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在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有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年各项工作。&&部长最近以来对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多次提出了重要要求,今天又亲自出席这次会议,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有关要求。刚才,&&局长回顾总结了2011年工作情况,安排布置了2012年工作任务,报告不长,但讲得比较全面,我都同意。

过去的一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文艺精品创作势头良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对台对外文化交流影响扩大,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环境。这些成绩凝聚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辛劳的汗水和闪光的智慧。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文化建设的各区、各部门、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凝聚建设文化强市的共识 市委十一届二次会议决定,要努力将&&建设成为独具魅力、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市。这是市委、市政府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一定要从全局的、战略的角度,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意义。

建设文化强市是大势所趋。从国际上看,经济增长离不开文化发展,文化发展又带动了经济成长。好莱坞大片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对美国经济的推动力,我们都有目共睹。美国视听产品出口额仅次于航空航天业,一部《阿凡达》全球票房收入就达12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其衍生产品所创造的价值。进入21世纪,文化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更是前所未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占GDP的30%以上。从国内来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给文化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的现实形势,唯有通过加快文化建设,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才能不断增强&&的城市综合竞争实力。

建设文化强市是发展所需。文化底蕴和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的宝贵财富,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魅力和对外开放的影响力。经济是城市的形,文化是城市的神,文化与经济只有协调发展,城市才能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和活力。巴黎、维也纳、罗马、洛杉矶、**城之所以成为世界名城,很大程度是因为时装、音乐、艺术、电影、体育等文化品牌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力,也丰富了其城市的内涵。美国著名学者托夫勒曾经说过,“哪里有文化,哪里早晚就会出现经济繁荣,而哪里出现经济繁荣,文化就更快地向哪里转移”。文化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产业属性;
既能创造精神财富,产生社会效益,又能创造物质财富,产生经济效益。建设文化强市,有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特区文化,树立城市形象,扩大影响力;
有利于提升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净化和优化人文环境,增强吸引力;
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给城市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形成辐射力。可以说,在当前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谁能充分释放文化价值潜能,谁就能充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能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建设文化强市是群众所盼。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和生产者,又是文化的消费者。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谈不上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真正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近期各地都在热议幸福指数,实际上,百姓的幸福程度很重要的就是看文化的享有程度,加快文化强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新期待的迫切需要。现在群众对文化的需求非常强劲,以电影票房为例,2006年我市电影票房总收入仅有800万元,2009年猛增到5700万元,2010年达到9000多万元,2011年达到1.15亿元。数字的变化可以清楚反映出我市文化市场的发展速度,只要我们能够提供更好的观看环境和放映设备,群众的文化需求就随之发生井喷式的发展,可见文化发展潜力巨大。去年,我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初级水平,已进入了文化消费大幅提升的阶段,这既对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我们必须以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效惠利于民、取信于民。

建设文化强市是优势所在。&&最大的优势在于城市综合环境,包括气候条件、人文环境等等,而且&&文化包容性强,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和环境。加快文化发展,也能够更好地保持独特的城市气质,与温馨休闲城市的发展定位相得益彰。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是国内网络游戏软件业的龙头,全国80%的游戏软件人才聚集在&&,现在&&仍然有很多公司拥有国内游戏产品最优秀的创作队伍,这说明&&拥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土壤。去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210亿元,增长31.6%,高于同期GDP增速16.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8.3%,虽然总量不如**,但是比重高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成长性最强、最具有活力的**产业。当前,我市正在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能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迅速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这无疑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很好的选择。这个时候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更加彰显了文化在城市转型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谓水到渠成。

二、突出重点,做实建设文化强市的举措 建设文化强市,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决非朝夕之功,要靠渐进积累。思路可以宽,措施必须实。市委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七大重点工作,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实现新进展 今年,要继续把深化改革作为加快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突破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激发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

一是实质性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步伐。落实好院团改制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市属文艺院团走向市场谋发展,增强获得市场资源的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通过转企改制,加快演艺资源整合,不断创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现在改制工作时间上有所落后,&&部长已经作了批示,也就具体问题作了协调,问题可以逐步解决,但改制工作要加快推进,要有时间表。

二是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对&&&等艺术表演单位,要采取财政补贴与演出场次挂钩的办法,鼓励其开拓市场、增加收入来源。只有拓展市场、增加受众,让更多的人认知和认同,传统艺术形式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对于图书馆、少儿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场馆,在保证公益性展览免费开放、公共图书免费阅读的同时,可以采取绩效奖励的方式,鼓励举办专业性的商业展览,拓宽收入来源。当然收入来源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在于要把场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利用场馆举办一些高档次的商业展览和艺术展览,也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的需要。

三是探索构建新型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国有文化资产绩效考评办法,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

(二)着力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构建新格局 要加快建成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一是继续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前要投入使用,大剧院也排入议事日程,新城也有一些文化公建设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中建设这么多文化设施,这在我市历史上是少有的。现在的问题,一方面既要把这些场所建设好,另一方面要考虑怎么把这些设施使用好。现在有不少演出场所,今后怎么统筹使用好,发挥最好的使用效益,是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尤其能不能结合引进国内知名的演艺院线来把这些品牌充分使用起来,为群众提供档次更高、艺术水平更好的各种演出。文化设施建起来了,就不能让它长期闲置,其实很多地方在引进保利集团建设城市综合体,最核心的吸引力就是能够引进保利剧场,可以带来一系列高档次的文化演出,如果能够引进更多演艺院线,就能够带动我市演艺市场的更加繁荣。

二是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版权示范城市创建为重点,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特别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根据创建目标的要求,我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还存在比较大的缺口,今年底就要做好迎检准备,时间紧、任务重。各区要广开思路、确保投入,用最短的时间尽快把设施设备配齐补齐,确保年底前做好迎检准备。只剩下九个多月的时间,各区任务非常重,要按照前段时间召开的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的要求,有效加以落实。

三是持续深入推进公益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要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抓好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建设,完善国家数字图书馆**分馆建设。要加强对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益场馆免费开放的保障工作,各场馆也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供更加便捷和人性化的文化惠民服务,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

四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下基层、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从我市的实际出发,还应当特别关注数量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城市特点是不排外,这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城市文化。要将他们纳入到社会文化服务体系中来,有针对性地改善他们的文化生活状况,使我们的文化服务更体现公平性、体现全民性。

(三)着力在产业发展能力上实现新提升 要突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两大主攻方向,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

一是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抓紧制定和实施《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用好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财税、金融、用地等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要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建立文化产业统计季报制度,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各区也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开发和研究,在文化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资金投入、市场准入、市场开拓和监管等方面,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加大政策、资金支持,确保文化强市战略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市已经制定了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可能有些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对于鼓励新媒体发展的政策,今后也可以充分考虑进来。

二是扶持产业发展主体。发挥国有企业在文化强市发展战略中的领军带头作用,鼓励市属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以资源整合、体制创新为手段,构建多业并举的龙头文化企业,在打造文化企业“航母”上实现新突破。加大文化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一批大中型文化企业和集团(或地区总部)落户,对于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产业项目,可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扶持其做大做强。

三是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采取一区多园模式,加快推动“**台文化产业园”建设,力争尽快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成真正高品质、有辐射作用、能够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高质量园区。现在各区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积极性很高,但还要在园区的定位和目标上,在引进企业的质量上做更多的努力。利用旧厂房改造建设创意园区,成本低、转换快,规划局与有关区共同研究做好规划,但起点不能低,定位要很清晰,要吸引什么人、重点要服务谁必须相当明确。在文化园区内,也不是单纯只有文创企业,还要把必要的配套服务设施在规划的时候就统筹考虑好。

四是优化产业发展格局。加大对各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整合同城同业资源,引导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合理布局、有序聚集。要延伸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抓好传统领域向数字电视、网络出版、手机报刊、电视购物等新兴领域的拓展,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储存、传播和消费形态,努力使新的文化业态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文化繁荣的新亮点,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比如一年有几十个影视剧组在我市拍摄,但最有附加值的后期制作几乎都不在&&。我市文化产业还有很多发展的空间,比如文化会展业、设计文化、茶文化产业,凡是能与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产生高附加值的领域,都值得我们重点研究和探讨。

(四)着力在文化品牌塑造上体现新成效 文化强市必定有自己在国内外叫得响的文化品牌。NBA、巴西狂欢节、慕尼黑啤酒节、戛纳电影节……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背后,是不可限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强化品牌带动,丰富内涵、改革模式、突出特色、放大亮点,打造若干个国内有名气、国外有影响的经典品牌,使文化真正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一是打造重大文化活动品牌。要精心举办若干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节庆活动,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各区也要积极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在优势项目上细致打磨、精心谋划,力争打造一批有自身特色、有广泛影响的品牌活动。目前我市文化活动的市场化运作能力还有待增强,要积极引入经验丰富的经营团队参与活动的组织推广,加大探索重大文化活动市场化运作机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的节庆活动不在于多,关键在于影响力,在于生命力。多少人为了爱丁堡艺术节而到苏格兰去,说明它的影响力已可以覆盖全球。

二是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优秀精神文化作品不断涌现,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首要标志。要加大对文化精品创作的扶持力度,力争各个艺术门类都能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强的优秀精品力作。各个文化团体都要认真去思考,优秀的文艺作品只有走入剧场,走入群众,扩大受众面,才能真正打响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真正成功的作品,既要能代表城市水平,又要受到群众的喜爱;
既要被专家叫好,又要被观众叫座;
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这样能够把文化的快乐传递给普通民众,也能够给单位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要做好重点出版物出版发行工作,积极推动本土优秀作品的出版发行,全力推进和扶持影视动画精品工程。

三是注重优秀文化传承。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的宝贵财富。对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要进行提炼、加工、逐步开发,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元素,不遗余力推动传统文化转化为宝贵财富。要大力推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做好原生态保护,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开发利用,挖掘潜在价值。

三、强化保障,提升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效 今年,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任务很重、责任很大、要求很高。要善于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加强组织领导,真抓实干,不断提升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1、要凝聚工作合力。

各区、各部门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文化、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观念,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同部署、同实施、同推进、同考核,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方向上牢牢把握、工作上强力推进、政策上全力支持、投入上切实加强。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市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建设文化强市的重大意义,真正使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最广泛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

2、要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机制。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体现的是“大文化”的概念,目的是通过整合三局的优势和长处,实现政府对文化的全面规划、有力监管和有效调控。市文广新局要主动布局、大胆工作、解决困难、推动发展,尽快实现机构实质性整合,理顺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职能调整,提升工作效率,达到“1+1+1>3”的效果,在管好“大文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构筑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建设文化强市,投入必不可少。要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引导的投入,确保市区财政每年文化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与此同时,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捐赠和赞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投资准入区别化的文化投融资体制,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健全可持续的管理机制。文化既要讲投入,也要讲效益。现在我们有些文化事业项目效益不太理想,如果大量财政资金投入之后又不能发挥效益,就无法向各方面交代,所以在建设的同时就要谋划如何使用、如何管理。比如有些阅览室常年关闭,这与我们当初投入建设的初衷相违背,各区、镇街、村居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不能只重前期投入,而忽视后续管理。下一步要把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效率作为重点,加强文化投入绩效评价,逐步建立以市场和人民群众评价为主要指标的财政投入绩效评价机制,把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财政增加投入的重要依据。

3、要夯实人才支撑。

“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人才是最为宝贵、最可依靠、最应珍惜的资源,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要建设文化强市,必须有大批高水平的艺术人才来切入。要在广泛吸纳人才上下功夫,把优秀人才集聚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来。特别是切实加强文化领军人才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既懂产业发展,又熟悉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的复合型人才。

2010年**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安排几位杰出代表发言,其中年龄不到40岁的马化腾格外引人注目。他是腾讯的老总,腾讯一年创造的收入有100多亿,盈利60多亿。所以一家企业,一个关键人物,能够给我们的产业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要特别注意引进这样的企业和人才。要在培养造就人才上下功夫,畅通成长渠道,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搭台、早培养、早使用,使大批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不竭动力。要在尊重爱惜人才上下功夫,以宽大的胸怀营造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工作环境,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关心爱护人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要提升管理效能。

各区、各部门要增强阵地意识,切实加强对文化活动、文化产品创作导向的管理,更好地发挥新兴传媒在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稳定、展示城市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市区文广新部门要加强学习研究,增强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管理效能,营造建设文化强市的各种内、外环境。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使各项工作科学有序。严格按照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干部的考察、管理和监督,切实把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成开拓创新、敢于负责、勇于作为、清正廉洁的坚强领导集体。

同志们,文化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各区、各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放手大干不保守、埋头苦干不张扬、真抓实干不浮躁,认真扎实做好今年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