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支教感悟]义务支教

摘要:本文是对于山村孩子教育的一个感悟,山区教育设施差,但是孩子们学习却非常认真,他们期望通过上大学来圆满自己和父母的一个梦。

关键字:山村教育,义务支教 ? 目的:深入山区,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形式:深入山村,交流与辅导当地学生 时间:**** 地点:***** 组织者:******** 参与者:********** (一)我看山村教育 ?? 人们在形容山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学生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山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山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山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
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山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 (二)我看山村学生 ? 在我们义务支教期间,我们在空余时间和他们聊天,从他们口中得知:他们从小学开始住校,只学课本上的知识,很少学音乐美术舞蹈之类的知识,但是他们学习刻苦认真。

? 我教的一个小男孩叫XXXX,我教他做数学题目,我先把大致思路告诉他,然后让他自己去做,就这样这道题很容易就解出来了。我就把题目变了一下,深入了一点,没有给他提示,只是要他按我开始说的思路去想,他想了半天还是没有思绪,看着他抓头挠耳的焦急样,我就想在提示他,我刚问他要不要提示,他马上就拒绝了,他非要自己去思索,去找到方法解这道题。最后他终于想到了方法把题目解答出来了。

? 但是我想说的不是这个小孩有多聪明,而是那刻苦劲。我们都是经历学生时代过来的,遇到不会的题目太多了,遇到不会的大致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 找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忙。

2.??? 太难了,超纲,不会做,不做了。

3.??? 抄别人的解法。

不懂就要问,是好孩子,但是这样的“孩子”,就失去了自己思考的空间,形成依赖思想,遇到问题不能独立去解决。这是一种填鸭式的学习,虽然可以考好的成绩,但是却把学习的精髓给遗漏了。虽然这儿是山区,交通不是很便利,教育水平比城市低,但是学生却不比城市孩子差,他们肯思考,肯动脑,肯下功夫。虽然他们的业余文化或是活动少了,但是他们却有城市孩子没有的朴素,刻苦耐劳。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

? 城市学生比较金贵,而山区小孩却吃苦耐劳,虽然学习条件没有城市好,但是他们却更加努力学习。这些孩子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考上大学,圆满自己大学梦,圆梦父母的期望。他们时刻都向这一目标冲刺。

? (三)三下乡(义务支教)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 ,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山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
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义务支教后的感受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谓;

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吁叹;

然而我喜欢这么对生活定义,活着真美丽。

寻找了千种理由,才得以发现:生活在的视野下呈现出与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生活充实,我生活充实,于是我的人生跟着快乐。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乐观;
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
是平淡中的自信。

生活中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但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就能得到坦然面对生活的快乐,生活就很充实了。

山村学生虽然学习环境差,但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早,能承担责任的时间早,有这远大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他们时刻在奋斗着。他们的生活可能单调,但是他们充实,因而他们的生活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日报(2009年4月16日)“什么是三下乡” [2].中安在线,《三下乡活动感悟》 [3].中国教育网,《我谈农村教育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