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的肩膀-读《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心得] 延安精神是

站在历史的肩膀 ——参观《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展览 近日随同党支部参观了滨海新区《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主题展览,通过118幅图片史料回顾了中共中央1935-1948年间在延安的奋斗历程,生动而光辉。

站在历史的轴线看,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大转折期。这一时期中央从“战略转移”逐步发展为 “长期立足”,从持续“革命暴动”到“局部执政”,经历“艰难抗战”“重点进攻”等极严峻军事考验;
党的路线从模糊多样到集中统一,最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这个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系统的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并长期指导中国共产党夺取了至到今天的各种胜利。

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现实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要生存、要立足的实践催生出了原生态的延安精神:抗大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精神、南区合作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和劳模精神等。这些精神不仅把当时延安建设成立“红色圣地”,也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发展、在发展中成熟,最终从“八角楼”走向了全中国。

站在今天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回看,延安精神依旧光辉瞩目,持续的散播出时代的内涵。

延安精神是一种信念精神。《愚公移山》教育全党要永远坚持革命,决不中途妥协,挖掉两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这是革命必胜的信念。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从而促成了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这是对人民的信念。

延安精神是一种创新精神。在这里毛泽东思想中“农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道路”等重要创新著作在延安诞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等重大战略创新,指导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站起来”。“蘑菇战”、“三三制”、“精兵简政”等等这些因地制宜的斗争创新,最大化发动了群众团结了人民,壮大了力量,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延安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对党二十几年经验的总结和反思,用党的斗争实践的结果指导发展,“要深入调查研究”,形成党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方针。“延安县精神”的“村区建设”“改造二流子”“妇女解放”等是党对“国家”执政概念的实践探索,不仅只是精神不务虚,更是形成了团结统一的奋斗局面和动员能力。

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整个生存发展是一段光辉的奋斗史。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将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奋斗,还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困难的伟大斗争。我们要站在历史的肩膀上,让延安精神的“信念、创新、实践、奋斗”新内涵,指引我们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