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特性

情感的特性

 【心理·情感〈之一〉】

 什么是情感? 情感有哪些特征?  情感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作者: 潇洒沐夕阳

 

  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既以认识的形式表现出来,也以特殊色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带有特殊色彩的表现形式就是泛指的情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没有喜、怒、哀、乐? 喜、怒、哀、乐都属于情感.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过程.

 一.什么是情感? 情感有哪几种类型?

  什么是情感?

 情感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心理倾向. 如“满意”、“不满意”、“高兴”、“愤怒”等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对事物好恶的心理倾向.简言之,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心理体验、心理倾向.

 情感有哪几种类型

  A 以情感性质划分,情感可分为肯定性情感和否定性情感.

 什么是肯定性情感? 

   肯定性情感 是因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积极的态度体验和心理倾向,如“愉快”、“欣喜”、“兴奋”等都是因为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的态度体验与心理倾向.

 什么是否定性情感? 

   否定性情感是因物质或精神需要没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态度体验和心理倾向,如“失望”、“气愤”、“抱怨”、“气馁”等都是消极的态度体验与心理倾向.

 B 以情感的动力方向划分,情感分为增力性情感和减力性情感.

  什么是增力性情感? 

   增力性情感是能增强人的活动积极性和行为动力的情感. 肯定性情感是增力性情感, 比如“荣誉感”、“自豪感”等

 什么是减力性情感? 

  减力性情感是降低人的活动积极性和行为动力的情感.否定性情感是减力性情感, 比如“倦怠”、“厌恶”、“鄙视”等.

  C 以情感表现的部位划分,可分为内在情感和外在情感

 什么是内在情感?  内在情感 是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对事物的好恶倾向放在心里而不表露出来, 比如 “ 心喜”、“思念”、“牵肠挂肚”等.

 什么是外在情感?  外在情感是人在对客观事物产生态度体验和好恶倾向时,其面部或肢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比如“面红耳赤”、“手足无挫”等都是外部情感.

  情感在心理过程中并不是划分得那么门类分明的,更多的时候是某一感情的类型是复合型的:既是肯定性情感,又是内在情感;既是增力性情感,又是外在情感. 最不容被察觉的是内在情感,而内在情感又是作用力更为强大更为持久的一类.

  二.情感有哪些特征?

  情感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它与认识和意志相比,它的独特之处,就是人在产生情感时,不但有主观上的情感体验,而且常伴有身体上的情感反应,这就是情感最明显的两大特征:

  第一.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情感产生时的一种主观感受,如“高兴”与“扫兴”、“快乐”与“悲伤”等.

  情感体验是个复杂的过程,但任何复杂的情感体验都有两极对立的特性,叫做情感体验的两极性.此两极性在情感性质上表现为:肯定性情感与否定性情感的对立.有时也有两种性质交织一起的情感体验,如“啼笑皆非”、“悲喜交加”等.

  情感体验的两极性在对人的行为的作用上,表现为增力性情感与减力性情感的对立.增力性情感能增强人的行为积极性与能力;减力性情感降低人的行为积极性与行为能力.这两种情感一般不会同时在同一人身上发挥作用.

  第二.情感反应

  情感反应是产生情感时身体所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情感体验有密切关系,并构成情感体验的外部表现.比如发怒时“心跳加满面”;高兴时“手舞足蹈”.

情感反应时的身体变化不但表明情感反应,而且具有表情作用.面部变化称为面部表情;语音变化称为语言表情;肢体变化称为体态表情......以上变化都是因情感反应而发生,反过来又表现了情感反应.

由于人的情感是可控的,所以内在情感反应有时与外在情感表现不一致,甚至相反.人越老辣,对情感的控制力越强.由此可见,人的外部表情不一定是真实的,甚至是相反的.比如内心非常悲痛,却不嚎啕大哭;分明对他不满意,见面时却满面笑容.

  情感是有反应的,情感有是可控的.情感的可控性为人们有效地运用情感提供了便利:该放大时放大,该缩小时缩小;该外露时外露,该隐藏时隐藏.

  三.情感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情感有四种基本形态:激情、应急、心境、热情.

 其一.激情: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暴发而时间短斩的情感状态.比如狂喜.暴怒.惊恐.绝望等.

 激情有强烈的外部表现: 狂喜时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放声大笑;暴怒时横眉竖目,咬牙切齿,咆哮如雷;惊恐时面如土色,目瞪口呆,四肢瘫软.

  引起激情的原因有三:

  一是由对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激情, 如毛主席和周总理逝世使全国人民极度悲痛;粉碎四人帮的消息传出,全国变成欢乐的海洋.

  二是对立的认识和需要的冲突引起激情, 如意见对立的双方在激烈论争时的快语速与大嗓门.

  三是过度地压抑引起激情,如忍无可忍时突然呐喊,突然怒吼.

  激情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能产生正负两方面的激励效应:

  激情的正激励效应: 在紧急关头需要采取果敢行动时,激情能迅速转变为增力性情感,使人们力量倍增,勇往无前. 董存瑞炸雕堡或正在与作案的刑事犯罪分子作斗争时的暴发力都是激情的正激励效应.激情的正激励效应有时能帮助人们创造奇迹: 在战场上,当自己被几十个敌人团团围住时,激情暴发,大刀挥舞,一番砍杀过后,敌人尸体遍地!激情使一人战胜了几十倍于自己的敌人,不是奇迹吗!

  激情的负激励效应: A.局限人的认识.人在处于激情状态时,其认识被局限在引起激情的事物上,以致认识范围变得狭窄,理智的分析能力受到抑制,容易出现判断错误. B.降低行为自控能力.在激情暴发时不但使人的认识能力降低,而且行为的自控能力也明显降低,容易冲动和茫从,易受他人暗示导致不当行动.这一切都源于激情中的人们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行为意义与行动后果.为减低激情的负面效应,在激情暴发前对他人要有暗示;对自己要事先有所控制.当然,治本的途径是加强个人修养,宽怀大度,宁静致远.

  激情有时会转变为心境,会较长时间地留在人心里.

  其二.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发生时所引起的强烈的情绪反应.为了应对千钧一发的紧急情况,必须把全身潜力调动起来采取紧急措施,此时产生的紧急心理体验就是一种应激状态.如汽车驾驶员在行驶途中,突然遇到行人横穿马路,他迅速紧张地来一急刹车,此时产生的身心变化就是应激反应.

  人在处于应急状态时的表现: A. 人的活动受到抑制,呆若木鸡; B. 人的行为紊乱,惊慌失措;C. 更多的人是集中全身心力量,积极行动以应对紧急局面.人们在应激状态下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其个性特征和生活经历以及所受的训练,外加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则会损害其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其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疾病发生.工作在容易发生应激反应岗位上的人,要特别学会自我情绪调节,有时需要定期变换岗位,以保证职工身心健康.

  其三.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心情舒畅、郁郁寡欢、淡定、烦躁等就是心境.

  心境对人的生活与工作的影响:某种心境一旦产生,就会在较长时间里影响着人们的全部生活与工作,会使其语言、行动、思想以及所接触的事物都染上某种微弱情绪色彩.

  心境有积极心境与消极心境之分:

  积极舒畅的心境能使人情绪振奋、意气风发、干劲十足、工作效率大增,同时对人和气、看谁都象好朋友,这就叫"人逢喜事精神爽"!

  消极心境使人郁郁寡欢,萎靡不振,懒散无力,陷于颓唐.消极心境不但使工作无劲头,而且见啥烦啥.

  引起心境的原因有五:

  A.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心境不同: 拥有一切政治权利的合法公民与一个剥夺了政治权利终生的劳改犯因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大相径庭,其心境也绝然不一样!

  B.与己相关的重大事件引起心境: 教师评上了渴望的职称,心里特爽! 工人下岗,心里特憋屈!

  C.居住环境引起心境: 环境优美带来愉悦的心境;环境污染带来厌恶的心境.

  D.激情余波,被较长时间保留下来,则会变成心境. 

  E. 健康状况引起心境: 身体健康,有好心境,反之有坏心境.

  其四.热情:

  热情是一种强烈、稳定而深刻的情感状态.如热爱祖国、痛恨敌人. 热情虽没有激情强烈,但比激情深刻而持久;热情虽不如心境敏感,但热情比心境深厚而稳定.

  热情具有稳定性与持久性两大特点.因为它与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所以它不因“时过境迁”而改变.

  热情能推动人们积极工作,对任何事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于追求,乐于实践.

 人们的实践活动既是培养热情的途径,也是热情产生的源泉.

情感的特性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围绕着教学材料进行认知加工和交流的同时,也总伴随着情感体验和传递。事实上,教学是一个情知交融的过程。随着人们对情感这一复杂的心理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教学来陶冶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来优化教学,这是现代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那么情感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作用?情绪、情感是怎样划分的?青少年学生的情感特点何在?在教学中如何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学生又如何提高自己的情感修养?这些是本章要探索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对上述定义,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它不是反映事物本身,而是反映了对该事物的态度。

情绪和情感总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具体的客观事物,人不可能产生情绪和情感,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就是这个道理。客观现实是情绪、情感产生的源泉,人的情绪、情感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但是,这种反映并非反映事物的本身,而是反映主体对事物的态度。例如,看到一位同学谈吐文雅,行为端庄,会产生好感。这种好感的产生尽管来自该同学本身,但好感所反映的却是对该同学的表现态度,是对该表现的一种体验或感受。

2.认识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估是产生情绪、情感的直接原因。换言之,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便不能产生任何的情绪和情感。如上例,正是因为该同学的言谈举止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使主体对这些表现产生了认识后,才产生了对这些表现的评价,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对该同学的好感。即便同一事物,由于它在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时间出现,我们对其的认识、判断与评价也会不同,从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例如,我们在野外看到一只老虎会大惊失色,惊恐万分,而在动物园或看马戏表演时看见老虎却无害怕之感。

3.情绪、情感的性质是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产生了不同的态度,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和情感。那么,这种态度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决定人们态度的是该事物是否符合主体的需要。如果该事物符合并满足主体的需要,就会对该事物持肯定的态度,产生满意、愉快、高兴的情绪、情感体验;反之,如果该事物不符合、不能满足主体的需要,便会对该事物持否定的态度,产生不满、愤怒、痛苦、仇视等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如上例中,之所以对该同学产生好感,就是因为该同学的行为表现符合自己的心愿,与自己期望的行为规范相吻合,于是便产生了满意、喜欢、尊敬的情感。因此,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态度取决于该事物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需要就成为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体验的媒介,从而也决定了人的情绪、情感的性质。

(二)情绪、情感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其区别在于

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喜、怒、哀、乐等;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体验形式,如与人交往相关的友谊感、与遵守行为准则规范相关的道德感、与精神文化需要相关的美感与理智感等。

2.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而情感发生的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新生儿只有悲伤、不满、高兴等情绪表现,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才逐渐产生形成如友爱、归属感、自豪感、责任感、道德感等情感体验。

3.从表现形式看:情绪一般发生得迅速、强烈而短暂,有强烈的生理的变化,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并具有情境性(由具体情境而产生,随情境的变化、消失而变化、消失)冲动性(爆发力强,力度大)动摇性(变化快,不稳定)。而情感是经过多次情感体验概括化的结果,不受情境的影响,并能控制情绪,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情感由于只与对事物的深刻性认识相联系,因而深沉,具有深刻性;情感更多地表达内心体验,很少冲动,具有内隐性。

情绪和情感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感对情绪又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是人感情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二者在人的生活中水乳交融,很难加以严格的区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三)情绪、情感和认识过程的关系

1.情绪、情感与认识活动的联系

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对事物本身属性的认识,才能有主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映,从而产生情绪与情感,没有对事物的认识就不能产生情绪和情感。没有某种感觉,不可能有某方面的情调,所以聋者不觉噪音之讨厌,盲者不知丽色之可喜。当人听到并知道是节日的礼炮声或是激战的炮声时,便有不同的态度体验,这是与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当人们回首欢乐的童年、学业和事业的成就、甜蜜的爱情、遭受的挫折、惊险的场面时,便会产生不同的态度体验,这是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在日常生活中,人对某些问题和事件,越想越高兴,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后怕,则是思维和想象的结果。

2.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区别

(1)认识过程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情绪、情感过程则是反映主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单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能产生情绪与情感,只有客体和主体之间的需求关系的反映才产生情绪与情感。例如两个考试中得2分的学生,都认识到2分意味着不及格,但两个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不同,因而一个抱无所谓的态度,另一个则深感羞愧。

(2)认识过程的随意性较强,人可以随意地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和思考,也可以随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而情绪、情感过程只有通过认识作用,才具有某些随意的性质。

二、情绪、情感与机体变化

情绪、情感是在大脑皮层的主导作用下,皮层和皮下中枢协同活动的结果。它们发生时除了产生独特的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外,还伴随着一定的机体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一)机体的生理变化

伴随情绪、情感的产生,有机体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外腺分泌的变化上。例如,人在紧张时,肾上腺活动增强,促进肾上腺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增加,同时呼吸加快,心率加速,血压升高,脑电出现高频率、低振幅的波(频率为14-30次/秒,振幅为5-20V),皮肤电阻降低,唾液腺、消化腺和肠胃蠕动减少等。而人在高兴时,肾上腺活动正常,肾上腺分泌适当,呼吸适中,血管舒张,血压下降,皮肤电阻上升,唾液腺、消化腺和肠胃蠕动加强等。这种变化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以呼吸系统为例,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呼吸的频率乃至于呼气和吸气的比例都会产生明显变化;在悲痛时,每分钟呼吸9次,高兴时17次,积极动脑筋时20次,愤怒时40次,恐惧时竟达64次。

由于情绪的这种独特的生理特性,因而情绪也就与一个人的健康发生密切关系。我国古代就有“喜伤心”、“怒伤肝”、“忧伤气”、“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胆”之说,现代医学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身心疾病的概念。

(二)情绪的外部表现

情绪、情感发生时,人的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姿态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些行为反应被称为表情。表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情绪、情感体验的客观指标。人类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与言语表情三种。

1.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最为丰富,它是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来表现人的各种情绪状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各种眼神可以表达人的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例如,高兴时“眉开眼笑”,悲伤时“两眼无光”,气愤时“怒目而视”,恐惧时“目瞪口呆”等等。眼睛不仅能传情,而且可以交流思想,因为人们之间有些事情不能或不便言传,只能意会。因而观察他人的眼神,可以了解他人的内心愿望,推知人们对事物的态度。眉毛的变化也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如展眉欢欣,蹙眉愁苦,扬眉得意,低眉慈悲,横眉冷对,竖眉愤怒等。口部肌肉同样是表现情绪的主要线索,例如嘴角上提为笑,下挂为气,憎恨时“咬牙切齿”、恐惧时“张口结舌”。就连表情肌肉有所退化的鼻子和耳朵也能表示人不同的心态,如轻蔑时耸鼻,恐惧时屏息,愤怒时张鼻,人羞愧时“面红耳赤”等。据心理学家埃克曼研究,人的面部表情是由七千多块肌肉控制的,这些肌肉的不同组合使人能同时表达两种情绪。所以,人的面部表情是丰富多彩的。

2.身段表情

身段表情是通过四肢与躯体的变化来表现人的各种情绪状态。如从头部活动来看,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低头表示屈服,垂头表示丧气。从身体动作来看,高兴时“手舞足蹈”、悔恨时“顿足捶胸”、惧怕时“手足失措”。

3.言语表情

言语表情是通过音调、音速、音响的变化来表现人的各种情绪状态。如高兴时语调激昂,节奏轻快;悲哀时语调低沉,节奏缓慢,声音断续且高低差别很少;爱抚时语言温柔,和颜悦色;愤怒时语言生硬,态度凶狠。有时同一句话,由于语气和音调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怎么了?”既表示疑问,也可以表示生气、惊讶等不同的情绪。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一)驱动功能

这是指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它能够驱使个体进行某种活动,也能阻止或干扰活动的进行。例如,一个人在高涨的情绪下会全力以赴,克服种种困难,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如果一个人情绪低落,则会畏缩不前,知难而退。从这种意义上讲,情绪和情感具有某种动机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兹的动物心理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将生物电极埋入大白鼠丘脑内的快乐中枢,并让大白鼠学会压杠杆以获得生物电的刺激,引起快乐的冲动。于是,大白鼠会竭尽全力去压杠杆,追求快乐。大白鼠压杠杆的平均速度可达2000次/小时,最高峰可达100次/分钟,并且可以持续15-20个小时,直到精疲力尽,进入睡眠状态为止。美国心理学家利铂认为,“感情本身就是动机”,而汤姆金斯则进一步将情感视为第一性动机,提出生物内驱力只有经过情感体系放大才具有动机的作用的观点。可见,情绪、情感对个体行为的动机作用是明显的。

(二)调节功能

情绪和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的作用。这种作用一方面表现为情绪和情感产生时,会通过皮下中枢的活动,引起身体各方面的变化,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所面临的情境。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恐惧之感会使人产生“应激反应”,引起体内一系列生理机能的变化,使人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表现在情绪和情感对认识活动和智慧行为所引起的调节作用,影响着个人智能活动的效率。前苏联心理学家基赫尼洛夫就明确提出了思维活动受情绪调节的观点,认为“协调思维活动的各种本质因素正是同情绪相联系,保证了思维活动的重新调整、修正,避免刻板性和更替现存的定势”。实践也证实心情愉快时思路格外灵敏,而心情沮丧时,思路变得迟钝、混乱。

(三)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首先表现为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种意外变化的信号。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特别是原有的主观状态不能适应这种客观事物刺激时,人的神经、化学机制就会被激活,并发生特殊信号,促使人改变活动方式,并采取新的应付措施。这时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或愉快,或不愉快,或满意,或不满意,等等。其次,人的各种情绪、情感无不具有特定的表情、动作、神态及语调,构成了表达人的内心世界的信号系统。通过这种信息的传递,个体可让他人识别正在体验着的情绪状态,也可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某种愿望、观点和思想,从而使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具有鲜明的外露特色,更容易为他人所感知、所接受。正因为如此,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在特殊的人际交往——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时,它比语言信号的作用还要巨大。

四、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和情感都具有两极性,这是达尔文在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表情时,提出的一个对立性原则。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情绪和情感不论从何种角度来分析,都可分为向、背两个方面,如肯定和否定、强和弱、紧张与轻松、快乐与忧伤等。一般说来,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性质上看,情绪、情感的两极性表现为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性质。当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会产生肯定的情绪和情感,愉快、高兴、爱慕等;当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则产生否定的情绪和情感,如烦恼、忧愁、憎恨等。肯定的情绪、情感是积极的、增力的,可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否定的情绪、情感是消极的、减力的,可降低人活动的能力。构成肯定或否定两极的情绪、情感,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极其复杂的,一件事物对人的意义也可以是多方面的。因此,两极对立的情绪可以在同一事物中同时出现。例如,面对困难的烦闷感与战胜困难的兴奋感就会同时出现在某一个人身上。甚至相反的两种情绪、情感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够相互转化,“破涕为笑”、“乐极生悲”等,就是由一个极端转化为另一个极端的实例。

(二)从强度上看,情绪和情感的强弱是不同的。例如,从不安到激动,从愉快到狂喜,从好感到热爱,等等。在每一对由弱到强的情绪和情感中还存在着许多程度上的差异。例如,从满意到狂喜的发展过程是满意——愉快——欢乐——狂喜。从好感到热爱的发展过程是好感——喜欢——爱慕——热爱。情绪、情感的强度取决于引起情绪、情感的事物对人的意义的大小,意义越大,引起的情绪、情感也就越强烈。

(三)从紧张度上看,情绪和情感有紧张和轻松之别。这种两极性往往在人的活动的最关键时刻表现出来。例如,遇到重大的比赛,人们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一旦比赛结束,人的紧张状态便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轻松的情绪体验。情绪、情感的紧张度,既取决于当时情境的紧迫性,也取决于人的应变能力及心理准备状态。一般情况下,紧张状态将导致人的积极行为,但是,如果过分紧张,也可能使人不知所措,甚至停止行动。

(四)从激动性上看,情绪、情感还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激动的情绪、情感,是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态度体验,如悲痛、狂喜、暴怒等。与激动的情绪、情感相对立的是相对平静的情绪和情感。在大多数情况下,情绪和情感是相对平静的,这也是人们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情感的基本形式

人的情绪和情感多种多样,应如何分类?我国古代有“六情说”与“七情说”。六情说是指“爱、恶、喜、怒、哀、乐”。七情说即“喜、怒、哀、乐、惧、爱、恶”。近代关于情绪分类的研究,通常把它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

(一)快乐

快乐是指盼望的目标达到或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解除紧张时的情绪体验。如亲人相聚时的“高兴”,学习获得好成绩时的“愉快”,工作取得成就的“满意”等,都是快乐的情绪。但是,有一些情绪,如怜悯、奇怪、惊奇等,既不是明显的快乐,也不是明显的不快乐。

快乐的程度取决于愿望的满足程度。一般说来,可以分为满意、愉快、欢乐、狂喜等。引起快乐情绪的原因很多,如亲朋好友的聚会、美好理想的实现、宁静明亮的学习环境等都可以引起快乐的情绪。如果愿望或理想的实现具有意外性或突然性,则更会加强快乐的程度。

(二)悲哀

悲哀是与所热爱的对象的失去和所盼望的东西的幻灭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引起悲哀的原因比较多,亲人去世,升学考试失意,自己所珍爱的物品丢失等,都会引起悲哀的情绪体验。

悲哀的程度取决于失去对象的价值。此外,主体的意识倾向和个性特征对人的悲哀程度也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悲哀的程度不同,可分为遗憾、失望、难过、悲伤、极度悲痛等不同的等级。悲哀有时伴随哭泣,使紧张释放,缓解心理压力。在比较强的悲哀中,常常伴发失眠、焦虑、冷漠等心理反应。

(三)愤怒

愤怒是由于外界干扰使愿望实现受到压抑,目的实现受到阻碍,从而逐渐积累紧张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恶意的伤害、不公平的对待等都能引起愤怒的情绪。愤怒的产生取决于人对达到目的的障碍的意识程度,只有个体清楚地意识到某种障碍时,愤怒才会产生。

愤怒的程度取决于干扰的程度、次数及挫折的大小。根据愤怒的程度,可把愤怒分为不满意、生气、愠怒、激愤、狂怒等。

(四)恐惧

恐惧是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苦于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引起恐惧的原因很多,如黑暗、巨响、意外事故等。恐惧的程度取决于有机体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在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情绪中,快乐属于肯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它对有机体具有增力作用。而悲哀、愤怒、恐惧通常情况下属于消极的情绪体验,对人的学习、工作、健康具有消极的作用,因而应当把它们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但在一定条件下,悲哀、愤怒、恐惧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战士的愤怒有利于他们在战场上勇敢战斗;对可怕后果的恐惧有利于个体提高责任感与警惕性;悲哀可以使人“化悲痛为力量”从而摆脱困境。

二、情绪的基本状态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外部表现的情况,可将情绪分成心境、激情、应激等。

(一)心境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相应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其特点表现为:第一,和缓而微弱,似微波荡漾,有时人们甚至觉察不出它的发生;第二,持续时间较长,少则几天,长则数月;第三,它是一种非定向性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在人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淡薄性的背景,使人的心理活动、行为举止都蒙上一层相应的色彩。例如,人在得意时感到精神爽快,事事顺眼,干什么都起劲。失意时,则整天愁眉不展,事事感到枯燥乏味。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诸如事业的成败、工作的逆顺、人际关系的亲疏、健康状况的优劣,甚至自然界的事物,如时令气候,环境景物等都可以成为某种心境形成的原因。除了由当时的情境而产生的暂时心境外,人还能形成各自独特的稳定心境。这种稳定的心境是依人的生活经验中占主导地位的情绪体验的性质为转移的。例如,有的人朝气蓬勃,在他的生活中愉快的心境便占主导地位;有的人失望忧愁,在他的生活中忧伤之情便占主导地位。对心境起决定影响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观。

心境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使人振奋愉快,能推动人的工作与学习,激发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消极的心境则使人颓丧悲观,妨碍人的工作和学习,抑制人的积极性的发挥。人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的心境,消除消极心境的不良影响,培养坚强的意志,增强抗御外界不良剌激和干扰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有意识地掌握自己的心境,做心境的主人。

(二)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体验。如欣喜若狂、暴跳如雷、悲恸、绝望等。激情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激情具有激动性和冲动性。激情一旦产生,人完全被情绪所驱使,言行缺乏理智,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和盲目性;第二,激情维持的时间比较短,冲动一过,事过境迁,激情也就弱化或消失了;第三,激情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激情通常由特定的对象所引起,如意外的成功会引起狂喜,理想破灭会引起绝望,黑暗、巨响会引起恐惧,等等;第四,激情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在激情状态下,人的内脏器官、腺体和外部表现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暴怒时“面红耳赤”,绝望时“目瞪口呆”,狂喜时“手舞足蹈”等等。

引起激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如巨大的成功、亲人的亡故),对立意向的冲突,过度的抑郁和兴奋,都可能导致激情产生。从生理上看,激情是外界的超强剌激使大脑皮层对皮下中枢的抑制减弱甚至解除,从而使皮下的情绪中枢强烈兴奋的结果。在激情状态下,人的认识范围缩小,理智下降,不能正确评价自身的行为的意义及结果,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往往会做出令人吃惊的蠢事。但是,如果以激情是不可控制的或以激情爆发来原谅自己的错误,也是不正确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激情状态,也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激情具有双重作用。激情如果伴随着冷静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它可以成为动员人的所有潜能积极投入行动的巨大动力。如许多诗人、艺术家常常是在激情状态下出现灵感,妙思横溢,完成不朽的杰作的;许多爱国志士也往往是在激情状态下做出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激情如果是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对机体有害的就起消极作用。青少年犯罪中常见的就是激情犯罪。可见,激情的意义是由它的社会价值决定的。

(三)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和危险的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当人遇到紧张危险情境下而又需迅速采取重大决策时,就可能导致应激状态的产生。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有两种表现:一是目瞪口呆,手足失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一是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准确有力,及时摆脱险境。

出乎意料的危险情景或面临重大压力的事件,如火灾、地震、突遭袭击、参加重大的比赛、考试等,都是应激状态出现的原因。

应激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一般的应激状态能使有机体具有特殊防御排险机能,能使人精力旺盛,使思想特别清楚、精确,使人动作敏捷,推动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及时摆脱困境。但紧张而又长期的应激会产生全身兴奋,注意和知觉范围狭小,言语不规则、不连贯,行为动作紊乱。在意外的情况下,人能不能迅速判断情况并做出决策,有赖于人的意志力是否果断、坚强,是否有类似情况的行为经验。另外,思想觉悟、事业心、责任感、献身精神等也是在应激状态下,防止行为紊乱的重要因素。

人如果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有害于身体健康,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加拿大生理学家谢尔耶于1974年曾提出:应激状态的延续能破坏一个人的生物学保护机制,使人降低抵抗力,易受疾病侵袭。他把应激反应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惊觉阶段。表现为肾上腺分泌增加,心率上升,体温和肌肉弹性下降,血糖和胃酸度暂时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出现临床休克。这是能量聚积阶段。第二阶段为阻抗阶段。表现为前阶段症状消失,身体动员许多保护系统参加应激,使身体代谢水平提高,肝脏释放糖分,使血糖增加。这个阶段如果延长(过度)则会使身体内储糖大量消耗,下丘脑、脑垂体和肾上腺系统过度活动,给内脏带来物理损伤,出现胃溃疡、胸腺退化等症状。这是能量的释放阶段。第三阶段为衰竭阶段。有机体体力耗竭,导致重病或死亡。这是能量衰竭阶段。

三、高级的社会情感

由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的社会情感。

(一)道德感

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如敬佩、赞赏、憎恨、厌恶等。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掌握了社会上的道德标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社会需要。人们看到一定的言语行为和观察到一定的思想意图时,总是根据个人所掌握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这时人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即为道德感。如,当别人或自己的言论、行为、意图符合自己的道德标准时,便产生满意的、肯定的体验;否则,便产生消极的、否定的体验。可见,道德感是由人们所掌握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决定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阶级中,道德标准是不同的。因此,道德感总是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受阶级的制约。如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伦理纲常就不适应于今天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等等才是社会主义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感。

道德感虽然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受阶级的制约,但是就全人类来讲是有共同的道德标准的。例如,对社会义务的承担,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对老弱病残的扶助等,任何社会都是宣传和倡导的,而对吸毒、凶杀、叛国等也是任何社会都加以杜绝、禁止的。(举雷锋的画像挂在美国西点军校的例子)

(二)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们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它在认识活动中表现为: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新异感;对认识活动初步成就的欣慰高兴的体验;对矛盾事物的怀疑与惊讶感;对判断证据不足时的不安感;对问题解答的坚信感;对知识的热爱、真理的追求;对偏见、迷信、谬误的憎恨;对错失良机的惋惜;对取得巨大成就的欢喜与自豪等。

理智感同人的认识活动的成就的获得,需要的满足,对真理的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人的认识活动越深刻,求知欲望越强烈,追求真理的情趣越浓厚,人的理智感就越深厚。理智感不仅产生于认识活动之中,而且也是推动人们探索、追求真理的强大动力。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回顾自己所走的道路时说,他对天文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的高涨和鼓舞。”

虽然理智感对全人类表现出更多的共性,但它仍受社会道德观念和人的世界观的影响,因而,人们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都反映了每个人鲜明的观点和立场。(举自己实习时对赵长钢小同学的教育的例子说明成功的欢乐的驱力作用)

(三)美感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

美感体验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对审美对象感性面貌特点。如线条、颜色、形状、音韵、谐调、匀称等的感知是产生美感的基础;第二,对美的对象的感知与欣赏能引起情感的共鸣并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美感与道德感一样,是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不同的风俗习惯及不同的阶级中,人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因此,对各种事物美的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美的特性。”

美感虽然具有阶级性与民族性,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但仍存有全世界共同享有的美感。例如,美丽的自然景观,能给大多数人带来美感。因此,美感的某些内容是存在共同性的,但是,这并不能以此来否定美感的阶级性与社会性。

 

下课前布置下节课要讨论的题目:情绪与人健康。

 

第三节  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培养

 

一、情感的品质

(一)情感的倾向性

情感的倾向性是指情感经常指向什么和由什么所引起的,它是个人意识倾向性的具体体现,是个人情感的本质。具有不同观点、不同兴趣爱好的人,情感的倾向性有很大差别。

人的情感由于倾向性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意义。例如,一个爱国主义者,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它将推动人们努力学习,积极劳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身;如果一个人仅仅关注自己个人狭隘的利益,不去顾全大局,不去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表现出的则是一种卑微污浊的情感,它会使人鼠目寸光,对私利斤斤计较,对大义麻木不仁。

(二)情感的深刻性

情感的深刻性是指情感在个人的思想行为中表现的程度深浅。只有那种深入地渗透到一个人的生活的重要方面,联系着思想、志向,反映出整个心理生活的情感,才是深厚的情感。例如,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人,在处理个人学习、生活等诸方面,无不从祖国的利益出发,以实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原则为荣。

必须指出,情感的深度与狂热的表现是没有必然联系的。那种在某种情境下产生的欣喜若狂或暴跳如雷,并不一定是深厚情感的表现,却往往是一种轻浮的情感,虽然这是强烈的,但并不深厚因为它缺乏理智,也没有深刻的思想基础。只有那种与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信念紧密联系着的情感,才是深刻的情感。虽然从表面上看,它是恬静的,但却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情感的深刻性是和情感的倾向性密切相联的。一个人情感的深刻性,取决于对生活的体验,取决于其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

(三)情感的稳定性

情感的稳定性是指情感持久的程度。如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变化无常,那就是情感不稳定的表现。情感的波动、漂移有两种表现:第一,心境变化无常,即一种情感很快地变为另一种情感或者被相反的情感所代替;第二,情感迅速减弱,即对一切事物,虽然开始时情感强烈,但很快趋于平淡。

情感的稳定性与情感的深刻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深厚的情感才能处于稳定状态。浅薄的情感,即使是强烈的,也总是短暂而易变的。一般地讲,不稳定的情感因常“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不能成为一个人活动的持久动力,因而是不好的。而稳定的情感能提高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增强经受挫折的容忍力,是需要努力培养的情感品质。

(四)情感的效能性

情感的效能性是指情感对人的实际行动发生鼓舞作用的程度。凡是能鼓舞人去行动的情感,就是有效能的情感,它能帮助人们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对丰富和发展人的主观世界起着重大的作用。可是,并非所有的人的情感都是有效能的。有的人情感具有较大的效能,他在愉快惬意时,工作、学习很有劲,即使在悲痛时,也会化悲痛为力量。有的人,情感的效能性低,即使他有强烈的情感体验,也总是停留在体验上,而没有具体的行动。

情感的效能性以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稳定性为基础。有原则的、健康的并且深入到生活各个方面的稳定情感,才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可见,各种情感品质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二、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特点

1.情绪兴奋性高且易波动起伏

青少年的情绪特点,给人留下的第一个印象便是易激动,即我们所说的兴奋性高。保加利亚心理学家皮罗夫等人研究5-17岁个体的情绪反应时发现,神经活动的最兴奋型多见于5岁儿童,随着年龄渐增,兴奋型的比例下降,平衡型比例上升,但到了青少年期(女子11-13岁,男子13-15岁),兴奋型重新增多,到青春期结束再次减少。因此,同样的剌激情境,对成年人来说,可能不至于引起明显的情绪反应,但却能激起青年人较强烈的情绪体验,甚至导致冲动。也正因为如此,青少年容易爆发激情。

同时,青少年的情绪又易波动起伏。这表现为,一方面青少年会因一时成功,欣喜若狂,激动不已,又会因一点挫折,垂头丧气,懊丧不止,从而出现情绪两极间的明显变化。另一方面,青少年常会出现似乎莫明其妙的情绪波动、交替,给人以变化无常的感觉。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高中生的一次调查也发现,在被调查学生中有70%的学生承认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如果考虑到出现波动但自己还未意识到、或不愿承认的情况,其比例可能更高。

2.情绪出现心境化和文饰现象

如果我们把青少年的情绪都视为急风暴雨、骤然突变的模式,那么我们将会忽略青少年情绪特点的另一个侧面——心境化和文饰现象。如前所述,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绪状态。这与猛烈而短暂的激情现象正好相反。青少年,尤其是进入青年早期的高中生,会出现情绪反应时间明显延长的情况。这种延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延缓作出情绪反应,二是延长情绪反应过程,从而出现情绪反应心境化的趋势。例如,有的中学生在班上受到老师的批评,心里很不愉快,但当场并没有发作,老师也不在意,谁知事后他(她)竟会为此闷闷不乐好几天甚至个把星期。这种情况在儿童时期是没有的,儿童的情绪反应快,转变也快,缺乏心境状态,但到了青少年期,这却成为常有的事。

与此相联系的另一种情况,便是情绪文饰现象。即个体内部的情绪体验被外部的情绪表现所掩饰,出现表里不一致的情绪现象。儿童的情绪表现是明显而真实的,高兴就是高兴的样子,不高兴就是不高兴的神态,外部的情绪表现与内部的情绪体验是一致的。但青少年则会出现内心很难过却脸带微笑,明明很得意却装作若无其事,心里爱上班上的某位异性同学却又在公开场合表现得十分冷漠的种种情绪文饰现象,从而使青少年的情绪生活变得复杂化,令人难以捉摸。

从表面上看,这种情绪特点与前面提到的兴奋性高、易波动起伏的特点都存在于青少年之中,似乎是矛盾而不可思议的,其实这恰恰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过渡过程中,情绪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表现。造成情绪心境化和文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青少年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使他们既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在特定社会情境中表达的适当性,以保持自己在他人心目中良好的形象,又逐渐具有了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强烈的情绪反应得到一定的调节。

3.自尊感强烈、过敏而易波动

自尊感是与人们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情感。它在儿童生活早期就已流露,只是随着个体进入青少年期,自我意识发生分化,出现建立在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评价基础上的一种自我体验——自尊心(反映个体自己对自己的尊重状况)后,才获得内在调节,并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青少年自尊感强烈。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往往把自尊感放在其他一切情感之上,当自尊感与其他情感发生冲突时,他们常会毫不犹豫地为维护自尊感而牺牲其他情感。例如,青少年十分珍惜朋友间的友谊情感,但一旦发生彼此间有损自尊感的行为,往往会从根本上动摇友谊。二是青少年对自尊感的情绪体验特别强烈,当自尊感受到损害时,常表现出极大的愤怒、恼羞等情绪反应,甚至为此爆发激情,干出不顾自身安危、无视社会法纪的事来。青少年的这一特点与其自尊需要的日益发展有着直接关系。

其次,青少年的自尊感往往过分敏感。有的青少年会为一件小事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则为此闷闷不乐或耿耿于怀,还有的甚至发生殴斗,不惜诉诸于武力。因为,这些小事在那些青少年心目中都是涉及维护自尊感的“重大原则问题”,绝不能等闲视之。例如,一位男学生在文艺晚会上因唱歌走调被大家哄笑,自觉当众受辱,自尊感受损,竟回到家用猎枪自杀!造成这种过敏现象的原因,除青少年本身自尊感强烈外,主要与青少年的认识问题有关,诸如什么叫自尊,什么叫他尊(尊重他人),自尊与他尊的关系怎样处理,什么样的事才涉及自尊问题等,青少年往往在实际中难以把握。

第三,青少年自尊感极易波动。遇到顺境易产生优越感,遭逢逆境又易顿生自卑感。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因几次考试成功、工作受到一些表扬、谈恋爱顺利、力气比同伴大、身材比别人好等等,而骄傲自大,不能容忍他人有一点“冒犯”自尊的任何行为;也会因学业一时落后、友谊稍有挫折、受到他人奚落、挨了老师批评、甚至因身材不高、外貌不佳而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这既与思想方法有关,但最终源于青少年自我评价的不成熟。这种情况在初中生中尤为突出,在高中生中有所改善,这也与高中生自我评价适当性提高有着直接关系。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初二学生对自己的性格评价偏高和偏低的比例分别为34.6%和3.8%,而高三学生分别为10.2%和12.12%;初二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偏高和偏低的比例分别为51.9%和7.7%,而高三学生分别为8.2%和16.3%。

4.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相当发展

作为高级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是个体接受社会教育的结果,在个体身上发展相对较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正确教育下,学前晚期的儿童,社会性的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而进入青少年阶段,随着个体社会性发展和教育影响的积累作用,这些高级情感逐步达到相当的水平。对初中学生的调查表明,道德感和理智感的发展又相对更优于美感的发展水平。在另一项研究中,对高中学生的道德感进行了更细致的调查。发现高中生在爱国主义感、集体主义感、荣誉感、友谊感等情感体验上,选择代表积极情感的答案的人数占了很大比例,这表明高中生道德感的发展以积极的、正确的情感为主,在运用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时,已形成了较正确的稳定的反应或体验倾向,处于履行准则与守法的道德定向以及良心或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即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所说的“后习俗道德水平”。当然,在道德感的各个方面,可能发展也并不平衡,在上述调查中也发现,责任感的正确的选择率较低,而中性情感状态占较大比例,只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这方面的积极情感又得到较快发展。在理智感方面,高中生的求知感最为强烈,喜悦感、坚信感其次,疑问感较弱,而坚信感的消极情感的选择在理智感的各项内容中为最高,反映了高中生在求知过程中害怕失败,或因挫折丧失信心。其中以高三学生为甚。这可能与频繁的考试、激烈的竞争有关。

三、青少年健康的情绪情感的培养

如上所述,青少年具有丰富而强烈的情感体验,他们敢爱也恨,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朝气蓬勃。但是,青少年的情感又很不稳定,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与他们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经验的不足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有关,因而使得青少年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稳固性等品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对学生良好的情绪、情感品质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正确人生观,确立远大志向

一个人的情绪情感的引发,受他的人生观的影响和支配。古语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个有正确人生观、胸怀大志、立志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人,他们为着伟大事业孜孜以求,必然会豁达大度,他们的情绪、情感指向那些与社会意义有关的大事上,而决不会计较日常琐事、细微得失、个人恩怨。相反,一个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没有理想,没有雄心壮志,只求个人利益的人,他们必然目光短浅,胸襟狭隘,斤斤计较,因而容易发牢骚,生闷气,心情难保安定。所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修养,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有助于学生积极情感倾向的培养。

(二)组织各种活动,丰富人生阅历

情感深刻性的提高,与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密切相关,而认识水平和社会经验又必须在实践活动中逐步积累、提高,所以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到工厂、学校、农村去参观学生、搞社会调查、听各种模范事迹的报告等等),有助于学生客观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社会环境和社会需要,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了解对人对事的适宜态度等。这样才会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使他们对各种客观事物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

(三)进行情绪知识学习,掌握控制和调节技术

稳定、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术,使他们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调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努力从学习和个人成长中获得满足,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人生的追求中,成功的时候相对来说少于失败的时候,所以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尝到甜酸苦辣等多种人生滋味。但对个人的情绪状态来说,应尽量使自己有较多愉快的情绪体验,这不是说我们要逃避矛盾,远离可能令人愤怒或痛苦的情境,只是我们可以设法增加生活的情趣,使自己有更多偷快的情绪体验。例如,知道学习成绩可以给人带来喜悦与满足,青少年就要为自己安排好切实的学习计划、创造条件和改进方法,使自己不断的进步。此外,适当的体育运动、文娱活动、课余或业余的创作活动等都能陶冶性情,只要安排得当,将可使生活中充满积极而愉快的体验。

2.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具有幽默感的人善于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使人得到愉快和思索。幽默的构成包括天真的形式和理性内容。幽默的天真是真懂,但偏采取俏皮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在捧腹大笑中有所领悟;理性的内容则能揭示生活中的某些规律。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人的语言和动作带有幽默感,就会表现出人特有的魅力和风度,使人同周围人在一瞬间变得亲切自然,情趣融洽。可以说,一个能以风趣幽默态度处世的人,往往可以变不快乐为快乐。幽默是一种有助于个人适应的工具,当一个人处于极为难堪的情境中或发现一种不调和的现象时,一方面要能客观地觉察面前的事实,同时又要不使自己陷入激动的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幽默的态度去应付,这往往可以使本来紧张的情绪变得轻松。所以,青少年要争取学会幽默的技术。幽默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培养的。幽默感首先与人生态度密切相关,人生态度消极的人,不可能有幽默感,幽默本身就包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善于发现事物的积极、光明的一面的人,才有可能去掌握幽默这种工具。另外,幽默感是一种善于应用语言的技巧,青少年可以通过学习有关幽默的书籍,努力在生活学习中有目的应用有关技术,只要坚持训练,幽默感的形成就可以实现。

3.理智引导,让情绪得到适当表现的机会

面对各种使人痛苦、愤怒、烦恼的情境,青少年要充分发挥理智的作用,让消极情绪得以减轻和消除。通常,可用这些方法:

(1)情感升华。面对悲伤和痛苦的情绪,青少年可以努力将悲痛化为向上的动力,积极投身到有益的各种活动中去,用全部精力和心血换得显著的成就。比如歌德从失恋的悲痛、消沉中走出来,以满腔的热情倾注于文学创作之中,写出了举世闻名的优秀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既获得了成功,又减轻和消除了自己的消极情绪。

(2)自我暗示。当青少年为消极情绪所困扰时,可以通过语言的自我暗示来调节和松弛紧张情绪。例如,可用言语暗示自己“不要发愁”(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情感的特性)、“发怒会使事情办坏”、“忧愁无济于事,还会损害健康”、“不要着急,冷静处理,一切都会好起来”等,给予自己安慰和鼓励。只要在心静意专的情况下,进行这种自我暗示,会对情绪的调节起到明显的作用。

(3)请人疏导。消极情绪光靠自身调节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于别人的引导。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处于压抑时,有节制地发泄把苦闷倾吐出来是有益的。当一个人被不良情绪困扰时,找个知心人谈谈,听听好朋友的意见是大有好处的。俗语讲:快乐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乐,而痛苦有人分担就可以减轻痛苦。何况,当人的情绪压抑时,向朋友倾诉了苦恼,从朋友处得到的不仅仅是安慰,还有开导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别人的点拨往往会使自己茅塞顿开。所以,青少年有了烦恼和苦闷,向亲人朋友诉说是非常有益的。

(4)自我宣泄。每个人都会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体验,这是十分自然的,所以当某种情绪发生时,除了以上方法消减之外,还可以让情绪宣泄出来,以减除内心的紧张。例如愤怒时猛击沙袋,高兴时手舞足蹈、悲伤时放声哭泣等。只要情绪表现的方式、时机、场合适当,都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有助于情绪的调节。

(5)环境调节。环境对人的情绪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宁静的环境使人心情平静;而杂乱尖利的噪音却使人急躁。因此,改变环境对不良情绪的调节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确,当人被不良情绪压抑时,出去走走,大自然的美景会使人旷达胸怀,欢娱身心。绿色的世界,蓬勃的生机,会令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忘却烦恼,解除精神上的烦恼和压抑。

青少年只要善于应用各种情绪调节技术,那么就有助于克服情绪不稳定的不足,并能使自己在适当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本章小结

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又推动人的认识过程不断深入。情绪、情感发生时要伴随着机体的变化,并有驱动、调节、信号的功能。它还从性质上、强度上、激动性上、紧张度上表现出一定的两极性。人的情绪有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形式。人的情绪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而人特有的高级的社会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情绪、情感在人的学习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还要根据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加强青少年情绪、情感的修养。

本章作业

一、概念解释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4..道德感  5.理智感  6.美感7.情绪、情感

二、填空

1.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  体验。

2.情绪与情感的功能是  、  与   。

3.情绪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久度和紧张度可把情绪分成  、  、   。

4.情感大体上可分成  、  、   它们组成了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三、选择

1.伴随着情绪、情感发生的身体动作、姿态的变化叫  。

A、情绪  B、情感  C、表情

2.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什么态度是以  为中介的。

A、动机  B、需要  C、体验

3.情感是在人的  中产生的。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4.《红楼梦》中林黛玉“见花落泪,见月伤心”,她的情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5.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属于情感中的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四、判断

1.情感不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  )

2.根据表情动作可以准确判断人的内心体验。(  )

3.学生取得优良成绩之后的自豪感是道德感的表现。(  )

4.激情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

5.情绪、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因而是人与动物共有的。(  )

6.情绪、情感的性质是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

7.人类的道德感具有阶级性、社会性与历史性,它不存在全人类共享的道德感。(  )

8.怒发冲冠、暴跳如雷是激情的表现。(  )

五、问答题

1.简述情绪、情感的关系。

2.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特点是什么?

3.试述教学中教师情感的调控。

4.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活动的关系

 

情感的特性

情感格言I cannot be your friend and your flatterer too.朋友不能阿谀奉承。

If a man deceives me once,shame on him,if he deceives me twice,shame on me.

上当一回头,再多就可耻。

If you make yourself an ass,don‘t complain if people ride you.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If your ears glow,someone is talking of you.耳朵发烧,有人念叨。

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you will catch neither.脚踏两条船,必定落空。

If you sell the cow,you sell her milk too.杀鸡取卵。

If you venture nothing,you will have nothing.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If you want knowledge,you must toil for it.要想求知,就得吃苦。

Industry is the parent of success.勤奋是成功之母。

It is better to die when life is a disgrace.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It is easier to get money than to keep it.挣钱容易攒钱难。

It is easy to be wise after the event.事后诸葛亮好当。

It is easy to open a shop but hard to keep it always open.创业容易守业难。

It is hard to please all.众口难调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覆水难收。

It is the first step that costs troublesome.万事开头难。

It is the unforeseen that always happens.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It is too late to grieve when the chance is past.坐失良机,后悔已迟。

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It takes three generations to make a gentleman.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 none.门门精通,样样稀松。

Judge not from appearances.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

Justice has long arms.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Keep good men company and you shall be of the number.近朱者赤近墨黑。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Kings go mad,and the people suffer for it君王发狂,百姓遭殃。

Kings have long arms.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Knowledge makes humble,ignorance makes proud.

博学使人谦逊,无知使人骄傲。Learn and live.活着,为了学习。

Learning makes a good man better and ill man worse.

好人越学越好,坏人越学越坏。

Learn not and know not.不学无术。Let sleeping dogs lie.别惹麻烦

Learn to walk before you run.先学走,再学跑。

Let bygones be bygones.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泄漏天机。Life is but a span.人生苦短。

Lies can never changes fact.谎言终究是谎言。

Lies have short legs.谎言站不长。

Life is half spent before we know what it is.人过半生,方知天命。

Life is not all roses.人生并不是康庄大道。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death.没有朋友,虽生犹死。

Like a rat in a hole.瓮中之鳖。

Like author,like book.文如其人。

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Like for like.一报还一报。Like knows like.惺惺相惜。

Like mother,like daughter.有其母必有其女。

first love

初恋

unrequited [one-sided] love

单相思

mother"s love

母爱

love of [for] one"s country

对国家的爱

They are in love.

他们在恋爱。

习惯用语be crossed in love 失恋

calf [puppy] love 童年时的恋爱

cupboard love 有所贪图的爱; 因企图得到某物所表示的亲热

fall in love (with) 对...产生爱情

fall out of love (with) 爱情中断

for love 为了爱[兴趣],由于爱好而做某事; 无报酬地

for love or money 无论出什么代价; 无论如何(常用于否定句)

for the love of 为了...起见,看在...的分上

for the love of Mike [口]看在上帝分上; 务请

give [send] one"s love to sb. 向某人致敬[问候]

He knows not what love is that has no children. [谚]没有孩子的人不知道什么叫爱。

in love (with) 在恋爱中; 热爱着(事物,职业)

light o" [of] love 放荡的女人,水性杨花的女子 妓女

make love to sb. 向某人求爱; 与某人发生性关系

One love drives out another. [谚]新的爱情来,旧的爱情去。

out of love (with) 不喜欢,觉得讨厌

Platonic love 精神上的恋爱; 男女间的纯洁友谊

play for love (打牌)打着玩玩(不赌钱)

There"s no love lost between them. [废]他们彼此相爱,他们非常相爱。他们之间没有好感,他们彼此厌恶。

Unlucky in love,lucky at play. [谚]情场失意,赌场得意。

love all [体]双方打成零比零。

名人名言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高尔基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马雅可夫斯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邓肯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缘分尽何必强求,心若死无须医活。——闫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