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今天的作业——写一篇作文┅┅”老师的话还没说完,下面的学生立刻叫嚷着:“唉!怎么又写作文啊?!”┅┅ 相信这个情景大多数语文老师很熟悉,有的老师为此动怒了,有的老师甚至还会“威胁”学生:“写不写?不写的话,多写一篇!”并且心里面责怪着现在的学生实在太懒了!太贪玩了!因此小学生在老师的“威严”之下自然不敢违抗师命了。但不少学生由于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见了猫”,勉强写出的作文不是单调乏味、三言两语,就是内容空洞,不着边际,甚至有的还离题八千里。这一情况,我自己也曾亲身经历过,也为此苦恼过,并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经常要做的工作。是的,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还应特别注意及时捕捉写作时机。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位学生做错了事被我批评了一顿,最后他向我承认了错误,事后我叫他回去把这件事按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把它写下来。第二天他交了一篇《老师,我错了》500多字的作文。一个平时作文三言两语而且语句写不通的学生,却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楚。我把他的作文在班上念并表扬了他,从此他乐于写作,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他学生受该生的影响也对作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皱眉头,认为自己没什么内容可写。其实写作文跟说话一样,只要用心,多练习,每个人都能学会。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觉得某个角度看这话从并不正确。因为失败易生灰心失望,灰心失望就会使人丧失前进的动力。在我看来,学生不喜欢作文,多半是由失败的经历引起的。所以,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培养自信心的最好方法。爱迪生搞蓄电池的发明实验,到一万次还没有成功,但他说:
“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能运作的方式。”他是多么自信啊!可以说没有这份自信就没有他以后的成功。因此我认为应该说“自信是成功之母”才更为确切。写作文也应该这样,一开始学生可能会写不好,但老师要去挖掘文章的闪光点:他们不是写出一些通顺的句子吗?不是表达出一定的内容吗?就这样努力下去,一定会写好作文的! 讲评课是作文指导课的继续。以前,许多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好讲不足,把学生讲得抬不起头来。这种方法压抑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采取了“多表扬”的原则和“择优讲评”的方法。一次作文选出三个档次的文章,优等生的作文尽量打高分,让他在全班面前,在讲台上朗读。其实大部分的这类作文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就发现了自己文章的不足,他就会边朗读边修改;
中等生作文也可打到“优”,也让他读,他自己如果改不出,则可以发动全班同学“帮忙”,修改其不足,然后教师可总结:“如果你下篇作文能避开这些缺点,那么我就给你打上优!”相信他会迫不及待地期望着下一堂作文课;
而对于差生作文,则可以挑出他作文中的某个片段、某个句子,甚至某个词语,在同学面前表扬他用得好,如果其他方面也能这样,那么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一定会大有进步,让他们不灰心、不失望。以此方法力求全体学生对作文都能产生兴趣,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否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那么,如何使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俗话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人们,积累书本中的材料就是靠多读,多背书面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优秀作文,以便积累遣词造句,选材与立意,层次与段落,详写与略写,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写作技巧。要养成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就得要求学生在平时能自觉地多听,自觉地多看,自觉地多读,做到凡是有意义的内容都能及时写下来,点点滴滴,积累丰富的材料;
作文时还能翻阅回忆,善于使用。让学生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

我认为,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为此,我们开展了“每日读范文、记笔记”和“每周背一篇范文”活动。这个活动坚持了两年,现在我们班作文的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

四、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传统的作文教学,遵循的是“主客分体式”教学,即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活动受制于教师的“命题——指导——修改——讲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消极地位,他们的聪明才智被压抑,创作激情被消磨殆尽,通常会犯“语言贫乏”内容干瘪殆尽,通常会犯“语言贫乏,内容干瘪,情感苍白”的通病:内容不真实,脱离生活;
说成人话,失去了孩子所特有的情感;
说空话,堆砌课文词句。当然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同一模式的,更谈不上什么个性化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儿童作文的改革,强调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鼓励学生放开种种束缚,进行自由表达,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习作,提出了“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让学生自由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释放儿童心灵的自由,形成个性化的习作。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大力提倡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写自己感触最深的东西,最感兴趣的东西,写出个性化的生活经历。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不一样的,但学生却往往写出许多雷同的作文来,要克服这种现象,可从言语激励,佳作引导,感悟生活,形成习惯等方面入手,教师要用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写,实话实说。在开始阶段,由教师选择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并做简要的评价,然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素材。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能形成习惯,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

总之,只要我们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做好作文的讲评,并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他们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那么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见了作文也才不会是“老鼠见了猫”。

? ? ?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