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环境卫生整治困境与对策建议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进一步巩固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成果,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升群众生态文明意识,努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消除视觉贫困,补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短板,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第一仗”。农村居民环境卫生状况不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更是事关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决定性作用。一、农村居民环境卫生现状现实生活中,生态环境的恶化,往往因人为破坏造成。过去一段时间,随着全民致富奔小康步伐的加快,人们偏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卫生,一些地方农村居民环境脏、乱、差状况令人担忧,这直接影响着农村环境与农民生活质量,影响农民生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近年来,党和国家将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级政府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示范先行、有序推进,注重保护、留住乡愁,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建管并重、长效运行,落实责任、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着力使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加之城镇化建设步伐快速推进,城镇健康、舒适和优美的生存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大部分农村居民已经具有参与环保实践的主观动机,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已逐步形成。一项来自《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显示,75.6%的人担心后代人的生活会因环境恶劣而受到影响;
53.6%的农村居民经常想到保护环境;
尤其可喜的是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而变化,40—55岁的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最低,28—40岁的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较高,10—28岁的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最高,整体环保意识随着年龄减小而不断增强,农村居民环保状况未来可期。二、存在问题尽管农村居民环境保护主观能动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和进步,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仍然存在环保意识不强、基础设施不到位、管控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一是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有待提升。农村广大群众是农村垃圾的生产者,且环境保护意识淡漠,这是农村脏、乱、差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根本原因。由于村民多年生活习惯问题,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乱堆乱放杂物的不良习惯,并且对村内的卫生问题长期视而不见,形成了“倒了清理,清理了再倒”这种卫生整治反反复复的现象,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效果的长期保持,农村广大群众也成为了环境污染的受害者。目前,大多数村民的环境保护态度依然是被动接受村委会的管理,而不是积极参与群策群力的自觉治理,村民尚未意识到环境卫生的整洁对自身生活品质、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依旧延续着随地丢弃、方便为主的生活方式。二是农村环境治理保障不到位。一方面县、乡两级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村级保洁员待遇较低,工作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卫生保洁的长效机制不够完善,多数村停留在“上级来检查,突击搞卫生,上级脚一走,放任又自流”的状况。另一方面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农村垃圾收集、清理、销毁、分类处理等设施设备不足,主要还是靠人工操作来完成,机械化程度太低,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效果差强人意,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治理的积极性。三是村级管理机制缺失。农村生活垃圾日益“城市化”,过去农民争抢的天然肥料,如农家肥、秸秆、淤泥、杂草等现今基本没人愿意要,成为了新的污染破坏源。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村级没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长期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且在环境卫生治理上缺乏先进科学的管理和指导,很多村民认为环境卫生都是上级政府和村干部的责任,导致表面应付、得过且过,甚至熟视无睹,不愿花大力气改善环境卫生。三、对策建议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努力,多措并举,长期坚持,综合治理,才能取得实效。一要加大宣传力度。俗话说:“牵牛先下水”,要想群众提高意识转变观念,首先要通过党员干部带领和先进典型带动来提高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党员干部必须自己先提高和转变,再来带动自己的家人或身边的人提高转变,起到“一人带四邻,四邻带全村”的效应。同时,通过广播电视、乡村大喇叭、微信群、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致农村家庭一封信、举办健康教育大讲堂、送戏和送健康知识下乡、“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共建美好家园活动等,大力宣传和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定期开展村级卫生大扫除,对各家各户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检查评比,评选卫生文明户,表扬先进,督促后进,使清洁卫生保护环境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消除视觉贫困,助力脱贫攻坚为抓手,把拆除沿路沿线危险房屋、残垣断壁、破烂圈舍、乱搭乱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等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硬指标”,全方位、拉网式排查整治村道沿线、房前屋后等“死角”和“顽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快农村道路美化绿化、改水改厕、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硬件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引进社会资金,实行市场化运作,大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设施落后的面貌。三要加强治理机制建设。乡镇、村组干部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把它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头等大事来抓。要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坚持综合、多元、依法治理的原则,综合施策,统筹推动,下功夫解决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整治村庄公共空间,从严管理公益性岗位保洁员,全面推行村庄清扫保洁制度,严格落实“划片包干”“网格化”和门前三包、道路、村庄保洁措施,切实做到视野之内无垃圾。探索一条“农户分类、村组收集、乡镇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新模式,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