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队伍研究和思考] 村干部队伍

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主要宣传者、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承担着领导和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责。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农村干部队伍活力,我们对全县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县共有124个村、3个社区,共有村支部书记、副书记145人,村委会主任、副主任129人。通过调研,总的感到,绝大多数村干部在推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保证了党的各项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但是也有少数村干部对农村工作的新要求表现出不适应,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队伍结构欠合理? 白河县共有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145人,其中女性5人,仅占3.4%;
35岁及以下的15人,仅占10%;
36岁至39岁的62人,占46%;
40岁至59岁的65人,占45%;

60岁及以上的3人,占2%。全省共有村民委员会主任129人,其中女性1人,仅占0.8%;
35岁及以下的40人,占仅31%;
36岁至39岁的62人,占48%;
40岁至59岁的26人,占20%;
60岁及以上的1人,占0.8%。女干部比例和35岁以下年轻干部比例太低。村干部队伍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利于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发挥。

2、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弱? 全县共有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145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4人,占2.8%;
中专学历的24人,占16.5%;
高中学历的51人,占35%;
初中及以下的66人,占45.5%。全县共有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129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没有;
中专学历的11人,占8.5%;
高中学历的56人,占43%;
初中及以下的62人,占4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干部比例偏高,村主要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他们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新科技能力较差,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有难度,难以适应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了。这种情况直接导致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村党支部普遍缺乏生机与活力。

3、任职时间普遍较长,干部进出渠道欠畅通 大部分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普遍任职时间长,08年村两委会换届,连选连任的村支部书记、副书记109人,占总数75%,连选连任的村主任、副主任75人,占总数的58%。这一现象一方面表明干部进出渠道欠畅通,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基层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直接影响到村级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如今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选拔年轻有为的村干部有很大的难度,绝大多数年轻人也不想当村干部,自愿报名参加竞选的更是凤毛麟角。一些村干部工龄长,资格老,进取心和开拓精神相对较差,他们适应市场经济新环境的能力也较弱,自身脱贫致富有很大的难度,要他们在当地起模范带头作用、帮贫扶困就更加勉为其难。

4、发展思路不明,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欠缺 一些基层组织在群众中没有号召力,主要原因还是集体经济落后,农民没有得到实惠,导致村干部的地位和威信下降。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一些村干部在谋农村经济发展上思路不清,规划不明;
加之受党员总体水平的限制,一些村干部想发挥带头作用常感力不从心,在发展经济时也不能站在农民的角度来制订方案和措施,往往会造成好心办坏事的结果。村干部谋发展和创新能力的薄弱,是导致农村长期不能脱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5、干部队伍欠稳定,班子建设的持续发展面临实际困难 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下,特别是农业税费改革的影响,使不少村干部在公益事业创办中举步维艰,有的村干部开始转岗外流,外出打工赚钱;
有的村干部对未来感到迷茫,工作不安心,责任感、作为感下降。干部队伍的不稳定和缺乏活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的影响力,阻碍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实施,迟滞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现存的村组干部多数多数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较保守,缺少就业技能。对于工资待遇较低的村干部来说,“村官”已缺乏吸引力。“人难选”、“选人难”,村级班子成员的人心涣散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瓶颈。

二、村干部队伍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 1、政治民主在部分村流于形式,干部选任机制欠合理? 尽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已有20周年,但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尚未得到很好的落实。村级干部队伍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现象严重,还没有建立起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群众反映有的村村干部的当选是由乡镇领导说了算,内定好的;
有的村家族势力抬头;
有的村出现思想好、作风正、能为群众办事的人上不来,反倒是有这样那样问题、不正派或有背景的人被选进 “两委”班子,致使有些村的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缺乏科学公正的干部考评机制,难以形成对干部的激励作用 干部考评按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但在当前的干部考核中,一些地方对村级干部的考评往往以个别主要领导的意志为标准,致使部分村干部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放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而是把精力放在和主要领导搞好关系上,形成了“干的好不如说的好,说的好不如哄的好”的怪现象。? 3、村干部待遇低,村干部普遍有后顾之忧? 白河县的村干部的年均收入为2000-3000元,收入低,工作繁杂,并且没有医疗保障和退休保障,过低的待遇以至于出现了村干部辞职不干或者整天抓个人经济收入而没精力搞好本职工作的现象。

4、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 干部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随着农村大量人员外出务工,众多优秀农村人才资源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萎缩,这种状况使党组织在党员发展、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上遇到实际难题,不少地方选拔村干部只能是“矮子里面选高个”。

三、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村干部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骨干力量和重要依靠。村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白河“三农”问题的解决,白河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使村干部队伍真正成为党的执政根基、群众的依靠和农村发展的“领头羊”,我们认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机制? 一是各级党委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加强农村基层村干部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将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要坚持和完善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制度,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选派优秀干部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共同做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并将这项工作与培养年轻干部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各级各部门要努力为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大力精简会议,切实减轻村干部负担。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要加强正面引导。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组织报告团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农村基层干部先进典型的时代精神和高尚情操,积极宣传农村基层干部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树立村干部的良好形象,努力形成重视、关注、支持农村工作的舆论氛围,营造关心、尊重、支持、爱护村干部的社会环境。? 2.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改革和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一是要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那些靠得住、有文化、有本事、群众公认、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进村领导班子。继续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及村民委员会换届中推行的“公推直选”选举村干部的做法,保障党员和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二是要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渠道,扩大选人用人范围。选拔任用村干部、既要立足村内选人,也要面向社会,通过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等途径,活化村干部队伍的源头。要注重从村级后备干部、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科技示范户、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
注重把那些在企业工作和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人才请回本村担任村干部;
也可采用“下派”的方式,从县乡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以及统一招录的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
如果本地一时没有合适村干部人选的村,可从外面选派优秀人才去任职,特别是要注重从先进村选派优秀干部到后进村任职。? 3.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 一是要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正确教育引导。积极发展优秀农村青年加入党组织,要建立一支年龄在30岁左右、文化在高中(中专)以上、综合素质较好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保持每个行政村有2至3名后备干部的常数,培养壮大村干部的后备力量。要大力加强组织培养和各类培训,建立后备干部档案,明确领导帮带培养责任,搞好动态管理;
要采取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等方法,增强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促使他们早日成才。要坚持备用结合,加大对村级后备干部的组织推荐和上岗使用的力度,条件成熟的按党章和法律规定的程序担任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要注重在优秀青年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每个行政村至少要有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干部。要重视农村年轻女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每个行政村至少要有一名女干部。二是要创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渠道。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按照党章和有关法律规定,积极探索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一肩挑”、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形式,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增强领导班子活力。? 4.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 一是要构建县乡联动培训体系。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要培养一支群众信得过、发展有本事、工作有能力的干部队伍。县乡要各负其责,加大对村干部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使广大村干部增强素质,提升能力。二是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作用。力争每名党员干部掌握1—2门实用技术。逐步村村建立远程教育站点,每个站点每月开展集中学习教育不少于2次,经常开展个性化学习,确保学出效果,用出效益。并依托县委党校和职教中心开展村干部学历教育,为农村培训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力争经过几年努力,每个村级领导班子中有1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三是要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村干部培训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各地留存党费适当补充,确保培训经费到位。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和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提高依法办事和执行政策的能力。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中的这一“领头雁”工程,着力培训一批在农村基层工作中“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干得好事”的带头人,领导好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5.严格管理和监督,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的科学管理 任何失去约束的权力都容易产生腐败。加强对村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管理和监督制度,尤其要狠抓制度的落实。主要应建立健全五项制度:一是建立备案管理制度。县委组织部对村干部实行备案管理,从整体上把握村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主要问题,从而对村干部队伍建设作出长远规划,明确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二是认真落实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继续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账目。凡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应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三是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制度。由乡镇党委指导和督促村党组织、村委会在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任期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明确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绩效与报酬、奖惩挂钩。四是健全年终考评制度。每年年底,乡镇党委应对村干部进行年终考评,并依据个人述职、民主评议等情况,对其作出组织评定。组织评定的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五是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村干部离任前,应实行任期财务清理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工作由县乡农经管理部门和村民主理财小组共同负责,审计结果必须向村民公示。? 6.切实改善村干部待遇,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一是提升政治待遇。全县有40余名村干部被选为县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村干部参政议政提供了条件。每年“七一”,县委都对贡献突出的党员村干部典型进行表彰。同时,按规定每年招录一定数量的村干部进入镇干部队伍,有效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二是提高工资待遇。及时调整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的误工补贴,完善村干部荣誉金制度,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同时,建立误工报酬增长机制,让村干部待遇与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加。三是改善工作环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开展正常党组织生活、培养和提高村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平台。结合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保证组织有阵地,办公有场地,将村级服务中心,将其打造成为集教育、文化、代办、计生、医疗、农资购销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办公阵地,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