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存在问题的思考

教育乃百年大计,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自身特质的系统工程,非一家之言,非一隅之力,非一夕之功。综观镇原教育近三十年发展,积本人耳闻目睹、与基层基础教育工作者交流和探讨,使我对乡村教育现状和质量提升有了一个全新的思考和认识,下面我从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如何破解两个方面与各位作以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目前,农村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重,教育观念尚未转变。一是教育观念不正确。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给吃给穿就行。二是教育态度不明朗。很多家长对孩子往往始于厚爱、陷于溺爱、失于严管,毁于放纵,不能对孩子的学习提出严格的要求。三是教育方法不对头。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有的单纯使用暴力;
有的则无休止地逼迫孩子学习,导致孩子身心受到了伤害,产生了厌学情绪。

(二)差距问题。随着城乡教育差距的不断加大,孩子在享受教育资源分配和接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不平等,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农村人才资源浪费和人才的不平等竞争。

(三)师资问题。在农村基层教学的教师,大多数上岗后再未接受过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培训和交流学习,基础较差,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有些乡村小学只开语文、数学等所谓的“主课”,音乐、美术、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很少上或者根本不上。

(四)资源分配问题

1.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小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教师90%都非科班出身,半路出家,仅能勉强应付日常教学,学科结构不合理给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开展素质教育带来了困难。

2.教师职业操守倦怠。教师心理健康亮起了“红灯”,半数以上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大,存在自卑心态,也普遍存在人心不定、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走读”和“外流”较多,缺乏扎根乡村教育的奉献精神。

3.教师身心压力加剧。新的职称评聘,导致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之间合力减少,初级教师晋升中级或高级前途渺茫,造成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个别教师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缺乏激情和动力,和“问题学生”相比,“问题老师”的出现更令人堪忧。

(五)学校管理问题

1.办学的茫然性。纵观现在的农村小学,多数校长(园长)很少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做出科学规划,某些学校即便有规划也不过是搁置在档案里的一纸空文,并未很好地去执行落实。

2.制度的无效性。凭主观意志“管人”的旧习仍未完全根除,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教学的机制尚未健全。

3.评价的失衡性。一是评价权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二是评价往往以名利目标为导向,以完成利益分配为目的,如年终考核、评优选先等,对于同一条件下不同资历的老师有失公平。

4.课改的误导性。学校对课改的理解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穿新鞋走老路”。一是只强调学习新课改的教育观念,忽视了理念在实践中的贯彻落实,无形中割裂了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关系,导致理念与实际的脱节;
二是误认为评价学校的好坏和教师水平的高低还是要看分数,看升学率,依然是唯成绩是瞻,视考试为法宝;
三是以事务管理为主,对新课程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阻碍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四是教育部门墨守成规,缺少因地制宜进行课改的积极性,对教师的有益尝试不屑一顾,致使学校新课程实施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几点建议:

纵观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我认为要破解当下农村教育之困境,建议重点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要全面立德树人,努力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质量。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创建“德育示范校”、“和谐校园”、“孝敬父母月”等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情县情教育,深入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不断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质量。

二要变被动为主动,加快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学校负责人应把精力用在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上。从目标定位、职业规划和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入手,增强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提升教师的职业动力,探索有利于优秀人才“进得来”并且“留得住”的激励机制。

三要拓宽培训学习渠道,提升师资质量。完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绩效考核、聘任和评价办法,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和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要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信息设施配备水平,推进“班班通”和“堂堂用”,构建功能适宜、使用方便、资源丰富、注重实效的远程教育环境。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县教育资源库与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改变单纯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标准的学生评价方式,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作出全面评价。把提高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五要推行精细化管理,全面发挥管理育人功效。教学研究突出校本特色,做到教学过程精细化、学生管理精细化,针对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监管不力的现状,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控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切实转变观念,精细化管理要立足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高度上去认识、去把握。要营造一种美好、信任、关怀、理解、和谐健康的氛围,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位教师都能愉快地工作。

总之,质量提升是学校发展的永恒话题,只有上下一心,团结奋进,打通教育制度改革“最后一公里”,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