保、国土、计生、公安、信访等部门参加,公开处理解决社会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后,社区所在乡镇辖区面积扩大,户籍人口增多,工作量急剧增加,当前应该积极探索镇管社区、社区管村的工作模式,先期确定1—2个社区进行试点工作,为建立“社区大党委”新型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奠定基础。

(二)加快社区阵地建设,整合资源打造服务平台 ??? 社区阵地建设,事关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一是社区的成立和选址由乡镇政府和民政局按照人口数量、地理位置、群众居住集聚度、交通情况等条件,结合大村并小村、强村并弱村、农村改社区等发展趋势,推行乡镇政府所在村、大村、中心村和靠近三区(城区、景区、景区)、重点镇等区域优先建立社区的原则,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论证后,成立社区和确定社区所在地。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聘请国内一流设计机构,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社区控制性和修建性详规,确保社区建设的品味和质量。二是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中小学撤并的原因,原有的办公活动场所成为了闲置资产,由民政局、教育局和国资局联合对全县闲置乡镇机关、学校、企业、厂房等国有资产进行清查,对闲置国有资产进行清理,整合资源,合理调配,采取划拨的方式,把适合的闲置房产无偿划拨给社区作为办公活动场所,解决办公服务场所紧张的问题。三是财政局以全县社区党员人均 100元为标准,按比例纳入县财政预算,用于社区活动经费。建立社区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即县、乡两级财政每年安排社区工作专项经费,在社区设立专门工作窗口的职能部门每年给社区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未设专门工作窗口但需社区组织协助完成行政性工作的部门,按准入办法,依据“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拨付相应工作经费。四是要加强对社区阵地建设工作的指导。把社区阵地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乡镇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社区阵地建设各项措施和目标任务的落实。

(三)选派各界先进代表加强社区管理,不断强化社区队伍建设 一是要增加人员配备。社区按照3000人配备9名社区人员的标准,采取择优选派、公开招聘、居民推选的方式,选拔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优秀大学生、社会志愿者充实到社区。把社区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培训基地,对成绩突出的,提拔为乡镇副职领导。县人大办、政协办、统战部、老干局、工青妇等部门要加大鼓励、鼓励和引导社区辖区内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企业家等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各乡镇要确定一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入社区班子,参与社区管理。各社区辖区单位、学校、企业要鼓励和引导年轻党员参与社区服务。二是要加强社区干部群众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关于社区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邀请专家进行业务培训,总结推广社区工作先进经验,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向群众宣传社区工作内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在社区推行工作人员年度考评制度,对其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服务质量、履职情况等进行民主评议,对评议优秀和评议不合格的进行奖惩。

?? (四)不断拓宽投入渠道,建立健全财政保障机制 一是多渠道解决工资经费不足问题。采取“政府主导、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推进社区建设。财政局对社区人员工资、经费采取逐年递增的办法,两年内达到省市对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的基本标准。设立社区建设奖励补助专项资金,并通过社区自建、开发商捐助、企业赞助、整合社区资源等措施,解决社区的人员工资经费不足的问题。二是民政部门要建立各社区辖区内的孤寡老人、退伍军人、残疾人、离退休干部等弱势群体基本台账,按照国家政策标准,由社区负责落实各项帮扶优惠政策,增强社区服务工作公信力和亲和力。三是社区要积极探索开办经济实体,金融、工商、税务、城管等部门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提升社区自身发展和建设的能力。探索制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建房面积一定比例为社区无偿提供办公服务阵地的规定,确保社区工作活动用房。

??? (五)实行一厅式办公,提供“零距离”服务 按照“大整合、大服务、大稳定、大发展”的社区发展思路,建立社区横到边、纵到底的服务网络和工作体系,实现服务前移、重心下移、无缝对接。各社区结合各自社情,以“社区服务跟着群众需求走”为服务宗旨,成立以群众工作、综治工作、便民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机构,实行“一厅式办公”,成立居民议事室、民情民意倾诉室,社会捐助接待室,开通民情热线,广泛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居民群众的沟通交流,使居民不出服务大厅就能享受到既方便又快捷的服务,实现“社区工作网络化、便民服务一体化”。

- 1 - ?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