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发展困境及突围之道】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困境

农村教育发展困境及突围之道 ?一、现阶段农村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区义务教育事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受各方面的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规模严重缩水。随着“两地两区一中心”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人口急剧增加,同时受家长、学生择校心理严重等因素影响,导致城区学校出现“上学难”、“大班额”的问题。而农村中小学则普遍出现“吃不饱”的现状,乡镇的中小学生源普遍持续锐减,由于生源不断减少,不断撤并村小,目前多数教学点规模小、实力弱,与城区学校形成强烈反差。

2.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滞后,主要体现在:(1)校舍陈旧,设施简陋,校园环境差。(2)教学设施严重缺乏。实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已配置的又因年久无钱维修,不能使用,处于瘫痪状态。(3)学生流失致使农村学校办公经费锐减,根本无力改善学校的办公环境和对教师业务进行提高培训。

3.师资水平逐年降低。目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年轻教师大多流入城区学校,致使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城区学校都存在较大差异。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等方面都亟待提高,甚至极个别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空心化”、严重老龄化。

4.教育经费缺口巨大。农村学校由于受现行经费投入结构及经费保障机制影响,普遍存在经费短缺。一是由于物价上涨, 水电费、报刊费、清洁费、维护维修费等办公经费支出逐年提高;
二是学校硬性支出大幅度提高,如“三险一金”学校缴纳比例、职工旅差报销标准均大幅度提高。三是学校支出范围逐年扩大,如学校网站建设及管理费用、电子白板配套资金、宣传报道经费、各类达标配套资金、学生教辅资料支出等;
经费缺口越来越大,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却停滞不前,其它渠道投入也少之又少,致使部分学校已经不能维持正常运转,更无能力投入资金用于设施设备添置,改善办学条件。

5、最核心的问题:农村学校没有核心教育价值观、缺少核心竞争力、缺乏品牌意识。部分农村学校基于缺钱少人的窘况,安于现状、懒于思考、疏于管理,思想懈怠、行动缓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致使学校同质化严重,且人心涣散,不思进取,整天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休闲日子,遑论核心价值观、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人浮于事、质量滑坡、学生素质低下、名师流失、生源减少、学校边缘化的恶性循环。

二、统筹城乡、五位一体,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要实现区委“三力恩阳”的战略目标,教育人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唯有统筹城乡、五位一体、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跨越式崛起。

1.提高认识,树立均衡发展理念。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从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和构建“三力恩阳”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这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因此,要不断强化均衡发展的思想,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重要工作予以落实,有效遏制城乡之间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的势头。

2.创新投入,缩小办学条件差距。(1)要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政府应想方设法,在不减少城区学校经费投入的情况下,筹集经费投入农村薄弱学校,这样才能建立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全区学校的正常运转及人员稳定。(2)要创新教育均衡政策,把农村薄弱学校当成“特校”予以关注,出台比城区学校更优惠的政策,在人员招考、硬件投入、人员培训、项目支持等方面创新机制,与政府其它开发项目挂钩,引入社会资金,加紧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及校园环境。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办学进程,尽快使农村中小学“三室”建设和音体美器材配备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逐步改善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食宿条件。(3)要加大城乡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通过土地置换和撤并部分规模过小、生源不足、教育质量较低的中小学薄弱学校,达到逐步拓展全区校园面积,让每一所学校的生均活动面积达标。根据城区学校学生容量划分招生区域,控制城区学校尤其是示范校的学生人数,防止一方面正在化解大班额,另一方面学生人数又不断增加大班额的奇怪现象,达到优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目的。

3.深化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农村教师地位待遇。探索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逐步提高农村教师津贴标准;
推动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
建全完善农村名师工程激励机制等,实行有利于农村学校教师稳定的各项政策,为农村学校教师创造条件,激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地区从教。(2)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开展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等加大对一线教师的培养培训;
通过名师下乡、送教下乡等形式多途径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整体队伍水平。(3)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编制需要。在制定城乡一体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基础上,对边远山区、规模较小的农村中小学校应有一个基本的教师配备标准,来满足学校的基本运转需要。(4)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制度。

4.对口帮扶,促进学校均衡发展。(1)实施强校带弱校制度。坚持和完善城乡中小学交流制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实施对口支援制度。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援农村薄弱学校中小学校建设,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逐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别,从而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5.主动融入,促进学校跨越发展。农村学校在“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建设“三力恩阳”进程中要主动作为,积极寻求突围之道,在起点低、基础差的现状面前,不退缩、不等待,“跳起摸高”,跳出教育办教育。首先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切莫急功近利、鼠目寸光;
然后要在质量上下功夫,以质量求生存,发扬苦干实干、创新创造的精神,倾全校之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次要齐人心、集众力,统一核心价值观、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5至10年努力,打造“拿得上台面”的特色品牌,从而形成生源不减、职工稳定、质量提升、品牌传承的良性循环。再次寻求多渠道解决经费问题、人员问题、软硬件问题,在省市区发展大浪潮中,实现跨越 崛起。

4 ?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