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夸张的诗句古诗

篇一:古诗中数字的艺术魅力

>数字往往给人以单调、平淡、枯燥乏味的感觉,但诗人将其巧妙运用于诗句中时,就会文辞生辉,情趣盎然。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通过对这些数字的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一、组成夸张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以“百尺”作虚指,形容山楼高峻,耸入云际的景象。这种夸张的手法,能突出景物的特色。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想象新奇,景色壮观,气势磅礴,通过数字巧妙的表现,显示出李白“万里一泻,来势犹壮”的诗风。

二、合成比喻

将数字运用于诗中与夸张合为一体,还可表示比喻,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感情本是抽象无形的,而作者以潭水的千尺之深比喻两人的情谊之深,就显得具体可感了。

三、形成对比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千里”是个虚数,形容白帝城至江陵路途遥远,“一日”是实指,形容时间之短。诗歌通过“千里”和“一日”这一虚一实的对比,表现出舟行速度之快,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遇赦东归时的兴奋之情。

四、构成名句

诗句中也常有一些用数字构成的立意深远的名句,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千里”指辽阔广远的境界,“更上一层”指更高的地方。此处的数字用于以景喻理,告诉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中,要高瞻远瞩,不畏艰险,努力攀登。整首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由此可见,数字运用在描写美景及表达诗人情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有的古诗中的数字还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总之,上述诗歌中的数字都运用得十分贴切、自然,言简意赅,情趣盎然,显示了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篇二:小学古诗词中的一些修辞句子归纳

"txt">小学古诗词学习中,常见修辞的句子归纳如下:

一、含有比喻修辞的: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比喻)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比喻)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

6、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比喻)

7、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比喻)

8、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比喻)

9、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比喻)

1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比喻)

二、含有拟人修辞的: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拟人)

2、好雨知

运用夸张的诗句古诗

时节,当春乃发生。(拟人)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拟人)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拟人)

5、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拟人)

6、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拟人)

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拟人)

1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拟人)

三、含有对偶修辞的: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偶)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对偶)

3、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对偶)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偶)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偶)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对偶)

四、含有夸张修辞的: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夸张)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夸张)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夸张)

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夸张)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五、含有设问修辞的:

1、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设问)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设问)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设问)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设问)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设问)

六、含有反问修辞的:

2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问)

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反问)

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反问)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反问)

5、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反问)

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反问)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反问) 六、含有双关修辞的: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谐音,“晴”也指朋友之情。)

2、惶恐摊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双关,山河破碎,身世浮沉,指国家和自己境遇都不好。)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双关,“丝”为何可理解成“思”。)

4、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双关,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

七、有些诗句含有多种修辞的: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比喻、对偶)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比喻、夸张)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拟人、设问)

4、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拟人、双关)

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夸张、对偶)

3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对偶、夸张)

7、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拟人、对偶)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拟人、对偶)

在古诗词句子中,采用修辞的方法有很多。希望,你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加以归纳吧!

4

篇三:古诗赏析

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对诗歌的体载特征也应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常见题型解析:

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三)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

1、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对修辞方法的赏析(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双关等)

2. 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

3. 对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

直抒胸臆等

、古代诗歌题的解题技巧

(1)从语言入手,抓住关键词句,辨明诗歌意象。

(2)从情与境的结合上把握意境。

(3)借助标题、注释、背景等理解抒情主体形象及作者意图。

(4)明确题干设问的角度与方式。

(5)标出题干对应的诗句中的采分点。

(6)针对采分点列明答题要点

(7)借助已知的诗人风格知识修改

一 抓修辞

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

是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

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

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 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

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

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

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

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一抓修辞

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

是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

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 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

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 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

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

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4、拟人

诗歌中的拟人修辞往往和作者的抒情相结合,传达诗人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寄情于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举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融情于景,以“花溅泪”“鸟惊心”来表达自己忧国思家的情感。

二、抓关键的动词(即“诗眼”)

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锁”在诗中为“笼罩”,生动的表现了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以及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凄凉、忧伤之情。

四、抓写法(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借史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事喻理,以动衬静,想象,联想,对比,象征等

四、抓诗人的情感,态度,抓是个中蕴含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