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情感教学

语文教学与情感教学

三、声情并茂的朗读是开启学生情感闸门的钥匙

朗读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激荡心灵情感的潮流。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地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心要跳耳要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自然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升华。

如《春》的朗读教学,我和学生一起运用舒缓、欣喜的语调,再现出坚韧的春草、温柔的春风、湿润的春雨、艳丽的春花等形象,感受生意盎然的美好春光,抒发奋发向上的青春情怀。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我们在深沉、悲愤、富有感召力的朗读中与民主战士一起为人类的永福而激情飞扬、慷慨高歌。

语文教材中像《春》、《我有一个梦想》这般佳作不胜枚举,是通过朗读积累语言、感悟人生的基地,以情通文,以情明理,以情开智,知情合一,是语文教学的完美境界。

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从正确的停顿、重音、语调、句调等方面直接感受作品情感的脉搏,使学生“耳醉其音”、“身醉其境”、“心醉其情”,这样在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妙趣横生的讲解是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石

讲解课文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讲解课文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进行文学鉴赏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语言不仅应具有传统教学中所要求的准确性、简明性、逻辑性的特点,还应具有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特点,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动情处,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导语、过渡语、结束语等,以情导情,使它们与文章内容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

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无情物,教师的语言更应饱含深情。”教师若能满含激情的诱导、讲解、分析,激发了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这样教师的语言就不仅能传授正确的知识,也能传达丰富的情感,从而获得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比如教授《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我就引用宋代俞文豹《吹剑录》中的说法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风格,婉约词好比“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豪放词好比“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讲解中分别以两种不同的语言、动作、表情,学生的情绪、求知的欲望、好奇心,全被这生动形象的比喻点燃了。

五、先进的科技手段是熏陶学生情感的捷径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不少作品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也融进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这些文章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教学这些文章时,要想让学生理解作者之“情”,就必须让学生入文本之“境”。所以,学习课文之前,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阅读情境。

例如,学习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们就可选用与古诗诗意相似的古筝乐曲《送别》,用它那舒缓、清悠的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有些文章中的事学生没有也无法亲身感受,像《出师表》、《孔乙己》等。因此,课前教师就要指导学生用多媒体搜集有关资料,以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播放有关的影像资料,拓展视野,拉近学生和课文之间的距离,为文本的互动作好充分铺垫。

六、丰富多彩的写作教学是激发情感的最有力的武器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不仅使人向真、向善、向美,而且可以促使人的肉体与灵魂的合一。而作文教学,要求学生以课本为范,以生活为本,内修灵性,外练文笔,抒志写意,求实创新。它是展示和检验语文素养的平台,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媒介,是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

作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最大优势是使学生由爱的体验者向爱的传播者转变。它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无限宽广的社会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爱的存在:天气变冷时母亲急忙送来的外套,考试失败时老师安慰的眼神,不小心撞到路人时对方宽容的笑脸……这些都会让人感到温馨和快乐,都值得用心去体会,用笔去描写。老师要择机切实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让其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比如初一新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心里非常高兴,上中学后处处事事感到新鲜,心里有说不完的话。学习了马克 吐温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后,让学生写“我是中学生啦”、“来到中学的第一天”、“我的中学生活”、“我的中学老师”、“我的中学同学”等作文,他们有滔滔不绝的话要写。又如学习了朱德的《我的母亲》,可以引导学生写“妈妈送我上学时”、“此刻我想到了妈妈”、“妈妈的穿着”、“妈妈那次骂了我”、“妈妈和邻居”。这样,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自然同化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情感积累,激活了生活中的素材,写起来当然得心应手,情真意切。不仅如此,作文训练还可以铸造学生的积极关注社会的情感。如教师可围绕汶川大地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回顾祖国六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语文教学与情感教学

文章来 源

课件 w w

w.5 Y K J.Com 1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有效提高语文能力,且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教师为再现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形象而溢于讲台的感情、激情。

情感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它是人民追求真善美的原动力。要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在语文教学中应着重注意情感的熏陶。

  叶圣陶也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精于思想,富于情感,工于表达。”情感教育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观文者,更是讲文者,把一篇作品讲好,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的确是不容易的。因此,如果语文教师能做到“披文以入情”,并进而做到“语文以入情”,以“情”再现课文的意境、形象、氛围,以“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将有助于学生“沿波讨源”。我在语文教学中是这样把握情感教育的。

  一、以生动形象、情感丰富的教学语言入境

  语言具有情感性。我在导入新课时充分运用语言的这个特征,精心设计、构思教学语言,尽快调动学生进入作品情境。如何在教学导语中使学生入情、移情、生情呢?在教授《与朱元思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欣赏导入语”,对学生进行引读:把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面打上屏幕作背景,配以《高山流水》的音乐,然后娓娓朗读导入语——“在我们浙江,有一条美丽的富春江,那奇山异水,令多少仁人志士驻足忘怀、流连忘返......”——如梦的遐想,似天边传来的吟咏,牵动着学生的情思,不知不觉中,学生穿过时间的隧道,缓步走进作品,既易于理会课文的意境,又自然地获得了领悟事理的审美愉悦,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

  所以,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并发展的。在悲哀气氛的情境下,人就感到悲哀;在欢乐的气氛中,人就感到欢乐。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生动形象、情感丰富的语言,必然会打动学生,使之可以入境而跟随老师进入作者时的思路情感结构,并将种种意想联想为一个整体意境。

  二、把情感教育融于课堂之中

  课堂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上课时,教师应努力处理好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培养情感教育的关系,不能一堂课全部学习语文知识,也不能一堂课全部大谈特谈情感教育。那么,怎样处理好这两方面的教学呢?我认为:可把情感教育融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如在讲述鲁迅的杂文《记念刘和珍君》时,我就渲染了一种悲愤的教学气愤。教学一开始,我就展示作家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挥笔疾书的战斗檄文的战斗画卷,接着简介时代背景和本文缘由,把它作为理解本文的钥匙,进入课堂气氛的前奏曲。然后用一种悲伤和饱含激情的语调朗读一遍课文,把学生带入那种特定的悲愤之中。接着我通过分析、讲解,让学生朗读并体味重点语段,让学生的感情融入到课文中去,与鲁迅的脉搏一起跳动,从而激发他们对反动派血腥屠杀的极大愤慨和对死难烈士的沉痛悼念。这样,学生的学习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性情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比如在分析鲁迅的小说《孔乙己》这课文中最后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我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问题一:“怎样理解‘大约’与‘的确’”?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这样结尾?有何作用?”这本是属于对词语运用、文章内容、写作技巧的理解,而在明白了答案之后,学生就会明确:这是鲁迅对孔乙己的同情、悲悯,对吃人的封建制度的血泪控诉。学生自然会产生心灵的震撼,同情、哀叹孔乙己的遭遇,强烈地憎恶旧社会,热爱我们的社会,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有关语文的知识,发展了他们的智力,又熏陶培养了他们所应具备的良好情感。

  三、充分领会文章的情感结构

  人的情感是通过一定的文章结构来表现的。例如《荷塘月色》的情感结构中的两种对应,情感因素是随着情感转移变换流迁着的,它们时浓时淡,呈现出一种复杂多变和不稳定性,这正是作者情感世界复杂性和丰富性的体现,是朱自清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出来的真实情感。他既走出了一条自己感情喜悦之路,也有无可奈何才走这条路的哀愁,其思想是异常复杂的、模糊不清的。恰恰是这种难以言传的哀愁、难以言说的喜悦,才使《荷塘月色》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使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既厌恶黑暗现实,又不敢反抗黑暗现实;既向往光明,又不敢走向光明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朦胧的身影,从而使学生对分析名家作品,不要单一认识,而要多角度思考,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深刻领会文章的真情实感。

  四、巧设练习,贯穿情感

  思维的积极性往往是在一个人的情感策动下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设置情感练习,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情感的策动下去完成,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最后一课》这篇课文,这样设计练习:设想一下,小弗郎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路上,再看路上的景物的感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跃跃欲试,一个同学说:“小弗郎士心情沉痛,迈着沉重的步子往家走。他想:我以前太淘气了,不好好学习,老师要走了,我们再也不能学法语了,树上的画眉鸟不是在歌唱了,而是在哭泣......”另一个同学说:“小弗郎士看到那些收操的普鲁士士兵的背影,他握紧拳头,心里想:我要快快长大,穿上军装,拿起武器,把这些坏蛋赶出去......”

  这样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陶冶了情操,收到了“一石三鸟”之效。

  不仅在演和说的练习中进行情感教育,而且在“写”的练习中也可以进行情感教育。写,主要是,用书面化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中学生处于人生的花季,他们以激情荡漾的心灵感受生活,但由于中学生阅历较浅,他们敏感的心灵,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浅显感受,易于片面,缺乏较深层次的思考。而写作,使他们不得不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使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更近全面。这种积极的感情内省,可以使主体的情感逐渐强化,使学生更能深地体验人生的滋味,有利于创造明朗的心境,使之逐渐树立起坚定的人生观。所以我提倡鼓励学生写,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并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内心想说的话,使感情的内省得以正常的实现。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情感教学,教师把平面的文章变为立体的形象,让特定的感情波澜,诱发学生的激情,撞击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使学生获得直觉的美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文章来 源

课件 w w

w.5 Y K J.Com 1相关公文:

: :

语文教学与情感教学

江苏教师.2011.10 教海探航语文教学就是情感教学黄宗明( 南京市六合区实验高级中学,江苏南京210D00)摘要:有些语文老师课堂教学很是沉闷,究其原因是他的课堂教学缺少感

语文教学与情感教学

情投入,更谈不上激情了。其实,语文教学就是情感教学。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投入情感以提高语文教学成绩呢?本文从三个方面作了简单的分析。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学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7711( 2011) l o 059一01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何一定要投入自己的感情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个简单分析。首先,语文课本身的内容就与情感有密切关系。数学课可以说整天与数字打交道,教师想投入情感可能都比较困难,语文课不同,那一篇篇优美的散文,曲折离奇的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诗词等等,无不带有作者的情感,有的让人一个字,一个词都是充满情感的,古人评论诗文时不是有 字字血累 的说法吗?因此,可以说这是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的前提,可是,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却视而不见啊!其次,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一定要有教师的感染力。可以说这是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的一个蕈要原因。人们常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又说老师的教育一定是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其中, 动之以情 谈的就是教师的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教学的方法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有感染力的教师,可以按照预期目的去实现教学要求,使学生很好地接受和吸取课堂知识,同时也能以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这也说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离不开老师的感情投入。第三,学生的本质需要是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的决定性因素。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人,是学生。学生时代,从小学到中学毕业。是一个人一生中生理上和心理上发展都非常迅速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的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发展的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在这一段时期,他的身心发展能否得到满足,能否得到积极良好的教育,对于他们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们不但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试想。他们受到的是死板的教育,课堂上一点生气一点情调都没有,那么,他们这一个个活生生的实体就会受到压抑,长此以往,他们的可塑性就没有了,他们的情调也就没有了,那是很可悲的。因此,可以说,学生的本质需要是我们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的决定性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投入自己的情感。第四,学生的前途是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高考改革了,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江苏高考录取主要依据就是语数外三门总分,而且对于文科生而言语文总分就是200分,由此可见,语文对于一个高中生的重要性。试想,语文教学还像我上文提到的那位老师那样的教学,也就是没有投入情感的教学,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能考多少分呢?高考总分又能有多少分?他们的前途又将会是怎样的呢?这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说,学生的前途是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既然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投入情感,以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成绩呢?下面,谈一谈个人的一点想法。首先,在上课前,备课就应该充分考虑情感的投入。比如,在设计导人新课这一环节,就要考虑老师应保持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状态,怎样让学生进入你设定的情感状态以便其更好的学习。又比如,为了鼓动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根据上课内容可适当穿插一两个小故事或是简短幽默的小品。这样安排。不单单老师能在教学中投入了情感,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就随之上去了。还有,语文课本身的内容就充满了情感,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应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情感因素,这样,我们投入的情感既能汪洋恣肆,又不会给学生以矫揉造作之感,这样的情感教学才会更实用更有效。若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老师可谓是 能工巧匠 了。其次,在课堂E,教师还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这里就无须赘言了。再次,在课常教学中,除了教师投入情感外,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师牛情感想通、相容.甚至达到 共鸣 的境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 情感 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常言道:剃头挑子一头热。如果,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自己的情感投入( 当然,还有可能是不恰当的情感投入) ,而根本不顾学生的情感实际,更谈不上因势利导积极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情感纳入到自己的情感轨道上来,那么,就真的成了 剃头挑子 了,其后果是可想Ifl i 知的。长此下去,老师会觉得自己的情感投入是多余的,因为它不起效果,于是乎,最终还是走上了 冷若冰霜 的教学轨道上去。学生呢,会觉得老师根本不顾及他们的情感,根本不把他们当作活牛生的人看,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挫伤了,跟老师的情感距离拉远了,甚至根本无情感沟通可言,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由此可见,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情感投入。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还要注意到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师生情感想通、相容,甚至达到 共鸣 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效果。~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