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表达情感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上18课短文两篇《蝉》

>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培养咬文嚼字的习惯。了解作者由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2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句最喜欢的话,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你喜欢这句话吗?(提问一、二个学生)

人因善待自己的生命而伟大,那么一只小小的聒噪不休的蝉,是否也能给我们带来有关生命的震颤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思的《蝉》。

二、读课文,初步认知。

1、认识作者。

读课文之前,先认识一下作者。一起读:

PPT3课文《蝉》选自《承教小记》,作者小思,本名卢玮銮,香港作家。

2、初读。

(1)请大家翻开课本,用响亮而柔美的声音读文章,娓娓道来,读出故事的味道。

(2)认读字词。

字词是文句的基础,让我们先来认读其中的一些字词,读一遍。

PPT4 零落断续 知知不休 收敛 颤动 响彻 聒聒 宽恕

(3)读出情感。

认识了字词,现在请大家再读一遍课文,这一次自己读自己的。(学生朗读)

我认真地倾听了大家的朗读,发现大家对文本朗读的处理不一样啊,那么请同学来说说怎样处理朗读情感。老师先来,第一小节我会读出烦躁的味道,“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

忙的人听了很烦。” 烦哪!下面谁来??(提醒学生做标记) ..

1烦躁——2不解——3舒缓——4惊疑——5 惊叹(赞叹、感叹)——6宽恕

大家的感受是细腻而丰富的,那么,现在请带着这样复杂的情感再来朗读《蝉》,大家一起来吧!

(4)读出抑扬。

下面,我选两段让同学来读读。

请你来读第一段(学生朗读),写了蝉的知知不休、聒噪,请你来读第六段(学生朗读),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啊!看这两段话能分析出什么呢(从写作手法上来说它??)?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这种写作手法能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更重要的是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深沉。在我们的写作中要学习啊!

PPT5 小结: 作者通过叙写小小的蝉来表达深沉的感悟,这叫什么呢?请大家把咏物寄情四个字写在书本上。阅读咏物类的文章,有一条基本的规律,就看它的三个层次。第一层,引出事物。你看,蝉鸣得早,一下笔就把事物点出来了。第二层,细细描述。为什么要细细描述呢?就为了最后的点出哲理。第三层,顺势引申。根据所写的这个事物,所情感抒发出来,把它内在的意韵哲理点出来。

引出事物——细细描述——顺势引申,这是分析这一类文章的大致角度。

三、品析课文,深化理解。

1、品读文段3、5。

接下来,老师将带你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请你去感受它的美妙,希望能让你有所收获。

PPT6 “朋友说:知道吗???”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请你用舒缓的语调来读第一句(学生朗读),请你用惊叹的语调来读第二句(学生朗读)。 这两段有个共同点啊! 请一学生来说

这两个“朋友说”,在这里是否有赘述的嫌疑呢?对于一篇305字的小短文来说,这三个字在与不在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回答)

这样的写法更婉转多姿,好看好听,借人家之口来说,是一种特别的手法,它比直接说更具有美感。

2、品字词。

这篇短短的文章,作者不但在手法上做到了考究,在遣词造句上也做到了讲究,让我们来品一品。

(1)PPT7 它等了十七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为了一个夏天,它等了十七年。

这两句一样吗?(朗读,朗读不同)

第一句突出了等待时间之久,有一种对蝉的敬佩之情,但也有一种同情之意。

第二句含有一种淡淡的批评,为了一个夏天,它苦等十七年,值得吗?

语序不同,意思、感情都不同啊!

十七年啊,也就是六千二百零五天,这么多天的等待只为了九十天,你们认为这样值得吗?

(学生回答)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意义。昙花一现,在于其瞬间的美丽;流星一闪,在于其倏忽的绚烂。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增加它的宽度;我们无法拓展生命人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

(2)PPT8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活着”“活过”这两个词意思一样吗?(学生回答)

“活着”就是今天,就是现在,我们要珍惜当下啊,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而“活过”指的是昨天,回忆往事要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昨天,今天都要好好地活啊!

四、悟哲理,升华。

1、读。

让我们再读这段感悟生命的话。

PPT9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命历程就是这样。??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2、写一句。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是作者的感悟,请你试着用一个精短的句子替换这句话,要让你的句子散发出哲理的光辉。看老师给大家的示范。读一遍。

“哦!它为光明而歌唱,它为自己的生命而歌唱!

写得美一点,有激情一点,有道理一点!

(学生写,交流展示)

读老师给出的句子。 PPT10 哦!珍惜每一秒明亮的光阴!

PPT11 哦!在黑暗中积蓄力量,为的是到高枝上歌唱!

五、哲理句结束。

让我们以朗读库尔茨的这句名言来结束这堂课:

PPT12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篇二:蝉教学设计

第一学校 慕江江

教材分析

《蝉》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是一篇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它提示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倾情投入,好好地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领悟这些内容。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基本具备了独立理解字词的能力,因此生字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但对初一学生来说,较难达到。因此需要教师示范朗读,指导诵读。要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咬文嚼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地对待生命。

重点 仔细品读课文,揣摩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 体悟生命的意义,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地对待生命。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猜谜语,听蝉声

请大家听一种声音。(播放“蝉”的叫声)

大家知不知道能发出声音的蝉是雄蝉,它被人们誉为“不知疲倦的歌手”,雌蝉是不会鸣叫的,所以被人们叫做“哑巴蝉”。古希腊诗人萨拉朱斯曾有两句非常幽默的《咏蝉》小诗:蝉的生活多么幸福呀,因为它们有不会开口的太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精美的散文《蝉》。作者小思,本名卢玮銮,香港作家。(板书课题及作者)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

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知情

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字词。(比比谁读得快,找得准)

2.学生分段合作或者齐读文章。(可让学生推荐班里朗读比较好的同学读)

3.听老师范读课文。(配乐)

(注意听语气、语调及情感的变化)

读后思考:文章的文眼是那句话?请找出来并说说你的理解。

“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活过”

不管生命长久还是短暂,都要好好活。

(过渡)我们知道,长文章我们要善于把它读短,学会提炼和概括;而短文章呢,我们要善于把它读长,读出它的美。

(设计意图:结合单元目标—默读,让学生继续学习边默读边圈点勾画重点字词的方法,让其成为一种读书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三、品读,悟情

1.读课文前两段,说说作者笔下的蝉是怎样的?(幻灯片出示)

蝉是 的

预设:知知不休的蝉、聒噪的蝉、瘦弱微小的蝉、叫声很响的蝉、响彻一个夏天 的蝉、令人厌烦的蝉。

请出声自由读下面的文字

幻灯片出示:

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蝉是的

增加了虚词,烦的情感凸显出来了,更强烈了。(请同学们读一读,读出厌烦的情感)

2.指一名学生来读下面的文字,并说说从这段文字中的蝉是怎样的?

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

蝉是的

(请同学们读出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细读文本,并提炼概括文本中的主要信息。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的同时将自己所领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2.齐读“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这句话话里有话,能否用你自己的方式说出言外之意呢?

明确:“你活在夏天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就是个夏天嘛,何必叫得那么响,那么聒噪,让人厌烦呢?” 此时,作者对蝉厌是一种不屑,一种烦厌达到极致的情感。

(请同学们读出那种不屑、厌烦之至的情感。)

教师小结: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夏天确实是生命历程中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季节。日月更替,四季轮回,每过一年,都有一个夏天在等着我们,我们能度过多少个春秋和寒冬,我么就拥有多少炎夏。所以,作者认为夏天很平常,所以,作者对蝉有着厌烦的心态。

(过渡)至此,作者的厌恶之情已经达到极点,但奇怪是,作者开始那么“烦蝉”,结尾为何又宽恕了蝉?

4.请男女生分别朗读第三段到第五段。

用自己的话概括朋友说的两段话的主要意思。

(1)蝉的生命短暂

(2)蝉为了生命延续,好好活着。

(板书: 生命短暂 好好活着)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内容。)

5.指定学生读下面的两段文字

它等了十七年,等到一个夏天。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吹了,它的生命完结了。

它等了十七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比较这两段文字,说说你有什么体会?(比比谁是火眼金睛,比比谁的观点更有个性) 蝉是的

预设:值得同情、怜悯的蝉,令人怜惜的蝉,坚强、执著的蝉,令人敬佩的蝉??

(请读出敬佩、同情、怜悯等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品味关键词的方法,让学生能深刻体会作者对蝉情感的转变,也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6.思考:第五段中“必须好好活”指的是什么?

必须努力地大声地鸣叫,毫不停歇。“必须”指蝉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生命是短暂的,生活是残酷的,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地活过。从“必须”一词中我们读出了蝉的坚定、坚强,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这是蝉自我价值的体现方式。 夏日是它们最绚烂的生命时光,它们经过一个夏季的鸣叫,逐渐从绚烂走向荒凉,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是它们并没有因为生命短暂而消沉,而是极尽所能地歌唱,好好活过每一天!

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

“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教师小结:此时此刻,作者没有理由不宽恕蝉,这个“宽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宽恕,而是敬佩的宽恕。因为作者懂得了“哦!那是蝉生命的意义”面对蝉,我们也许会感到惭愧,多少个日子

在我们弹指间飞过,多少个春夏秋冬,从我们身边匆匆走过,我们还不如这只微小的蝉。

(过渡)我们读懂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可是,在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说“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为什么要写“斜阳”“秋风”呢? “秋风”是什么颜色?这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齐声朗读第七段。同桌之间讨论并回答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一句给我们创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斜阳,是傍晚时分,夕阳既美,却也给我们带来日暮的伤感,正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者写斜阳和秋风,实际上是联想到了秋天对于蝉来说,不是收获而是死亡,“秋风”暗示蝉儿的生命由绚丽走向荒凉。蝉虽然生命短暂,却执著等待,充实地过好每一天,把握住了自己的珍贵日子,让生命充满了意义,这让我们联想到蝉儿生命之美,哪怕再短暂,都要唱响生命的最强音!所以,作者宽恕了蝉。

一个“宽恕”,有释怀后的轻松,理解后的怜惜,对比中的宽容,也有领悟后的感恩。蝉苦苦等了17年,只能活三个月,人类平均寿命有70年,那么,我们作为强者的人类,为什么不可以容忍一个夏天的聒噪呢?蝉活着能做的事只有鸣叫和延续生命,也只有这两件事能证明它的生命价值,而我们人类可以做很多事情名垂青史;色彩斑斓的秋天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丰收的喜悦,而对蝉来说则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相比之下,人类多么幸运,多么强大,正是这只整个夏天鸣叫不已的蝉,用自己的生命提醒人们珍惜生命,珍惜幸福,感恩生命,我们该多么感激它!

(升华)也许作者宽恕的不只是蝉的聒聒,而是所有以各种正常人不理解的方式证明自己存在的弱者,这是作者生命中的大气和宽容。一个社会里人人都具有这样的大气和宽容,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有生气的社会,一个有灿烂前景的社会。

四、写法探究

文章开始写“烦蝉”,最后却宽恕了蝉,这种写法叫“欲扬先抑”。结合这篇文章具体地分析一下哪是抑,哪是扬。你认为这种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种写法叫欲扬先抑,开始写“烦蝉”是抑,后面“恕蝉”是扬。这种写法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好处: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先抑后扬这种写作手法极其在作品中作用,以便让学生在阅读类似文章时有法可依。)

五、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同学们,文虽短,意无穷。本堂课我们学习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我们从小小的蝉身上明白了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活的道理。

六、我手写我心(如果课堂时间允许,就当堂练笔并让学生展示,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就改为课后作业)

请仿照下面的句子,你也写两句

好好活就是“让日子像鲜花,一朵一朵地绽放”

好好活就是“热爱生命,风雨兼程”

好好活就是路上秋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策马扬鞭,向着理想起程。

好好活就是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

好好活就是

好好活就是

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诵《热爱生命》来结束本课的学习。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板书设计

小思

(抑)烦————恕(扬)

理解

好好活

教学反思

我们通常会追求一节课的完美,但事实总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我就从两个大的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亮点:从导入到整个课堂流程的设计较好,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拓展有高度,训练有针对性。注重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以对比阅读,发现不同,咀嚼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着重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课堂上的及时点拨引导是推手,使课堂稳步推进;对每一个环节的过渡和小结做到了恰到好处;多元化的课堂评价给学生以鼓舞;小练笔使得胆子小不敢发言的孩子的文采得以展现,学生展示精彩不断;老师对主题的升华引发在场所有人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好好活”;最后的朗诵《热爱生命》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让整堂课有一个响亮且令人回味无穷的结尾。我将本节课归纳为四个词语:朗读、引导、咀嚼、深思。

不足:没有把握好学情,县城中学的孩子们比较胆小,虽然有些问题它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敢说出来,幸好采取了“我手写我心”的小练笔方式进行弥补;ppt的制作还存在瑕疵,如字体的美观程度、字号的大小等;对于课堂气氛,虽进行了及时调动,但效果还不是最理想的;老师的点拨引导稍显多了些。

篇三:蝉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并掌握文章基本内容。

2、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及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数: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自然是一曲曲最动听的歌,是一首首最抒情的诗,是一个个既古老而更新鲜的故事。我们都有过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经历。大千世界,万紫千红,朝晖夕阴、山峰雄奇、海洋深沉,曾引起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遐思。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小思的《蝉》,看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你认识蝉吗? 你对它有多少了解?简介蝉的一生。

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四、作者简介

五、预习检查

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恕(shù) :宽容饶恕。

六、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以往对蝉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2、作者后来对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是什么让他思想转变呢?

3、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对蝉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一扬一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文章的文眼。

(文眼:就是揭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它可以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我,涵盖内容,往往奠定文字的感情基调。)

七、体会句子的含义

《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

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秋风”暗示蝉的生命的结束,也暗示了蝉的生命之伟大,表达了“我”对蝉的宽容、理解与崇敬。从蝉的生命历程中使我们感受到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与伟大的,人生也是一样,不管生命如何的短暂,如何的微不足道,我们都应该好好的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

八、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本课写作手法之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九、课外延伸训练咏物诗欣赏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罗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译: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十、请你欣赏某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托物言志。

白 杨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伶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藤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仙人掌 它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梅 在姐姐妹妹里,她的爱情来得最迟。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诱蝴蝶的时候,她却把自己悄悄地许给了冬天的白雪。轻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别的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在姐姐妹妹里,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丽。

毒菌 在阳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现了。白天,用美丽的彩衣,黑夜,用暗绿的磷火,诱惑人类。然而,连三岁孩子也不去睬他。因为,妈妈说过,那是毒蛇吐的唾液??

《草木篇》是一组托物言志的微型散文诗。诗人通过对五种植物的描绘,借以抒写自己对人生的真知灼见。

白杨这“一柄绿光闪闪”、“高指蓝天”的长剑,傲然高耸;“孤伶伶地立在平原”,“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道出了白杨生存环境之恶劣;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抒写出那种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中也绝不卑躬屈膝的傲骨;白杨的挺立与正直,站立或者倒下同样伟大。野藤的天生个性就是寄生。它只知一味地“往上爬,爬,爬??”,为了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不择任何手段,乃至不惜置他人于死地。仙人掌“遍身披上刺刀”,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终至被逐出花园,纵然是“在野地里,在沙漠中”,也顽强地展示着绿意盈盈的生命;仙人掌的不屈不挠,令人肃然起敬。梅花“把自己悄悄地许给了冬天”,在忠贞不渝地漫长期待中赢得迟来的爱,“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丽”,真可谓“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毒菌“用美(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蝉表达情感)丽的彩衣”、“用暗绿的磷火”诱惑人类,而本质上则是“毒蛇吐的唾液”,从而提醒人们要善于识破两面派的伪装。

《草木篇》在艺术构思上以小见大,在表现手法上托物喻人,在感情抒发上憎爱分明,在语言运用上刚柔并济,堪称当代咏物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