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手抄报

篇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福建开展厅堂悬挂家训活动

class="txt">来源:福建文明网发布时间:2014-01-16

2013年以来,福建省以“厅堂悬挂家训,培育文明家风”为主题,广泛开展家训征集传播活动,进一步挖掘、弘扬、传承福建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家庭教育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

主要做法有六项:

一是收集经典家训。在全省各地征集家训,进行筛选、整理、翻译、编缉成《福建家训》。二是创评现代家训。发动当代的人文作家、学者及普通群众创作“百字家训”,收集一些当代家训;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一语寄未来”模拟家训创作活动。三是家训诵读比赛。利用“道德讲堂”、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家长学校等阵地,结合经典诵读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参加优秀家训诵读活动、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用诵读展现风采,以经典润泽心灵。四是书法作品创作。发动省内外专业书法工作者、业余爱好者等,以网上展示的优秀家训为蓝本创作书法作品,并将部分优秀作品制成条幅、对联等发放各地,供群众悬挂。五是厅堂悬挂家训。印制或请著名书法家书写一批好的经典家训族规,送到各家各户,用于张挂,传承优秀育儿治家传统,培育文明家风。六是活动网络展播。充分利用中国文明网福建联盟站、福建文明风网等网络平台,开设专题网页,按照“一市一专版”的要求,对各地报送的家训书法作品,开展活动的图片、视频进行网络展播,发动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以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广泛传播,扩大活动知晓度。

主要成效有四点:

(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朱子文化手抄报)

一是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从此次挖掘出的经典家训中不难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推陈出新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宣传优秀传统家训,就是诠释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朱熹的“忠厚持家久,诗书继世长”所反映出的道德追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呈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严复的“虽千辛万苦,总须于社会著实有益,可与后来人取法”所彰显的利他品格,等等,都是我们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好教材,且为百姓喜闻乐见。

二是充分展现了福建文化与福建精神。福建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朱子文化、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莆仙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流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文化格局。在此次优秀家训征集活动中,大量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优秀家训作品被挖掘出来,充分反映了福建人民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对我们用福建文化和福建精神凝聚人民群众爱家敬业、奉献社会精神,推动建设“生态美、百姓富”的福建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有力发挥了家庭美德建设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美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家的基础。活动设置了“现代百字家训”和“一语寄未来”模拟家训创作活动,把家长和孩子都吸引到活动当中来,纷纷参与到“百字家训”创作活动中来,写出了不少具有时代特色、富有文化内涵、砥砺子女成才的现代家训。大、中、小学校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到“一语寄未来”模拟家训创作活动中来,孩子们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品德涵养和人生价值。四是有效丰富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活动载体。道德建设,抓手、载体是关键。此次“厅堂悬挂家训”征集传播活动,着力在“德”字做文章,不局限于家庭伦

理道德,还延伸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各个方面,使家训的内涵更丰富,更有包容性和传播力。活动注重项目内容的关联度和科学性,注重发挥基层基础的作用和积极性,以及网络平台的传播力度效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建设的活动方案,并付诸实施,取得良好成效,这也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原因。

篇二: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2016.12)

ass="txt">封 面

学科:

种类:

单位:

作者:

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与写作的关系

我县是一座千年古县,是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诞生地,千年传承文化积淀,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地方特色浓郁,特别是这几年随着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全县广大学校掀起了诵读经典的学习高潮。但在我县广大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的山区小学,学生在小学漫长的六年求学生涯中,很少主动阅读一些耳熟能详的中外名著,也很少主动诵读大量精美的古诗词,这就客观的造成我们的学生语言的内存严重不足,词汇空乏,阅读面非常的狭窄,写作粗糙,水平低下。即便有课外阅读,目光总是停留在一些文学质量极低的童话上。语言内存的不足必然导致学生的语感差,对文本内涵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个性化的感悟。弥漫在文章中的文学气息、艺术气息、审美气息、学术气息学生自然无法自主地触摸到,无法在学生的心灵中打上深深的烙印。随着学龄增长,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逐渐消退,主动参与的精神在逐渐磨灭。

目前农村孩子的诵读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状:学生对课外阅读特别是经典诵读缺乏感兴趣,尤其在家中,家长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再加上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诵读氛围,甚至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诵读脱节,学生常常是为读而读,为写而写。

简而言之,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经典诵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经典诵读和写作的互动效应。农村小学语文中如何将经典诵读与写作两者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呢?基于对经典诵读和写作的这些认识,身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兴趣引领,激发乐读。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可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诵读的兴趣,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读出理解,读出韵味和思考,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同时在经典诵读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1、名篇指路,重点推荐。

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差,有时在阅读中常常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作为学生的阅读向导的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名著名篇读物的推荐工作:

(1)结合教学内容推介。名著名篇诵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推荐。如上完了《皇帝的新装》,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猴王出世》,可以向学生推荐《西游记》等。

(2)结合年龄特点推介。每个成长阶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年龄特点和发展个性,因此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阶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第一学段的孩子还处在知识萌芽阶段,因此我们可以重点推介经典经典绘本;第二学段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而第三学段的孩子处在知识渴求阶段,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因此可以推介阅读《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名篇。

(3)结合习作要求推介。教学中,写作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而大量的拓展阅读可以为写作铺垫。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写作中要求根据图片新闻报道写一个故事,这时教师可以动员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更多的新闻线索和评论,为习作《图片报道写故事》打下基础。

此外,农村一线老师还可以结合农村孩子阅读物少的特点让学生将看到过的读物互相推荐,彼此交流,加大诵读量和读物的流通率。这样,正如“问君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一样,学生既可以阅读到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吸收经典文学的精华,又能感受到时代的脉博,源源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吸取生活的活水。

2、交给方法,引导诵读。

诵读也要讲究方法,若教会了学生诵读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点金术”。 在教学中,我着重向学生倡导“浏览”、“博览”、“速读”、“精读”四种诵读方法。通过“浏览”大略地了解其大概内容节省出时间对重点部分多下功夫;其次“博览群书”多角度、多层次诵读;第三“速读”,利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默读做到眼到、心到,读与思相结合;第四“精读”则需对文中描写精彩、含义深刻的重点部分做到细读、深思,理解其义,晓之其理。只有有效地读书,才能

积累语言,沉淀情感,才能笔下生花!

3、创设氛围,促进诵读。

有效的诵读氛围能唤起学生课外诵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诵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

首先,开展活动,营造氛围。在班级中组织开展有关竞赛活动:如作家作品知多少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报刊剪贴、编辑赛、口头作文赛、手抄报、墙报、黑板报比赛等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诵读的价值所在。

其次,定期展览,激发乐趣。定期重点表扬奖励一批“诵读之星”,在学习园地上开辟展示他们的读书笔记,或选登他们摘记的优美词句,利用手抄报,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第三,心得交流,促进诵读。在班级经常性组织学生之间开展经典诵读的心得交流会,以学生诵读时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彼此增进对经典诵读的进一步了解,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一个动力,促进了诵读的劲头。 通过创设各种诵读活动氛围,既丰富课外生活,又开拓学语文的天地。这样,学生学语文就不以为苦,而是生龙活虎,兴味盎然了。

二、广泛诵读,积淀知识。

广泛诵读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广泛采撷的素材的过程。在学生乐于读书的前提下,学生会诵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既积淀了大量的知识,也开拓了视野。

1、巧用读书笔记,学会读记结合

在学生乐读、想读、愿读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名著名篇的诵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才能将材料积累下来,否则盲目性地阅读会就是走过场、走形式了。

2、运用诵读导说,加强体会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味,那就是只看见待有迹象的死板的文字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因此在学生投入到诵读氛围中,只有融入到文章情节里,跟作者真正产生情感共鸣。作为老师应该进一步趁热打铁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畅说自己在读中的切身感受和真实看法,通过“说”来检验他的“读”,而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把阅读所得渗透到自己的见解阐述中来。因此学生“读后会说”也是一笔难能可

贵的知识财富。学生通过诵读积累有了个人情感和个人认识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结合写作,运用知识。

俗话说:“言为心声”。学生在广泛诵读名著名篇的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名篇名著的写作方法。但这些语言、词汇甚至名段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积淀的知识置于现实生活中。

1、巧用日记,读写结合。

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我们要告诉学生写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只有这样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才有用武之地。

2、活用“引子”,读中想象。

合理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也是学生习作的一个亮点。儿童最富于想象,他们常常通过异想天开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点是我们成人都始料未及的。学生在诵读积累中,增加了习作内容方面、文化方面、语言方面的储备,这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引子”,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编写故事等。

总之,经典诵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诵读就没有写作,诵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诵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我们要重视经典诵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经典诵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经典诵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我们舞好经典诵读和写作这两柄“利剑”,相信一定会“双剑合璧,威力剧增”。

篇三:五自五创五建

txt">【产生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好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和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提出以“六联育人”工作法为抓手,积极争创“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的要求,三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一主题,大力推进“五自五创五建”德育工程,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工作机制,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过程】

一、以“五自”为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是以理想信念引导学生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持续抓好班级八项德育活动,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推进品德、法制、安全三项教育,组织开展文明风采、千名小记者海西行、“向国旗敬礼”、“我们的节日·中秋”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通过主题团队日、心愿卡制作评比、网上签名寄语、手抄报比赛、网络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认真参与,全市100多名学生在省赛获奖,6所院校节目在省电视台播出。同时还利用客家文化、朱子文化、抗战文化等资源优势,设立16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编写乡土教材,传承优秀文化。举行我的理想、我的人生规划大比拼,引导学生坚定信念跟党走。二是以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自主。组织开展“学身边榜样,做道德模范”系列活动和“礼仪、秩序、责任、自我、榜样”教育,营造“好人在行动、好事在身边、满意在三明”的良好氛围,广大学生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活动中学会自主自立,明溪城关中学柴建英、永安一中罗志增、列东中学徐顺顺、阿旺江措等同学荣登“中国好人榜”,永安五中陈小燕被评为“2009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福建省首届“美德少年”,三明学院曹阳飞宇被评为2011年“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成为广大学生的道德标杆。三是以实践体验引导学生自立。依托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实践、文化艺术、文体娱乐和生存训练、劳动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志愿服务小队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举办书画展评、文艺汇演,集中展示学生校外活动成果,全市建成活动中心10个,5个县(市、区)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全年接待学生5万多名,活动中心获得“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集体”1个、“全国示范性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2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个。四是以强身健心引导学生自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开齐上足艺体课程,大力开展“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全市创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个,省级体育卫生艺术工作优秀学校5所、体育特色学校10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7所,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259个、心理健康教育试点校53所、研究课题60多个。五是以法制纪律引导学生自律。印发《青少年法律知识手册》,开展“法制纪律专题教育月”活动,通过法制讲座、主题班团会、知识竞赛,观看法制展览、开设模拟法庭、举办以案说法、学法用法实践、组织“带法回家”等活动,引导学生严于律己,做一名合格的的好公民。大田县“带法回家”活动受到教育部“五五”普法检查组的一致好评。

二、以“五创”为载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一是创新课堂育人模式。组织开展送教下乡、德育学科优质课观摩评比,挖掘教材德育内涵,改革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德育课题立项38个,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德育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二是创立师德建设标杆。持续开展“忠诚履责,爱生乐教”、“学习李彬黄金莲,我为教育做奉献”教育主题活动,开展教师“两项承诺、三进四爱、五个一和六查六看”活动,举办师德主题演讲比赛、师德案例、座右铭征集,隆重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将乐教师邢耀金被评为省抗洪救灾功臣,党的十七大代表、三明特校校长黄金莲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成为广大师生的道德标杆。三是创设文化陶冶氛围。开通“三明德育网站”和“网上家长学

校”,发布德育信息、家教信息1万多条、公益信息60多万条,参与家长11万人。建立“三明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建立学校文化建设试点校70所,创建省级诚信教育进校园先进集体15个;开展“客家文化进校园”和“知客家、爱客家”网络知识竞赛,全市196342名学生参与竞赛。四是创建特殊关爱机制。持之以恒抓好特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举办教育系统“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论坛,建立“流动留守儿童之家”,着力关爱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困难儿童、问题儿童、残疾儿童,确保全市4.6万名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学生异常行为纠偏制度和跟踪档案,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矫治和转化工作。五是创优学生成长环境。推广“周末学生班车”,参与运营客车311辆,受益学生1.5万人。实施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宿改善工程,全市32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每天免费供应“营养早餐”,推行营养配餐,惠及9.16万名学生。组织关工委报告团巡回报告,发挥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搭建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平台。创办“流动家长学校”,全市783所家长学校运作规范有效,永安市再次被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市,尤溪县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家庭教育示范校。

三、以“五建”为抓手,完善德育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德育常规管理制度。狠抓学校德育工作体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制度、活动经费、活动阵地六个落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德育专题会议,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德育专题会议、2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定期研究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建立德育保障制度。将学校德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对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落实教育工作责任、“双高普九”对县督导和市教育局对县(市、区)教育局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内容,认真落实德育工作校长负责制,及时兑现德育工作奖惩制度,推动德育工作全面开展。三是建立德育队伍管理制度。实行“党建带团建”、“以团带队”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德育队伍市、县、校三级培训机制,2010年以来全市举办中职中小学政教主任培训班4期、骨干班主任培训班7期,参训教师1000多人,选送参加国家、省级培训6000多人次。四是建立德育评估激励制度。实施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制度,把评估结果作为省级文明学校的前置条件,并与学校领导年终考核评优直接挂钩,对全市申报的172所市级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进行测评,并推荐55所学校参评省级德育工作先进学校,促进学校形成德育特色,提高德育实效。五是建立校外辅导员联系机制。配齐配强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领导班子,选聘一批行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担任学生校外辅导员,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正确树立前进目标。

【实施成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得到贯彻落实,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心理品质、法制素养、诚信意识、团队精神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学校军事训练、实践活动、科学教育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师生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市教育局先后获得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考评工作先进单位等数十项称号。全市2所院校被推荐为全国文明单位,2所校外活动中心被评为全国示范校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35所学校被推荐为省级文明学校,为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