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转化心得体会】 班主任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转化 真心 耐心 爱心? 我是这么对待“他们”的 江苏省**市**区刘桥中学? 庄燕青 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这样一群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他们比一般同龄人更叛逆,可谓桀骜不驯,屡错屡犯,性格暴躁,容易冲动,对学习不太感兴趣,却也有着一定的上进心。教育需要爱心与耐心,这我们都知道,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情形很有可能要复杂些。一个脾气再好的老师,哪怕有着娴熟的教育技巧,在遇到“他们”时,往往也会一时手忙脚乱,甚至焦头烂额。

有感于曾经的经历:接连接受两个问题班级,连续对待“他们”这样的学生。个人发表三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涵养性情,耐心感化。

作为老师,尤其作为班主任,我们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各种各样的学生,我们都必须能教育好。遇到头疼的学生,发发脾气也很正常。面对班级里的歪风邪气也是可以、应该有脾气的。但面对“他们”,仅仅靠发脾气显然是不行的。不能因为学生身上的顽疾,自己的情绪就轻易受到影响。我们可以适时适当暴风骤雨,但也必须有春风轻拂,以情理感化。这就对我们平时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一个要求:涵养性情,耐心再耐心。

我们都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
慢,需要细致和细腻;
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我们很多的时候是恨铁不成钢,有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进、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我们应尝试着与“他们”个别谈心,一次,两次,有时间有机会就谈谈话。努力争取获得“他们”对你的理解与逐步接受。尊重“他们”,给“他们”以期望与鼓励。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在很长时间内用心灵来认识你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还要捕捉“他们”身上的亮点,学会欣赏。平时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到“他们”中去,与“他们”交心,了解“他们”的特长和爱好,尤其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来作为激励改“过”自新、消除厌学情绪的“素材”。有句话说得好“成功就是比耐心”,教育的成功亦如此。

二、真心相对,坦诚以待。

人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在对于人际交往的论述中,几乎所有的专家和学者都十分强调,真诚是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大量的研究都证明,真诚是人们所期待的交往方式,而不真诚则是人们拒绝的交往方式。因为人们在心理上有这样一种需要,即自己周围的环境是可以把握的。在交往中,只有彼此以诚相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才能使交往关系巩固和发展。

作为班主任,在与“他们”的频繁接触中,我觉得应始终坚持“交心”最重要这一原则。与“他们”讲真话、实话、知心话,不“空洞说教”。当然真话也不是什么话都讲,对学生成长有益,能帮助“他们”和谐融入社会、能促成“他们”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这类真话应多讲。再者,针对“他们”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圈子,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还要学会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要从“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他们”犯错误时要给“他们”申述理由和原因的机会,与“他们”真心实意地融通,这样“他们”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我们也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因势利导,严爱有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确对待“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尽管根深蒂固,尽管累教不改,尽管已近忍无可忍,但我们还应以爱心相容,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当然,教育离不开惩罚,适当的理智的惩罚更能体现出对“他们”成长的尊重及关爱,避免“他们”在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走更多的弯路,是谓“严爱有度”。

选取优点,多加鼓励,则是最好的因势利导。一位哲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哄骗”中生活,他将学会“虚伪”;
如果学生在“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信”。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就要学会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其发展的“闪光点”。

“他们”一旦从我们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中,意识到被尊重、 受赏识,便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同时也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对“他们”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价值观的的养成会产生积极影响,也会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他们”会正常化,也会“他们”成人成才。因此,我们决不能忽略“他们”的优点,要善于选准“他们”身上的优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势利导,促其全面发展,为他们插上一双放飞理想的翅膀。

如何正确面对“他们”,怎样有效转化“他们”,这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做到尽善尽美,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完善与提高。我愿与广大同仁共同努力,在转化“他们”的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 1 - ? ? 本文来自http://www.dxf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