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德育工作评估自查报告


  校德育评估办公室:根据××师范学院德育工作指标体系,我们对法学院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实事求是的自查评估。通过自查,我们认为法学院的德育工作达到了山东省普通高校德育工作评估标准的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与管理
  法学院党总支和行政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把德育工作摆到法学院党政工作的重要日程,确立了德育在工作中的首要地位。
  1·1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确保了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
  我院始终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力争德育创新,讲求德育实效,大力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着力构建德育工作格局。法学院党政领导坚持把德育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德育工作,每年对德育工作的专题研究每年都在10次以上。并能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本院实际,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德育工作部署有较强的针对性。
  法学院制定和完善了领导联系班级、宿舍制度,每学期坚持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并根据法学院实际制定了《法学院领导联系学生班级、宿舍制度》和校区巡查制度,经常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听取学生对教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意见听取学生对学生干部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对学生学习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学生进行文明守纪教育,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督导,每月至少到一个班级进行工作调研,每月至少到学生宿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定期听取所联系班级学生干部的工作汇报。保持领导与师生直接联系渠道的畅通,密切了领导与师生的感情,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学校领导坚持随堂听课,平均每学期至少听5位教师的讲课;

  法学院还根据党委宣传部、团委、学工处等部门的安排,每学期开学初都对全院师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调研,不定时进行专题调研,并做出分析,针对了解的情况和问题,院总支和行政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法学院每学年根据校党委德育工作要点制定年度德育工作计划,定期进行德育工作总结,从德育工作指导思想、德育工作目标、组织与实施、德育工作领导体制与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规划。每年都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
  1·2德育工作管理体制日渐完善
  法学院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由总支书记任组长,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学工科科长以及各党支部书记为成员。形成了以总支书记领导、行政为主、全面覆盖的德育工作局面,从组织上保证各项德育工作措施的落实。
  1·3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德育工作的落实
  法学院党总支、院行政历来重视制度建设,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印制《法学院规章制度汇编》,健全了德育工作体系,基本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1、制定了《学生品行评价办法》、《法学院关于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预警及防护系统的决定》、《法学院关于学生干部调整的意见》、《法学院学生奖励办法》等制度,近三年来共评选表彰省级学生先进班集体4个,校级21个,校级三好学生452名,优秀学生干部69名。
  2、完善了“三育人”奖惩制度,制定了《关于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规定》、《两课教师工作规范》、《××师院法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职责》等文件,逐步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3、校团委、学工处制定了《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聘用学生政治辅导员协议书》、《学生政治辅导员考核办法》等文件,对辅导员的选聘、考核、奖惩等提出了具体措施。
  1·4组织管理卓有成效
  法学院把德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了德育领导机构,成立了以总支书记、院长(系主任)为组长,副院长、副书记为副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办公室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各院系每学期至少召开三次以上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德育工作,每周都召开辅导员和班主任会议和年级例会,不断强化德育工作落实,讲求德育工作实效,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并注重充分发挥分学工科(团总支)、学生会的作用,积极支持他们开展独立性工作。
  法学院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由专人集中统一管理。及时将会议、制度、重大活动、奖惩、思想调研报告等资料归档,并进行总结、分析,把好的经验运用到德育实践中,促进了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
  二、德育条件
  德育工作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师资队伍、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本保证。
  2·1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结构科学化、合理化
  法学院承担全校两课教学任务,因此,“两课”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我院制定了《两课教师工作规范》、《两课教师修养目标》,切实提高师资水平。
  目前,全校“两课”教师达53人,结构比较科学合理。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28人,高职比占“两课”教师总数的53%;
中级以上职称44人,占83.1%;
具有硕士学位的27人,占教师总数的51%;
年龄结构中35-50岁的教师29人,占教师总数的54.7。
  目前,学校“两课”教师队伍基本满足教学需要,能够较好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使“两课”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2·2重视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增强德育工作者向心力、战斗力
  根据××师范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聘用学生政治辅导员协议书》、《学生政治辅导员考核办法》等文件。法学院制定了《法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理论学习及工作研讨计划》、《××师院法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职责》、《关于配备专(兼)职学生政治辅导员的决定》等规定,大力加强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对专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形成了总支书记、院长(书记)、副书记、学工科、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学生工作体系。
  目前:法学院共有学生1186人,分管学生工作专职领导1人,专职辅导员4人,兼职辅导员4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与学生比例为1:131.7
  2·4完善设施装备,促使德育工作载体更具多样性、实效性
  法学院充分利用校报,《工作快讯》以及当地新闻媒体进行德育宣传工作。
  学校为“两课”教师设立专门资料室,图书达2万余册。其中报刊杂志40余种;
德育音像资料240余部;
订有报纸19种,每天由学生及时更新,成为学生获取校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除学校配备外,法学院自备报刊杂志30余种;
德育音像资料100余部。
  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学生工作,并实现了全校联网。学院为分管领导、学工科配备微机5台,打印机1部,设立法学院团学工作网站,并将德育工作作为重要内容。
  此外还单独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部、学生社团部。目前法学院有校级学生社团两个(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研究会、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
院级社团1个(法制之家)。
  2·5开展科研工作(见学校统计)
  三、德育实施
  德育工作的开展,是把德育内容通过一定的途径、形式和载体作用于教育对象的过程。我院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教育重点,注重内容和形式相统一,注重过程和效果相结合,在理论教育、“两课”建设、党团建设、“三育人”、第二课堂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3·1两课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品德“两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中宣部和国家教育部一直非常重视“两课”教学工作及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大学生头脑、进课堂、进教材的“三进”工作,把“两课”主渠道放在事关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和规范,以不断加强和改进“两课”工作,从而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法学院是“主渠道”的承担者,深感责任重大。这不仅是因为我院专业本身就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因为我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决定着全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为此,法学院确立了以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加强“两课”教学,以促进全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在这方面,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我们在宣传部的指导下制定了有关“三进”工作的实施方案,及时推动了全校的“三进”工作。近年来,中央召开的重大会议比较多,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科学体系的重要时期,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给“两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和宣传部共同起草的有关实施方案累计有三个,对“两课”如何做到“三进”、其他课程如何渗透“三进”以及各有关部门所承担的职责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二是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整合“两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两课”更具有时代性。我们按照学校课程改革、清理与重构的整体要求,成立了由花立新院长为组长的“两课”课程建设课题组,对“两课”课程设置作了大幅度的改革和调整,构建起了以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为核心,集大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于一体,以先进生产力与自然科学、先进文化与人文社会科学、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的“两课”课群教学模式。目前,我们已将原来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整合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概论》、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整合为《道德与法制》三门课程,并以此为基点,在马列教学部内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概论教研室和道德与法制教研室;
还以三门课程为核心,拓展了“两课”的功能,形成了涵盖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内容的新“两课”模式。这样,就使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建立在了人类文明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
  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通过“两课”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两课”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调整后的新特点,以及“两课”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深入实际,了解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科学研究,敢于和善于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提出了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在变化了的新形势下大学生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不断增强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两课”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制作精采和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两课”教学网络,力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有新的突破。
  总结本学期运行的情况,在教学形式上,我们采取的是以课堂讲授的显型课程为主、辅以一定数量的隐型课程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上,我们分为普及素质教育和提高、强化思想政治素质两个阶段。按照学校的要求,普及素质教育安排在第一学年的通识课中开设,修满规定学分;
提高、强化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安排在第七学期开设,由任课教师具体指导,进行强化训练。
  四是切实抓好“两课”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两课”教学质量。我们本着配齐、配强“两课”教师的原则,在鼓励、支持原“两课”教师通过进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政治业务素养的同时,今年,我们还从来校应聘的硕士生中引进了3名充实到了“两课”一线。这样,就形成了半数为高级职称、包含有硕士、博士的学历结构与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与素质结构互补的的教师队伍。同时,还形成并坚持了集体备课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以及“两课”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3·2加强学生党团组织、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德育骨干力量的作用
  法学院认真贯彻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学生党组织建设。围绕着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把学生党建作为德育工作的龙头来抓。三年来,法学院根据院党委制定的《中共××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和党委组织部制定的《党校规章制度汇编》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等规定,切实加强学生党组织建设,做到组织健全、队伍过硬、制度完善、活动正常、作用明显。
  在学生业余党、团校建设方面。严格按照党委组织部的要求,做到年度有计划,长远有规划。2000年下半年开始,每学期举办一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学生进行党的知识教育,对培训不合格党员发展实行一票否决制。三年来,共培训学员1230余人,年培训学员每年均达到当年在校生总数的33%以上。
  在党员教育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工作方面,法学院每年都制定工作计划,并认真抓好落实。形成了以党校为依托,以学生干部培训班为主要形式、以党员奉献为检验党员先进性主要手段的党员教育模式。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建立了党员联系学生制度,在广大学生党员中组织开展党员奉献日、“七·一”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在毕业生党员中组织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激励毕业生党员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党为民、为国为校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学生党员发展上。法学院根据院党委、组织部的要求,制订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细则》,坚持早“早选苗、定人培养、定期谈话、定期汇报思想、定期考察、定期参加培训”的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思路。根据“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按照党员发展“六公开”的要求,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确保了党员发展的高质量。截止到2003年9月,我院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累计达到在校生的90%以上,个别班级递交入党申请书人数达到100%。党员与预备党员总数已达78人,预计今年上半年纳新党员达116名。
  法学院团总每学年都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严格落实《团支部工作条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素质拓展为重点,立足于育人这个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新机制,切实构建青年成才服务体系,不断开创我院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三年来,连续被学校评为团学工作先进单位。
  3·3学生组织规范有序
  法学院党总支加强学生会组织的建设和领导。学生会在院总支、院行政和学工科的指导帮助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科技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学生会自身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工作。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
  学生社团组织健全、活动效果明显,法学院目前拥有校级社团“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研究会”和“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来自全校20个系院的会员2000多人;
院级社团“法治之家”拥有会员1000多人,他们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充分发挥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目的。此外还有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大学生文明督察队不定期在校园内检查巡逻,为纠正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自己创办《工作快讯》,还积极向学校以及当地新闻媒体撰稿,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学生班集体建设上档次,上水平。每个班都建立了班委会、团支部,配备了年级专兼职辅导员。专兼职辅导员认真履行各自工作职责,严格按照法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职责组织开展工作。各班班委和团支部在班主任、辅导员的指导下,每学期都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切实加以落实。为加强学生班集体建设,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和激励作用,学校于2000年开展了以强调考风和文明守纪为主题的“优良学风班”活动,以及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了辅导员、团支部、班委会的积极作用。
  3·4校园文化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从2000年开始,校团委、学工处开始倡导创文明校园活动,为配合这一活动的开展,法学院成立了大学生文明督察队,同时在学生中开展“倡文明、树形象、做文明大学生”活动,同时结合专业特点,成立“法制之家”学生社团,以遵守校纪校规为主要活动内容,得到全校学生的积极响应。
  同时,法学院学工科(团总支)注意加强法学院网站、《工作快讯》、校报、以及《团学通讯》等宣传工作,学生会还成立了宣传部,制定了《学生会宣传部工作职责》,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宣传内容丰富,教育性强,效果良好,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扬与好评。
  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文娱活动,如2000年参加首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
纪念建党80周年知识竞赛;
党旗颂征文活动。2001年举办“启航夜,欢聚情”迎新联欢晚会,开展“学讲话、强素质、练本领、长才干”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新起点、同梦想、共征程”为2002年大型元旦文艺联欢晚会,“永远跟党走歌咏大赛”,2003年举办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诗词书法大赛文艺晚会”。每年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品味和层次逐步得到提高,学生参与面达90%以上。党组织还在师生中开展了“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把×××驱逐出校园”活动,对于抵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的影响产生了积极作用。
  3·5“三育人”工作制度完善。
  法学院制定了《关于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规定》、《两课教师工作规范》、《××师院法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职责》等文件,逐步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3·6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红红火火,拓展了德育工作空间
  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高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法学院历各届党政领导来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劳动、军事训练及养成教育、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列入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把社会调查、科技文化卫生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各项实践活动都有计划、有方案、有总结,
  每年寒、暑假都安排部署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全院学生都必须参加各类活动。学校每年都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交流、评选、表彰。三年来,先后有3人评为省级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12名同学获市级表彰,18名同学获校级奖励。社会考察报告或社会实践论文被评为省级三等以上奖励3篇,市级二等以上奖励16篇,校级1等奖20余。此外,法学院还单独举办“沂蒙行”、“平邑行”大型社会实践活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7专项教育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法学院承担全校21000名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每个学期都为学生安排《形势与政策》课。学校把形势政策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两课教师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对学期形势政策专题进行研究,授课形式新颖,深受同学好评。
  根据校团委、学工处的统一部署,法学院学工科(团总支)于2000年10月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建立了院、班、学生三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通过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邀请心理学专家作报告,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健康教育课,向大学生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解析心理异常现象。
  新生入校后,法学院根据校《迎新日程安排》和入学教育提纲,向新生进行校史教育、专业教育、安全及纪律教育、养成教育、思想修养教育、适应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毕业生就业时,学校安排政工干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学校通过开设大学生就业课、举办大学生就业指导讲座等形式,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
  学校积极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我为母校添光彩”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法学院重视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和安全教育,每年都有详细的教育计划。新生入学后,安排两周的军训,对学生进行集中的国防教育和队型队列训练。
  安全教育措施得力,效果明显。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法学院实施了《关于学生安全工作的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成立了综合治理组织机构,各班建立安全信息员,三年来,我院学生没有出现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3·8日常教育管理制度完善,各项措施落实得力。
  根据学校德育建设规定和《××师范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管理条例》,法学院制定了根《领导联系学生班级、宿舍制度》、《法学院领导校区巡查》、《法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职责》,成立了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加强卫生管理、宿舍水电管理、秩序及安全管理和宿舍检查评比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有详细地执行措施和操作规程。坚持校级领导联系院系、院系领导和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学生宿舍制度。
  同时高度重视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学校为鼓励学生从事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活动,增加了科技创新学分。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挑战杯”电脑知识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法学院重视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建立了定期检查制度。始终坚持“教学为本、质量立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历年”,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实施“4、6、7、8”全程直到,以加强考风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学风建设,收到良好效果,今年法学院无1例因考试作弊受学生处分事例。
  同时,学院成立“大学生文明自律监督队”、“纪律检查部”学生抽烟、喝酒、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大大减少,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3·9大力开展特色德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大力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此,法学院每年公布了《××师范学院法学院党总支关于配备专(兼)职学生政辅导员的决定》,严格按照《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关于加强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师范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和《××师范学院聘用学生政治辅导员协议书》按1:150的比例,配足配齐学生专兼职学生政治辅导员,并制定了《法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职责》,确保了政治辅导员队伍旺盛的活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2、充分发挥两课教师的作用。为此法学院制定了《关于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规定》、《两课教师工作规范》等规定,并严格按照规定付诸实施
  ,在师生中逐渐形成了“人人讲德育,处处做贡献”的良好师风、教风。
  3.充分挖掘校内校外德育资源,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补充。
  在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上,法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先后组织了“沂蒙行”、“平邑行”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面达100%,极大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
  四、德育效果
  三年来,法学院始终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成才为目标,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素质拓展为重点,以思想教育为保证,以强化管理为途径,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优良的校风为依托,落实德育首位,全面实施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工作体制,不断强化全员育人的德育理念,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德育格局,努力创新德育实践,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4·1校风、学风建设成绩显著
  广大同学继承和发扬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实”字校风和“有用、有效、先进”的办学理念,团结进取,文明修身,立志成才,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对学校发展和个人前途充满信心。
  广大同学严格遵守校规校纪,自觉参与“创建优良学风班”和“倡文明、树形象、做文明大学生”活动中来,促进了我校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三年来,我校学生无非正常死亡情况,未发生任何突发性事件,无群体性违法违纪行为,无食物中毒、火灾及重大失窃案件。
  在以奖学金为主的学生奖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氛围浓厚,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以2002级为例,学生外语四级考试一次过关率达76%,毕业班累计过关率达100%,将近60%的同学已经获得6级资格证书。
  4·2、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
  德育工作的强化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广大学生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前途充满信心。胸怀祖国,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敬业奉献、勤俭自强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普遍认同,对社会主义最终可以战胜资本主义充满信心。80%的学生认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根本指导作用;
95%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98%的学生认为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98.2%的学生赞同“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集体利益”;
90%的学生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学生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1000的学生认为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表示要知法、学法、守法、用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在学生自我评价方面,有9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爱国热情强或较强,有95%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强或较强的奉献精神;
有95.59%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强或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有94.06%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学生的道德修养有了较大提高。
  4·3、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无任何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4·4德育效果十分明显,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1、教师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法学院党政领导严格按照《党总支关于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开展工作,广大教师队伍严格履行《关于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规定》,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形象去教育影响和感染学生。广大教师全员育人的意识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教风明显改善,师德明显提高。
  2、广大青年学生不断认识自我价值的体现,充满社会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3、法学院的德育工作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年来,法学院连续获得以下荣誉称号:
  2001年:两课教学《一纲统领,五环相扣,同步启动,重点突破》教改方案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教职工庆祝建党80周年歌咏比赛一等奖;
校级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读报、学报、用报活动”优秀组织奖;
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2年获教学质量年先进单位;
校级星级文明先进单位。
  五、创新、特色工作
  1、突出“两个重点”,抓好管理与服务客体的针对性教育
  教学单位管理和服务的客体是教职工和学生两个群体。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学生,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为轴心,确立了“目标导学、学风先导、学生中心、服务育人”的学生工作理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2004年元旦举行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毛泽东诗词书法大赛及颁奖和联欢晚会等活动就是学生自己策划、组织、联系社会赞助而举办的。搞得非常成功,学生在此中获益匪浅。
  为预防突发事件或问题,给学生的思想、身心等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2003年下半年我们出台了《关于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预警及防护系统的决定》,着手学生安全信息预警及防护系统的构建,构建学生信息网络,实施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预防了突发事件及不良后果的发生。
  为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发挥他们的“火车头”作用。2003~2004学年度,我们适应法学院新一轮发展的要求,严格按照学校有关部门制定的学生干部标准对班级学生干部和学生会进行了调整,并对新产生的学生班干部进行了系统的能力和素质培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我们安排了旨在强化专业意识、强化遵纪守法观念、指导学习方法的专题教育,让学业有成、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为他们开设专题讲座。在2003级新生中我们共安排了一个动员会、三次学院领导与学生对话会、四个讲座和为期两个周的军训,分别在三个校区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抓好“三个载体建设”,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
  第一个载体建设就是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搭建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法学院组成后,为了使思想政治工作能落实到实处,收到实效,决定从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搭建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入手,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深入教职工和学生头脑;
渗透到我院党建、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我们在确立了实行学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党支部、部门工会和工会小组、教研室等组织机构;
在学生管理中,建立健全了学工科、学生党支部、学生会等组织机构,配备了8位专兼职学生政治辅导员。
  同时制定和实行了总支书记、院长、副书记分工负责校区管理制度、班子成员联系班级制度和双月湖校区轮流值班制度(五位班子成员每周至少值班半天)。形成了党总支——学工科、党支部——辅导员——班级——宿舍(学生);
党总支——工会、教研室——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有了可靠的物质载体。形成了党总支领导下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
  第二个载体建设就是党团组织活动。这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形载体。首先我们完善了有关党团组织活动的制度,建立了考勤和记录制度。做到了每周有活动、次次有记录,经常化、制度化。
  第三个载体建设就是行为养成教育和主题思想教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在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理论学习小组等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的作用,是行为养成教育的可行形式。结合举办座谈会、专题报告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文艺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深化广大青年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不断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000级思政本科班于2001年组织的“沂蒙行”2001级组织的“平邑行”
  大型社会实践活动,足及沂蒙的革命纪念地、富庶村镇和贫困村镇,使学生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沂蒙、红色的沂蒙、有希望的沂蒙。历时近两个月的徒步行动,在他们的思想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