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文言文致谢

篇一:净空法师:学古文方法很简单就是背诵,外国人三年就学会

文学习难?不是难,你没有学过,你要真学,不难!我看到很多外国人读中国古籍,早年我在台湾,景美我有个小道场,华藏图书馆,有个美国纽约大学的在台湾留学的学生,台湾大学的,她学什么?她学《华严经》,用《华严经》写博士论文。学校让她跟我学,那时候我正在讲《华严》,一个星期我记得是讲三次,她在我景美图书馆住了四个月。她能看《华严经》,能看清凉大师的注解、注疏,不简单!是个女生。我问她学了几年,三年!三年就有能力看中国的古文,可不可能?可能。

我在台中,参加李老师的经学班,就是学讲经的,经学班里除了佛经之外,有国文,国文是学《古文观止》,老师每个星期讲一篇。老师告诉我们,学古文方法很简单,背诵!你能背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读文言文(五十篇,如果每个星期背一篇,把它背得很熟,一年就成功,一年五十个星期就行了);如果你能背两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所以老师有开的国文班,国文班的学生要背古文。

我们没下这个功夫,我们是学佛经,老师的教学,学生只能学一样,不能学两样。一样什么?专精!你才能深入。学两样就分心了,学三样、四样,那只学一点皮毛知识。所以这些方法我们懂!

老师教学,那个时候年龄,最高的年龄四十岁,四十岁以上他就劝你念佛,你学习的时间过了,老实念佛就好。我跟李老师的那一年三十一岁。最好的年龄是二十岁到三十岁,最好的年龄!这讲时节因缘,错过了,后悔莫及。所以同修们要及时努力学经教。

文言文很重要!过去翻译经,在中国文学史里头说这叫变文。变文是什么?最浅显的文言文,几乎跟白话差不多。这是翻经的时候,希望经典能广泛流通,不用深的文字,用最浅显的,变化的“变”,叫变文,所以佛经比古文容易懂。中国的古籍看不懂,看佛经能看懂,是最浅显的文言文。

篇二:文言巩固一文言传记阅读方法

class="txt">编写:高2012级语文备课组

Ⅰ:总说:熟悉基本写法 读清人物传记

文言文阅读在语文试卷中地位很重,2013年四川高考分值多达23分。但由于它与现实生活相距较远,语言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学生常常失分也最多。关键在于阅读没过关。因为没有读清文段中的人物、事件、评价等,对实、虚词的推断,对内容的理解自然就有可能不符合文意,从而导致错误。

从这些年高考选用的文言文看,无非两种文体,一是人物传记,一是散文(古代散文包括议论文)。只要我们能够了解每种文章的基本写法,从这方面入手去解读文章,一般是能够读懂文章、读清文章的。

Ⅱ: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1.姓名、字号;2. 籍贯;3. 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 学识;5. 性情;6. 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

7. 最初任职情况等。

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 年号+初,如:乾元初;②. 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 年号+中,如:天监中;④. 年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哪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 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 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 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 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 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5. 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 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

2. 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意气慷慨等;

3. 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其实,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之分,内容上概莫能外。那么,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写法,就会寻踪觅迹,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够作好简答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理解句意,也一定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

阅读题作题的关键是阅读,不要本末倒置,陷入题海之中。一定要在阅读方法上下功夫,再加以一定数量的巩固练习,这样语文素养才会大大提高。

Ⅲ: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湜、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

博士论文文言文致谢

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议以咏首荐若以一部校故 ..

B.咏引前事为言 为乡里所称 ..

C.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

D.饥者八九求霖者三十年 ..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请写在原文处)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篇三:古文归纳

="txt">1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童趣》).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 ( 《论语十则》).4、是知也。(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6、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山市》) .7、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 8、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 (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0、对镜帖.花黄。(11、卿今当涂.掌事。 (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1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14、孰为汝多知.乎? ( 15、止.

有剩骨。 (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回家。 ( 1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18、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 19、左手倚一衡.木。 ( 2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21、选贤与.能。 ( 2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3、荡胸生曾.云。 (24、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 (八年级下册

25、蝉则千转.不穷。( 26、窥谷忘反.。 (27、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8、才美不外见.。 ( 29、食.之不能尽其材.。(30、其真无马邪.。 (31、四支.

僵劲不能动。(

1

《山市》) ) 《伤仲永》) 《木兰诗》)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口技》) 《两小儿辩日》) 《狼》 )《桃花源记》) 《核舟记》) 《核舟记》) 《核舟记》) 《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望岳》) 《三峡》) 《与朱元思书》 ) 《与朱元思书》) 《马说》)《马说》) 《马说》) 《马说》) 《送东阳马生序》) 《陈太丘与友期》(

32、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33、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34、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35、玉盘珍羞直万钱。 ( 《行路难》) ..3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九年级上册

37.敬富贵,无相忘。 ( 《陈涉世家》) .38.发闾左適戍渔阳 。 ( 《陈涉世家》) .39.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0.卜者知其指.意 。 (41.固以.怪之矣 。 ( 42.将军身被.坚执锐。 ( 43.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4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45.秦王不说. 。 (46.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47.寡人谕.矣。(48.欲信.大义于天下 (49.自董卓已.来(50.尔来二十有.一年矣(5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52.是以先帝简.

拔以遗陛下 (九年级下册

53.公输盘不说.。 ( 5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55.子墨子九距.之。( 56. 公输盘诎. 。 ( 57.亲戚畔.之。 ( 58.曾.益其所不能。( 59.法家拂.士 。 ( 60.衡.于虑 。 (61.所识穷乏者得.我。(62.乡.为身死而不受 。 ( 6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4.故患有所不辟.也。(65.万钟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

2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 ) 《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对》) 《隆中对》) 《出师表》) 《出师表》) 《出师表》) 《公输》)《公输》) 《公输》) 《公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6.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 ) 67.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68.孰.视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 69. 指.通豫南。 (《愚公移山》) 70.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71.汝之不惠.。 ( 《愚公移山》) 72.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73.一厝.

朔东。 (《愚公移山》) 七年级上册 第5课《童趣》

一.词类活用

1.鞭.数十。 ( ) 二.古今异义

1. 余.忆童稚时。 (古义:今义: ) 2.方.出神。(古义: 今义: ) 3.盖.一癞虾蟆。 (古义: 今义: ) 三.一词多义

1.为 ① 项为之强。 为之怡然称快。(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③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2.以 ① 徐喷以烟。()②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 3.观 ① 昂首观之。 () ② 作青云白鹤观。( ) 4.其 ① 必细察其纹理。( ) ② 蹲其身。 ()

③神游其中。( )

5.之 ① 见藐小之物。故时有物外之趣。( ) ②心之所向。( )

③见二虫斗草间,观之。 ( ) ④昂首观之。( )

第10课《论语》十则

一.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 ) 2.不耻.下问。 ( ) 3.温故.而知新.。 ( ) 二.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2.思而不学则殆.。 (古义: 今义: ) 三.一词多义

1.而 ① 学而时习之。( )② 学而不思则罔。( )2.知 ① 人不知而不愠。( ) ② 是知也。 ( )

3

第20课《山市》

一.词类活用

1.窗扉皆洞开。 ( ) .二.古今异义

1.直接霄汉。(古义: 今义:) ..三.一词多义

1.然 ①然数年恒不一见 。()

②尘气莽莽然。 则黯然缥缈 。 ()

2.数①然数年恒不一见 。 见宫殿数十所。 ( ②层层指数 。 数至八层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

一.词类活用

1.友人惭.。 ( 二.古今异义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古义: 今义:2.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3.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 第30课《寓言四则》 一.词类活用

1.近.塞上之人。 (2.家富.良马。(3.其家甚智其子。 (二.古今异义

1.居.一年,胡人大入塞。(古义: 今义:三.一词多义

1.将 ①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②不筑,必将有盗。(2.亡 ① 暮而果大亡其财 。( )②马无故亡而入胡。(3.而 ① 马无敌亡而入胡。()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③而疑邻人之父。( )

七年级下册 第5课 《伤仲永》

一.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2.父异.焉 。 (3.父利.其然 。 (4.宾客..

其父。(

4

) ) )) )

) ) ) )

))))))))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6.忽啼求之。() .二.古今异义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今义:) ..2.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 今义: ) ..3.泯然众人矣。 (古义: 今义:)..三.一词多义

1.自① 并自为其名。()②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2.闻 ①余闻之也久。()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3.为 ① 卒之为众人。( ) ②并自为其名。( ③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4.然①父利其然也。( ) ②泯然众人矣。( 第10课《木兰诗》

一.词类活用

1.策.勋十二转 。( 二.古今异义

1.卷卷有爷.名。(古义:今义: 2.双兔傍地走.。(古义:今义: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 今义: 4.出郭.相扶将。(古义: 今义: 三.一词多义

1.市: ①东市买骏马。()②愿为市鞍马。( 2.将: ①将军百战死。() ②出郭相扶将。( 3.帖: ①昨夜见军帖。() ②对镜帖花黄。( 4.机: ①不闻机杼声。( ) ②万里赴戎机。(第15课《孙权劝学》

一.古今异义

1.但.当涉猎。(古义: 今义: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 今义: 3.见往.事耳。(古义: 今义: 4.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今义: 二.一词多义

1.当: ①当涂掌事。( ) ②.但当涉猎。( ③木兰当户织。() ④当是时,妇手拍儿声。(2.见: ①.见往事耳。( )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若: ①孰若孤。 () ②仿佛若有光。(

5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